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一個奇怪黑洞,直呼這顯然不可能存在

2020-09-14 奇點使者

據報導,近日,法新社發表了一篇有關於恆星級黑洞的研究報導,文章中指出,在宇宙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本不應該存在的黑洞,這個黑洞的密度非常大,而且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對於一個恆星級黑洞來說,科學家表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什麼是恆星級黑洞?

簡單來說,就是大質量的恆星在生命的尾聲,內部坍縮後變成的黑洞。在宇宙中,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研究,目前一共發現了3種類型的黑洞,分別是原初黑洞、超大質量黑洞和恆星級黑洞。

其中只有恆星級黑洞的誕生是和恆星有關的,其它類型的黑洞都與宇宙大爆炸等其它因素有關。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恆星都會變成恆星級黑洞,因為如果質量不夠,這些恆星就會在生命的尾聲變成中子星或者是白矮星。

拿太陽來說,太陽的質量在恆星隊伍中是屬於中下遊位置的,說白了就是太陽並不算大,所以,當太陽日後坍縮,太陽也不會變成黑洞,只能是一顆白矮星。



不過,因為恆星在宇宙中的分布實在是太廣泛了,就拿銀河系來說,現代研究認為,在銀河系中恆星級黑洞的數量是以「億」為單位計算的,這也意味著,在浩瀚的宇宙中,恆星級黑洞無處不在。

多年來,科學家們不斷對恆星級黑洞進行研究,根據此前的恆星級黑洞研究理論,如果一顆恆星想要變成黑洞,那麼至少它的質量要是太陽的3倍以上,才有機會。

那麼,恆星級黑洞的質量又是太陽的多少倍呢?目前已知的最大恆星級黑洞,是LB-1,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70倍;而最小的黑洞,質量僅為太陽的3.8倍。

而在科學家們的研究中,這已經是恆星級黑洞的極限了,這意味著,宇宙中不可能存在著質量是太陽100倍以上的恆星級黑洞,一直到近日,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了GW190521,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GW190521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既然發現了新的黑洞,而且它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那麼,科學家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它。對於GW190521黑洞的評價,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它不應該存在,因為它實在是太奇怪了,畢竟它的質量太大了。

GW190521黑洞的出現,對現有的恆星級黑洞形成理論,產生了挑戰。它是如何形成的?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GW190521黑洞的誕生時間,是在70億年之前。

在它形成的地方,科學家們發現了引力波,這意味著,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劇烈的碰撞,而且釋放出了極大的能量。有科學家推測,這場導致GW190521黑洞誕生的碰撞,極有可能是宇宙大爆炸以來,宇宙中最嚴重的一次碰撞之一。



那麼,是什麼東西撞在了一起呢?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竟然是兩個恆星級黑洞。科學家們還計算出了這兩個恆星級黑洞的質量,它們一個是太陽質量的85倍,一個是太陽質量的65倍。

當它們相撞在一起,GW190521黑洞也就因為它們的合併而誕生,所以,這兩個恆星級黑洞相撞後,自然GW190521黑洞的質量也就超過了太陽質量的100倍,它的質量謎團也就由此被揭開。



這個發現有哪些意義?

既然GW190521黑洞誕生的原因已經被找到了,為何科學家們還是覺得它的出現,顛覆了現有的黑洞理論呢?

研究者表示,這就與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有關了。什麼是超大質量黑洞呢?簡單來說,就是質量是太陽100萬倍以上的超大型黑洞。

通過現代科學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在每一個大型星系的中央,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星系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它運行。



有關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科學家們認為,它或許前身是一個質量大約是太陽數十萬以上的相對論星體,當它出現不穩定狀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黑洞。或者是超大質量的前身是宇宙中的高密度星團,由於核坍縮,最終變成了超大質量黑洞。

不過這次的發現卻讓科學家們懷疑,或許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與恆星級黑洞有關的。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恆星級黑洞不斷相撞融合,於是黑洞不斷擴大,最終變成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這個思路未來也將成為未來科學家們新的研究方向,至於答案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9月4日文章《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相關焦點

