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該出現的黑洞」

2020-11-24 36kr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至今最強的黑洞碰撞,由85倍太陽質量和66倍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環繞併合成為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同時8倍的太陽質量轉化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在時空中傳播。問題在於,根據目前的理論計算,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處於所謂黑洞質量範圍的「缺口」之中。那麼,這樣的黑洞又是怎樣形成的呢?中等質量黑洞都存在於哪裡?本文作者Dennis Overbye,原標題為"These Black Holes Shouldn’t Exist, but There They Are",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天文學家報告說,他們探測到了迄今為止最強的黑洞碰撞。這一碰撞發生在大約70億年前,即太陽系和地球形成之前,黑洞的碰撞產生巨大的引力波。兩個相距數千公裡的探測器捕獲到了同一個對應於有史以來觀察到的最強大引力波源的信號,僅持續了1/10秒。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器和歐洲Virgo探測器的雷射束中產生的這種模式,使人們得以重構這一現象的發生方式。

來自遙遠星系的短暫信號給天體物理學家們留下了新問題:黑洞是如何形成和成長的?

芝加哥大學的理論學家和LIGO團隊的成員Daniel Holz稱這個新發現是「LIGO/ Virgo首次驚人發現。這樣的黑洞本不應該存在的。」

根據傳統理論,發生碰撞的黑洞質量太大,不可能是由恆星坍縮產生的。從現有的恆星級黑洞形成理論出發,通過數據模擬演算,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恆星級黑洞最大的質量,也不會超過太陽的100倍。而合併產生的更大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屬於一個全新的中等質量的黑洞類別,以前這一塊是空白,這樣的黑洞以前從未被可靠地發現過。

「全球引力波探測網絡的又一發現,改寫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致力於LIGO的天體物理學家Zsuzsanna Marka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的宇宙學家詹娜•萊文(Janna Levin)補充道:「自從我第一次對引力波產生興趣以來,我就一直在等待這樣的結果。」

根據描標準的宇宙學模型計算,這一事件發生在離地球遠到不可想像的距離——170億光年之外。一個質量為太陽85倍的黑洞,與一個質量為太陽66倍的黑洞發生碰撞,形成了一個質量為太陽142倍的黑洞。

2019年5月21日上午,又有大約8倍太陽的質量和能量消失在時空結構的漣漪——引力波中,在那瘋狂的一瞬間,像鐘聲一樣敲響了整個宇宙。

一個由LIGO和Virgo合作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小組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他們的論文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一個被稱為GW190521事件的初步分析,該分析是由一個合作項目之外的小組做的。今年6月,由加州理工學院馬修·格雷厄姆(Matthew Graham)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公開的數據進行了初步分析。

利用加利福尼亞的一臺名為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 (ZTF)的望遠鏡,格雷厄姆的團隊發現了一道閃光,這可能是由一個遙遠星系中心周圍的稠密氣體盤中新形成的黑洞引起的。

他們預測,最終的分析結果將顯示,碰撞黑洞的質量總和將超過100個太陽質量,由此產生的黑洞將瘋狂旋轉,並具有較大的反衝速度。

「這正是LIGO正在報導的,」格雷厄姆(Graham)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這是LIGO的重大發現,為支持我們一直在推動的合併模式和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大多數已知的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演變的,這些恆星死亡後坍塌成質量是太陽幾倍的黑暗物體。但星系中存在的黑洞質量要比這個大幾百萬或幾十億倍。這些天體是如何變得如此巨大的,這一直是天文學的一個謎。

直到最近,還很少有證據表明存在中等大小、質量在100到100,00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GW190521合併過程中產生的黑洞就是這一「缺失環節」的第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

「我已經尋找15年了,現在終於找到了!」佛羅裡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物理學家謝爾蓋·克裡門科(Sergey Klimenko)在電子郵件中寫道。「這一發現是引力波天文學的一個裡程碑。」

因此,他說,天文學家可能已經看到了宇宙形成黑洞的過程,聚小成大,就像2019年4月拍攝的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一樣。

「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對一個中等質量黑洞誕生時的質量進行可靠的測量,」西北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Vicky Kalogera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現在我們確切地知道,至少有這樣一種方式。這些物體可以通過合併其他黑洞而形成。」

這一合併過程可能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今年6月發生碰撞的兩個黑洞中較重的那個黑洞的起源。這個黑洞的質量為太陽的85倍,根據標準的天體物理邏輯,它是不應該存在的。質量在50到120個太陽之間的黑洞是不可能形成的。

在質量大到足以形成如此可怕黑洞的恆星中,其內部在坍縮時變得非常熱,熱到光自發地產生了電子和正電子對。這使得恆星變得更熱,產生更多的粒子,在失控的反應中導致了一種特別猛烈的爆炸,稱為成對不穩定超新星。這樣的過程之後,什麼也沒留下。霍爾茲說:「沒有中子星,沒有黑洞。什麼也沒有。」

