-
在時間之初,宇宙間可能充滿了超大質量的黑洞
簡介:貝拉迪塔和她的合著者通過發現blazars證實了宇宙生命的前10億年裡,存在著大量發射強大相對論噴流的超大質量黑洞。宇宙大爆炸9億年後,它出現了。天文學家在地球捕獲到了該古老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發射的一束相當明亮的噴流,這噴流看起來像為黑洞穿上了一件閃亮的外衣。(圖片:NRAO)大爆炸後9億年,在宇宙最早的星系時代,已經有一個相當於10億倍太陽大小的黑洞。
-
發現第三種類型的黑洞了?!
當星體的質量太大時 其內部就會發生坍縮變成一個物理黑洞 正如夜空中的繁星有著不同大小、顏色和溫度,>黑洞也可以根據它們的大小和質量分為四類: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周四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詳細介紹了類星體 "SDSS J1030+0524"(簡稱J1030)周圍的環境。
-
LIGO發現最大黑洞 最大合併質量約為太陽80倍大小
,發現了迄今最大的黑洞合併事件和另外三起黑洞合併事件產生的引力波。最大黑洞合併成了一個約為太陽80倍大小的新黑洞,也是迄今距離地球最遠的黑洞合併。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廣義相對論和數據分析小組負責人蘇珊·斯科特領導的團隊探測到,迄今最大黑洞合併事件發生在2017年7月29日,發生地距我們約90億光年。斯科特說:「此外,在所有觀察到的黑洞合併中,此次的黑洞旋轉速度最快,距離地球也最遠。」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稀有類型的黑洞,是黑洞的合併體
科學家們發現了他們認為是宇宙歷史上最強大,最重,最遙遠的兩個黑洞的合併體,這一合併體釋放了八顆太陽的能量。 從那次事件中,他們發現了更特別的東西-一種超罕見的黑洞。雖然黑洞合併已經不是首次現象,但是質量恰好在太陽質量的100到1,000倍的黑洞合併體在人類天文學史上還是首次被發現的。 碰撞的結果是一個「中間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0到1,000倍。 科學家說,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
-
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並不罕見
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一般為太陽的100億倍左右。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的最大的超大質量黑洞都位於大型星系的中心,並且這些星系的附近還有許多其它大型星系。目前的記錄保持者位於后髮星系團中,於2011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質量為太陽的210億倍,已經載入了金氏世界紀錄。
-
潛伏在宇宙中的新型黑洞是怎樣的,它與超大質量黑洞有什麼區別?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從恆星生死到宇宙演化都與黑洞有關眾所周知,即便是光線也無法擺脫黑洞的強烈引力,而科學家們尋找那些大小不一的黑洞,則是為了徹底弄清我們所在的宇宙具有怎樣的運作機制,以及對於我們很重要的恆星又會經歷怎樣的命運
-
這是發現第三種類型的黑洞了?
正如夜空中的繁星有著不同大小、顏色和溫度,黑洞也可以根據它們的大小和質量分為四類超大質量黑洞,但中等質量黑洞和原初黑洞仍然停留在理論階段。但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終於發現了追尋已久的中等質量黑洞。一2015年9月14日,註定是一個被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那天,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了由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
-
科學家終於發現介於較小黑洞和超大黑洞之間的罕見黑洞類型
據外媒報導,儘管科學家們最近才能捕捉到黑洞的圖像,但他們對黑洞卻了解得不少。這些密度極高的天體會吸收任何靠其很近的天體,它們是大多數星系的中心,至少天文學家是這樣認為的。 另外目前已知的是黑洞有兩種類型:標準版(較小版)的質量被認為是太陽的5到100倍;另一個版本是超大質量版,其質量是太陽的1000倍以上。
-
科學家終於發現介於較小黑洞和超大黑洞之間的罕見黑洞類型
這些密度極高的天體會吸收任何靠其很近的天體,它們是大多數星系的中心,至少天文學家是這樣認為的。另外目前已知的是黑洞有兩種類型:標準版(較小版)的質量被認為是太陽的5到100倍;另一個版本是超大質量版,其質量是太陽的1000倍以上。
-
「不可能質量」黑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5月21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協作組織(LSC)和歐洲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探測到一段微弱的信號。在通過四種不同的算法對這段信號進行測量後,天文學家認為它可能是距今約70億年前,在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的形成過程中釋放出的引力波信號,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GW190521。據悉,此信號持續時間極短,還不足0.1秒。
-
哈佛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黑洞「鼻祖」
據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已經確認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黑洞,幾乎每個星系中央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一些質量更小的黑洞則更多,那麼這些黑洞的前身是什麼模樣就成了科學家的研究焦點。來自錢德拉宇宙演化調查的項目科學家發現在宇宙大約12億歲時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這些星系核的樣本記錄了宇宙早期黑洞的成長過程,科學家通過活動星系核的研究了解到宇宙早期超大質量黑洞的吸積情況,並釋放出高速移動的帶電粒子噴流。
-
科學家在太陽系附近,發現神秘黑洞,將成為其它星球的「噩夢」!
