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年了!帶奇怪「戒指」的白矮星被「Sleuths」發現!

2020-12-06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天體物理學類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古老而多塵的白矮星,它是一顆像我們的太陽一樣的恆星殘骸,這種結構可能會改變天文學家對白矮星如何影響周圍空間環境的理解。這顆恆星的正式名稱是LSPM J0207+3331,它似乎是目前已知的被塵埃盤環繞的最古老的白矮星。如果這些觀測結果成立,這將是科學家們所知的第一顆白矮星,正如他們目前的理論所表明的那樣,它的圓盤上有多個「戒指」(塵埃環)。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的天文學家約翰德貝斯(John Debes)在一份聲明中說:

博科園-科學科普:這顆白矮星太老了,無論向它的環中輸送物質的過程是什麼,都必須以10億年的時間尺度進行,科學家為解釋白矮星周圍的光環而建立的大多數模型只能模擬1億年左右,所以這顆恆星確實在挑戰我們關於行星系統如何演化的假設。發現被物質包圍的白矮星並不罕見,因為這些恆星是釋放氣體的類太陽恆星密集殘骸。但通常情況下,這些以前的恆星最終會吸收它們周圍的恆星系碎片。研究小組認為,這顆白矮星大約有30億年的歷史,比之前記錄的一顆古老環狀白矮星的年齡要大三倍。

藝術描繪的一顆名為LSPM J0207+3331恆星,科學家認為它是一顆被塵埃環包圍的古老白矮星。圖片:Scott Wiessinger/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這個年齡意味著需要某種過程來填充這些環,科學家還不確定這個過程是什麼。這顆恆星的怪異之處是由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發起一項名為「後院世界」(Sleuths)志願者科學項目發現,該項目基於紅外數據。這個特殊的天體在紅外波段看起來很奇怪,這讓它的發現者暫時誤以為它是一顆褐矮星,一種所謂的失敗恆星結構,經常在「Sleuths」數據中出現。

經過第二次觀察,研究小組才意識到它實際上是一顆更明亮、距離更遠的白矮星。關於這個物體還有更多的難題需要解決。參與這項新研究的科學家們認為,由於白矮星特有的紅外特徵,它實際上可能被兩個具有不同特徵的獨立環所包圍。這是天文學家在白矮星周圍從未見過的結構。他們希望一旦強大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它的觀測將幫助他們解決這個難題。這項研究發表在2月19日的《天體物理學快報》上。

據觀測,塵埃盤造成的紅外過量現象在有效溫度在7200到25000 K之間的白矮星軌道上運行,這表明,在白矮星形成後,足以形成一個連貫圓盤的小天體的潮汐擾動率在1 Gyr以上急劇下降。研究報告發現候選白矮星LSPM J0207+3331的「Sleuths」:行星9號公民科學項目和凱克天文臺後續光譜學,它是由一個發光的光碟(L IR/L sstarf = 14%)和一個有效溫度比任何已知的紅外過剩白矮星低近1000 K的氫主導。

這一天體的發現為大規模潮汐擾動事件發生最新時間設定在宿主白矮星形成後的3 Gyr左右,對主序後行星系統的微擾動和擾動動力學模型提出了新要求。奇怪的是,圓盤中紅外光度法不能像其他塵埃白矮星那樣用幾何上薄的、光學上厚的塵埃盤來完全解釋,而是需要在白矮星洛希半徑附近形成第二個塵埃環。在確認這一發現的過程中,發現仔細測量光源位置可以揭示白矮星的紅外過量何時與它們宿主共同運動,幫助它們區別於混淆噪聲。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文獻:《天體物理學快報》文: Meghan Bartels/Space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不存在概率0.002!「第九大行星」是地球的5到10倍!

確鑿證據!「流亡星球」與三百萬年前的恆星飛掠有關!

宇宙在不斷分裂?它可能只是量子多重宇宙的一支!