他提到了GW190521中質量為85倍太陽的黑洞:「這樣的黑洞處於不可能質量範圍的中心,過去我們認為這種質量的黑洞並不存在,不過大自然似乎忽略了所有我們精心進行的理論計算。」

他補充說:「這樣的發現既令人沮喪又令人振奮。一方面,我們所珍視的一個觀點被證明是錯誤的。另一方面,我們發現了一些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東西,現在我們要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譯者:Jane


相關焦點

  • 宇宙實際上是一個「超級黑洞」?科學家的發現顛覆認知
    在該宇宙模型中,我們的宇宙正處於一個黑洞的內部。當然了,也可以理解為宇宙就是一個黑洞。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顛覆認知且細思極恐的事實:如果將已知宇宙的質量帶入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中計算,得到的數據和哈勃半徑只有極小的誤差。由於對宇宙的計算數值非常龐大,無法做到完全的精確,所以可以認為史瓦西半徑和哈勃半徑是相等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是一個超級黑洞。
  • 一個不該出現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42倍,顛覆現有的黑洞理論
    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質量大約為太陽142倍的恆星級黑洞,看起來似乎很正常,直白一點來說,大質量恆星演化成的黑洞,就是恆星級黑洞。 從現有的恆星級黑洞形成理論出發,通過數據模擬演算,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恆星級黑洞最大的質量,也不會超過太陽的100倍,可是,這次新發現的恆星級黑洞卻顛覆了認知,它究竟如何出現的呢?
  • 黑洞王者被科學家發現,顛覆以往科學認知,或將改寫黑洞研究理論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另外還有蟲洞和白洞,這三種宇宙中的自然現象,可以說是物理學家研究的重點。從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蟲洞目前還是一個理論上的天體,至今科學家沒有找到任何直接證據。雖然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見解的證據,但是這些證據都不能指明蟲洞的真實性。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這一中科院領銜的最新發現,顛覆了過往對恆星演化模型的認知。要知道,此前,按照天文學家的推演,銀河系中單個恆星黑洞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20倍。這是因為,銀河系中質量非常大的恆星,隨著壽命的臨近,在坍縮成黑洞之前,會因為爆炸和強大的恆星風而失去大部分質量。留下太陽近70倍質量的餘量,完全超出了科學家們的想像。
  • 黑洞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一個奇怪黑洞,直呼這顯然不可能存在
    據報導,近日,法新社發表了一篇有關於恆星級黑洞的研究報導,文章中指出,在宇宙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本不應該存在的黑洞,這個黑洞的密度非常大,而且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對於一個恆星級黑洞來說,科學家表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 黑洞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一個奇怪黑洞,直呼這顯然不可能存在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本不應該存在的黑洞,這個黑洞的密度非常大,而且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對於一個恆星級黑洞來說,科學家表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發現了新的黑洞,而且它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那麼,科學家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它。對於GW190521黑洞的評價,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它不應該存在,因為它實在是太奇怪了,畢竟它的質量太大了。GW190521黑洞的出現,對現有的恆星級黑洞形成理論,產生了挑戰。它是如何形成的?
  •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2019年科學家公布了第1張黑洞的照片,讓我們首次看清了黑洞的真實面目,一則關於黑洞的研究報告出現,顛覆了我們對於黑洞的認知,科學家更是表示這樣的黑洞在宇宙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 最大恆星級黑洞被發現,現有黑洞理論被顛覆,中國科學家功不可沒
    當然,理論上的數值都需要在宇宙中找到答案,在2010年,科學家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600萬光年的恆星級黑洞,它的質量要比在2007年發現的處於M33星系中的恆星級黑洞大很多,後者只有太陽質量的15倍,而前者的質量估算是太陽質量的23倍左右。
  • 地球上出現第2世界,連科學家都不相信,生命的認知或被顛覆!
    文/仗劍走天涯地球上出現第2世界,連科學家都不相信,生命的認知或被顛覆!不過科學家們在近些年來的全球氣溫變暖的局勢之下,慢慢的對於南極有了一點深入的了解了。地球上第二個世界被發現,甚至科學家們都覺得不敢相信,顛覆了人類對於生命的認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科學家在南極冰下800米處,發現了微生物等一些甲殼類的生物存在,這非常的不可思議。
