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為何會爆炸爆炸?錢德拉塞卡極限又是什麼?

2020-12-06 用科學看世界

白矮星-這是一個奇怪的恆星,違反我們常識的恆星

白矮星 - 這些恆星有一個相當奇怪和不尋常的屬性,矮星的質量越小,它的大小越大,反之亦然,質量越大,它的大小越小。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白矮星由簡併物質(特別是簡併電子氣,簡併物質指的是密度極高的物質)組成。

白矮星撕裂了一顆小行星。資料來源:ci

簡併物質具有與普通物質相反的性質

這提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如果質量逐漸減少,白矮星大小會無限制地逐漸增加嗎?

當然,答案是否定的。

隨著質量的減少,密度將開始下降,一旦低於某個閾值,物質將不再退化並再次變為正常。這個極限位於太陽質量的0.001,即木星質量區域。這些物體表現得像普通物質,被稱為行星。

第二:如果你無限制地增加白矮星的質量,會發生什麼?

資料來源:cilab.gsfc.nas

白矮星的質量無法無限增長。太重的白矮星會在在閃光成為超新星(更常見的)或中子星(不太常見)中美麗的死亡。

第二種情況發展如下。隨著白矮星的質量增加,一切都在增長和增長,重力也在增長。

與重力相反,恆星內部的粒子開始移動得越來越快。但是粒子有速度限制 - 這就是光速。

而現在,當粒子達到速度限制時,重力無法阻擋 - 恆星坍塌,然後是閃光(超新星或中子閃光)。

為了避免這種命運,白矮星的質量不應超過1.4太陽質量。

這種質量尺度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質量指數),以紀念印度血統的美國天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

來源:百度百科

這是一個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年僅18歲時獲得了印度政府的資助就讀劍橋大學。

並且他曾被亞瑟·愛丁頓在皇家學會的會議上嘲笑這個定理,然後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為我們認識偉大而浩瀚的宇宙提供了另一個壯麗的視角。

