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黑洞與不該存在的東西相撞

2020-09-05 小星耀影院

天文學家們對觀測結果感到困惑,這些觀測顯示黑洞撞擊了一個大小不尋常的神秘天。

《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黑洞與尚未確定的物體之間的碰撞。黑洞的質量比我們的太陽大23倍,這個與黑洞碰撞的天體僅是太陽質量的2.6倍,這顯然很奇怪。

由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維奇·卡洛格拉(Vicky Kalogera)共同撰寫的新論文背後的科學家說,較小的天體可能是黑洞或中子星,後者是爆炸恆星的超級密集殘餘物。一個2.6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將是有記錄以來最小的黑洞(已知最小的黑洞是5個太陽質量),而質量相同的中子星將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顆黑洞(最重的中子星是2.3到2.4個太陽質量)。因此,無論哪種方式,它都不是天文學家以前見過的——事實上,它可以代表一個全新的密集、緊湊的天體。

佛羅裡達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新研究的合著者伊姆雷·巴託斯(Imre Bartos)在給我們的電子郵件中解釋說:「這一發現令人震驚,因為我們發現了一個意外的質量的天體。」他說,在大約2.2至5個太陽質量之間的這種緊湊物體範圍,指的是一種被稱為質量間隙的神秘天體質量類別。

「我認為,這項研究中最有趣的部分是在&39;中檢測到一個天體,該天體正好落在我們測得的最重的中子星和最輕的黑洞質量之間。」維吉尼亞大學和國家射電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謝恩·克羅瑪蒂(Thankful Cromartie)並未參與這項新研究,他在給我們的電子郵件中寫道,「不幸的是,這是不可能的,部分原因是中子星合併中通常可以檢測到的「潮汐變形」或中子星拉伸被這種合併的不對稱性所淹沒。」

也就是說,現有的觀測證據和可接受的中子星質量的理論預測,「表明該物體很可能是一個非常輕的黑洞,」她說。如果這真是一顆真正的中子星,「我們必須從根本上重新考慮物質在極高密度下的行為方式。」

天文學家以前曾目睹過黑洞作用於另一個黑洞,甚至中子星也撞擊了其他中子星,但黑洞卻沒有與中子星碰撞。如果得到確認,將是第一次大規模合併,命名為GW190814。

在2019年8月14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處女座(Virgo)探測器發現了GW190814。這次合併距地球八百萬光年,它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在時空的結構中造成了波紋,並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外輻射,最終到達了地球上的探測器。兩個物體的質量差異為9:1,代表了引力波事件的新極端。先前的質量差異記錄屬於GW190412,這是一個涉及兩個黑洞的碰撞,其質量比為4:1。

以前涉及中子星的宇宙合併,如2017年8月探測到的GW170817,除了引力波之外,還產生了可探測的光波,但這次合併沒有檢測到光波,儘管在LIGO和Virgo科學家發出警報後,世界各地的幾個天文臺都在現場進行了跟蹤探測。作者說,考慮到涉及的遙遠距離,GW170817的光線可能太微弱了。或者,未知的天體是一個黑洞,儘管這個黑洞是一個令人驚訝的質量不足的黑洞。研究人員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這是一顆中子星,被一個黑洞吞沒,快速合併,從而沒有產生光波。

令人振奮的是,正如LIGO科學協作組織成員、加的夫大學研究生查理·霍伊(Charlie Hoy)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是第一次看到一批新的緊湊型雙星系統。

克羅馬蒂說,較輕的天體不太可能是中子星,「儘管結果會令人興奮。」她說,「但是重要的是不要在考慮這種可能性上花費太多精力, LIGO團隊已明確表示不太可能。」

太陽質量為2.6的較輕天體的起源仍然是另一個謎團。巴託斯說,當大質量恆星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塌時,中子星和黑洞都會誕生,但是這個新天體「與這種演化不一致,因此除了垂死的恆星之外,還必須創造出某種東西。」

巴託斯說,一種有趣的可能性是,該物體是由兩個「正常大小」中子星的碰撞產生的,它們的質量通常約為1.3太陽質量,「所以其中兩個可以很好地構成我們在這裡觀察到的質量」,他告訴我們。

他補充說:

「發生星殘餘物與黑洞相撞事實,這表明這裡存在某種「裝配線」。實際上,在宇宙中存在大量黑洞和中子星的地方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在每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這種情況,在每個星系中都存在的中央超大質量黑洞的吸引力,而導致一些天體位置發生變化。如果大量的氣體湧入,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形成一個吸積盤,然後收集並聚集較小的黑洞和中子星。實際上,這次事件的另一大驚喜,兩個碰撞天體的截然不同的質量,也指向了一次暴力相遇。」

