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物理學家已經第二次發現伴隨白矮星爆炸的壯觀的紫外線(UV)閃光。
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超新星,它將為人們提供一些長期存在的謎團的真知灼見,其中包括導致白矮星爆炸的原因,暗能量如何促進宇宙發展以及宇宙如何產生重金屬(例如鐵)。
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亞當·米勒(Adam Miller)表示:「紫外線閃光告訴我們有關白矮星爆炸的一些非常具體的信息。」 「隨著時間的流逝,爆炸的物質離源頭越來越遠。隨著爆炸物質變薄,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深。一年後,該物質將變得如此薄,我們將一路看到爆炸的中心。 」
米勒說,到那時,他的團隊將更多地了解這顆白矮星以及其他的白矮星,白矮星是死星密集的殘骸。
該論文將於7月23日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
米勒是西北天體物理學跨學科探索與研究中心(CIERA)的研究員,也是時空遺留調查(LSST)公司數據科學研究金計劃的主任。
研究人員使用加利福尼亞的茲維基(Zwicky)瞬變設施,於2019年12月(即爆炸發生的第二天)首次發現了奇特的超新星。該事件被稱為SN2019yvq,發生在距離地球1.4億光年的一個相對較近的星系中,非常接近龍形天龍座的尾部。
幾個小時之內,天體物理學家就使用了NASA的尼爾·蓋勒斯·斯威夫特天文臺來研究紫外線和X射線波長下的現象。他們立即將SN2019yvq歸類為Ia型(讀作「 one-A」)超新星,當白矮星爆炸時發生,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事件。
「這些是宇宙中最常見的爆炸。」米勒說,「但是這種紫外線閃光非常特別。天文學家已經搜尋了好幾年,卻從未發現過。據我們所知,這實際上是第二次看到Ia型超新星紫外線閃光。」
這種罕見的閃光持續了幾天,表明白矮星內部或附近的東西非常熱。由於白矮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冷,熱浪湧入使天文學家感到困惑。
「產生紫外線的最簡單方法是使物體非常非常熱。」米勒說, 「我們需要比太陽熱得多的東西——比太陽溫度高三到四倍。大多數超新星都不那麼熱,所以您不會受到非常強烈的紫外線輻射。這顆超新星發生了一些異常現象,從而產生了一個非常熱的現象。」
米勒和他的團隊認為,這是理解為什麼白矮星爆炸的重要線索,該領域長期以來的一直是個謎。當前,存在多個相互競爭的假設。米勒r對探索四個不同的假設特別感興趣,這些假設與他的團隊從SN2019yvq進行的數據分析相匹配。
可能導致白矮星因紫外線閃光而爆炸的潛在情況:
米勒說:「一年之內,我們將能夠找出這四種可能性中哪一種是最有可能的解釋。」
一旦研究人員知道了造成爆炸的原因,他們將運用這些發現來了解有關行星形成和暗能量的更多信息。
由於宇宙中的大多數鐵是由Ia型超新星產生的,因此更好地了解這一現象可以使我們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星球。例如,爆炸恆星中的鐵構成了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巖石行星的核心。
「如果你想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就需要了解鐵的來源以及需要多少鐵。」米勒說, 「了解白矮星爆炸的方式,使我們對鐵是如何在整個宇宙中產生和分布的更精確的理解。」
白矮星在物理學家目前對暗能量的理解中也已經發揮了巨大作用。物理學家預測,白矮星爆炸時都具有相同的亮度。因此,Ia型超新星被視為「標準蠟燭」,從而使天文學家能夠準確計算爆炸距離地球的距離。使用超新星測量距離導致了暗能量的發現,這一發現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們沒有直接的方法來測量到其他星系的距離。」米勒解釋說,「大多數星系實際上正在遠離我們。如果遙遠星系中存在Ia型超新星,我們可以用它來測量距離和速度的組合,從而確定宇宙的加速度。暗能量仍然是個謎。但是這些超新星是探測暗能量並了解暗能量的最好方法。」
通過更好地理解白矮星,米勒相信我們有可能更好地了解暗能量以及它使宇宙加速的速度。
「目前,在測量距離時,我們將所有這些爆炸視為相同,但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存在多種爆炸機制。」他說,「如果我們能夠確定確切的爆炸機制,我們認為我們可以更好地分離超新星並進行更精確的距離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