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對地球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探索,但還沒法對地球有全面的認識,比如在深海中還存在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在一些洞穴內也存在很多謎團。有研究表明,有一些地下洞穴的環境與地球表面的環境相去甚遠,甚至充滿了有毒氣體,就像一個「外星世界」,但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卻存在大量的生物。這是怎麼回事?
早在1986年,在羅馬尼亞的東南部靠近黑海和保加利亞邊界的康斯坦察縣,工人在考察當地是否合適建立發電廠時,發現了一個地下洞穴,隨後羅馬尼亞科學家克裡斯蒂安·拉斯庫(Cristian Lascu)第一個進入了這個地下洞穴。據悉,這個地下洞穴已經有550萬年歷史了,在這個看起來「與世隔絕」的世界內充滿了二氧化碳甚至磷化氫等有毒氣體,空氣中氧氣含量也僅有10%,遠比地面21%氧氣含量低得多,而且完全沒有光照。看起來,這個惡劣的「地下世界」似乎不大可能存在生命,但是研究人員卻發現,這裡存在很多我們人類未曾見過的生物。
在這個地下洞穴內,有各種奇怪的蜘蛛、蠍子、木蝨等生物,目前已經鑑定的生物有48種,其中有33種生物在世界其他地方未曾見過。而且,隨著空氣品質越差,動物的數量卻越多,這看起來確實是有點不可思,甚至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一般而言,在地球上,如果環境變得越惡劣,生物生存的可能性也就比較小,如在地球南北極等地區溫度非常低,所以南北極的生態系統並不是特別複雜。相比之下,在溫度適宜的熱帶地區,存在各種熱帶草原、熱帶雨林,在這些熱帶地區生存了大量的動植物。這一個洞穴的發現,也讓我們認識到,生物的生命力是極其頑強的,或許在一些環境相對惡劣的星球上,也可能會存在類似的生命。
在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猶如煉獄般的金星大氣中也存在磷化氫物質,而磷化氫這一種物質的生成一般都與生物有關,所以科學家認為金星大氣中可能存在生命。對此,一些航天機構也開始制定一些探索計劃,準備對金星金星探索。當然,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金星存在的生命可能比較原始,可能只是一些微生物,沒有金星文明的可能性。不過,放眼宇宙,比金星環境優越的星球數不勝數,類似地球這樣的潛在宜居行星也非常多,真的不排除一些星球可能存在比較高級的外星生命。
現在科學家制定了「超宜居」行星的標準,並從目前已知的4500多顆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繪製出了這些超宜居行星的輪廓。它們環繞K矮星運行、年齡大約為50億-80億歲、平均溫度比地球高5℃,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大約為25%-30%,而且陸地上分布著液態水,存在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環繞其運行的衛星。很多超宜居行星都沒有完全滿足這樣的要求,但是基本上都滿足4個條件,所以科學家認為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生活,可能比地球更舒適。
我們太陽的壽命大約為100億年,隨著未來太陽輻射不斷增強,大約10億年後地球就會因為升溫而變得不再宜居,地球的生物也會面臨滅絕的風險,所以地球並不是永久宜居。相比之下,這些超宜居行星環繞的K矮星壽命可以達到數百億年,而且相對穩定,所以在這些K矮星恆星系中,生命宜居的時間會更長。
如果我們地球生命起源的過程是自發、隨機的,意味著這些超宜居行星也可以出現類似的生命起源。再加上這些超宜居行星的時間比地球更長,有更充足的時間讓這些潛在的外星生命朝著更高級的方向發展,甚至可能已經發展出高級的外星文明。當然,這些超宜居行星上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外星文明,還需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