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常理!黑洞周圍竟然也有大量行星,上面會有生命嗎?

2020-09-17 奇點使者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最神秘的天體就是黑洞了。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黑洞可以吞噬一切,在它的周圍,不適合有天體長期圍繞著其運行,不過在近年來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在黑洞周圍,也有大量的行星存在。



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行星

在宇宙中,目前已知的黑洞種類一共有3種。分別是原初黑洞、超大質量黑洞和恆星級黑洞。在所有的黑洞之中,超大質量黑洞又是最為神秘的,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在每一個巨大星系的中央,都有著超大質量黑洞。

什麼是超大質量黑洞呢?研究認為,質量超過太陽100萬倍的黑洞都是超大質量黑洞。超大質量黑洞可以統治所在星系中的所有天體,它的引力非常強。

說起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現代研究認為,極可能它的前身是一個質量是太陽數十萬倍以上的相對論星體,由於內部核心變得不穩定,而直接萎縮成為了黑洞。



不過,在近期的研究中,科學家們也表示,超大質量黑洞也可能是由於多個恆星級黑洞不斷融合形成的,這個觀點目前也還在研究之中。

這次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行星存在的,是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團隊,他們多年以來一直在研究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前段時間,發現有大量行星在沒有恆星的前提下,正在圍繞著這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

說起這些行星的形成,研究者認為,或許是由於黑洞周圍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塵埃等有關。在現代科學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望遠鏡陣列,發現黑洞周圍的行星孕育過程,是和恆星系統的形成類似的。



我們都知道,一個恆星系統的誕生,一般都是從星雲中孕育出一顆恆星開始。此後,這顆恆星周圍的氣體雲、塵埃等就會不斷融合匯聚,最終從中孕育出行星來。

通過觀測,日本方面的科學家表示,根據目前已知的數據來看,超大質量黑洞由於非常巨大,所以,它們的質量和恆星盤來對比,要足足大上數十億倍,這就導致在它的周圍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塵埃,也就成為了孕育行星的最佳場所。

那麼,既然在黑洞的周圍已經發現了行星的存在,那麼,這些行星是否可以猶如處於恆星系統中的行星那樣,有機會孕育出生命來呢?對此,研究者表示,想要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周圍尋找到帶有生命的行星,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為何黑洞行星周圍很難孕育生命?

研究者表示,這或許是由於黑洞行星距離超大質量黑洞太近了,所以讓它們的環境非常惡劣,根本就無法孕育出生命。

通過模擬演示,研究者發現,在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周圍,距離它僅有10億光年的地方就可以孕育出大量的行星,而且這些圍繞著黑洞運行的行星質量都非常大,甚至有可能是地球的上千倍。

這些黑洞行星看起來似乎非常厲害,不過事實上,由於超大質量黑洞做鄰居,它們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黑洞的引力是非常強大的,黑洞巨大的潮汐力會讓它們上面的環境非常恐怖,而且由於黑洞本身並不發光,所以黑洞行星也無法擁有適宜的溫度和光亮。



研究者介紹,生命的形成條件是非常苛刻的,而且氣候環境上面的任何變化,都可能會將生命扼殺在搖籃之中。

所以,即使超大質量黑洞的周圍存在著大量行星,哪怕是類地行星,仍然和地球之類的圍繞著恆星運行的類地行星差距極大,光是無法獲取熱量和光亮這一點,就註定它們上面很難孕育出生命。

而且我們都知道,在黑洞活動的時候,黑洞會釋放出非常可怕的高能射線,在黑洞周圍的天體都會被黑洞撕毀和瓦解,所以,即使是黑洞行星中有一些幸運的孕育出了生命,這些黑洞行星上的生命也是不長久的,因為大約每隔幾千年,就會迎來一次會毀滅性的打擊。



自從愛因斯坦提預言了黑洞,一直到去年人類拍到了第一張黑洞照片,黑洞的神秘面紗也一點點被揭開,未來或許我們也將有機會近距離去黑洞行星上看一看,畢竟人類的探索發展是沒有止境的,你說呢?