很多時候,我們看起來簡單的一種現象,都是有著嚴格的理論支撐,我們應當常懷敬畏之心。

相關焦點

  • 太陽永遠到達不了錢德拉塞卡極限只能成為一個白矮星
    網絡上一些人不知道「錢德拉塞卡極限」是個什麼梗,卻硬要拿這個梗來說事,比如有人提出「如果太陽達不到錢德拉塞卡極限,最後還會坍縮嗎?」諸如此類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澄清一下這個問題。太陽永遠也達不到錢德拉塞卡極限,因為這個極限約為3x10^30公斤,相當於太陽質量得1.44倍。太陽在死亡時變成一個紅巨星,其外殼要消散在太空中,損失一部分質量(約30%~40%),這樣太陽質量怎麼可以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呢?
  • 第4262回:白矮星密度極端高,印錢德拉塞卡極限
    ,印錢德拉塞卡極限  物理學上,對一顆沒有自轉的白矮星,電子簡併壓力能夠支撐的最大質量是1.4倍太陽質量,也就是錢德拉塞卡極限。許多碳氧白矮星的質量都接近這個極限的質量,通常經由伴星的質量傳遞,可能經由所知道的碳引爆過程爆炸成為一顆Ia超新星。
  • 地球上的鋰大部分來自白矮星的爆炸!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太陽系和銀河系中的鋰似乎白矮星有所關聯,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鋰元素大部分來自一種叫白矮星的恆星爆炸。鋰鋰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種元素,原子量為6.94。由於它的相對核不穩定,所以它不像你預期的那麼豐富,而且它與元素越輕越豐富的趨勢相反:它在太陽系中的豐度低於周期表前32個元素中的25個。
  • 恆星的最終歸宿是什麼?是爆炸還是?那太陽會發生爆炸嗎?
    我們依靠太陽使地球保持舒適的溫度,每天晚上我們上床睡覺的時候都相信第二天早上太陽會重新升起,陽光會照耀我們的每一天。然而,太陽不會永遠存在,隨著時間的流逝,太陽會怎麼樣呢?它會爆炸嗎?它會在什麼時候爆炸?
  • 錢德拉塞卡極限和奧本海默極限為什麼是白矮星和中子星的生死線?
    因此,我們今天不說黑矮星,主要說說白矮星和中子星。白矮星和中子星存在的依據是什麼?我們知道,宇宙中任何天體物質都受萬有引力定律約束,這個定律表達式為:F=GMm/r。而所謂的錢德拉塞卡極限和奧本海默極限也就是根據電子簡併壓和中子簡併壓的壓力大小計算出來的。這兩個極限是白矮星和中子星的生死線,一旦突破,就會發生性質的變化,就做不成它們自己了。錢德拉塞卡極限是穩定的白矮星質量上限。這個理論認為,白矮星質量到達太陽的1.44倍,就會發生質變。
  • 白矮星為何會發生爆炸成超新星?或因吞噬巨星伴侶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房琳琳)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9日報導,一個國際空間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他們認為是雙星系統爆炸產生超新星後的殘留物的證據——一種白矮星「碎片」,該「碎片」正在借熱核爆炸的力量在宇宙中移動,就像一個在銀河系流浪的小型星體。
  • 白矮星是如何爆炸的
    天體物理學家第二次發現了伴隨著白矮星爆炸的壯觀的紫外線(UV)閃光。作為一種極其罕見的超新星類型,這一事件有望為幾個長期存在的謎團提供洞察力,包括白矮星爆炸的原因,暗能量如何加速宇宙,以及宇宙如何產生重金屬,如鐵。領導這項研究的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亞當·米勒說:「紫外線閃光告訴我們一些關於這顆白矮星是如何爆炸的非常具體的信息。」
  • 細說天文學家錢德拉塞卡,白矮星和一個科學家的故事
    一顆白矮星它被延展的星雲所包圍,當恆星發生最大程度的收縮之後,它在氣體和塵埃的包圍中清晰可見。白矮星的質量很大,密度極高,白矮星的體積與地球差不多大,但是它的質量卻和太陽旗鼓相當。它就像一塊重達數噸的小方糖,在錢德拉塞卡前往英國的時代,人們認為恆星的最終歸宿都是白矮星。錢德拉塞卡算出在耗盡所有燃料後,多大的恆星可以對抗自身引力,而維持自己。
  • 「錢德拉塞卡極限」與「奧本海默極限」的深空天體
    宇宙之大存在著很多神秘的天體其中就包括一些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類星體、夸克星等。而這些神秘的天體又是如何形成的?下面就簡單來看看這些神秘的天體。在了解以上天體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電子簡併力?
  • 史瓦西半徑和錢德拉塞卡極限殊途同歸
    印度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在1983年獲得了物理諾獎,他和他的叔叔拉曼先後羸得了諾貝爾科學大獎,「錢德拉塞卡極限」指的是一顆無自轉的恆星在以電子簡併壓力阻擋重力坍縮時所能承受的最大質量。一顆大約為太陽質量1.5倍的死亡恆星將不能以電子簡併力抵抗自身的收縮引力,它將塌縮為一顆白矮星,死亡恆星變為白矮星的質量界限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
  • 科學家:黑洞也會爆炸
