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地球99億光年外,這個黑洞成了造物主,培育誕生出很多新恆星!

2020-11-09 天文物理

黑洞以毀滅撕裂物體而聞名,例如恆星等。但現在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黑洞,它可能在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內,跨越多個星系,引發了恆星的誕生。這一由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其他望遠鏡做出的發現,如果得到證實,將代表著有史以來最廣泛黑洞作為恆星啟動器的影響範圍。黑洞似乎增強了超過一百萬光年之外的恆星形成。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義大利博洛尼亞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的羅伯託·吉利表示: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單個黑洞推動恆星同時在多個星系中誕生,想到一個星系的黑洞,可以對幾萬億英裡外其他星系發生的事情有「發言權」,這真是令人驚訝。黑洞是一個密度極高的天體,甚至連光都無法從中逃脫。黑洞巨大的引力吸引了周圍氣體和塵埃,但是來自少量這種物質的粒子也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彈射出去,這些快速移動的粒子在黑洞兩極附近形成了兩個窄束或「噴射」。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觀察到的超大質量黑洞,位於距地球約99億光年的星系中心。

根據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和大型雙目望遠鏡(LBT)的觀測,這個星系至少有七個相鄰的星系。使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Karl Jansky甚大陣列,科學家們先前檢測到了來自大約一百萬光年外高能粒子噴射的無線電波發射。噴流可以追溯到超大質量黑洞,錢德拉探測到它是黑洞周圍熱氣體旋轉產生X射線的強大來源。

天文學家們還檢測到了射電噴流一端周圍瀰漫的X射線輻射雲,這種X射線發射極有可能來自巨大的熱氣泡,由射電射流中的高能粒子與周圍物質相互作用加熱。當熱泡膨脹並橫掃四個鄰近星系時,它可能會產生一種衝擊波,壓縮星系中的冷氣體,促使恆星形成。所有四個星繫到氣泡中心的距離都大致相同,大約40萬光年。

兩位作者估計,恆星形成率大約是質量和距離相近典型星系的兩到五倍。這個黑洞的例子,它幫助把氣體變成恆星,並且範圍是星際的。天文學家已經看到了許多黑洞通過「負反饋」影響其周圍環境的情況,換句話說,減少了新恆星的形成,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當黑洞噴流向星系或星系團熱氣體中注入如此多的能量,以致氣體不能冷卻到足以產生大量恆星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這次黑洞成了造物主,在這個新發現的星系集合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不太常見的「正反饋」例子,即黑洞效應增加了恆星的形成。此外,當天文學家先前遇到正反饋時,它要麼涉及恆星形成率增加30%或更少,要麼發生在附近伴星系上僅約2萬到5萬光年的尺度上。反饋是正的還是負的,取決於雲的加熱率和冷卻率之間的微妙平衡。

這是因為最初受到衝擊波衝擊時溫度較低的雲層更容易經歷正反饋,形成更多恆星。研究人員總共使用了六天的錢德拉觀察時間,時間分布在五個月內。只有通過這種非常深入的觀察,才能看到黑洞產生的熱氣泡,通過觀測與此類似的天體,我們可能會發現,正反饋在星系群和星系團的形成過程中非常普遍。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

