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黑洞的質量都很小,那宇宙中660億太陽質量黑洞是咋來的?

2020-12-06 李論科學

「只有下到深淵裡,我們才能找到寶藏。你在哪裡跌倒,哪裡就有屬於你的寶藏。」——約瑟夫·坎貝爾

遙望夜空,穿越層層蔽障,我們看到的星系越遠,看到的宇宙就越古老。我們甚至能看到宇宙發出的第一縷光線、第一批恆星、第一批星系。

當我們觀察這些最遙遠的天體時,我們發現其中一些星系其核心有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往往有太陽質量的數十億倍!那麼宇宙誕生後這麼短的時間內,這些數十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咋來的?要知道目前的恆星級別黑洞,也就幾十個太陽質量。就算它們使勁合併,也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這一切都要追溯到恆星的天體物理學。

普通恆星(低於130倍太陽質量)誕生黑洞的過程

在宇宙中恆星的大小、顏色、壽命和質量各異,這些性質相互之間也密切相關。恆星的質量越大,它的核聚變核心也越大。這意味著更大質量的恆星燃燒得更明亮,溫度更高,半徑更大,燃燒的速度也更快。

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可能需要超過100億年的時間來燃燒其核心的所有氫燃料,但宇宙中其他恆星比我們的太陽大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它們只需幾百萬年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只需幾十萬年的時間就能將核心中的所有氫聚變成氦。

當恆星核心耗盡燃料後會發生什麼?

恆星聚變反應釋放出來的能量(輕元素變成重元素,通過愛因斯坦著名的E = mc^2釋放能量)是支撐恆星核心對抗強大引力的唯一力量。也就是說,恆星在主序星(燃燒氫)階段,輻射壓力和引力相互平衡,保證恆星以穩定的速度和體積發光、發熱。

引力在恆星的一生中一直在努力將其中的所有物質壓縮到儘可能小的體積。當核聚變反應因為燃料耗盡而停止時,核心就會迅速收縮。這裡的速度很重要,因為如果緩慢壓縮某物,它的溫度會保持不變,但熵會增加,而如果快速壓縮,熵會保持不變,但溫度會上升!

就一顆特大質量恆星的核心而言,溫度的升高意味著它可以開始融合越來越重的元素,從氦到碳、氮、氧,再到氖、鎂、矽、硫,最後在短時間內變成鐵-鎳-鈷。

核心中鐵、鎳、鈷元素是最穩定的元素,每核子的結合能非常高,核心核聚變就會停止,因為接下來製造更重的元素實際上會損失能量、讓核心降低溫度。那麼,當核心沒有可以融合的物質,但仍然有引力的存在時,會發生什麼呢?

恆星會在失控的核心坍縮中,產生II型超新星爆發!

質量較小的恆星會在其中心留下一個中子星,而一個質量更大的恆星將無法抵抗重力,從而形成一個中心黑洞!一顆質量大約是太陽15-20倍的恆星在其死亡時就會在中心產生一個黑洞,而且恆星質量越大,產生的黑洞就越大!

在一個空間區域內,大量的大質量恆星會通過這一機制產生很多黑洞,然後這些黑洞隨著時間融合在一起,或者以恆星和星際物質為食,逐漸生長。而且我們也觀察到了這種現象。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藍色),哈勃太空望遠鏡(綠色),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粉紅色)& GALEX星系演化探測器(紫色)。

但是,這些恆星形成的黑洞都很小,就算它們合併、吸收物質,也不能很快地形成與我們觀察相一致的黑洞質量。

更大質量的恆星死亡時,什麼都不會留下

一顆恆星質量如果太大,在其死亡時就不會在中心產生黑洞!如果恆星超過130個太陽質量,核心內部的溫度就會非常高,能量也非常大,創造的高能量輻射粒子相撞後可以形成物質-反物質對,以正電子和電子的形式出現。

這看起來貌似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上文已經說了:唯一使恆星免於核心崩潰的是核聚變產生的輻射壓力!當恆星核心通過輻射粒子開始產生電子-正電子對時,核心抵抗引力的輻射壓力就會降低。這種現象在大約10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中就會發生,但是恆星一旦達到130倍的太陽質量,壓力就會大幅度減少,使恆星核心開始坍塌,而且坍塌的速度非常快!

