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吞星後「噴火」 觀測黑洞又添新手段

2021-02-08 網易科技

2016-09-18 07:47:31 來源: 網易科技報導

舉報

網易科技訊9月18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去年美國航空航天局觀察到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黑洞正在發生猛烈噴發。科學家表示,這是首次觀測到黑洞潮汐力瓦解現象,也就是黑洞吞噬恆星後「噴射火焰」的天文現象。這是人類首次在黑洞吞噬星體的過程外,觀察到黑洞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噴射出類似火焰的物質。此後,NASA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WISE)望遠鏡所搜集到的資料,在最近發表的研究論文中闡述了這些潮汐力瓦解耀斑(tidal disruption flares)。

NASA研究報告的主要撰稿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Sjoert van Velzen)表示,「這是我們首度清楚地看見因潮汐力瓦解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s)而產生的紅外線光,我們觀察到有3個黑洞在吞食恆星。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則觀察到第4個黑洞在進食。」 一旦黑洞吞食了恆星,就會釋出能摧毀附近一切的龐大能量,其中包括紫外線與X射線。瓦倫指出,這就好像黑洞靠投擲火焰來打掃房間。

然而,在最強烈的輻射外,距離黑洞數兆英裡的塵粒會吸收恆星死亡時所散發的光。接著這些塵粒會以較長的紅外波長重新將光發射出去。科學家最近觀察到,黑洞所發出的幾種X射線,似乎就是這種現象的特徵。WISE望遠鏡能捕捉到恆星毀滅所發出的反射光,而科學家可以靠測量恆星原本的耀斑,以及反射光間的延遲時間,來估算恆星遭吞食時釋出了多少能量。

這些研究讓天文學家了解,相關塵粒網的確切位置,以及一些它最基本的特性。而這物質不僅是黑洞的外部,更代表黑洞形成核心的銀河中心。同時,那也使觀察潮汐力瓦解耀斑變得格外有趣,因此它們不僅有助科學家了解黑洞的奧秘,也有助於了解黑洞周邊斑斕的漩渦。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李德雄_NT2021

