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現「中等質量黑洞」!黑洞理論被打臉是肯定的了

2021-01-09 科學新視界

引力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了,就算不懂其物理概念,但這個名詞肯定是熟悉的。今天我們雖然不談引力波,但是談論的東西卻與引力波有點關係。那就是當年發現引力波的超大實驗儀器LIGO發現了一個極其奇怪的引力波信號。

超大實驗儀器LIGO

在對這個這個信號進行理論分析後,科學家們得出了兩個推論:要麼是我們現在關於黑洞的科學理論存在著巨大的缺陷,要麼就是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我們從未觀測到過的,也沒有任何理論預言過的「新型天體」。

為什麼科學家們會得到這種驚人的推論呢?因為這次LIGO發現的是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不僅如此,這個黑洞還是由更小一點的兩個黑洞合併形成的:一個是6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另一個是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令科學家們奇怪的就是這顆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根據我們現有的「黑洞理論」,宇宙中是不應該存在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的。現有的理論認為,黑洞可以特別小,也可以特別大,就是不能夠中等大小。比如10倍太陽質量的小黑洞是沒有問題的,幾十億倍太陽質量的超級黑洞也是理論允許的,比如我們銀河系中央的巨型黑洞就擁有幾十億倍太陽質量的大小。

科學家們將重量範圍在65-13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稱為中等質量黑洞,但是重量處於這個區間的黑洞在過去的理論中是不應該存在的。為什麼呢?因為「對不穩定性」。那這個又該如何解釋呢?

我們知道粒子與其對應的反粒子發生接觸後會發生湮滅,釋放出能量,比如電子和正電子接觸就會湮滅成光子。當這個反應逆過來發生的時候,也就是當光子能量很高的時候,就會碰撞出正反電子對。

當一顆恆星的質量很大的時候,比如一顆10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其內部的引力就非常大,內部壓強也非常大,所以其內部的光子能量很高,這時候光子就會發生碰撞,產生正反電子對的效果。

而一顆恆星之所以有一個固定的大小,沒有在內部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成一團,就是因為其內部劇烈的核反應產生的能量是向外的,這股能量和內部壓力之間形成了一個動態平衡,所以恆星的大小就是固定的。但是如果這時候發生了我們上面所描述的,高能光子碰撞產生正負電子對的情況後,這個動態平衡就被打破了。因為正反電子對向外支撐的力是沒有原本光子的光壓大的,這時候恆星就撐不住,就要向內發生坍縮了。

由於天體的質量太大,產生的引力也是很大的,平衡被打破後,天體就會急劇向內坍縮,在這個極短過程中就會產生超高的能量密度,從而引發巨大的反撲,這時候恆星就會向外噴發出巨大的能量和物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對不穩定性」。

這就導致,就算你這顆天體原本是可以形成中等質量黑洞的,但是大量的物質在這個過程中被噴射出去了,這就導致留下來的物質不足以形成中等質量黑洞了。

那這時候有人就要問了,既然如此,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同樣的道理,因為質量更大,所以產生的引力就會更加強大,強大到物質就算噴射也不會被大規模地甩出去,質量得到了保存,所以質量就超大了。

只有質量剛好卡在中間量級的恆星才會因為「對不穩定性」導致大量的物質被甩出,當甩出的質量使得其質量下降到中等質量黑洞以下的時候,「對不穩定性」效果就消失了。正是因為這個理論,科學家們才會得出宇宙中不應該存在中等質量黑洞的結論。

但是LIGO既然已經發現了中等質量的黑洞,這就說明人類現有的黑洞理論至少是不完善的,除非這次發現的是一種我們從未曾知道過的天體。為什麼說除非是我們完全未知的天體呢?因為這個天體的形狀太奇葩,奇葩到它不是球形的。

為什麼科學家們會這麼說呢,因為「單個的球形天體」是發不出引力波這個東西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波只能夠以「四極矩」的形式存在,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中心對稱的天體是不會產生引力波的。我們目前所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都是來自一大一小兩個黑洞相互圍繞旋轉合併產生的,一大一小兩個黑洞旋轉正好保證了這個系統不是中心對稱的。

而要是真的是一種新型的天體的話,並且這個天體還發生了引力波,這就說明這個奇葩天體的質量一定很大,而且一定不是球形的。但是這又產生了矛盾,因為能夠產生引力波的大質量天體其引力一定會大到將自己盤成一個球。這簡直是對人類基礎科學理論的褻瀆。