這樣就會使核心急劇升溫,而且核心還包含了大量的正電子,這些正電子與普通物質湮滅後,產生伽馬射線,而伽馬射線又會進一步加熱核心!最終,由於核心的能量非常高,會使整個恆星在最壯觀的超新星類型中被完全炸得粉碎:不穩定對超新星!這個過程不僅破壞了恆星的外層,也破壞了恆心的核心,最後什麼都沒有留下!

如果沒有足夠大的黑洞在很短的時間內瞬間形成,那大質量黑洞怎麼來的?而且我們很確信宇宙中確實存在超大質量黑洞,就像我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的人馬座A*,從恆星圍繞它的引力軌道來看,它的質量相當於四百萬個太陽質量。

更不能形成數十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例如,在距離我們相對較近的星系,梅西耶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足有65億倍的太陽質量。

這個數量級上的超大質量黑洞,不僅在我們附近被發現,而且它們的紅移也非常高,這意味著這些黑洞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

你可能會覺得宇宙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存在這些超大質量黑洞了,並不是後來形成的,但這種想法與我們對年輕宇宙的描述不一致,無論是從物質功率譜還是宇宙微波背景的起伏。無論這些超大質量黑洞從何而來,它們都不太可能是跟隨大爆炸一起誕生的!

如果普通恆星不能產生黑洞,宇宙也不是生來就有黑洞,那麼這些年輕的超大質量黑洞又從何而來呢?

事實證明,恆星的質量可能比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那些還要大,當恆星變得更大時,就有了新的希望。讓我們回到大爆炸後幾百萬年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恆星,這些恆星由當時存在的原始氫氣和氦氣形成。

有大量證據表明,在很早以前,原始恆星是在更加巨大的區域內形成的,並不像我們現在在星系中看到的只有幾十萬顆恆星的星團,而是這些原始恆團誕生時包含了數百萬顆(甚至數億顆)恆星。原始氣體雲豐富、區域大,所形成的恆星質量大、數量多、而且密集,這一點很好理解。

如果我們觀察一下目前我們發現的最大的恆星形成區域,位於大麥哲倫星雲中的狼蛛星雲,我們就能找到一些線索。

上圖中的這片區域直徑接近1000光年,中心是巨大的恆星形成區域(R136)包含大約45萬個太陽質量的新恆星。整個氣體雲非常活躍,正在形成新的大質量恆星。但在這個恆星形成區域的中心,我們發現了迄今為止宇宙中已知最大的恆星!

這裡最大的恆星質量是太陽的256倍。還記得上文說過的不穩定對超新星嗎?這個過程會摧毀超過1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不留下黑洞?但這種說法只適用於質量在130倍太陽質量以上、250倍太陽質量以下的恆星。如果恆星的質量再大一些,就會產生高能的伽馬射線導致光衰變,這些伽馬射線會把重原子核吹散成輕的(氦和氫)元素,從而降低恆星內部的溫度。

如果一顆恆星的質量超過250個太陽質量,它的全部質量就會完全坍縮成一個黑洞。26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會產生26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100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會產生100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等等。所以在早期豐富的原始氣體雲中,會創造出很多超過這個極限質量的恆星,它們的質量完全坍縮成黑洞。隨著時間的推移,然後合併增長!短時間內,就會在氣體雲的中心形成越來越大的黑洞,最後逐漸演化出宇宙中第一個大星系!

據我們所知,這就是我們認為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形成的方式!