下一步將是確認和研究更多的宇宙合併。好消息是,隨著我們的天文儀器穩步改進,預計在未來的幾個月和幾年中會進行更多的探測。

相關焦點

  • 黑洞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一個奇怪黑洞,直呼這顯然不可能存在
    據報導,近日,法新社發表了一篇有關於恆星級黑洞的研究報導,文章中指出,在宇宙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本不應該存在的黑洞,這個黑洞的密度非常大,而且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對於一個恆星級黑洞來說,科學家表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 黑洞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一個奇怪黑洞,直呼這顯然不可能存在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本不應該存在的黑洞,這個黑洞的密度非常大,而且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對於一個恆星級黑洞來說,科學家表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在科學家們的研究中,這已經是恆星級黑洞的極限了,這意味著,宇宙中不可能存在著質量是太陽100倍以上的恆星級黑洞,一直到近日,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了GW190521,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GW190521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 10萬年後巨型黑洞或相撞
    原標題:10萬年後巨型黑洞或相撞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一項新研究表明,處女座一個星系中的兩個巨大黑洞正在相互撞擊的軌道上向前邁進。今年1月的一項研究首次提出這對黑洞——距離地球35億光年之外——的存在,它們行將發生碰撞是因為該星系內的類星體定期發出的閃爍的光。
  • 黑洞相撞是撞洞口還是撞邊緣,有什麼不同,是一個什麼過程?
    本文是基於網友邀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黑洞與黑洞相撞並且撞的是洞口而不是洞邊會怎麼樣呢?這個問題看起來煞有介事,也很有意思,但卻是一個沒有沒有科學常識認知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無釐頭的問題。可以看出,提這個問題的朋友們根本不知道黑洞是什麼。
  • 一個不該出現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42倍,顛覆現有的黑洞理論
    因為恆星級黑洞在宇宙中非常廣泛,但事實上,從人類現有的科學理論出發,它卻本不應該存在。先讓我們看一下什麼是恆星級黑洞。在宇宙中,恆星是最普遍的居民,恆星大小不同,演化周期、演化形態也都各不相同。拿太陽來說,太陽作為比較小的恆星,當太陽進入生命尾聲後,太陽就會變成白矮星。
  • 物理學家發現了不應該存在的黑洞合併現象
    正如新研究的作者所寫,來自遙遠星系的簡訊號引發了許多問題,尤其是在與黑洞的形成和演化有關的領域。一個或可能兩個碰撞孔太大,並且由於中子星坍塌而無法形成。此外,合併產生了一個更大的黑洞,這是太陽質量的142倍,按照標準模型不應該存在。但這怎麼可能呢?
  • 兩個黑洞相撞不可能出現大爆炸,而可能會出現受精卵現象
    在生命體說法中,宇宙就是由生命體構成的,(參見我的短文《任何生命體都有生死,而宇宙生命體卻沒有誕生日和死亡日》《太陽,或地球等天體也會被定義為生命體》《簡述一下生命體說法》等)因此,我用生命體說法把「邊緣」解釋歸入,並解說如下:1,生命體總有兩個邊緣:一個是構成生命體核心的邊緣
  • 哈勃發現不該存在的黑洞
    在距離我們1.3億光年遠的螺旋星系(spiral galaxy)NGC 3147,有一個吸積盤(accretion disk)在繞著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然而這個材料盤出乎意料的薄。謎團在於,根據當前的天文學理論,這個薄盤不應該存在。然而,如此接近黑洞的吸積盤的意外存在為測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theory of relativity)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
  • 放大10億倍,黑洞相撞的聲音,比禁曲《黑色星期五》還恐怖
    筆者-小文黑洞毫無疑問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而談及宇宙的起源以及終結,很多人都會將其與黑洞聯繫在一起,因為黑洞能夠吞噬一切,而可怕的是,它從來都沒被餵飽過。一些科學家認為,宇宙的誕生是源於上一個巨大黑洞的殘留物構成的,黑洞會不斷地蠶食宇宙中的天體,直到最後宇宙只剩下了黑洞,而黑洞相互吸引,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從而引發了宇宙大爆炸。而可怕的是,幾乎每一個大型星系中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雖然我們人類所處的太陽系很安全,但在銀河系的中心位置,就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存在。
