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黑洞一詞大家都不會陌生,宇宙中的『黑洞』或許對宇宙的正常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黑洞看不到不反射任何光線,或許會有很多小夥伴對黑洞的存在起懷疑態度,但在科學家眼裡他確實已經被證實的真真切切存在的天體。
黑洞在以前只是一種在計算中得出的天體,由於他不反射任何光線所以曾經在科學界詞言論也是不受理睬。
黑洞看不見摸不著,天文學家主要是通過黑洞區強大的X射線源進行探索的。黑洞本身雖然不能發出任何光線,但它對於周圍物體、天體的巨大引力依然存在。當周圍物質被它強大的引力所吸引而逐漸向黑洞墜落時,就會發射出強大的X射線,形成天空中的X射線源。通過對X射線源的搜索觀測,人們就可找到黑洞的蹤跡。
對於黑洞的研究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他的定義歷程是這樣的:
黑洞研究已有100年歷史,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科學界開始了對黑洞的嚴肅研究。嗯?難道之前的研究都是鬧著玩的?
1783年,英國牧師兼自然哲學家,地震學之父約翰米歇爾的人提出了一個和「黑洞」特性相近的疑問,但在當時有很多問題大家還沒弄清楚,就沒有「嚴肅對待」米歇爾的說法。
事情在1915年發生了轉變,那一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正式發表,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這個假設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提到的「黑洞」。四年後,1919年,英國人證明了愛因斯坦這個假設是對的
黑洞屬於一種很奇異的天體,即使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引力束縛,既然光也逃不出去,自然外面也看不見。別說用肉眼,就連很多高大上的科學儀器,都無法捕捉它的身影。
黑洞的形成和恆星的坍塌脫不了關係。中國古代就有記錄,某一天天空突然冒出了一顆特別亮的星星。後來我們才知道,那顆星星是因為「體重」超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己塌陷了,同時伴隨著強烈的輻射,我們才看到它發出的很亮的光。
總結一下,質量比較大的恆星,當其能量耗盡就會變成一個黑洞。那質量小一點的恆星呢?在能量耗盡後,會變成中子星,再小點的就會變成白矮星。
日前人類在銀河系已發現近20個恆星級黑洞,而銀河系中預計共有1000萬個黑洞。我國科學家也在堅持不懈地努力,利用我國的重大科學裝置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即LAMOST)去發現銀河系中更多的黑洞。
最近卻發現了年歲可相比宇宙的黑洞。科學家已經發現了83個超大質量黑洞,幾乎與已知的宇宙一樣古老 。這項研究中的這些黑洞是通過它們的光度來確定的 - 下文圖像中的紅點。這些點中的每一個都是超亮的活性能量核,形成超大質量黑洞。氣體聚集在中心。
據報導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的年齡大約為130億年。目前對宇宙大爆炸的估計設定在大約133億年前,而地球是在大約45億年前形成的。這使得這些最密集和最大規模的天體形成在我們宇宙第一次擴張後僅約3億年。
而個人看來宇宙於我們所經歷見到的實物基本一致的如果我們生變出現了一些新的不可排斥的事物的話我們會以自身能力去儘量適應他的存在。對於宇宙來說又何嘗不是呢?就這些古老的黑洞而言基本與宇宙同歲的情況。
試想一下在宇宙初始的年代還沒有黑洞,後來出現了黑洞,宇宙不得已才適應黑洞的存在的。這樣的話黑洞對我們所見到的宇宙勢必是有著非常的作用的。在蝴蝶效應的驅使下如果沒有黑洞或許我們不會出現宇宙也是這個樣子也說不定呢?對於最新發現的可同比宇宙年齡的黑洞大家有什麼想法呢?
綜上所述部分僅為個人觀點大家需理性閱讀哦。( ^_^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