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其實很多都是從20世紀才開始的,這就導致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認為人類已經足夠了解宇宙了,可事實上,從科學的角度講,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還是非常片面的,畢竟我們連宇宙究竟有多大都不知道。
宇宙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天體,除了我們最熟悉的恆星、行星等之外,還有著黑洞、中子星等神秘的天體,當然,如果愛因斯坦的預言都是正確的,那麼,人類尚未發現的神秘天體還有很多,近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不斷找尋。
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質量大約為太陽142倍的恆星級黑洞,看起來似乎很正常,因為恆星級黑洞在宇宙中非常廣泛,但事實上,從人類現有的科學理論出發,它卻本不應該存在。
為何這麼說呢?先讓我們看一下什麼是恆星級黑洞。在宇宙中,恆星是最普遍的居民,恆星大小不同,演化周期、演化形態也都各不相同。拿太陽來說,太陽作為比較小的恆星,當太陽進入生命尾聲後,太陽就會變成白矮星。
而質量相對大的恆星在生命尾聲,經過超新星爆發後,則會變成中子星或者是黑洞。直白一點來說,大質量恆星演化成的黑洞,就是恆星級黑洞。
從現有的恆星級黑洞形成理論出發,通過數據模擬演算,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恆星級黑洞最大的質量,也不會超過太陽的100倍,可是,這次新發現的恆星級黑洞卻顛覆了認知,它究竟如何出現的呢?
通過持續的觀測研究,科學家們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這個本不應該存在的恆星級黑洞,是由2個質量分別為65倍太陽質量和8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級黑洞,碰撞合併後才形成的,當它們合而為一的時候,還釋放出了8倍太陽質量的引力波,科學家們正是因為捕捉到了引力波,才最終找到了真相。
雖然謎團被揭開了,但是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因為每一個舊的問題被揭曉後,都會有一個新的問題產生,那就是既然恆星級黑洞通過碰撞合併,會變成超過太陽質量100倍的黑洞,那麼,會不會這也是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形成的一種方式呢?
在宇宙中,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位置,都有著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掌控著星系中的一切,多年來有關它的形成也一直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
這次在發現了宇宙中新的黑洞形成理論後,科學家們推測,或許超大質量黑洞也是由於無數個恆星級黑洞不斷碰撞合併,最終越來越大而形成的。
比方說宇宙中2個太陽質量100倍左右的恆星級黑洞相撞,就會出現一個質量將近太陽200倍的中等質量黑洞出現,那麼,多個中等質量黑洞合併,自然新的黑洞也就會越來越大,這個發現或許會為我們揭開很多有關黑洞的謎團,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