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現實版,沒有引力,神秘星球會去哪裡?上面有生命嗎?

2021-01-07 騰訊網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朋友可能都有這個印象,太陽急劇老化膨脹,人類不得不乘著地球去星際空間流浪,雖然這是苦難的開始,但在駛出太陽系的過程中,人們也見識了很多新的壯觀景象,可以說這段旅程的開始還是蠻浪漫的。

不過電影也就此戛然而止,留給人們一個美好的遐想空間,經過險些墜入木星的災難後,人類和地球將苦盡甘來,一路順風四馬騰空地奔向一個美好的未來。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最近科學家們在星際空間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神秘行星,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轉,沒有引力約束,在無盡的黑暗中踽踽獨行,孤獨地徘徊,不知道會去向何方。它也是一顆流浪的神秘星球,只是不知道是某個文明躲災避禍的方舟,還是宇宙中本來就存在的流浪星球。那麼流浪行星究竟是怎麼回事,真的會有生命在上面居住嗎?

流浪行星知多少?

晴朗的夜晚,你抬頭仰望星空,銀河璀璨,滿目浩瀚,你可能會感嘆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無常。然而,即使是滿目所見的星辰,它們也是極為渺小的,因為它們只是銀河系10萬光年銀盤中,離我們不超過幾千光年的恆星,你能同時看到的,包括最暗弱的恆星,最多不超過1600顆,而整個銀河系可能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在這1600顆恆星的周圍,實際還有約5000顆左右的恆星是我們看不到的,它們都是更小的紅矮星、褐矮星、白矮星等,光線太弱,我們肉眼根本無法看到;而在這些恆星周圍,又有遠多於這些恆星數量的行星,就更是我們目力所無法企及的了。

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宇宙空間的全部,那你就太小看這個宇宙,太高看人類這種所謂智慧生命的認知了。根據近幾年一些科學家的觀測和估算,整個銀河系裡的流浪行星數量,光木星大小的可能就是所有恆星數量的兩倍;而史丹福大學和其它機構2012年合作的一項研究則估計,銀河系中流浪行星的數量,可能是恆星數量的10萬倍【注】!我們之所以對它們毫無認知,是因為此前我們根本就看不到它們。

當然,這些數據都還是理論上的估算,和實際情況差距有多大誰也不知道。但既然銀河系中有這麼多的流浪行星,再多我們地球一個去流浪,似乎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雖然對我們來說,那可是大得不得了的事。

那麼,這麼多的流浪行星,為什麼我們都沒有看到幾顆呢?

發現流浪行星的辦法

事實上,我們能夠看到太陽系外的行星,都還是近幾十年,特別是最近這些年的事情。而所謂的「看」,也不是通過望遠鏡直接看到那裡的河流山川,而是它們在自己的母恆星和我們地球之間經過時,科學家們根據恆星亮度的變化,計算出來的,這叫做凌日法。

目前已確認的4281顆(截止2020年6月底)系外行星,有71.3%是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的。其它的多是通過徑向速度法,也就是它在軌道上運行時,靠近或遠離地球導致的光線都卜勒效應計算出來的,這種方法連1米/秒的速度變化都能觀測到,可惜只能發現160光年以內的行星。

之所以很難發現系外行星,確實是因為它們距離太遠,光線太弱——和母恆星比起來通常只有百萬分之一的亮度,很容易就被母恆星的光芒完全掩蓋了。

新方法尋找流浪行星

不過最近十來年,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來尋找行星,特別是沒有圍繞恆星運行的流浪恆星,這種辦法就是引力微透鏡。

所謂引力微透鏡,就是一個行星大小的天體經過一顆背景恆星時,行星的引力場會導致恆星的亮度瞬間上升。類似於你拿著一個凸透鏡,在陽光下燒樹葉或螞蟻,我們所在的地球就像樹葉,透鏡像系外行星,太陽像背景恆星,凸透鏡經過樹葉和恆星之間時,會導致樹葉的亮度增加。

不過這種辦法觀察非常困難,因為必須背景恆星、流浪行星、地球上的觀察者三者嚴格對齊,如果我們只對著一顆恆星觀察,可能要等100萬年才能看到一顆系外行星經過。

但現在科學家們已經有了同時監測大量恆星的技術,這就將機率大大地提高了,近年來已通過這種方法發現了不少系外行星。特別是這種技術只依賴於背景恆星的亮度,而不是行星本身的亮度,所以可以發現流浪行星這樣的暗弱天體。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比較容易區分流浪行星和恆星周圍的行星,因為流浪行星通常只造成幾個小時的光變,而恆星周圍的行星通常會有幾天的時間。

最新發現的神秘流浪星球編號為OGLE-2016-BLG-1928,其光變只持續了42分鐘,科學家們估計是一顆和火星差不多大小的行星,這意味著它比地球要小得多,用凌日法和徑向速度法是很難發現如此小的行星的。

流浪行星可以支持生命演化

銀河系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流浪行星呢?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目前的認知都還是猜測,一種可能是受其它天體引力影響,被拋出恆星系統的行星;一種可能是恆星系形成初期彈出來的行星;另外就是一些和恆星系統形成方式相似,但未點燃核聚變的次棕矮星。其它方式恐怕就是科學家只能想,不敢說的了,那就是和電影《流浪地球》一樣原因出走的流浪行星。

流浪恆星同樣可能有衛星系統,甚至像木星、土星那樣大規模的衛星系統。最關鍵的是,流浪行星上究竟有沒有可能出現生命呢?