  • 黑洞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一個奇怪黑洞,直呼這顯然不可能存在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本不應該存在的黑洞,這個黑洞的密度非常大,而且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對於一個恆星級黑洞來說,科學家表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在科學家們的研究中,這已經是恆星級黑洞的極限了,這意味著,宇宙中不可能存在著質量是太陽100倍以上的恆星級黑洞,一直到近日,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了GW190521,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GW190521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 其實黑洞並不存在?一個新的理論稱黑洞可能只是奇怪的蟲洞
    1969年,美國科學家約翰·惠勒首次提出黑洞一詞,以取代「引力完全探索的星球」這一說法,隨著對黑洞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科學家所面對的未知也越來越多,咋一想,黑洞似乎是一個科學幻想中的產物,很多人都沒見過,只知道連光都會被它捕獲,是一個我們看不見的天體。
  • 最大恆星級黑洞被發現,現有黑洞理論被顛覆,中國科學家功不可沒
    當然,理論上的數值都需要在宇宙中找到答案,在2010年,科學家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600萬光年的恆星級黑洞,它的質量要比在2007年發現的處於M33星系中的恆星級黑洞大很多,後者只有太陽質量的15倍,而前者的質量估算是太陽質量的23倍左右。
  • 不到0.1秒的信號,顛覆現有的黑洞理論,科學家直呼人類太渺小
    黑洞的形成理論通過研究,科學家們認為,目前宇宙中的黑洞一共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原初黑洞、超大質量黑洞和恆星級黑洞。其中原初黑洞來自於宇宙大爆炸早期,它們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居民之一。而超大質量黑洞則位於宇宙中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拿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來說,銀河系的中心光斑就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麼,什麼是恆星級黑洞呢?現代研究認為,所謂的恆星級黑洞,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在經歷過超新星爆發後坍縮形成的。理論上來說,恆星級黑洞的質量不會超過太陽質量的100倍。不過,前段時間,一次發現卻顛覆了現有的黑洞形成理論。
  • 一個奇怪的宇宙!科學家發現迷你分形宇宙可能位於帶電的黑洞內
    科學家發現迷你分形宇宙可能位於帶電的黑洞內但是,就像這些已知物體一樣奇怪,甚至可以想像到更奇怪類型的黑洞。在宇宙的一個上下顛倒的假設版本中,可能存在一種奇怪的黑洞類型,比MC Escher草圖更奇怪。現在,一組研究人員投入了所謂的帶電黑洞的科學核心,發現了許多驚喜,包括時空的地獄和奇異的分形景觀……甚至還有更多。
  • 一個不該出現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42倍,顛覆現有的黑洞理論
    因為恆星級黑洞在宇宙中非常廣泛,但事實上,從人類現有的科學理論出發,它卻本不應該存在。直白一點來說,大質量恆星演化成的黑洞,就是恆星級黑洞。 從現有的恆星級黑洞形成理論出發,通過數據模擬演算,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恆星級黑洞最大的質量,也不會超過太陽的100倍,可是,這次新發現的恆星級黑洞卻顛覆了認知,它究竟如何出現的呢?
  • 宇宙實際上是一個「超級黑洞」?科學家的發現顛覆認知
    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顛覆認知且細思極恐的事實:如果將已知宇宙的質量帶入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中計算,得到的數據和哈勃半徑只有極小的誤差。由於對宇宙的計算數值非常龐大,無法做到完全的精確,所以可以認為史瓦西半徑和哈勃半徑是相等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是一個超級黑洞。
  • 黑洞王者被科學家發現,顛覆以往科學認知,或將改寫黑洞研究理論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另外還有蟲洞和白洞,這三種宇宙中的自然現象,可以說是物理學家研究的重點。從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蟲洞目前還是一個理論上的天體,至今科學家沒有找到任何直接證據。雖然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見解的證據,但是這些證據都不能指明蟲洞的真實性。
  • 顛覆認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該出現的黑洞」
    編者按: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至今最強的黑洞碰撞,由85倍太陽質量和66倍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環繞併合成為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同時8倍的太陽質量轉化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在時空中傳播。問題在於,根據目前的理論計算,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處於所謂黑洞質量範圍的「缺口」之中。那麼,這樣的黑洞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 理論不存在的超大質量黑洞竟然被發現,這個黑洞竟然存在著吸積盤
