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不依賴氧氣」生存的物種,或顛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

2020-11-30 奇聞檔案室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眾所周知,地球上的生物都有著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都要依靠呼吸氧氣來存活,就算是厭氧性的生物,也是需要微量氧氣的。自進入科學時代以來,人類從來沒有發現過可以離開氧氣生活的生物。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大自然中是否存在不靠氧氣生活的物種呢?

然而,最近有科學家還真的找到了這樣的物種,這也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據了解,這一物種的名字叫做「鮭居尾孢蟲」,是一位來自以色列的科學家發現的。剛發現鮭居尾孢蟲的時候,科學家們並不知道它是不能進行呼吸的,而是通過了一連串的檢測後才發現它的與眾不同。最重要的是,這種生物和我們已知的動物有很大的區別,它沒有線粒體基因組,而且它還能在不呼吸的前提下獲取能量,就連科學家們也還沒弄懂它獲取能量的方式,這可謂是顛覆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

鮭居尾孢蟲被發現後,其獨特的生存方式立馬打破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在人類的認知中,任何生命都是要依靠氧氣來存活,而人類在進行「地外」生命探索時,也都是建立在水,氧氣等物質基礎上的,要是一個星球中沒有水或者氧氣的話,那麼人類肯定會認為這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星球。可如今,隨著鮭居尾孢蟲的發現,這一理論也被打破了,或許在沒有氧氣或者水的星球上,也可能出現生命,畢竟地球上都存在這樣的生物,何況是廣闊的宇宙呢?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僅憑一個新物種的發現就全盤否定人類對生命的認知,事實到底是如何的,我們還等待科學家的進一步研究。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不靠氧氣能生存的活物
    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生活的生物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需要氧氣,甚至科學家經過研究之後發現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都需要氧氣來維持生存,那麼地球上也有不需要氧氣就能生存的生物嗎?科學家在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了一種生物,的確不需要氧氣就能夠存活,這種生物屬於厭氧生物!這也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如果這種生物生活在外太空的話,是不是一樣能夠生存下去呢?
  • 外星生命不需要水和氧氣?科學家模擬實驗,答案再次顛覆人類認知
    文/行走天涯外星生命不需要氧氣和水?科學家模擬實驗,答案再次顛覆人類認知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當中磕磕碰碰,儘管人類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但是結果也是非常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人類至今都沒有發現到任何外星生命的蹤跡,哪怕是中國天眼以及一些衛星信號,接收器已經收到了很多來自遙遠星際的脈衝信號,但是也並不能證明這些信號,就一定是外星文明發送過來的
  • 科考隊打開550萬年前洞穴,發現「外星世界」,顛覆對生命的認知
    科考隊打開550萬年前洞穴,發現「外星世界」,顛覆對生命的認知科學尊重事實,服從真理,而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童第周世界之大充滿神奇的事。這充分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因為這個洞穴以前從未被發現。而且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550萬年前,想必這裡面藏著許多誘人的事物。抱著極強的探索欲,專家們自然要進去一探究竟。果然這一去就有了重大發現,讓科學家們都覺得不枉此行。網友們稱這個科考隊打開550萬年前洞穴,發現「外星世界」,顛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
  • 科學家在地底3000米深處發現了微生物,顛覆了人們對生命的認知
    所以,水是生命之源成為了我們固有的認知,那麼在地球上是否存在特殊頑強的生命,它們的生存不需要水和氧氣呢?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生命怎麼可能存在,即使是很多的厭氧生物,其生存也是需要水的。不過,科學家對生命的認知跟我們普通人是不一樣的,在科學的世界裡,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存在。如果地球上存在不需要水和氧氣能夠生存的生命,那這種生命大概率只會出現在地底。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生命世界」,或顛覆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它們的生命形態可能會顛覆我們的認知。也就是說,在深海沉積物下的這些微生物,可以在能量極少的情況下,依舊能夠生存下來。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僅僅是我們人類個體所消耗能量的500億分之一,基本上可以認為這些微生物在極少能量的情況下也不會「餓」死。
  • 進入550萬年前洞穴,科學家發現「外星世界」,顛覆對生命認知
    據悉,這個地下洞穴已經有550萬年歷史了,在這個看起來「與世隔絕」的世界內充滿了二氧化碳甚至磷化氫等有毒氣體,空氣中氧氣含量也僅有10%,遠比地面21%氧氣含量低得多,而且完全沒有光照。看起來,這個惡劣的「地下世界」似乎不大可能存在生命,但是研究人員卻發現,這裡存在很多我們人類未曾見過的生物。
  • 科學家在南極冰下800米處,發現新的生命世界,顛覆了人類的認知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對於這個家園,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認知也越來越多。雖然現在的地球在科技的幫助下,已經有很多的秘密被人類發現,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地區是人類探索的盲區。我們先不說神秘的海洋和地球內部,就拿人類生存的陸地來說,仍然有一個地方我們了解得並不多。