相關焦點

  • 巨型白矮星是怎麼來的?科學家發現了真相!
    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顆巨大的白矮星可能是另外兩顆白矮星碰撞的產物,也就是說這顆奇怪的巨型白矮星可能是在小型恆星史詩般的碰撞中形成的。這一新發現表明,可能存在其他起源類似的超巨型白矮星。從事這項新研究的科學家們說,這個研究可能將有助於我們了解闡明一顆白矮星要成為超新星的質量指數。
  • 「驚豔文案」以後會和月亮結婚吧,戒指是一顆白矮星
    ③如果有以後的話 你可以帶我去吹海風 看大海 看日落 聽著歌 然後靠在你的肩膀上告訴你 我有多喜歡你④我太沒用了,宇宙我也去不了,星星也不能給你摘,就連我很喜歡你,都表達的不是很清楚。⑥說來奇怪,我和毫無關係的陌生人同桌吃過飯。擁擠的公交上挨著坐,火車上睡在陌生的人上下鋪或對面,一起在喜歡的歌手的演唱會上熱淚盈眶。而我那麼喜歡你,卻和你什麼也沒做。⑦以後會和月亮結婚吧,戒指是一顆白矮星。
  • 科學家發現罕見一幕:白矮星的周圍,竟然也有行星存在
    而中等質量的恆星,則會變成中子星,小質量的恆星則會變成白矮星。白矮星的周圍有行星存在嗎?宇宙中的恆星系統數不勝數,當一顆恆星的周圍出現行星圍繞著它運行,即使是僅有一顆行星,恆星系統也正式建立。一般來說,最終會演化成白矮星的恆星,由於個頭很小,所以它們的壽命都普遍較長,一般都在百億年以上。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戒指星系隱藏30億年前秘密:或是另一個宇宙
    期間,德國的著名哲學家康德則在1755年提出了一種對宇宙的思考,在其發表的《自然通史與天體論》一書中提出了在無限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的世界,其即是宇宙島假說。我們現在知道,所謂的宇宙島,可以理解成宇宙中無數的星系,宇宙就像海洋,星系就如同一個個島嶼。圖中所呈現的是一個奇特的星系,明亮的黃色球形對稱形狀,其中夾雜著藍色的恆星亮點,形成一個環形包圍結構,就像一個戒指狀的外形。
  • 奇怪的光變現象,或許是白矮星正在撕碎行星
    2015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怪的天體,是名為WD 1145+017的白矮星,位於室女座離地球約570光年。這顆星有特殊的光變模式,會多次變暗且光變深度不同,周期都在4.5~5小時,以光譜分析大氣也看到巖石行星的元素汙染現象。因此天文學家認為是白矮星的重力正在粉碎和吞噬周圍物體。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個已知的行星繞白矮星運行
    白矮星可能適合木星的「大紅色斑點」,讓您感覺到這顆恆星系統看起來多麼奇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圖像中的兩個物體實際上是接近比例的,因為白矮星的大小大致相當於地球。圖片:NASA / JPL根據最近發表的新研究,這種系統實際上存在。堪薩斯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助理教授,該研究的合著者伊恩·克羅斯菲爾德(Ian Crossfield)解釋說,這是行星首次繞白矮星運轉的明確發現。新發現的獨特之處在於,行星很大,凝聚力強,並且軌道相當穩定。
  • 火星發現奇怪物體?形狀類似於戒指,或是外星人留下的產物
    科學家已經證實在火星上發現了少量的液態水,而在某個星球上發現了液態水,這就意味著在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對火星的探險現在成為許多國家的首要任務。自遠古以來,就有許多自稱為來自火星的預言者,他們都說,數億年前火星上曾出現過大量生命,由於後期火星環境改變,被迫進入火星內部生存。
  • 白矮星周圍,被剝離外層的死亡行星內核,存活最長可達10億年!
    天文學家正計劃通過「調諧」白矮星發出的無線電波來尋找白矮星周圍系外行星的核心。在華威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根據白矮星是否可能擁有現存的行星核心,以及我們能夠「收聽」的無線電信號強度,確定了開始搜尋的最佳候選白矮星。這項由英國皇家天文學會迪米特裡·韋拉斯博士(Dr.
  • 白矮星一生歷程(白矮星簡史)
    在1910年首次發現了白矮星光度的異常微弱現象。白矮星這一天文名詞是由威廉·盧伊滕(Willem Luyten)在1922年錄入的。白矮星的內部結構如果一顆紅巨星沒有足夠的質量來產生碳融合所需的核心溫度(大約10億K),那麼惰性的碳和氧將在其中心堆積起來。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繞白矮星運行的系外氣態巨行星正被「蒸發」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巨大的冰冷行星,它在繞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的超高溫殘骸運行時正被蒸發。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是首次觀察到一顆系外氣態巨行星圍繞這種恆星運行的證據。這一發現為天文學家研究未來數十億年的太陽系命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窗口。
  • 天文學家發現了旋轉速度最快的白矮星