像地球這樣去流浪的我們就不說了。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流浪行星沒有恆星的照耀,被困在完全的黑夜之中,其溫度一定接近絕對零度,不可能發展出生命。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行星內部的放射性同位素髮出的熱量可以讓星球維持濃密的大氣層,從而有可能不被凍結,形成有液態水的環境,海底火山活動有可能為生命提供能量,所以可以發展出生命;另外那些像木星、土星一樣有龐大衛星系統的流浪行星,自身和衛星都有可能在潮汐力作用下保持熱力,從而形成生命演化所需的環境。

如果銀河系真的如科學家們估計有那麼多流浪行星,遠遠超過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的話,上面出現生命的機率也就大大增加了,只要有液態水,溫度合適,總有可能演化出一些微生物吧?

目前發現的流浪星球或疑似流浪星球已有二十多顆,由於星際空間非常空曠,它們很可能會一直流浪下去,無所依靠;可能只有很小的機率會被恆星捕獲,重新找到新的家園。所以珍惜我們的地球吧,一旦她也去流浪了,大家可能就都不怎麼好受了。

【注】:Stanford Report, February 23, 2012,Researchers say galaxy may swarm with 'nomad planets'

相關焦點

  • 發現火星大小流浪行星,上面會有生命嗎?銀河系或有1億億顆流浪行星!
    不過電影也就此戛然而止,留給人們一個美好的遐想空間,經過險些墜入木星的災難後,人類和地球將苦盡甘來,一路順風四馬騰空地奔向一個美好的未來。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最近科學家們在星際空間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神秘行星,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轉,沒有引力約束,在無盡的黑暗中踽踽獨行,孤獨地徘徊,不知道會去向何方。
  • 銀河系或有1億億顆流浪行星!引力透鏡發現黑暗星球,有生命嗎?
    不過電影也就此戛然而止,留給人們一個美好的遐想空間,經過險些墜入木星的災難後,人類和地球將苦盡甘來,一路順風四馬騰空地奔向一個美好的未來。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最近科學家們在星際空間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神秘行星,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轉,沒有引力約束,在無盡的黑暗中踽踽獨行,孤獨地徘徊,不知道會去向何方。
  • 如果沒有液態水,生命能夠存活在沒有太陽的黑暗流浪星球上嗎?
    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們真的需要太陽嗎?是的,我們確實需要太陽。如果太陽突然熄滅了,地球就會變成一個冰球。沒有了太陽,我們的地質溫控器——碳酸鹽矽酸鹽循環——就無法起到任何作用,幾十年之後地球上的海洋就會凍結。地球內部的熱量會繼續從火山和大洋中脊釋放出來。但是,地球最終會和電影《帝國反擊戰》中的霍斯星球一樣被冰雪覆蓋。到那時,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將會消失。
  • 若地球成為一顆「流浪行星」,人類還有生存的可能嗎?
    《流浪地球》為中國科幻電影打開了一扇大門,其中緊張刺激的劇情發展節奏、恢宏瑰麗的浩瀚宇宙場景讓人為之驚嘆。但現實中的宇宙其實遠比科幻作品中的宇宙更加壯美而奇幻,同時也更加的誇張和顛覆,比如僅僅銀河系中就有數百億顆流浪行星。
  •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在現實中不可行,基於兩個理由,一是推力不足,二是地殼無法承受!當然推力不足只是《流浪地球》中設定的條件,而現實中甚至連核聚變發動機都還沒有時間,更不要談推力不足了!
  • 《流浪地球》的引力彈弓究竟是啥
    ,為什麼偏要走到離木星那麼近的地方去?」最近在看完大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雖然電影和原著小說中都籠統地解釋這是為了利用「引力彈弓」,但想解釋什麼是「引力彈弓」,卻著實要費一番口舌。  不知你小時候是否玩過一種叫「彈力球」的玩具,這種玩具由於彈性極強,丟到哪裡都幾乎會以原速彈回來。
  • 木星的引力彈弓為流浪地球加速,木星的軌道會變嗎?
    引力彈弓是利用星球的引力給探測器加速的一種常用方法,人類發射的飛往地球軌道之外的探測器,很多就用到了引力彈弓進行加速。人類在70年代的時候能夠發射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號飛船,就是因為當時的時機非常好,可以連續藉助多顆星球的引力進行加速。
  • 那些星球如果有生命,會是什麼樣子?
    而且並非只有環境像地球的星球才會孕育生命,只是絕大部分星球沒有那麼幸運罷了。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35億年漫長的演化,雖然有過不幸的生物大滅絕,但總體還是幸運的,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才多種多樣,到現在已經出現過50億種生物了。
  •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轉的地球真能去流浪嗎?
    儘管計劃所需時間極為漫長,然而小說也僅僅橫跨百年,以一個人的一生作為背景,描述了人類在地球離開太陽系過程中的各種境況。作為電影,它更是僅僅展現了一個極短的場景,也就是上面所講的後流浪階段。地球在利用木星實現引力彈弓加速的時候,因為行星發動機的失效,地球被木星所吸引,彼此距離不斷減小。
