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央黑洞周圍可能存在成千上萬的「黑洞行星」

2020-08-06 新浪探索
銀河系中央黑洞周圍可能存在成千上萬的「黑洞行星」

 黑洞周圍的「黑洞行星」距黑洞可能有數光年之遙。

  我們的宇宙中星星點點地分布著若干個超大質量黑洞,這些巨大的引力陷阱可以將星系維繫在一起,形成不斷旋轉的塵埃漩渦,向外發射出明亮的X光光束。有時,黑洞的兩極會向外噴發出明亮的物質噴流,在太空中清晰可見。如今有些科學家懷疑,這些巨大的引力「怪獸」中可能藏有數以萬計的「blanet」。

  這並不是把「行星(planet)」一詞拼錯了,而是「黑洞」和「行星」兩個詞的結合。這些黑洞行星也許源自圍繞黑洞旋轉的塵埃雲,並且和圍繞恆星的普通恆星沒有太大區別。有些可能是類似地球的堅硬巖質行星,不過可能比地球大十倍之多。有些可能是類似海王星的巨行星。這些行星藏身在孕育它們的物質盤中,與近旁巨大的黑洞相比,顯得無比渺小、幾不可見。但在2019年11月和2020年7月發表的兩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提出,這些黑洞行星必然存在。

  並非每個超大質量黑洞周圍都存在黑洞行星。物質在黑洞周圍演化成硬球比在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中要困難。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旋轉的塵埃與氣體密度比恆星周圍小得多,並且落入事件視界的物質會形成一圈熾熱和明亮的冕環,因此周圍的塵埃盤中不可能形成冰。而冰是行星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成分之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日本鹿兒島大學天體物理學家Keiichi Wada指出,被冰覆蓋的塵埃顆粒相撞時會結合在一起,就像兩塊冰相撞時容易黏在一起一樣,而普通的鵝卵石則不會發生這種現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團塊會越變越大,引力也會逐漸增強,吸引越來越多的塵埃。等團塊增長到足夠大,便會演變為巖質行星。

  類似地,如果沒有結冰的水或二氧化碳(即乾冰),黑洞行星也很難形成。研究人員發現,有些黑洞周圍旋轉的物質盤中會形成一圈「雪線」,雪線範圍外的溫度會降得足夠低,可以形成冰。

  「在雪線之外,塵埃顆粒都被冰所覆蓋,因此相撞時很容易黏在一起。」

  在雪線之外的區域中,這些團塊會逐漸長大,最終形成巖質行星。這一過程耗時約1000萬年。如果這些巖質的原行星吸引了足夠的氣體,最終便會變成氣態巨行星。不過,假如塵埃顆粒上沒有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冰,這些都不會發生。因此,黯淡、寒冷的超大質量黑洞(比如銀河系中央的黑洞)最有可能成為這些奇特行星的家園。

  Wada指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黑洞行星的形成並不令人意外。原行星盤與黑洞周圍的物質漩渦很相似。但此前從未有人研究過超大黑洞周圍是否有行星形成。「可能是因為行星形成領域的研究人員對活躍星系核(即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區域)並不了解,反之亦然。」

  Wada和他的共同作者們仍然在研究黑洞行星理論的具體細節。在2020年發表的論文中,他們對2019年發表的模型做了修正和更新。他表示,之前的黑洞行星模型太過「蓬鬆」,只能形成密度較低的大型行星。而更新後的模型可以形成密度更大、更符合現實情況的行星。他們還改進了對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塵埃的認知。黑洞周圍的塵埃分布得比在恆星周圍稀疏,針對塵埃在稀薄氣體環境中相撞時的表現,研究人員也做了進一步分析。

  Wada指出,很難想像這些黑洞行星的表面會是什麼模樣。黑洞行星彼此之間的距離、以及到黑洞之間的距離,比地球到其它行星和太陽的距離大得多。黑洞行星到黑洞之間可能相隔十幾光年之遙,顯得與世隔絕、形單影隻。