    白矮星是宇宙中最奇怪的物體。在奇異的量子物理學的支持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白矮星留下的剩餘核存活了數萬億年。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也許是最奇怪的一顆:一顆死星每秒旋轉兩次,並從附近的同伴那裡吸走物質。天文學家發現了旋轉速度最快的白矮星 29 災變當像太陽一樣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將外部大氣釋放到太空中。消滅後,只剩下了核心和一個白熱的碳和氧球。這個球不大於地球,不是由活躍的星球內部正常的核聚變來支撐的,而是由被稱為簡併壓力的奇異量子力所支撐的。
  • 發現一顆超大質量白矮星,就在銀河系中,距離地球才150光年!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有著奇怪富碳大氣的巨大白矮星,可能是兩顆合併在一起的白矮星,只是勉強避免了毀滅。在距離地球約15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不同尋常的超大質量白矮星,其大氣成分前所未見,這是首次以其大氣成分為線索識別出合併後的白矮星這一發現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可能會對我們銀河系中大質量白矮星的演化和超新星的數量提出新問題。
  • 「超大質量」白矮星的發現表明由兩顆恆星合併成一顆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白矮星,它曾是兩顆恆星,這兩顆恆星約在13億年前合併成了一顆,最終形成的恆星名叫WDJ0551+4135,距地球約150光年距離。 白矮星是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演化末期的狀態。一旦它們消耗自身的核燃料,便開始拋出外層物質。
  • 天狼星的伴星是第一顆被人們發現的白矮星,那你又了解白矮星嗎?
    你知道白矮星嗎?白矮星也稱為簡併矮星,是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恆星。因為它的顏色呈白色、體積比較矮小,因此被命名為白矮星。可有幾十億年壽命,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恆星,主要由碳構成,外部覆蓋一層氫氣與氦氣。白矮星在億萬年的時間裡逐漸冷卻、變暗,它體積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質量大。
  • 人類在外白矮星大氣層中發現「生命配方」:宇宙中普遍存在
    研究者用凱克望遠鏡在2008年和2014年對這顆恆星進行了觀察,哈勃太空望遠鏡也在2014年對其進行了觀測。▲這顆白矮星位於牧夫座,其大氣層中富含碳和氮,甚至有水的成分。該研究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主持,所關注的這顆白矮星被稱為「WD 1425+540」。研究者用凱克望遠鏡在2008年和2014年對這顆恆星進行了觀察,哈勃太空望遠鏡也在2014年對其進行了觀測。之後,研究者用光譜儀分析了該恆星大氣層的化學組成。研究人員發現,圍繞這顆白矮星運行的一顆微型行星(minor planet)發生過軌道的改變。
  • 200光年外白矮星發現生命組分
    原標題:200光年外白矮星發現生命組分   科技日報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每日科學網近日消息,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項天文學最新發現:200光年外一顆白矮星中包含有生命基本組成成分。
  • 白矮星附近可能是人類最後的避難所
    經過許多許多萬萬億年,慢慢的死去,但是它確實會發生,從宇宙尺度來看,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從出生到消亡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幸運的是,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還是有永久存在的地方,恆星的屍體,白矮星,他們可能是宇宙的死亡之前,人類最後的家園,這是些什麼奇怪物體,當他們最終死去時,會發生什麼?
  • 科學家發現第一個圍繞白矮星的巨型行星
    研究人員首次使用ESO的超大望遠鏡發現了與白矮星相關的巨型行星的證據。該行星在近距離內繞著熾熱的白矮星(類似太陽的恆星殘骸)繞行,導致其大氣層被剝奪並在恆星周圍形成氣體盤。這個獨特的系統暗示了我們自己的太陽系在不久的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 科學家發現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預示太陽系未來
    科學家發現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預示太陽系未來 2015-10-23 09:36: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孔慶玲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設想白矮星可能還在繼續吸取周圍外行星和小行星的殘留物,這些殘留物是在白矮星激烈的形成階段被甩到行星系統內部,並被其強大的引力撕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