  • 「第二地球」奧裡裡亞在哪裡?上面真的會有外星生命存在嗎?
    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外星生命和適合宜居的系外行星,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了很多的系外「超級地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克卜勒452b,因為與地球的高度相似,人們對其給予了厚望,認為上面很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就算是沒有誕生出智慧生命,那也是一個理想的星際移民星球。
  • 宇宙中大約有超1000億顆流浪行星,科學家推測:或已出現生命!
    流浪行星有外星生命?行星之所以變成流浪行星,有可能是因為並沒有受到其他恆星系統引力影響,所以它們一直漂泊在宇宙中,有另一種原因,是因為自身引力不足,圍繞其他恆星進行運轉的過程中,受到其他行星引力,所以被甩出了自身所處的恆星系統,時間一久變成了一顆沒有「家園」行星。
  • 縮短國足的流浪時間歸化會是引力彈弓嗎
    正在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為了自救,傾盡全力在地球上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要用2500年的時間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奔往另一個棲息之所——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為了用最短的時間到達4.2光年距離以外的目的地,人類想到了藉助木星產生的引力彈弓。而這一幕,國足球迷們有沒有覺得「這一集我看過」?
  • 流浪地球:沒有引力勢能的火星「引力彈弓」
    《流浪地球》已經掀起了一股太空熱,有朋友對火星「引力彈弓」持懷疑態度:引力勢能只和位置有關,地球靠近火星時加速,離開火星時減速,最後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實際上,這個想法完全正確,「引力彈弓」和火星引力勢能完全沒有關係。
  • 《星球大戰》裡的星球有現實版嗎
    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有著一系列環境狀況各異的星球,有的是漫漫黃沙,有的是冰天雪地,有的是沼澤遍布……  那麼,這些星球僅僅是出自編劇們的腦洞,還是在現實中真的有與之環境類似的原型星球呢?  繞兩個恆星公轉的「塔圖因」有原型嗎?
  • 流浪地球裡點燃木星真可能嗎?木星真能被點燃?西瓜視頻為您解密
    還記得2018年火爆上映並叫好又叫座的國產影片《流浪地球》嗎?在影片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在地球即將撞向木星而毀滅前,駕駛著空間站配合地球的行星發動機噴口火焰,點燃了木星,利用木星爆炸的反推力將地球推回到了流浪的正確軌道上,當時那種震撼場面至今想來依然動人心魄。
  • 《流浪地球》最硬科普(一)太陽會爆炸嗎?為什麼要飛往比鄰星?
    電影情節取自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在遙遠的未來,太陽面臨死亡,地球不再安全,於是人類決定帶著地球前往新的家園——比鄰星。這部電影中有許多硬科幻情節,比如:在未來,太陽真的會爆炸嗎?人類為何要飛向比鄰星?
  • 現實版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流浪行星!
    但宇宙是如此神奇,總有一些天體會超出我們的想像,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流浪行星!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按照這個標準,只有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天體才能夠成為行星。
  • 外星人致電地球科學家發現神秘信號,它來自一顆宜居星球
    51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個神秘的信號,這個信號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在系外行星上收集到了射電脈衝,它的發現也不禁讓人思考一個問題,會不會是外星文明在「致電」地球?  神秘信號是外星文明發出的概率大嗎?  不妨再讓我們看另一個問題:如果這顆系外行星真的宜居星球,那麼,神秘信號是上面文明發出的可能性有多大?
  • 是什麼力量讓星球都懸浮在太空中,它們會掉下去嗎?會掉到哪裡去呢?
    牛頓定律 「是什麼力量讓星球都懸浮在太空中,它們會掉下去嗎?會掉到哪裡去呢?」,其實會有這樣的問題,還是因為沒有徹底地理解牛頓定律。所以,我們可以先來簡單聊一下牛頓到底說啥?
  • 《流浪地球》在上演?科學家:銀河系內流浪行星可能有幾萬億個
    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我們印象中的行星應該是環繞太陽這些巨大的恆星公轉,就像我們地球365天就環繞太陽一圈,年復一年,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當《流浪地球》這一部電影上映以後,讓我們看到了地球「逃離」太陽系時可能出現的場景,看起來很不可思議,所以也有一些朋友認為,這終究只是電影,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科學家的發現,刷新了我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