  • 13億光年外黑洞相撞!空間波動!99年前愛因斯坦預言被證實?
    愛因斯坦對重力有一個非常大的貢獻,預言了重力波的存在,重力會造成空間扭曲,所以一個有重力的物體在空間中移動的時候,就會給這個空間帶來一些波動,就像一個球在水面上運動的時候,水面就會產生波紋,這個波紋就是重力波,但根據計算,重力波是非常微弱的,即使質量再大的物體能夠形成的空間扭曲的這種波動也是很小的
  • 銀河系中央黑洞周圍可能存在成千上萬的「黑洞行星」
    這些行星藏身在孕育它們的物質盤中,與近旁巨大的黑洞相比,顯得無比渺小、幾不可見。但在2019年11月和2020年7月發表的兩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提出,這些黑洞行星必然存在。  並非每個超大質量黑洞周圍都存在黑洞行星。物質在黑洞周圍演化成硬球比在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中要困難。
  • 一個黑洞就夠亂的,兩個黑洞豈不更亂?雙黑洞系統有何秘密?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推測出了黑洞這種天體。從此,人們意識到了這種恐怖天體的存在。不過,當時的科學家們可能沒想到,這個宇宙還有更複雜的情況——雙黑洞。一個黑洞就夠麻煩的了,還冒出來個雙黑洞。那麼,雙黑洞是怎麼產生的呢?
  • 不該存在的黑洞出現,震撼整個天體物理學界,它為何不該存在
    經過計算,參與合併的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是太陽質量的66和85倍,由此產生的黑洞有142個太陽質量,在此之前人類物理學認為不可能出現這樣的黑洞。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 = mc ^ 2,GW19052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大約八個太陽的質量。
  • 科學家探測到兩黑洞相撞大爆炸,規模僅次於宇宙起源
    據英國《衛報》9月2日報導,天文學家近日宣布,探測到了一種十分罕見的宇宙信號,這個信號是兩個黑洞相撞產生的,來自70億光年以外。當時的宇宙只有現在年齡的一半(科學家估算出宇宙的年齡為138.2億年),但現在才被探測到,可見它發生在多麼遙遠的地方。
  • 黑洞的「情侶」白洞是什麼?如果兩者相撞會有什麼後果?結果令人咋舌!
    人類第一次拍到了黑洞的照片,這就代表黑洞確實存在,也證明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正確性。 既然黑洞存在,那麼有沒有一個和它相對的天體存在呢?其實,存在著一個理論中的天體——白洞。、不吸收的特殊宇宙天體,與黑洞正好相反。
  • 顛覆認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該出現的黑洞」
    編者按: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至今最強的黑洞碰撞,由85倍太陽質量和66倍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環繞併合成為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同時8倍的太陽質量轉化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在時空中傳播。問題在於,根據目前的理論計算,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處於所謂黑洞質量範圍的「缺口」之中。那麼,這樣的黑洞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 黑洞都是一樣「黑」嗎?它吃的東西去哪了?
    物質和光可以從視界之外進入視界之內,反之卻逃不出來。天文學家認為黑洞的中心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無限扭曲的區域,在那裡,物質密度可以達到無窮大,引力也是無窮大,所以連光子也無法逃脫引力的束縛。既然光子無法從黑洞的視界之內飛出來,也就不會有光子飛進我們的眼睛,那麼,對我們人類來說,黑洞就是黑色的,這也是科學家給這種天體起名叫"黑洞"的主要原因。黑洞都是一樣「黑」嗎?
  • 未來銀河系和仙女星系將相撞,人類該怎麼辦?
    銀河系與仙女星系正以110KM/S的相對速度行進中,未來將在30-40億年後後相撞,但人類似乎並需要考慮那麼遠,因為人類到那個時候也許已經不存在了......>新的宜居帶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的小行星帶即可,未來地球也許有這個科技,可能還真需要考慮下未來仙女星系與銀河系相撞時候該怎麼辦
  • 該不該建對撞機,主要在爭論啥?它能否在額外維度撞出微型黑洞?
    今天就說下有關粒子對撞機的爭論和傳言,例如:我們該不該建對撞機?對撞機能撞出黑洞嗎?先說第一個問題:該不該建造對撞機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人類目前高能物理的極限試驗場,是粒子物理學的前言,保持著人類目前最高能量和極限速度的記錄。
  • 當中子星與黑洞相撞,誰才是活到最後的勝利者?
    然而如太陽這般的恆星僅在銀河系中就存在數千億顆,如此看來太陽也無異於滄海一粟。縱觀宇宙星空,堪稱王者級別的天體實在太過稀少,黑洞最為世人耳熟能詳,中子星也可位列其一。有人便提出了一個問題:若是中子星與黑洞相撞,到底孰強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