    另外,黑洞必須是一顆質量大於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恆星 演化到末期而形成的,質量小於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恆星是無法形成黑洞的。註:錢德拉塞卡極限(Chandrasekhar limit )指白矮星的最高質量,約為3×1030公斤,是太陽質量的1.44倍。這個極限是由錢德拉塞卡計算出的。計算的結果會依據原子核的結構和溫度而有所差異。
  • 錢德拉塞卡爾極限,是黑白之念的審判,還是生死之間的鴻溝?
    簡介: 錢德拉塞卡極限是由電子兼併物質構成的物體質量上限,電子簡併物質是一種由浸入電子氣體中的原子核構成的緻密物質形式,可通過熱力學方程相關狀態變量計算。白矮星是類似太陽的中低質量恆星演化的最終產物。 錢德拉塞卡極限是以少年天才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命名的。
  • 太陽系周圍的哪些恆星爆炸會威脅到地球生命?
    從目前來看,人類以及其他地球生命不會受到太陽系周圍其他恆星爆炸的直接威脅。當恆星發生爆炸時,它們會在兩極釋放出超高能的伽馬射線暴,這對於地球生命來說是十分致命的。但前提是恆星距離地球不超過50光年,並且伽馬射線暴剛好指向地球。但根據現有的觀測結果,太陽系周圍不存在這樣的恆星。
  • 白矮星和中子星的「極限」:這兩位科學家的名字,告訴了我們答案
    白矮星和中子星的「極限」:這兩位科學家的名字,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們知道宇宙當中存在恆星和行星這兩種星球,其中恆星的質量和體積都比較大,所以內部能夠啟動熱核聚變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恆星的最終演化,通常都會走向三個結局: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那麼恆星演化成白矮星和中子星的極限,分別都是什麼呢?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質量最大又能夠有多大呢?這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當然也早就有科學家對其進行研究,並且給出了我們確切的答案,而且還各自用他們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宇宙當中恆星演化形成的白矮星和中子星,質量的極限分別都是多大。
  • 超新星爆炸後恆星會呈現出的極限狀態
    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宇宙中有什麼力量或者方式能夠製造元素,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來自於大恆星的死亡,當我們披金戴銀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至少有一顆比太陽大8倍的恆星,為了它而粉身碎骨。宇宙中不管在哪兒發現了金或銀,一定能夠追溯到恆星爆炸的某一時刻,超新星雖然粉碎了整個恆星,但是這個恆星還會留下一個直徑很小的高度壓縮的物質核,這個也是恆星的屍體。
  • 超新星爆發就是天體爆炸,若黑洞也會爆炸,那麼宇宙就是由此而來
    不過,通常我們所說的爆炸都是發生在地球之上的,比如炸彈爆炸、原子彈爆炸等等。這些爆炸已經足以攝人心魄,但當我們放眼宇宙,就會發現這些發生在地球上的爆炸不過只是星星之火,在宇宙中,天體也是會爆炸的。天體爆炸?這是何等壯觀的景象。什麼是天體爆炸呢?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現在已知的唯一一個天體爆炸現象就是超新星爆發了。
  • 超新星爆發就是天體爆炸,若黑洞也會爆炸,那麼宇宙就是由此而來
    這些爆炸已經足以攝人心魄,但當我們放眼宇宙,就會發現這些發生在地球上的爆炸不過只是星星之火,在宇宙中,天體也是會爆炸的。天體爆炸?這是何等壯觀的景象。什麼是天體爆炸呢?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現在已知的唯一一個天體爆炸現象就是超新星爆發了。當大質量的恆星進入生命末期的時候,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發,進而坍縮為中子星或黑洞。
  • 太陽的生命終點會是什麼?是變成白矮星還是爆炸?其實可能性很多
    文/行走天涯太陽的生命終點會是什麼?是變成白矮星還是爆炸?但是任何人,任何事從來都不會一如既往,不發生任何變化的,人的生命會走向終點,同樣太陽的生命也會有終點可見,那麼太陽的生命終點會是什麼呢?是變成大家所熟悉的白矮星,還是因為太陽的熱度實在是太高了,總有一天會爆炸呢?
  • 白矮星可能通過吸積變成中子星或黑洞嗎?白矮星就是危險隱患!
    白矮星可能通過吸積變成中子星或黑洞嗎?白矮星就是危險隱患!可以的,白矮星可以通過吸積物質變為中子星。白矮星(WD,white dwarf),包含氦白矮星(He WD,成分為氦元素)、碳氧白矮星(CO WD,成分為碳、氧元素)、氧氖鎂白矮星(ONeMg WD)。
  • 白矮星的質量那麼大,那麼它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呢?
    恆星看似永恆,但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最終會演變成白矮星,這其中包括我們的太陽。白矮星是中低質量恆星演化的最後一個可觀測階段。它的密度高達1000000 g/cm^3,是水的一百萬倍。白矮星的這種高密度與其形成方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