    我們知道發現超大質量很多是一個最近幾十年來最重要的事情,因為超大質量黑洞周邊的一系列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能夠讓科學家認識到很多的宇宙奧秘,所以科學家現在會利用最先進的太空望遠鏡來實現對於黑洞的直接觀測,從而科學家能夠找到很多的黑洞秘密,近期幾年大量的研究給黑洞科學帶來新的研究途徑。
  •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2019年科學家公布了第1張黑洞的照片,讓我們首次看清了黑洞的真實面目,一則關於黑洞的研究報告出現,顛覆了我們對於黑洞的認知,科學家更是表示這樣的黑洞在宇宙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 引力波再立功,理論中的黑洞被發現,科學家的疑惑解開了
    奇怪的是,科學家們多年以來一直沒有找到介於二者之間的哪一種——中等質量黑洞。,這一直困惑著科學家們。根據以往的模型,質量超過太陽65倍的黑洞就已經非常特殊,它不太可能是由恆星死亡後形成的。因為如果一顆恆星能夠形成這麼大的黑洞,勢必此前的質量極為驚人。這樣的恆星不是不存在,而是會以不穩定對超新星的方式爆發,不留下任何痕跡,更不可能留下一個黑洞。
  • 一個黑洞與不該存在的東西相撞
    黑洞的質量比我們的太陽大23倍,這個與黑洞碰撞的天體僅是太陽質量的2.6倍,這顯然很奇怪。 由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維奇·卡洛格拉(Vicky Kalogera)共同撰寫的新論文背後的科學家說,較小的天體可能是黑洞或中子星,後者是爆炸恆星的超級密集殘餘物。
  • 中國科學家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大到科學家要重新研究理論
    科學家告訴我們,當一顆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它的內核會變成恐怖的黑洞,從此開始自己的饕餮生涯。根據黑洞的質量,我們將黑洞分為恆星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也有人認為存在迷你黑洞,不過目前沒有發現過)。而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的恆星級黑洞,也發現了大量的超大質量黑洞。
  • 黑洞真的存在嗎?研究黑洞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彭羅斯由此證明黑洞總是隱藏著一個奇點,即一個時間和空間的邊界。一旦物質開始坍縮並形成俘獲面,坍縮就再也沒有可能停止。自 20 世紀 90 年代起,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就各自率領科研小組,研究銀河系中心一個名為「人馬座 A*」的區域,發現該區域存在一個看不見的物體,質量是太陽的 400 萬倍,且擁有銀河系中最強的引力場,甚至能控制四周恆星的運行軌道。
  • 人類發現「中等質量黑洞」!黑洞理論被打臉是肯定的了
    引力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了,就算不懂其物理概念,但這個名詞肯定是熟悉的。今天我們雖然不談引力波,但是談論的東西卻與引力波有點關係。那就是當年發現引力波的超大實驗儀器LIGO發現了一個極其奇怪的引力波信號。
  • 科學家承認,太陽系中可能存在微小的原始黑洞
    你可能聽說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是一顆被認為存在於太陽系外圍的假想行星。科學家認為有一種可能性是,它根本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個小黑洞。新的研究概述了探測這個假想黑洞的潛在策略,該研究最早將於明年開始。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維·勒布和阿米爾·西拉傑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一種探測太陽系外葡萄柚大小的黑洞的新策略,該論文已被《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接受並發表。利用智利尚在建設中的Vera C. Rubin天文臺,天文學家可以通過觀察黑洞吞噬其它物質,來間接發現它。認為黑洞可能潛伏在那裡的原因與一系列無法解釋的天文觀測有關。
  • 理論物理學家發現黑洞中的信息可以得到保存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證明可以通過量子隱形傳輸的形式從黑洞中檢索信息,在量子物理的奇怪世界內,粒子的量子隱形傳輸可以轉移屬性位置,似乎是從懸崖邊上拉回來。科學家認為黑洞是宇宙中的暴食者,一旦物質通過黑洞的事件視界就無法逃脫,因此也被認為是只進不退的地步,甚至是光也無法逃脫黑洞的引力,但真的是這樣嗎?
  • 所謂「不可能」黑洞被發現,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
    論文一經上線,迅速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和熱議,因其涉及所謂「不可能質量」黑洞的問題。但這一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這又一定是雙黑洞併合嗎?中等質量黑洞都存在於哪裡?這是目前該引力波天文臺探測到的最大質量黑洞併合事件,被認為首次發現了中等質量黑洞的實體存在。更令一些科學家興奮激動又同時不解的是,新的發現處於所謂黑洞質量範圍的「缺口」(或稱「斷檔」、「禁區」),對天體物理過程中這類黑洞的形成理論模型和物理圖像再次發出挑戰。GW190521雙黑洞環繞併合的數值模擬演示環繞和併合,釋放引力波。丨來源:N. Fischer, H.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這一中科院領銜的最新發現,顛覆了過往對恆星演化模型的認知。要知道,此前,按照天文學家的推演,銀河系中單個恆星黑洞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20倍。這是因為,銀河系中質量非常大的恆星,隨著壽命的臨近,在坍縮成黑洞之前,會因為爆炸和強大的恆星風而失去大部分質量。留下太陽近70倍質量的餘量,完全超出了科學家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