  Wada指出表示,到目前為止,還無從得知黑洞行星上是否有可能存在生命。黑洞冕環釋放出的、奇怪的紫外光和X射線輻射是否能讓外星人在宇宙中如此孤獨的角落裡繁衍生息呢?黑洞行星上是否也有外星人在仰望太空中的恆星、思索這些恆星周圍是否也有巖石和氣體形成的球體呢?它們會將這些恆星周圍的行星叫做「slanet」(「恆星」(star)+「行星」(planet))嗎?(葉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稱:銀河系中央黑洞周圍可能存在成千上萬的「黑洞行星」
    這些黑洞行星也可能起源於圍繞黑洞旋轉的塵埃雲,和普通行星沒有太大區別。有些可能是堅硬的巖石行星,與地球相似,但可能比地球大十倍。有些可能是類似海王星的巨型行星。這些行星隱藏在孕育它們的物質圓盤中,與巨大的黑洞相比,它們是小的幾乎看不見。但最近研究人員提出,這些黑洞行星一定存在。
  • 銀河系存在「黑洞行星」?可能有成千上萬顆,是否會存在生命?
    黑洞除了可以吞噬一切的特點,它還會向外噴射出明亮的物質噴流,這種明亮程度在太空中清晰可見。有科學家懷疑在超大質量黑洞中可能藏著數以萬計的「blanet」,也就是black hole+planet黑洞行星。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都可能形成黑洞行星。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成千上萬顆「黑洞行星」?是否會存在生命?
    行星是指圍繞恆星旋轉,公轉方向和恆星自轉方向相同且不會發光的星體。比如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那麼你聽說過黑洞行星嗎?宇宙中分布著超大質量黑洞有很多,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會吞噬掉靠近它周圍的星體,也可以將若干星系堆積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停運轉的巨大的塵埃漩渦。
  • 黑洞周圍或有成千上萬顆「黑洞行星」,質量可達地球的3000倍
    黑洞是宇宙中最特殊又可怕的天體,由於其恐怖的吞噬性,其附近的所有東西都會被吞噬掉。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環境非常複雜,可能會存在一個安全區域,有成千上萬的行星可以在其中旋轉。
  • 銀河系的中心黑洞被成千上萬的類地球黑洞行星圍繞著
    這類奇怪天體將由繞黑洞旋轉的塵埃雲形成,而且它們與繞正常恆星運行的行星沒有太大區別。 有些像地球一樣擁有堅硬的巖石,大小可能比地球大10倍之多。有些可能是氣體巨頭,例如類似於我們太陽系的海王星。它們幾乎對我們是不可見的,隱藏在其出生父系的物質盤中。但是在2019年11月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和2020年7月在arXiv上發表的兩篇論文中,一個研究小組提出了這些黑洞行星必須存在的情況。
  • 黑洞周圍可能有千萬顆行星「相伴」
    他們通過計算得出結論稱,一顆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可能也有千萬顆行星「相伴」。如果發現黑洞周圍的行星,有望開闢天文學研究的新領域。),也可能形成行星。」惠田敬一主要研究活動的星系核,這是由黑洞激發的發光體。行星形成理論認為,行星由聚集在一顆年輕恆星周圍原行星盤中的塵埃形成。但研究人員指出,年輕恆星並非唯一擁有塵埃盤的天體。惠田敬一以及國立天文臺行星形成研究專家久保榮一郎教授,集中研究了星系核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盤。他們指出,一些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有大量物質,呈厚重而稠密的圓盤狀。
  • 銀河系周圍或存數百流浪黑洞:質量為太陽數千倍-銀河系,流浪,黑洞...
    如果美國科學家最近進行的黑洞合併電腦模擬所呈現的景象在現實中出現,銀河系周圍可能存在數百個「流浪黑洞」,每個的質量是太陽的數千倍。電腦模擬研究領導人、美國田納西州範德比爾特大學天文學家凱利-霍利-伯克曼表示:「流浪黑洞很難觀測。
  • 研究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
    「系外行星是當前天文學最熱點和最前沿的研究領域之一,科學家主要是在類似太陽這樣的恆星周圍尋找。」吳慶文說,尋找更多系外行星,有利於理解太陽系形成、地球演化史及生命起源等謎題。近日,日本研究團隊表示銀河系中心黑洞周圍也可能存在大量行星,這一新觀點頓時引爆學術界。
  • 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心存在著上萬顆環黑洞行星
    看過《星際穿越》的朋友可能知道,影片中假設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著許多行星。在影片中這是科幻;但在現實中科學家發現這種情況可能真的存在。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可能存在著上萬顆這樣的環黑洞行星。
  • 處在銀河系中央的黑洞是宇宙最強黑洞?M87星系中的黑洞笑了
    在探索黑洞之前,大多數人都認為黑洞是一類十分罕見的事物,畢竟黑洞的威力遠超宇宙內的絕大多數天體,它的超強引力令宇宙內眾多事物害怕。根據統計學理論,一般地,過於強大或過於弱小的事物都很少出現,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是一些實力中等的事物。
  • 終於發現了銀河系黑洞周圍的吸積盤
    一些超大質量的黑洞通過尖叫的繞行氣體熱盤宣布它們的存在。但是銀河系中心的龐然大物卻害羞而嫻靜。現在,天文學家們終於發現了黑洞微弱發光的吸積物質的吸積盤,人們長期以來一直懷疑它,但從未見過。《科學新聞》最新文章的標題和摘要(星期二和星期四)銀河系的超大質量黑洞,名為射手座A *,是一個擁有400萬太陽質量的龐然大物。但是,儘管有些黑洞吞噬了周圍的氣體和灰塵,但Sgr A *卻很挑剔。穆爾奇科娃說,這樣的「餵食不足」的黑洞「沒有足夠的食物供應」,以使周圍的氣體明亮地發光。