  • 科學家發現了「不依賴氧氣」生存的物種,或顛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生物都有著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都要依靠呼吸氧氣來存活,就算是厭氧性的生物,也是需要微量氧氣的。自進入科學時代以來,人類從來沒有發現過可以離開氧氣生活的生物。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大自然中是否存在不靠氧氣生活的物種呢?然而,最近有科學家還真的找到了這樣的物種,這也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
  • 科學家分析之後,答案顛覆認知
    而在爆炸之前,宇宙只是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炙熱「點」,科學家們將這個點稱為「奇點」。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在奇點爆炸之後的10的-43次方秒時,時間緊隨著空間出現了,同時引力也從中分離了出來。10的-12次方秒時,包括引力在內的宇宙四種基本力全部出現(電磁力、強、弱核力)。
  • 華裔科學家發現「怪獸」黑洞 —新聞—科學網
    據英國《衛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當地時間6日宣布,華裔旅美女科學家馬中珮所領導的團隊在宇宙稀疏偏遠處發現一個超大黑洞,該黑洞被研究團隊暱稱為「NGC1600怪獸」。 報導稱,對於它形成的原因,團隊認為它可能是一個雙星黑洞,當兩個星系合併時,它們各有一個黑洞,兩者相互靠近最終合併成單一黑洞。馬中珮指出,該黑洞擁有如此大質量,意味著它必須吞噬大量氣體,或暗示它身處的星系曾是類星體,擁有明亮、高能量的輻射源。馬中珮表示,這次發現的最特殊之處是這個黑洞的起點在宇宙偏遠處,顛覆了過去學界對黑洞的認知。
  • 科學家:黑洞不吞噬物質,內部向外飛出未知物質!
    配對這種物質對於很多天文愛好者來說都非常的熟悉了,黑洞自從被發現以來,人們就知道黑洞在宇宙當中是一種無解的存在,而且黑洞能夠吸收一切物質,無論什麼物質都難以填滿黑洞,霍金曾經也對黑洞做出過闡釋,無論是什麼東西只要在黑洞旁邊經過,那麼這一個物質都會被黑洞給吞噬掉。
  • 體重僅地球10%,迄今最小「流浪行星」被發現,顛覆科學家認知
    據報導,近日,來自美國和波蘭的天文學家們,聯合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論文,表示藉助微引力透鏡,在銀河系之中,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它的體重僅有地球的10%,它的出現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去了解宇宙中的這些「流浪分子」。
  • 若宇宙毀滅,人類該如何自救?科學家的方法顛覆認知
    隨著人類近百年對宇宙的各種研究,科學家得到了一個似乎有些違背常識的答案:無垠的宇宙起源於一個無限小的奇點。而在宇宙出現的瞬間,也隨之生成了維持宇宙平穩運行的各種基礎規則。例如宇宙中因為存在引力,所以才有了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星球,同時也讓這些星球之間保持相對穩定。
  • 科學家發現的這顆恆星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在我們的認知裡,不管是世界萬物,還是宇宙天體,它們都有質量上限和下限,恆星自然也是一樣,那麼最大的恆星會有多大?過去科學家讓為,恆星屬於大質量天體,其最小質量大約相當於太陽的8%左右,或者說相當於木星質量的80倍,星體達到這樣的質量,其內部的高溫高壓就可以啟動氫核聚變,這個時候星體就可以稱之為恆星了,不過這樣小質量的恆星都屬於紅矮星,發光發熱都不太強。
  • 探索| 人類歷史上第二張黑洞照片:彎曲噴流,顛覆人類認知
    劉四明介紹,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類對黑洞還沒有直接觀測證據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噴流的存在,當時天文學家就猜測這種攜帶巨大能量的噴流不太可能由恆星產生,於是便開始懷疑它由黑洞產生。  此前,錢德拉太空望遠鏡等也曾發現過類似的黑洞噴流,這次,事件視界望遠鏡依靠史上最高的解析度拍到了噴流照片。
  • EHT發布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顛覆人類對噴射流狀態的認知
    這張黑洞照片拍攝於2017年4月,是一張55億光年外的類星體3C 279中央核心,以及其射流起源照片。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來了。不難看出,這張照片依舊高糊,但它首次揭示了黑洞噴射流是呈彎曲狀,顛覆了天文學家以往對黑洞輻射流呈直線狀的印象。
  • 在弦理論基礎上,黑洞毛毛球理論出現,它顛覆了我們對黑洞的認知
    廣義相對論中對黑洞的描述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體,它出現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根據理論描述如果一個物質被壓縮到足夠小的體積,那麼引力就會變得極其強大,這種瘋狂的引力壓縮能勝過自然界其他四種基本力,而且一旦達到某個臨界值,物質就會不斷擠壓,壓縮到一個無限小的點。
  • 地球上第二個世界被發現,連科學家都不相信,顛覆對生命的認知
    800米的深處,有了巨大的發現。科學家認為這有可能是地球的第二個世界。完全顛覆了人類對於地球生命的認知。在此之前,人類一直認為在南極極端的氣候下,幾乎不存在生命。而這次的發現卻推翻了這個觀點。據了解,在這次發現中,科學家進行了一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