相關焦點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 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吳慶文教授。距離決定黑洞行星能否「降生」在黑洞附近發現行星並非一次偶然之舉。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近日,日本研究團隊表示銀河系中心黑洞周圍也可能存在大量行星,這一新觀點頓時引爆學術界。吳慶文介紹,此前科學家利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望遠鏡陣列(ALMA),觀測到類似早期太陽系的形成過程。首先是氣體和塵埃在自引力作用下坍縮形成恆星;隨著時間推移,恆星周圍的盤狀氣體、塵埃等會逐漸聚集形成更大團塊,並進一步凝聚,逐漸形成行星。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系外行星是當前天文學最熱點和最前沿的研究領域之一,科學家主要是在類似太陽這樣的恆星周圍尋找。」吳慶文說,尋找更多系外行星,有利於理解太陽系形成、地球演化史及生命起源等謎題。  近日,日本研究團隊表示銀河系中心黑洞周圍也可能存在大量行星,這一新觀點頓時引爆學術界。
  • 日本科學家發現「黑洞行星」,就在銀河系中心,會有生命存在嗎?
    超大質量黑洞的引力非常強,這讓它們在活動的時候,可以撕毀和吞噬掉周圍的一切天體,多年來通過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中心周圍,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也都非常的不穩定。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前段時間,來自日本的天文學家團隊,竟然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了行星的存在,這些行星是誕生於超大質量黑洞的氣體雲和塵埃之中,它們圍繞著銀心黑洞運行,而且並沒有被摧毀。黑洞行星被發現日本的天文學家將這些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行星,稱作「黑洞行星」,它們距離銀心黑洞非常近,大約只有10光年左右的距離。
  • 科學家發現罕見一幕:白矮星的周圍,竟然也有行星存在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眾所周知,恆星作為宇宙中數量最多的天體之一,它們雖然壽命很長,但是仍然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演化成不同的模樣,比方說大質量的恆星在抵達生命尾聲後,由於內部坍縮,會變成恆星級黑洞。
  • 黑洞中有行星?行星中有生命?
    浩瀚宇宙中,黑洞猶如一隻吞噬猛獸,沒有任何物質能從它的巨大引力「魔爪」中逃脫,就連光也不例外。 近日,有研究團隊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這類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普遍存在?它們又是如何被發現的?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 美科學家聲稱黑洞周圍也可以存在生命
    黑洞周圍常常被認為是X甚至是伽瑪射線輻射高發區域,在黑洞的周圍經常以死地來形容,要說在黑洞周圍能找到生命,常常被稱為這想法是不是瘋了!但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保羅·薩特在3月6日發表的文章中認為,黑洞周圍也可能存在生命!
  • 銀河系中央黑洞周圍可能存在成千上萬的「黑洞行星」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團塊會越變越大,引力也會逐漸增強,吸引越來越多的塵埃。等團塊增長到足夠大,便會演變為巖質行星。  類似地,如果沒有結冰的水或二氧化碳(即乾冰),黑洞行星也很難形成。研究人員發現,有些黑洞周圍旋轉的物質盤中會形成一圈「雪線」,雪線範圍外的溫度會降得足夠低,可以形成冰。
  • 研究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
    近日,有研究團隊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這類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普遍存在?它們又是如何被發現的?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吳慶文教授。
  • 黑洞周圍可能有千萬顆行星「相伴」
    他們通過計算得出結論稱,一顆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可能也有千萬顆行星「相伴」。如果發現黑洞周圍的行星,有望開闢天文學研究的新領域。),也可能形成行星。」惠田敬一主要研究活動的星系核,這是由黑洞激發的發光體。行星形成理論認為,行星由聚集在一顆年輕恆星周圍原行星盤中的塵埃形成。但研究人員指出,年輕恆星並非唯一擁有塵埃盤的天體。惠田敬一以及國立天文臺行星形成研究專家久保榮一郎教授,集中研究了星系核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盤。他們指出,一些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有大量物質,呈厚重而稠密的圓盤狀。
  • 銀河系存在「黑洞行星」?可能有成千上萬顆,是否會存在生命?
    行星是指圍繞恆星旋轉,公轉方向和恆星自轉方向相同且不會發光的星體。比如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那麼你聽說過黑洞行星嗎?宇宙中分布著超大質量黑洞有很多,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會吞噬掉靠近它周圍的星體,也可以將若干星系堆積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停運轉的巨大的塵埃漩渦