參考期刊《arXiv》《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Cite: arXiv:1910.07590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99億光年外,一個黑洞噴發的氣體,在100萬光年外形成了4顆恆星
    不過,最新的一項研究卻發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事實:99億光年外,一個星系中心的黑洞噴發的氣體,在距離黑洞100萬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間,形成了4顆巨大的恆星!Gilli)主持的,該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其他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一個黑洞,該黑洞噴發的物質導致在100萬光年外的多個星系中形成了4顆新的恆星。
  • 世界上真的存在造物主嗎?宇宙中存在一個黑洞,它造出了許多恆星
    引言:人們通常一聽到黑洞,就會感到恐懼。因為許多文章都告訴我們,黑洞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不斷地吸引周圍的物質。所以如果我們經過一個黑洞,那麼我們就會馬上被撕碎。然而,宇宙卻有一個黑洞,反而是恆星的造物主。
  • 7億光年外400億倍太陽黑洞,史瓦希半徑4光天,幸虧地球跑得快!
    也許7億光年外的400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還真不能用肉眼看,也無法用光學望遠鏡看,可能只能通過其發出的強X射線源頭去判斷,儘管人類已經發現比這質量更大的黑洞,但距離地球只有7億光年外發現如此高質量黑洞,也許對星系的起源與發展有相當的裨益!
  • 距地球十億光年外,科學家觀測到了罕見的三個黑洞碰撞,十分壯觀
    而在眾多的宇宙天體中,黑洞在質量上無疑是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它的質量無天體可以相比。黑洞有了強大的質量之後,產生了讓天體感到恐懼的強大引力,而且這個引力還發生了&34;,擁有了吞噬的強大屬性。黑洞的吞噬能力讓它成為了宇宙的霸主,不管是行星還是恆星,只要進入它的視界範圍,那就很難逃脫,最終都會被它一點點分解吞噬。即使是光子擁有著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它一旦進入黑洞視範圍,也基本無法逃脫。
  • 科學家觀測到2億光年外的星系碰撞,38億年後的銀河系也會如此
    當宇宙中有了星際塵埃這些物質後慢慢形成了一個個星雲,而恆星就是這些星雲中的物質不斷凝合而成。星雲中的物質先形成一個天體,然後這個天體隨著引力的不斷增加,吸附能力越強將星雲中的物質不斷吸收靠攏,當天體的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點燃其核心的核聚變反應,於是恆星誕生了。
  • 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科幻世界雜誌社更新時間:2020-12-01 17:30:00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
  • 距地2.15億光年,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正被黑洞撕成「麵條」
    在宇宙中,恆星是我們最熟悉的天體之一,恆星是什麼樣子的呢?它們各個都猶如一個發光的「大圓球」,不過,在距離地球2.15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顆「麵條」狀的恆星,這是怎麼回事呢?
  • 距離地球最近!一顆恆星被黑洞拉成了「麵條」
    黑洞引力之強,相信大家都知道,但究竟能強到什麼地步呢?就算是龐大的恆星,也能被它拉成一根「麵條」!先看動圖感受下: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裡,這顆悲劇的恆星被黑洞慢慢吸引併吞噬,期間亮度逐漸變暗,至少一半的質量被拉成「麵條」,最終消失。藉助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和新技術望遠鏡,天文學家捕捉到了這顆恆星解體發出的強烈閃光,同時以每秒大約1萬公裡的速度,向外拋射塵埃物質。
  • 黑洞吞噬恆星的最後瞬間,在2.15億光年外上演
    任何膽敢行走在黑洞附近的天體,都是在死亡邊緣徘徊,一個不小心,就會被黑洞吞噬,墜入無盡的深淵。2.15億光年之外,有一顆恆星給我們上演了活生生的一幕,展現了被黑洞吞噬的最後瞬間,是有多麼悽慘和悲涼。我們上學的時候計算引力,都是把物體想像成一個質點,但是在黑洞周圍,情況就不一樣了。假如你在黑洞旁邊,頭朝著黑洞,由於黑洞引力過於強大,你的頭和腳受到的引力將會有很大的差別,這就是潮汐力,也是月球能夠給地球帶來潮汐的原因。
  • 在2.5億光年外,發現一顆恆星,竟在黑洞中倖存下來!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文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一種奇蹟般新的生存故事:一顆恆星與一個巨大的黑洞擦肩而過,並通過X射線的驚呼來講述這個故事。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航天局(ESA)的XMM-牛頓衛星數據,揭示了始於一顆紅巨星在距地球約2.5億光年星系中遊蕩近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個黑洞位於一個名為GSN069的星系中,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0萬倍,屬於超大質量黑洞較小的一端。
