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罕見一幕:白矮星的周圍,竟然也有行星存在

2021-01-16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眾所周知,恆星作為宇宙中數量最多的天體之一,它們雖然壽命很長,但是仍然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演化成不同的模樣,比方說大質量的恆星在抵達生命尾聲後,由於內部坍縮,會變成恆星級黑洞。而中等質量的恆星,則會變成中子星,小質量的恆星則會變成白矮星。

白矮星的周圍有行星存在嗎?

宇宙中的恆星系統數不勝數,當一顆恆星的周圍出現行星圍繞著它運行,即使是僅有一顆行星,恆星系統也正式建立。

一般來說,最終會演化成白矮星的恆星,由於個頭很小,所以它們的壽命都普遍較長,一般都在百億年以上。拿太陽來說,太陽就是一顆質量偏小的恆星,再過50-70億年,再經過一系列的演化後,太陽也是完全有可能變成一顆白矮星的。

不過,在恆星變成白矮星之前,恆星是需要先經歷紅巨星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恆星,它的內部燃燒會變得更加強烈,同時,它也會快速膨脹,體積變得非常大,就好像是一個「虛胖子」一般。

還是拿太陽來舉例子,當太陽進入紅巨星階段,包括火星在內的太陽系內側行星,都會被吞噬掉。

由於在宇宙中,類似太陽系的恆星系統目前還沒有發現太多,所以,研究者認為,當恆星變成白矮星之後,一般來說,恆星系統也就分崩離析了,不過,這個觀點在前段時間被否定了,因為在一顆白矮星的周圍,發現了一顆大小猶如木星一般的天體,正在圍繞著它運行。

白矮星周圍也有行星存在

前段時間,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採集到的數據,發現了一顆名為WD 1586b的巨型行星候選體,奇怪的是,它竟然圍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而且它的質量竟然是木星的14倍。

而且更加奇怪的是,WD 1586b和它圍繞運行的白矮星之間距離,竟然僅有水星和太陽的二十分之一,這是非常近的距離,在恆星系統的建模推導中,如此近的距離內,是不可能有巨型行星存在的。

那麼,WD 1586b究竟是如何出現在這裡的呢?研究者推測,或許一開始,WD 1586b和木星一樣,都是處於恆星系統的中後區域,不過,伴隨著恆星走到生命的尾聲,當它進入紅巨星階段後,內側的行星便都被吞噬掉了,這個時候,WD 1586b便成為了恆星系統中最後的一顆行星。

