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這是一個奇怪的恆星,違反我們常識的恆星
白矮星 - 這些恆星有一個相當奇怪和不尋常的屬性,矮星的質量越小,它的大小越大,反之亦然,質量越大,它的大小越小。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白矮星由簡併物質(特別是簡併電子氣,簡併物質指的是密度極高的物質)組成。

簡併物質具有與普通物質相反的性質
這提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如果質量逐漸減少,白矮星大小會無限制地逐漸增加嗎?
當然,答案是否定的。
隨著質量的減少,密度將開始下降,一旦低於某個閾值,物質將不再退化並再次變為正常。這個極限位於太陽質量的0.001,即木星質量區域。這些物體表現得像普通物質,被稱為行星。
第二:如果你無限制地增加白矮星的質量,會發生什麼?

白矮星的質量無法無限增長。太重的白矮星會在在閃光成為超新星(更常見的)或中子星(不太常見)中美麗的死亡。
第二種情況發展如下。隨著白矮星的質量增加,一切都在增長和增長,重力也在增長。
與重力相反,恆星內部的粒子開始移動得越來越快。但是粒子有速度限制 - 這就是光速。
而現在,當粒子達到速度限制時,重力無法阻擋 - 恆星坍塌,然後是閃光(超新星或中子閃光)。
為了避免這種命運,白矮星的質量不應超過1.4太陽質量。
這種質量尺度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質量指數),以紀念印度血統的美國天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

這是一個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年僅18歲時獲得了印度政府的資助就讀劍橋大學。
並且他曾被亞瑟·愛丁頓在皇家學會的會議上嘲笑這個定理,然後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為我們認識偉大而浩瀚的宇宙提供了另一個壯麗的視角。
很多時候,我們看起來簡單的一種現象,都是有著嚴格的理論支撐,我們應當常懷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