  • 鄰近宇宙最大黑洞被發現,距地球僅7億光年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僅7億光年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高達太陽的400億倍,是地球附近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據報導,這個黑洞位於一個編號為Holmberg 15A的超巨橢圓星系中。它是一種外觀體積巨大的橢圓星系。
  • 5.7億光年外上演手撕恆星:每114天爆發一次猶如呼救吶喊
    黑洞吞食恆星的事件再次上演,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37次會議上,科學家發布了距地球約5.7億光年的星系中,正在發生黑洞吞食恆星的事件,科學家將該事件命名為
  • 2.15億光年外的恆星真的會被黑洞瞬間吞噬?子虛烏有
    最近網上流傳一組2.15億光年外的恆星被超大質量黑洞吞沒的視頻,據說是通過歐洲天文臺拍攝的,但本人看後認定這是後期加工合成的!主要有三點根據。其二,如果「黑洞」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因其無法對外發射光線而使人類肯定無法拍攝到的,2019年的那張著名的「黑洞」照片也被證明是為了增強視角效果而後期特意著色的。其三,以人類現在的技術,如此遙遠的超遠距離觀測是不可能獲得如此高清晰的視頻的,這個視頻更像個科幻大片。很顯然,這是一個後期加工的形象化視頻,以下事例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 科學家發現一個雙黑洞系統,距地球25億光年,它們正在靠近融合
    宇宙自大爆炸以後,形成了無數的星系和無數的各類天體,恆星,行星等都是比較正常的天體。除了這些正常的天體之外,宇宙中還存在一些神秘特殊的天體,比如中子星,黑洞等。要說宇宙中哪種天體最神秘,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黑洞。
  • 「AT2019qiz」:2億1500萬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太陽大小恆星
    「AT2019qiz」:2億1500萬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太陽大小恆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周一(12日)發表最新研究,表示有天文學家透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望遠鏡,觀測到距離地球2億1500萬光年外,有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一個有太陽般大小的星體之奇觀,ESO同日發布過程片段。
  • 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TDEs)。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索,但X射線後續觀察在其中大多數沒有或只顯示了微弱的X射線探測線索。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
  • 大黑洞附近仍然有新的恆星形成
    人們現在所觀察到的宇宙到處都充斥著不再能創造新恆星的星系。天文學家認為,這種停滯的原因在於這些巨大的宇宙結構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因為為了形成新的恆星必須要有大量的未束縛的塵埃和冷氣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萬有引力和其他催化劑使得形成這些恆星溫床的物質聚集在一起並最終結合成完全形成的恆星和太陽系。
  • 黑洞手撕恆星!2.15億光年外發生一起宇宙慘案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見證了黑洞無比狂暴的清理能力——2.15億光年外的一個旋渦星系內,一顆倒黴恆星誤入超大質量黑洞的勢力範圍,慘遭撕裂和吞噬。黑洞吸食附近的恆星聽起來似乎很科幻,卻也時常在宇宙上演,天文學家將這類事件稱為潮汐撕裂事件。根據理論推演可知,當恆星從黑洞身旁路過時,會被強大潮汐力撕裂,拉成細長的物質流,最終落入黑洞之中。這個過程被形象地稱為義大利麵化,期間會爆發出明亮閃光。
  • 科學家抓拍50億光年外黑洞「打噴嚏」的細節
    據外媒報導,EHT再立新功,以更高的解析度,揭示出遙遠類星體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噴流的新細節。 距地球50億光年處,在處女座內,有顆被稱為3C 279的類星體,其內部的超大質量黑洞,約為太陽質量的10億倍。這顆黑洞的噴流接近光速。
  • 1000光年外發現一個黑洞,科學家: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日前,天文學家在一次例行的天文觀測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黑洞,它潛伏在太陽系附近,距離地球僅有1000光年,令科學家感到震驚。新發現黑洞的概念圖這個黑洞位於望遠鏡星座(Telescopium),如果你抬頭望天,該星座大約位於星空的最南端,其中有兩個非常明亮的恆星HR 6819,視星等為5.4級,它們是如此耀眼,你甚至無需藉助望遠鏡,用肉眼就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