相關焦點

  • 黑洞吞噬光、恆星、中子星,黑洞中心是什麼?
    它吞進去得多,吐得少,它吞下去的東西會是怎樣的結局?黑洞吞噬恆星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系,黑洞吞噬恆星的事件時有發生,只是從前人類很難觀察到完整過程。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這類事件經常被發現。黑洞吞噬黑洞2015年9月,美國雷射幹涉重力波觀測臺(LIGO)首次觀測到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這一消息公布後,成為全年度最大的科學新聞,有三名物理學家為此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獎。
  • 揭秘中子星黑洞在星群中併合,可為觀測引力波指路
    揭秘中子星黑洞在星群中併合,可為觀測引力波指路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3-06 08:09
  • 宇宙黑洞十大不可思議事件:超級黑洞電子流
    其實不然,宇宙中的每一顆星都無時無刻不在運動,甚至一些動作超乎你意料的暴力,比如說黑洞吞噬其他星體,又或者是超新星進行劇烈的爆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宇宙十大最為美麗壯觀的暴力事件。1、黑洞吞噬恆星天文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雨燕」人造衛星記錄了此次恆星爆炸更詳細的觀測資料,稱此次爆炸為「伽馬射線爆」。 5、黑洞吞併共同恆星的其他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雖然對科學家而言,該發現過於複雜,無法精確查明該過程究竟發生了什麼,但這一信號帶來更多天文觀測的希望,該發現甚至預示著未來人們將對超新星爆炸有更新的認識。圖中是通過引力波觀測到的天體碰撞事件。圖像底部顯示了與中子星大小相近的天體,圖像頂部顯示了黑洞大小的天體,該碰撞事件涉及一個黑洞和較大中子星或者較小黑洞。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TON618是否有可能吞了整個宇宙?
    黑洞曾經是史瓦西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中推導出來的一種天體,從理論上出現的那一天起就引人矚目,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衝突的焦點,還有是它的各種特殊屬性實在是太讓天文學家們好奇了!
  • 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中子星碰撞產生了一個微型黑洞
    令人難以置信的引力波事件給了我們碰撞中子星和碰撞中子星的圖片,這是一個天文上的禮物。看起來它給了我們另一項新的研究——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高質量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在物體真正碰撞之前就開始了,所以當2017年8月GW170817發出信號時,世界各地所有可用的望遠鏡都轉向觀測1.3億光年之外發生的事情。
  • 黑洞再添新成員!首個中等質量黑洞被發現,它讓科學界轟動
    後來,很多相信廣義相對論的科學家們,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後,確認宇宙中的確有黑洞的存在。但是,人類歷史上,拍攝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還是在2019年的4月份。由此可見,黑洞有多麼不容易觀測研究。 正如同星體分為恆星、行星、衛星、彗星等一樣,黑洞也有著多個類型。
  • 「看見」黑洞!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天體可見光
    這張圖像展示的是位於7800光年外的黑洞天體「天鵝座V404」所發出的微弱可見光。其亮度足以被一臺中等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任何一位擁有口徑20釐米或更大口徑望遠鏡的觀測者都能夠觀測到來自這個黑洞發出的暗弱可見光。
  • 黑洞連光線都能吞噬,人類卻能觀測到,黑洞另一頭是什麼樣的?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黑洞就成了最為神秘誘人的。我們都知道,人類之所以能看到其他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出的光線進入了人眼。就像人類利用太空望遠鏡進行觀測,當星體發射或反射光線,就會被捕捉到,由此確認星體的存在。
  • 黑洞連光線都能吞噬,人類卻能觀測到,黑洞另一頭是什麼樣的?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黑洞就成了最為神秘誘人的。我們都知道,人類之所以能看到其他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出的光線進入了人眼。就像人類利用太空望遠鏡進行觀測,當星體發射或反射光線,就會被捕捉到,由此確認星體的存在。可是宇宙中卻有黑洞這種神秘的星體,它的密度無限大,熱量無限大,更是有巨大的引力,能夠吞噬周圍一切的奇點。任何天體接近它的時候,都會被吞進去。
  • 如果中子星碰撞變黑洞,地球讓黑洞吃了,人類會進入另一個空間?
    由於黑洞難以直接被觀測到,所以人類是在2019年才親眼目睹了首張「黑洞照片」,而這個黑洞的實際位置就處於M87星系的中心區域,質量更是高達太陽的65億倍左右。很多時候,科學家們都是通過黑洞的「吸積」過程會有輻射產生,從而將黑洞的位置和質量等信息估算出來。
  • 中子星遇上黑洞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浩瀚的宇宙中,黑洞是最令人生畏的天體,人們已經發現的疑似黑洞數以萬計。另一個神秘的天體就是中子星,一小勺中子星就重達數億噸,令人匪夷所思,目前人們發現的中子星也已近萬顆。於是我們就很好奇,如果他們兩個相遇會如何呢?
  • 簡直不敢相信,「黑洞」吞了我的房子!
    在「山島」場景中要先吞草再吞樹,吞完植物吞石頭,吞完建築吞鯨魚,吞完一個島要趕緊摸索到下一個島,一個一個島的吞下去獲勝的機率就越大,這是吞「山島」場景的基礎吞法;在「城市」場景中可先吞南瓜、路燈、人,繼而吞車、路邊石頭,緊接著就可以吞樓房了,樓房吞掉的越多獲勝的機率就越大,這是吞「城市」場景的基礎吞法。
  • 一個黑洞吞房子的遊戲下載
    一個黑洞吞房子的遊戲下載介紹 今天給小夥伴們帶來抖音黑洞大作戰v1.3無廣告免費下載,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 存在小於5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嗎?科學家是如何判斷中子星和黑洞?
    即使在LIGO開啟後,發現黑洞與其他黑洞合併後,一個令人費解的事實依然存在:我們曾經發現的最低質量黑洞的質量都至少是太陽質量的五倍。沒有三到四個太陽質量的黑洞。由於某種原因,所有已知的黑洞都高於一些任意的質量閾值。圖註:一顆巨大的恆星在其整個生命中,最終形成了一個II型超新星。
  • 緻密星團中黑洞-中子星的併合可能無法釋放電磁波
    李子琦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5-black-holes-neutron-stars-merge.html在如圖中所示的球狀星團NGC3201這類天體稠密的環境中,黑洞-中子星併合無法被觀測到,即在融合過程中不釋放電磁輻射。
  • 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有多大?為何難以被觀測?該如何取得突破?
    這些黑洞存在於星系中心,它們的質量達到了太陽質量的幾百萬甚至幾十億倍,而其中之一就在我們的銀河系中。目前為止,我們只能間接觀測到它,然而這對我們的問題回答者富蘭克林·約翰斯頓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他回答道:我知道我們的星系中有一個大質量黑洞,但究竟需要靠多近才能看見它?
  • 中子星黑洞在星群中併合揭秘
    科技日報北京3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通訊·物理學》雜誌5日發表的一篇天體物理學研究,科學家通過對「中子星—黑洞併合」進行前所未有詳細地建模,揭秘了中子星和黑洞在緻密的恆星環境中併合時的電磁輻射特徵,以及緻密環境中的併合所具備的、孤立併合所沒有的另外兩大特徵。
  • 刷新質量下限 最小黑洞填補觀測空白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小質量黑洞,填補了宇宙中已知中子星與黑洞之間存在的質量空白,將已觀測黑洞質量的下限降低了約三分之一。該研究日前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在宇宙中,我們此前從沒有發現質量如此小的黑洞。
  • 中國發現黑洞之王的背後
    根據這條線,科學家懷疑它繞著一個看不見的東西轉動,可能是黑洞。為驗明正身,研究者申請了西班牙10.4米加納利大望遠鏡(GTC)的21次觀測和美國10米凱克望遠鏡(Keck)的7次高解析度觀測,進一步確認了這顆B型星的性質。科學家算出,這顆B型星的金屬豐度(也就是除了氫和氦以外的元素的多寡)約為太陽的1.2倍,質量約為太陽的8倍,距離我們1.4萬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