  • 發現火星大小流浪行星,上面會有生命嗎?銀河系或有1億億顆流浪行星!
    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最近科學家們在星際空間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神秘行星,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轉,沒有引力約束,在無盡的黑暗中踽踽獨行,孤獨地徘徊,不知道會去向何方。它也是一顆流浪的神秘星球,只是不知道是某個文明躲災避禍的方舟,還是宇宙中本來就存在的流浪星球。那麼流浪行星究竟是怎麼回事,真的會有生命在上面居住嗎?
  • 黑洞周圍或有成千上萬顆「黑洞行星」,質量可達地球的3000倍
    黑洞是宇宙中最特殊又可怕的天體,由於其恐怖的吞噬性,其附近的所有東西都會被吞噬掉。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環境非常複雜,可能會存在一個安全區域,有成千上萬的行星可以在其中旋轉。
  • 科學家稱:銀河系中央黑洞周圍可能存在成千上萬的「黑洞行星」
    這些黑洞巨大的引力可以將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旋轉的塵埃漩渦,並發射出明亮的x射線束。有時黑洞的兩極會噴射出在太空中可見的明亮物質射流。黑洞周圍的行星不是每個超大質量黑洞都有黑洞行星圍繞著它的。物質演化成黑洞周圍的行星比恆星周圍的原行星更難。圍繞超大質量黑洞旋轉的塵埃和氣體的密度要比恆星周圍的小得多,落入視界的物質將形成一圈又熱又亮的冕環。因此不可能在周圍的塵埃盤中形成冰,但是冰是行星形成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成千上萬顆「黑洞行星」?是否會存在生命?
    行星是指圍繞恆星旋轉,公轉方向和恆星自轉方向相同且不會發光的星體。比如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那麼你聽說過黑洞行星嗎?宇宙中分布著超大質量黑洞有很多,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會吞噬掉靠近它周圍的星體,也可以將若干星系堆積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停運轉的巨大的塵埃漩渦。
  • 黑洞周圍的生機,距離超大質量黑洞10光年處,或有數萬行星形成
    黑洞是物質的禁區嗎?是的,在黑洞附近一定範圍內,一切物質都會被吞噬,哪怕是光。但是,黑洞的引力也是有範圍的。在某個合適的範圍內,黑洞周圍的一片區域也是可以非常繁榮的。去年的時候,有一組科學家對外宣布:即使是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也可以有一片相對安靜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可能會存在著繞黑洞公轉的上千顆行星。
  • 超級黑洞周圍也能誕生行星?有理論依據卻無法證明
    但日本科學家們計算發現,行星也可能在「超級黑洞」周圍誕生。研究人員專注於研究超級黑洞周圍的巨大圓盤,並認為它們可能促使行星形成。這項研究可能會開啟全新的天文學領域,科學家們將更多研究黑洞周圍的塵埃盤。超級黑洞,如位於銀河系中心的射手座A,很可能是在宇宙早期某顆超大質量恆星爆炸後而形成的。有些黑洞周圍有大量的物質,形成重而緻密的圓盤。
  • 超大質量黑洞附近居然有行星,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但經過天文學家們長期的研究和觀測,可以確定的是黑洞能夠憑藉著其超強的吸引力將任何靠近它的物質都吞噬掉,說它是宇宙中引力最強的天體也不為過。然而前段時間國外研究指出,有天文團隊在一個黑洞附近發現了行星的存在,而且行星的數量還不少,這是怎麼回事呢?按照人類對黑洞的現有認知,這些行星是不可能穩定地出現在黑洞附近,因為黑洞會將它們吞噬掉。這種奇特的現象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關注。
  • 天文學家有發現繞黑洞運行的行星系統嗎?可能的狀況是怎麼樣的?
    《星際穿越》中的米勒行星就是一顆圍繞黑洞卡岡圖雅公轉的行星,在劇中米勒行星有水,也有大氣層,假如沒有恐怖的潮汐巨浪的話,這顆行星還是一個理想的宜居之地,因為米勒行星上的一小時相當於七年!至少種花家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因為本人實在想穿越到未來看看先進的科技。
  • 流浪地球現實版,沒有引力,神秘星球會去哪裡?上面有生命嗎?
    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最近科學家們在星際空間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神秘行星,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轉,沒有引力約束,在無盡的黑暗中踽踽獨行,孤獨地徘徊,不知道會去向何方。它也是一顆流浪的神秘星球,只是不知道是某個文明躲災避禍的方舟,還是宇宙中本來就存在的流浪星球。那麼流浪行星究竟是怎麼回事,真的會有生命在上面居住嗎?
  • 星系中大量的流浪行星是怎麼來的?這些行星上會有生命嗎?
    宇宙中為什麼會出現流浪行星?這些行星都是怎麼來的?流浪行星有一小部分來自宇宙中的恆星系統,還有絕大多數來自星系恆星形成區域那些失敗的恆星。什麼是流浪行星,宇宙中有多少這樣的行星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包含了幾千億顆恆星,大部分恆星都有自己獨特而多樣的行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