所以科學家們寧願認為是現有的黑洞理論不夠完善,沒能預言出中等質量的黑洞,也不願意承認這是一個形狀奇葩且我們不知道也無法理解的天體。

相關焦點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 人類首次探測到中等質量黑洞
    【人類首次探測到中等質量黑洞 】天文學家2日在《物理學評論通訊》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的一段引力波信號可證明中等質量黑洞確實存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消息,天文學家當日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中等質量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42倍。
  • 人類首次探測到中等質量黑洞
    【人類首次探測到中等質量黑洞 】天文學家2日在《物理學評論通訊》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的一段引力波信號可證明中等質量黑洞確實存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消息,天文學家當日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中等質量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42倍。
  • 史上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驚人發現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
    雖然科學家一直認為中等質量的黑洞對於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有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一直都沒有發現到直接的證據。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在這個質量間隙中發現的黑洞。奇怪的黑洞質量實際上原始兩個黑洞的質量也是處於一個比較奇怪的區間,因為它們仍比傳統的恆星級黑洞大很多,因此不太有可能是直接由恆星坍塌而形成的。
  • 「不可能質量」黑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中等質量黑洞,也是目前藉助引力波觀測到的最大的黑洞。恆星運動的軌道是玫瑰花形的,不像牛頓引力理論所預測的橢圓。5月21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協作組織(LSC)和歐洲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探測到一段微弱的信號。在通過四種不同的算法對這段信號進行測量後,天文學家認為它可能是距今約70億年前,在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的形成過程中釋放出的引力波信號,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GW190521。據悉,此信號持續時間極短,還不足0.1秒。
  • 黑洞再添新成員!首個中等質量黑洞被發現,它讓科學界轟動
    據報導,近日,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共同宣布了一次人類天文史上的重大發現:在距離地球70光年之外的地方,一個中等質量黑洞出現在那裡。這個發現顛覆了目前已有的黑洞形成理論,同時,也增加了新的黑洞類型。
  • 偵測到迄今最大雙黑洞整合之重力波,融成理論上的中等質量黑洞
    讓科學家摸不著頭緒、理論上確信存在但始終找不到直接證據的中等質量黑洞,終於現身了!LIGO與Virgo重力波天文臺證實於去年9月探測到有史以來最大的雙黑洞整合事件,兩者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和85倍,並且最終融合成太陽質量142倍的黑洞,正落在中等質量黑洞範圍內。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
    天文學家2日在《物理學評論通訊》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的一段引力波信號可證明中等質量黑洞確實存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消息,天文學家當日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中等質量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42倍。
  • 科學家發現中等質量黑洞證據:迄今最強的引力波源
    利用引力波探測器,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天體物理學家對這一引力波事件非常關注,因為這對目前的黑洞形成理論提出了挑戰。
  • 科學家發現中等質量黑洞證據:迄今最強的引力波源
    利用引力波探測器,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天體物理學家對這一引力波事件非常關注,因為這對目前的黑洞形成理論提出了挑戰。經過一年多的研究,這個被稱為GW190521的奇怪信號使科學家相信,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其形成的142倍太陽質量黑洞也是第一個被清晰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即質量為太陽質量100倍至1000倍的黑洞)。宇宙中的巨大爆炸當科學家們仔細梳理引力波探測儀的觀測結果時,很快就發現了這個獨特的信號。
  • 人類探測到 中等質量黑洞 最終質量是太陽的142倍
    人類探測到 中等質量黑洞 最終質量是太陽的142倍時間:2020-11-08 13: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類探測到 中等質量黑洞 最終質量是太陽的142倍 包括美國西北大學天文學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合作已經見證了一個中等質量黑洞(Intermediate-mass
  • 人類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帶來謎團
    這是LIGO探測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併合事件;這是LIGO探測到的最遠的引力波信號,遠在50億秒差距(1秒差距約等於3.26光年)之外,光傳輸就要花上70億年,這意味著事件發生時,宇宙的年齡還只有現在的一半;這是人類首次發現質量介於100到100000倍太陽質量之間的黑洞,即所謂的中等質量黑洞;最後,根據現有的黑洞演化理論,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 人類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帶來謎團
    這是LIGO探測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併合事件;這是LIGO探測到的最遠的引力波信號,遠在50億秒差距(1秒差距約等於3.26光年)之外,光傳輸就要花上70億年,這意味著事件發生時,宇宙的年齡還只有現在的一半;這是人類首次發現質量介於100到100000倍太陽質量之間的黑洞,即所謂的中等質量黑洞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原標題: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 中等質量黑洞 黑洞這個開掛的超能力是如何練就的?
    中等質量黑洞 黑洞這個開掛的超能力是如何練就的?時間:2020-11-09 10: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中等質量黑洞 黑洞這個開掛的超能力是如何練就的?
  • 引力波幫助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據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網站2日報導,該天文臺與位於義大利的「室女座」(Virgo)引力波天文臺攜手,探測到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科學家首次探測到此類「中等質量」黑洞,也是目前藉助引力波探測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黑洞的吸積盤和噴流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各類電磁波。捕捉宇宙電磁波,間接描繪黑洞輪廓。恆星衰老,向奇點無限坍塌形成黑洞。中等質量黑洞照片。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
  • 科學家首次探測到中等質量黑洞
    美國和歐洲研究人員9月2日宣布,首次探測到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為人類了解黑洞形成開闢新方向。據法新社報導,美國和歐洲15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兩項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兩個黑洞70億年前撞擊產生了一個新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42倍,是人類探測到的第一個中等質量黑洞。他們為這個黑洞編號GW190521。
  • 人類探測到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這一中等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14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