  • 科學家「復活」1億年前生物,實驗表明:地球對生命有了新的認知
    人類一直以來都非常害怕地球上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但是卻有科學家說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會比想像中的發生的時間要快,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加速發生。到時候人類將會有很多的物種遭遇滅絕的情況,人類的未來也不知道在哪裡。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件令人十分覺得害怕的事情,那就是現在我們的地球已經有很多的生物物種消失了,並且速度還在加速之中。
  • 550萬年前的洞穴被科學家發現,進去後,顛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
    科學家發現550萬年前的洞穴,進去後,顛覆了對生命的認知可有科學家曾經在尋找適合建造核電站地方的時候,意外有了驚人的發現。根據相關的數據表明:1986年的時候,科學家想找一個適合的地方,建造核電站。當時他們把目標,放在了一個平平無奇的荒原之上。
  • 顛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生命或能永恆
    近期,日本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復活了一個一億年前的海底生物,這種生物被科學家稱為&34;。對於我們人類,乃至整個社會的動植物來說,基本的生存環境都離不開氧氣,水分,溫度,食物,但是對於這些微生菌體來說,這些東西他們的需求很小
  • 人類對生命的認知被突破,生命或能永恆
    日本復活1億多年前微生物一般來說,我們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絕大部分都是需要氧氣、水分、食物,還有合適的溫度和壓強才能存活。但是這些條件對於微生物來說,或許需求就沒有那麼明顯,甚至有些微生物的生存環境極端到人類無法想像。
  • 地球上第二個世界被發現,連科學家都不相信,顛覆對生命的認知
    如今人類對於地球的探索還是非常的渺小。我們都知道地球面積大部分都是海洋。人類對於海洋的研究還沒有那麼深入。不過科學家也有著擔憂。他們認為如果把地球的海洋完全開發,將會給人類帶來大災難。特別是對南極、北極的開發。人類將面臨著未知的危險。
  • 新的生命形式,突破人類的認知
    生命是什麼?科學家和哲學家一直苦苦思索。是什麼在驅動著地球和宇宙的生命進化和發展?隨著證據的不斷增多,我們對地球上生命的理解已經脫離了「管中窺豹」,走向系統的認知。近來,有科學家在南極考察過長中發現了一種驚人的生物,一種依靠「吃空氣」就可以生存的細菌。這些細菌不像植物和真菌那麼依賴太陽能和地熱,它們的生存環境可以說是極為貧瘠,只要有空氣存在,這些小東西就可以歡快的生長。科學家發現這些奇特細菌後,欣喜惹狂,因為它們的存在和繁衍,刷新了我們對外星生命形式的理解。
  • 科考隊入550萬年前洞穴,發現神秘「外星世界」,顛覆對生命認知
    偶然之下,科學家發現神秘洞穴雖然有許多事例表明外星人可能真的存在,但因為確實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一切都還只是猜測。然而,科學家在黑海的一次探究,卻又讓這一猜測有了新的進展。因為一次偶然,科學家們在黑海的海岸邊,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洞穴。根據科學探測,這個洞穴竟然已經存在了550萬年,要知道,那個時候,人類還是處於原始人狀態。
  • 人類對生命的認知被突破
    但是這些條件對於微生物來說,或許需求就沒有那麼明顯,甚至有些微生物的生存環境極端到人類無法想像。相對於脆弱的高等動物生命,很多微生物生命幾乎屬於「打不死的小強」,地球古老歷史上出現的幾次物種大滅絕,好像都跟它們沒有什麼關係!
  • 生物體需要呼吸和氧氣嗎?找到一個違反直覺的生物會顛覆認知
    很難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外星生命確實存在,他可能沒有人類文明那麼先進,有智慧,然而在其他行星上可能有許多小生命,因此簡單的微生物或細菌是極端有可能,因為每種生物的生存模式不同,有些可能是非常奇特的生物,不需要氧氣。
  • 這種無氧生物不用呼吸,難道能在月球生存?科學家:可能會餓死
    在我們的認知中,大多數生物生存是需要氧氣的,動物自不必說,就連能製造氧氣的植物也是有呼吸作用的。我們在探索外太空時,也要把氧氣定為重要的生存條件,當然我們見過一些細胞是厭氧的,你見過不需要氧氣的生物嗎?
  • 地球上出現第2世界,連科學家都不相信,生命的認知或被顛覆!
    文/仗劍走天涯地球上出現第2世界,連科學家都不相信,生命的認知或被顛覆!人類如今看似很強大,但其實這種強大,只是人類自認為的強大。人類和宇宙太空相比是非常渺小的,甚至以人類如今的科技,就連對於地球完整地了解,和開發都不能做到,這樣的人類,又怎能稱得上是強大呢?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是目前人類無法觸及到的高度,而南極要比北極更加的讓人類難以探索。
  • 深入大西洋深海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或刷新對外星生命認知
    當然,即使各種碎片將生命的種子帶到各大星球,也不一定能夠在那些星球上萌芽生長起來,因為生命生存的條件極為苛刻。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可能不是很多,前段時間科學家才從4000多顆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問題是,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生命能夠存活嗎?答案是不知道,因為我們並沒有到達這些外星球,也還沒發現這些外星球的生命跡象。不過,科學家在探索地球時,發現在一些環境極為惡劣的地區存在大量的新物種,可能會刷新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 生命真的必須依靠氧氣嗎?科學家:不要用固態思維去看問題!
    這可能是無數科學家們想要去找到答案的問題了。很顯然,以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是不能夠將此問題的答案所找到的,人類的科技是很淺顯的,就連人類去尋找外星人的標準,也是從氧氣來入手的。生命真的必須是靠氧氣,才能夠實現自身文明的繁衍,和生命的成長嗎?很顯然,這都是人類固態的刻板印象,生命不一定是需要靠氧氣,才可以存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