或許是受到外力的作用,所以,WD 1586b才會逐漸改變軌道進入到恆星系統內側,最終出現在白矮星的周圍。

雖然目前來看,WD 1586b的身上還是有著太多的未解之謎,但是從太陽之類的恆星系統演化角度來說,研究WD 1586b,的確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的數據參考,科學家們也準備繼續對它展開深入研究,以此來揭曉答案。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的藝術館|罕見的白矮星和身旁行星
    罕見的白矮星和身旁行星長久以來,天文界普遍認為,恆星在瀕臨死亡中掙扎時,其附近的行星難逃毀滅的命運。恆星瀕臨死亡時,會像氣球一樣不斷向外膨脹,並逐漸接近或超過周圍行星的軌道,進而將行星「收入囊中」。因此,科學家此前從未在白矮星周圍觀測到過行星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第一個圍繞白矮星的巨型行星
    研究人員首次使用ESO的超大望遠鏡發現了與白矮星相關的巨型行星的證據。該行星在近距離內繞著熾熱的白矮星(類似太陽的恆星殘骸)繞行,導致其大氣層被剝奪並在恆星周圍形成氣體盤。這個獨特的系統暗示了我們自己的太陽系在不久的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轉的候選行星
    它可能是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著比它小得多的主恆星——一顆暗淡的白矮星——運行。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一顆恆星的死亡並不一定意味著圍繞其運轉的行星也會迎來末日。現在,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直接的證據,證明行星可以在其母恆星死亡時不受到劇烈影響而存活下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巨大行星正圍繞一顆白矮星運轉的跡象。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轉的候選行星
    它可能是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著比它小得多的主恆星——一顆暗淡的白矮星運行  一顆恆星的死亡並不一定意味著圍繞其運轉的行星也會迎來末日。現在,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直接的證據,證明行星可以在其母恆星死亡時不受到劇烈影響而存活下來。
  • 白矮星周圍,被剝離外層的死亡行星內核,存活最長可達10億年!
    天文學家正計劃通過「調諧」白矮星發出的無線電波來尋找白矮星周圍系外行星的核心。在華威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根據白矮星是否可能擁有現存的行星核心,以及我們能夠「收聽」的無線電信號強度,確定了開始搜尋的最佳候選白矮星。這項由英國皇家天文學會迪米特裡·韋拉斯博士(Dr.
  • 恆星坍縮後,行星依然能生存,科學家首次發現這一罕見現象
    據報導,在近期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來自於美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觀測,第一次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圍繞著白矮星運轉的,大小猶如木星一般的巨大行星,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發現,這意味著,大質量行星可在恆星塌縮後繼續「生存」。
  • 科學家發現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預示太陽系未來
    科學家發現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預示太陽系未來 2015-10-23 09:36: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孔慶玲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設想白矮星可能還在繼續吸取周圍外行星和小行星的殘留物,這些殘留物是在白矮星激烈的形成階段被甩到行星系統內部,並被其強大的引力撕碎的。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它揭示了地球未來的命運
    在宇宙中,或許沒有什麼是永恆存在的,即使是宇宙,未來伴隨著演化,或許也有終結的那一天,只不過從時間的跨度上來看,宇宙中的很多萬物,它們存在的時間都非常漫長罷了,比方說恆星,當恆星走向生命尾聲後,便會演化成其它的天體繼續存在於宇宙之中。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一顆白矮星小到可以裝進木星的大紅斑內,這讓你感覺這個恆星系統看起來無比奇怪。根據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這樣奇怪的系統確實存在。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的科學家表示,這是「首次明確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這項新的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天文學家安德魯·范德伯格領導。
  • 人類在外白矮星大氣層中發現「生命配方」:宇宙中普遍存在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一顆距離地球170光年的白矮星可能含有某些形成生命的基礎物質。這顆白矮星位於牧夫座,其大氣層中富含碳和氮,甚至有水的成分。研究者稱,這顆白矮星擁有的行星系統很可能與我們所處的太陽系十分相似,意味著生命形成的某些條件其實並不像以往認為的那麼罕有。
  • 當太陽燃料耗盡變為白矮星,周圍的行星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知道白矮星系統周圍有大量的塵埃,通過光譜測量,發現這些塵埃在不斷地汙染白矮星的大氣。這很清楚地表明了:這些白矮星系統曾有巖石行星(加上小行星和彗星)在軌道上運行,通過與白矮星的極端潮汐相互作用,它們已被撕成碎片,並被研磨成塵埃。
  • 恆星滅亡故事:白矮星軌道上發現行星碎片
    這塊由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的小天體,被認為是一顆行星的殘餘內核。由於它所圍繞運行的恆星死亡,因此它也被摧毀了。現在科學家稱這顆恆星為白矮星SDSS J122859.93 + 104032.9,本周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可以讓我們對地球的未來有了一個驚人的了解。
  • 向死而生:人類首次發現一顆圍繞白矮星旋轉的完整行星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第一次在一顆白矮星周圍發現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 一顆行星。
  • 帶奇怪「戒指」的白矮星被「Sleuths」發現!
    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的天文學家約翰德貝斯(John Debes)在一份聲明中說:博科園-科學科普:這顆白矮星太老了,無論向它的環中輸送物質的過程是什麼,都必須以10億年的時間尺度進行,科學家為解釋白矮星周圍的光環而建立的大多數模型只能模擬1億年左右,所以這顆恆星確實在挑戰我們關於行星系統如何演化的假設
  • 首次發現行星繞白矮星運行證據!天文學家:這給地球命運帶來希望
    當天文學家對7000多顆白矮星進行觀測研究的時候發現「WDJ0914+1914」呈現出不同的性質,因為從微弱變化的光線中檢測出了不同的微量化學元素,這在其它白矮星觀測中是不存在的。研究發現這些微量元素是從氣體盤中由外向內而來,這意味著還有一顆天體在環繞著白矮星運動,並且受其氣體盤的影響。
  • 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坍縮後,行星竟然能正常生存
    ,因為這顆白矮星的不遠處存在一顆體積和質量都和木星相似的行星。根據研究人員的介紹,他們在進行系外行星數據篩選的時候注意到了WD 1586b,他們發現它的體積和質量和木星較為相似,但奇怪的是它的不遠處存在一顆白矮星。
  • 黑洞周圍竟然也有大量行星,上面會有生命嗎?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黑洞可以吞噬一切,在它的周圍,不適合有天體長期圍繞著其運行,不過在近年來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在黑洞周圍,也有大量的行星存在。這次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行星存在的,是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團隊,他們多年以來一直在研究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前段時間,發現有大量行星在沒有恆星的前提下,正在圍繞著這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說起這些行星的形成,研究者認為,或許是由於黑洞周圍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塵埃等有關。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個已知的行星繞白矮星運行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圖像中的兩個物體實際上是接近比例的,因為白矮星的大小大致相當於地球。圖片:NASA / JPL根據最近發表的新研究,這種系統實際上存在。堪薩斯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助理教授,該研究的合著者伊恩·克羅斯菲爾德(Ian Crossfield)解釋說,這是行星首次繞白矮星運轉的明確發現。新發現的獨特之處在於,行星很大,凝聚力強,並且軌道相當穩定。
  • 發現罕見宇宙紫外線閃光,有助於解釋白矮星爆炸和暗能量的作用
    天體物理學家已經第二次發現伴隨白矮星爆炸的壯觀的紫外線(UV)閃光。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超新星,它將為人們提供一些長期存在的謎團的真知灼見,其中包括導致白矮星爆炸的原因,暗能量如何促進宇宙發展以及宇宙如何產生重金屬(例如鐵)。
  • 一次「巧合」,科學家發現第三例罕見褐矮星系統
    【來源:科技日報】一次「巧合」,科學家發現第三例罕見褐矮星系統 它們比恆星小,是一種低溫且昏暗的星球;它們的質量卻比行星大,甚至擁有圍繞自己運行的行星;它們是宇宙中的「少數派」,很難被發現,關於它們的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