相關焦點

  • 它是最重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約為太陽的660億倍,那它在哪?
    如果黑洞能使我們感到恐懼的話,那面對超大質量的黑洞又該怎麼辦呢?其實這也不必擔心,因為我們處於一個安全的距離上。試問,哪種類型的超大質量黑洞會變得更重?以及我們去哪兒尋找它們?宇宙中重量級物體黑洞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空(物體),並具有難以置信的、強大的引力效應。它的引力是如此強大,即使是光,也逃不掉它的束縛。
  • 人類發現最大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660億倍,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人類發現最大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660億倍,數字還在不斷增加根據萬有引力定律,物體本身的質量越大,對其他物體產生的引力也就越大。而要說在宇宙中,有什麼大質量的物體存在,那麼一定就是黑洞了。黑洞是宇宙中最為神秘,也是最為「危險」的天體,通常由大質量的恆星,在燃燒殆盡後內核坍縮而成,而且黑洞的質量和體積是很不成比例的:如果把太陽壓縮成一個黑洞,那麼直徑大概只有3公裡;如果地球壓縮成一個黑洞,那就更只有一塊方糖的大小。宇宙中存在多少黑洞?目前沒人能夠給出答案。
  • 像M87星系中心65億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咋來的?
    我們都知道小質量黑洞怎麼來的,8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恆星死亡後都會演化為較小質量的黑洞,但是例如我們銀河系中心400萬個太陽質量、M87星系中心65億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怎麼來的?有這麼大的恆星能通過超新星演化出這麼大的黑洞嗎?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們今天就了解下宇宙早期的超大質量黑洞演化過程,它咋來的!
  • 黑洞到底有多大?最大質量是太陽的660億倍,地球會有危險嗎?
    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有著難以用數量的統計的天體。而在這些天體當中,有一種天體非常的特殊,那就是黑洞。為什麼說它特殊呢?
  • 多大質量的恆星才能坍縮成65億倍太陽質量的M87*黑洞?
    M87星系中央的黑洞在宇宙中也算是超大型黑洞了,質量達到了太陽的65億倍,每天吞噬的物質質量相當於90個地球,10年即可吞噬掉一個太陽!按此計算65億倍的太陽質量需要650億年才能長成?而且生成初期成長時還沒那麼大質量可以吞噬!
  • 目前人類已知宇宙最大的黑洞,大約是太陽的660億倍
    目前人類已知宇宙最大的黑洞,大約是太陽的660億倍黑洞,一個連光都不放過有著巨大吸力的恐怖天體,而目前人類已知宇宙最大的黑洞,大約是太陽的660億倍!早在2008年,芬蘭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這個最大的黑洞。它究竟有多大?只能說它是無邊無際的,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80億倍,體積相當於整個銀河系。如果銀河系接近這個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整個銀河系將被吞噬殆盡。TON 618是一顆非常遙遠明亮的類星體,位於北天極附近的獵犬星座,是一個非常明亮、寬的吸收線,射電噪音類星體。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質量相當於180億個太陽
    宇宙中總是有未解的謎團,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宇宙,宇宙中有許多黑洞,所以你知道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是什麼嗎?據說,芬蘭科學家在研究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時有一個重大突破,之後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80億倍!
  • 目前已知最大的黑洞!其質量約太陽的「660億」倍!
    這個黑洞絕對不是一般的黑洞,可以說是黑洞界的奇葩了,首先就是它的質量,Ton618的質量約為太陽的660億倍而它的體型更是達到了直徑6780億公裡,要知道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至今才8800萬公裡,所以就算光飛過它的直徑都需要0.08光年,說白了,如果光想從Ton 618黑洞中心逃出來,那也得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 是太陽質量340億倍,一個超級黑洞幾乎每天吃掉一個太陽質量