科學家新發現神秘黑洞,影響其它星球運行軌道,它有多強大?黑洞的恐怖之處我們認為黑洞距離地球較遠,根本不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所以一直沒考慮過黑洞會來到地球附近。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黑洞身處在宇宙內,它的產生是因為恆星爆炸前釋放出巨大能量,大量能量聚集在一起,久而久之出現了這般模樣。在過去的幾億年中,各種消亡的恆星,都慢慢轉變為黑洞,迄今為止人類都無法得知黑洞質量大小。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不過天文學家們並不打算就此重寫宇宙的歷史。他們關注的是超大質量黑洞和星系之間的聯繫,這也是縈繞在星系形成上的一個關鍵問題。20世紀60年代中,當類星體首次被發現時,這個問題第一次浮出了水面。類星體都是非常明亮、緻密的天體,可以釋放出超過銀河系100倍的輻射。
-
恆星黑洞的質量都很小,那宇宙中660億太陽質量黑洞是咋來的?
——約瑟夫·坎貝爾遙望夜空,穿越層層蔽障,我們看到的星系越遠,看到的宇宙就越古老。我們甚至能看到宇宙發出的第一縷光線、第一批恆星、第一批星系。當我們觀察這些最遙遠的天體時,我們發現其中一些星系其核心有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往往有太陽質量的數十億倍!
-
作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第三種類型終於被發現了?
正如夜空中的繁星有著不同大小、顏色和溫度,黑洞也可以根據它們的大小和質量分為四類:但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終於發現了追尋已久的中等質量黑洞。 2015年9月14日,註定是一個被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那天,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了由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這一發現不僅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言,也打開了探索宇宙的全新窗口。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蛛網"中
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類星體是天空中非常明亮的光源,在其中心包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有一個被稱為 "吸積盤"的巨大氣體盤。
-
黑洞真的是通向其它宇宙的大門嗎?
黑洞是宇宙中最最神秘的天體!因為黑洞質量很大體積卻很小,所以引力也非常大,連光都不能抵擋其強大的引力,只能被壓縮在黑洞內部,以致於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到黑洞的存在,所以才叫做黑洞。愛因斯坦曾預言過,黑洞時穿梭宇宙的鑰匙,真的是這樣嗎?
-
黑洞的意義被刷新,科學家最新發現83個與宇宙一樣古老的黑洞?
四年後,1919年,英國人證明了愛因斯坦這個假設是對的黑洞屬於一種很奇異的天體,即使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引力束縛,既然光也逃不出去,自然外面也看不見。別說用肉眼,就連很多高大上的科學儀器,都無法捕捉它的身影。黑洞的形成和恆星的坍塌脫不了關係。中國古代就有記錄,某一天天空突然冒出了一顆特別亮的星星。
-
宇宙黑洞
況且, 「近來,在我們的宇宙空間,發現了許多超重級黑洞.一個超重級黑洞的質量約等值於109太陽. 據此計算,其平均密度約等於0.0183g/cm3.」—摘引自<< span="">對黑洞和大爆炸的新概念>[2]一文的第15節. 在這些超重級黑洞中,也會有許多恆星及其行星存在.而這種黑洞往往處於星系的核心地位,其外圍有太多的能量物質可供吞噬使其不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