  • 日本科學家發現「黑洞行星」,就在銀河系中心,會有生命存在嗎?
    當人類進入到現代,伴隨著天文事業的發展,有科學家提出,銀河系的中心或許是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後來,通過觀測,最終確認是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主宰一切的神秘黑洞在目前已知的各種黑洞類型中,每個大星系中心都有的超大質量黑洞,無異於是最神秘的天體。它們在各自的星系中主宰著一切,而且即使是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它們的質量也是太陽質量的上百萬倍。
  • 黑洞周圍竟然也有大量行星,上面會有生命嗎?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最神秘的天體就是黑洞了。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黑洞可以吞噬一切,在它的周圍,不適合有天體長期圍繞著其運行,不過在近年來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在黑洞周圍,也有大量的行星存在。這次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行星存在的,是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團隊,他們多年以來一直在研究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前段時間,發現有大量行星在沒有恆星的前提下,正在圍繞著這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說起這些行星的形成,研究者認為,或許是由於黑洞周圍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塵埃等有關。
  • 銀河系中心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
    不過背景的噪音一直讓他很苦惱,經過兩年的仔細研究,詹斯基去除了大部分的幹擾,但是一個奇怪的訊號始終存在,每當天線指向人馬座,噪音就變得最吵,人馬座就位於銀河系的中心。那不像是恆星會發出的訊號,天文學家開始懷疑它是否來自理論學家早已預測到,卻從未發現的物體,也就是黑洞。但是當時無法證實,銀河系的中心被一層厚厚的塵埃遮蔽無法看見。
  • 銀河系中心可能存在大黑洞
    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筆者參加中國天文學會的一些活動,在會上只有幾個涉及黑洞的報告,而且報告人基本都是學物理出身後來轉入天文界的學者。一般天文方面的專家都對此將信將疑、不置可否。但是後來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黑洞的理論研究不斷取得進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天文工作者加入了探尋黑洞的研究與觀測。
  • 黑洞周圍的生機,距離超大質量黑洞10光年處,或有數萬行星形成
    黑洞是物質的禁區嗎?是的,在黑洞附近一定範圍內,一切物質都會被吞噬,哪怕是光。但是,黑洞的引力也是有範圍的。在某個合適的範圍內,黑洞周圍的一片區域也是可以非常繁榮的。去年的時候,有一組科學家對外宣布:即使是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也可以有一片相對安靜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可能會存在著繞黑洞公轉的上千顆行星。
  • 銀河系特大黑洞或在吞沒小行星 地球可看到閃光
    核心提示:美國宇航局觀測到銀河系中央的特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正在吞沒小行星,所形成的X射線閃光在地球上可觀測到,其亮度是黑洞正常能量爆發時的100倍。 左側照片由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拍攝,呈現了銀河系中央的人馬座A*黑洞周圍區域。右側為3幅藝術概念圖,展現了上演死亡之旅的小行星,它們正飛向人馬座A*並最終命喪這個黑洞之手。
  • 超級黑洞周圍也能誕生行星?有理論依據卻無法證明
    但日本科學家們計算發現,行星也可能在「超級黑洞」周圍誕生。研究人員專注於研究超級黑洞周圍的巨大圓盤,並認為它們可能促使行星形成。這項研究可能會開啟全新的天文學領域,科學家們將更多研究黑洞周圍的塵埃盤。超級黑洞,如位於銀河系中心的射手座A,很可能是在宇宙早期某顆超大質量恆星爆炸後而形成的。有些黑洞周圍有大量的物質,形成重而緻密的圓盤。
  • 銀河系中央人馬座存超大黑洞 撕裂空間氣體雲
    銀河系中央人馬座存超大黑洞 撕裂空間氣體雲      銀河系中央的超級黑洞正在瘋狂的吸食一個靠近它的氣體雲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將一團巨大的氣體雲完全撕裂,觀測結果表明預計到明年這片巨大的空間氣體雲會進一步靠近黑洞
  • 銀河系中心黑洞突然「眨眼」,原因未知,推測有天體被黑洞捕獲
    在我們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單一天體就是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了,其質量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左右,它處於銀河系的中心位置,被認為是整個銀河系中最為古老的天體,也是已知銀河系中唯一的超級黑洞,它的引力與運行態勢塑造了整個銀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