    近日,來自《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一項新研究表明,宇宙超級黑洞質量約為太陽340億倍,約是銀河系中心黑洞8000倍,質量大胃口也很大,幾乎每天都要吞噬一個太陽質量。 因為胃口很大的優勢,它很快成為了宇宙中增長速度最快黑洞,比如,銀河系中心黑洞要增加質量,就不得不吞噬銀河系中三分之二的恆星。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黑洞已經被認為是宇宙中一種普遍存在的天體。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黑洞已經被認為是宇宙中一種普遍存在的天體。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宇宙最大天體,質量相當於660億個太陽,看完有點懷疑人生
    人類很早以前,就把目光投向了宇宙,但一直以來對宇宙的認知都很「單純」。比如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圍繞地球轉等,因為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它的直徑超過了一萬兩千公裡,所以大家很自然地都認為,地球是一切的主宰,天地萬物就是一切。
  • 宇宙最飢餓的黑洞是太陽質量的340億倍
    對增長最快的黑洞的質量的測量證實了早期宇宙理論的一個主要問題。即使質量是太陽的340億倍,這個天體並不是測量到的最大質量的黑洞,但這樣的質量在它的年齡本應該是不可能的。黑洞通過吞噬周圍的物質而生長,但它們的質量為它們吞噬的量設定了上限,因為它們的引力必須克服它們吞噬新物質時發出的光產生的外向壓力。
  • 宇宙最大質量黑洞秘密:在噴流中恆星形成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多數星系中央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裡密度極高,質量能達到太陽的數十億倍。近日,科學家發現,恆星可以在超大質量黑洞的猛烈「狂風」中形成。研究者稱,這一發現將幫助我們理解星系演化的過程。
  • 數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有許多我們都不曾參透的東西,而且我們能觀測的都只是能發光的星系恆星等。像不發光的黑洞,是從理論中誕生出來的天體,經過理論研究一個世紀的時間,才在今年被科學家們拍到了黑洞真實存在的照片。
  • 宇宙中質量增長最快的黑洞:約是太陽質量的340億倍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確定了宇宙中增長最快的黑洞到底有多大。該團隊還確定了這個黑洞在吞噬多少物質。 據科學家介紹,這個巨大的黑洞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340億倍,每天吞噬的物質大約相當於一個太陽。
  • 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並不罕見
    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一般為太陽的100億倍左右。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的最大的超大質量黑洞都位於大型星系的中心,並且這些星系的附近還有許多其它大型星系。目前的記錄保持者位於后髮星系團中,於2011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質量為太陽的210億倍,已經載入了金氏世界紀錄。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一天要吞掉一個太陽!質量是太陽的340億倍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宇宙中增長最快的黑洞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40億倍,每天吞噬掉的星球,就相當於一個我們的太陽。巨型黑洞的藝術圖2018年5月,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並研究了這個巨大的飢餓黑洞。之前,科學家認為這個黑洞每兩天消耗相當於太陽質量的星球,不過最近,他們對於這個黑洞有了更好的了解。這項研究本周三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這個黑洞被稱為J2157,存在於距離我們120億光年的遙遠宇宙中。
  • 太陽有多麼渺小?看完這些天體明白了,它的質量是太陽的660億倍
    古時候的人們每天抬頭都能夠看到高高掛著的太陽,在古人的認知裡,太陽是無法跟地球相比的,那只是地球的一部分。可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科學的出現,讓人們開始意識到太陽遠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簡單,尤其是一些古天文愛好者認為,太陽可能遠比地球要大,只不過那個時候沒有天文望遠鏡,自然也無法真實觀測到太陽有多麼大。
  • 如果把太陽換成等質量的黑洞,地球會怎樣?
    與此同時,地球還會環繞太陽公轉,這是造成地球季節更替的原因。在過去的45億年裡,太陽一直為地球提供光和熱,所以生命才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如果把太陽換成質量相等的黑洞,或者把太陽壓縮成黑洞,這會給地球帶來什麼變化呢?地球會被黑洞摧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