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看見:黑洞吞下了宇宙最緻密物質

2021-01-15 環球科學
黑洞吞噬中子星的藝術圖。(圖片來源:Dana Berry NASA)


大約8.7億年前,兩顆死亡的恆星相遇。這次激烈的碰撞激起一陣時空漣漪,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宇宙各處傳播。上周三,位於美國的LIGO和義大利的Virgo引力波探測器同時捕捉到這個來自遙遠星空的信號。21秒後,全球天文學家的手機與電腦收到系統發送的消息。人類,首次觀測到黑洞與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信號。


來源 | 科學美國人

撰文 | Charlie Wood

編譯 | 吳非


北京時間8月15日5時11分18秒,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義大利的Virgo引力波探測器同時觀測到一組引力波信號。


2015年9月,LIGO首次觀測到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信號。消息在次年公布後,成為年度最重磅的科學新聞,三位貢獻巨大的物理學家也在2017年迅速摘得諾獎。第一組引力波信號橫空出世後,LIGO與Virgo的探測走上了正軌,新的引力波信號不斷出現。2017年,它們還首次觀測到兩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信號。截至目前,LIGO-Virgo已經探測到了十餘次來自黑洞,以及兩次源自中子星的併合事件。


但是,當最新的觀測數據出現在天文學家的面前時,他們卻大吃一驚。這一次,LIGO和Virgo為他們找到了前所未見的現象。


「當我看到數據,我的下巴都嚇掉了。」LIGO團隊成員,加州州立大學富爾頓分校的Geoffrey Lovelace說。


由於發生碰撞的兩個天體質量較輕,系統最初無法識別出天體的種類。為此,天文學家不得不尋找伴隨這一事件的電磁信號,因為電磁信號只在中子星參與時出現。隨後的分析指出,這次的信號是由黑洞和中子星間的碰撞產生的


這是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此類現象,也是繼黑洞-黑洞碰撞、中子星-中子星碰撞之後,科學家通過引力波信號探測到的第三類天體碰撞事件。如果這一結論最終得到確認,這起名為S190814bv的事件,將使得天文學研究進入全新的紀元:將為科學家理解廣義相對論、恆星死亡與神秘天體提供全新的視野。




Chad Hanna是賓州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他也是LIGO團隊的成員,負責為LIGO探測到的事件進行快速分類。Hanna說,事件發生時,「我立即意識到,這是非常重要的信號。」


根據引力波信號的形態、時長等即時特徵,研究團隊在20秒之內,就能根據算法分辨出每一次碰撞的類型,這樣天文學家能迅速將天文望遠鏡對準信號出現的天區。很快,全球的科學家開始了接力觀測。很快,美國科學家確認,這極有可能是一次源自黑洞與中子星的併合事件。


圖片來源:Carl Knox, OzGrav 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今年4月,LIGO-Virgo就捕捉到一次類似的信號,但當時科學家並不能確定這一信號來自深空。模型顯示,該事件有七分之一的可能性是來自地面的假信號。換句話說,這樣的「假信號」每20個月會出現一次。


相比之下,最新的信號則要「靠譜」得多。天文學家確認,上周最新捕捉到的信號來自宇宙天體併合的置信度超過了99%。也就是說,如果這是假信號,那麼這將是1000億年一遇的假信號。Lovelace說:「當這一數字遠遠超出宇宙的年齡,你知道它一定是真實的。」


不過,儘管S190814bv的置信度如此之高,但目前科學家仍不敢斷言,此次碰撞的雙方一定是黑洞與中子星。一個重要的隱患,是其中一顆天體的質量。根據現有的數據,所有黑洞的質量都在5個太陽質量以上,而所有中子星都不超過3個太陽質量。


而在最新的碰撞事件中,一個天體可以確定落在黑洞的質量範疇中,但較輕的天體卻處在一個尷尬的模糊地帶。根據初步觀測數據,這顆天體的質量略大於3個太陽質量。如果進一步的觀測證實其質量在1~2個太陽質量之間,那麼可以確定這是一次中子星與黑洞的碰撞事件;但如果仍舊接近3個太陽質量,就有可能需要改寫中子星與黑洞的質量界線。


接下來,LIGO-Virgo團隊需要利用當今最強大的模型來檢測此次信號。由於模型過於複雜,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得出結論。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的理論模型主要是基於兩個質量相近的天體的碰撞。但在最新的事件中,兩個天體的質量相差很大。因此,在應用先前的模型時,科學家需要格外謹慎。




最初,LIGO兩臺探測器中的一臺與Virgo共同發現了該信號;第二天,科學家從LIGO另一臺探測器中手動得到了數據。來自三臺探測器的數據能讓科學家更精確地定位事件發生的位置。


精確的定位將信號來源限制在相當於天圖面積0.06%的狹小區域。在這裡,天文學家可以盡情尋找可能伴隨中子星死亡的伽馬射線與可見光。「理論上,覆蓋這片區域是很快的。」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宇宙學家Marcelle Soares-Santos說。


黑洞與中子星相遇的畫面是怎樣的?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但天文學家預測了兩種可能的結局:或許,黑洞巨大的引力將中子星撕碎,後者只餘下發光的遺骸,一步步被黑洞吞噬,光芒逐漸變得黯淡,直至消失殆盡。另一種可能性是,我們什麼都看不見,因為黑洞一口氣就將整個中子星吞下。


目前,LIGO-Virgo的模擬傾向於第二種假說,但並無定論。而第一次觀測,即使什麼都沒有看見,也能為揭開這個謎題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沒有相伴的電磁輻射,將對現有的理論造成巨大衝擊。」Soares-Santos說。




對於物理學家而言,發現黑洞-中子星的併合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這項發現將幫助科學家認識神秘天體——中子星。中子星內部含有宇宙中最緻密的物質(黑洞並不是物質,而是極端彎曲的時空),但物理學家對其內部結構知之甚少。而中子星的內部構成,與其密度、體積等特徵相關。例如,如果中子星中的物質以基本粒子的等離子體形式存在,那麼特定質量的中子星體積應該更小。


此次觀測到的引力波的精細結構、能否觀測到閃光,都將幫助物理學家限制中子星的體積與密度。「對於核物理學家而言,此次觀測如同聖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Ben Margalit說。


黑洞吞噬中子星的事件,也可以為在極端條件下驗證廣義相對論提供絕佳的場所。此前,物理學家嘗試在黑洞周圍這樣引力極強的環境下檢驗廣義相對論。這樣的嘗試已經足夠困難,而現在,加上高溫、動蕩、磁化的中子星物質(中子態),將進一步提升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挑戰性。


退一萬步說,即使上周觀測到的時空漣漪沒能直接幫助我們解釋上述問題,研究人員也相信,它是一系列類似觀測的開端。從今天開始,一扇研究宇宙物理的門正徐徐打開。


原始連結: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astronomers-spy-a-black-hole-devouring-a-neutron-star/


《環球科學》經典專輯重新上市

單本專刊享8折包快遞優惠

購滿3本另減10元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進入訂閱頁面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 愛因斯坦又說對了
    露出真容的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  記者在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發布會現場直擊了激動人心的一刻。  你「躲」哪裡去了?你到底黑不黑?  黑洞預言流傳百年來,我們是第一批「看見」黑洞的人類!
  • 宇宙中的暗物質可能是由黑洞組成的嗎?
    關於暗物質是什麼有很多爭議,但是一些缺失的物質不能包含在黑洞中嗎?一旦物質進入黑洞,它就不能被看見或測量,所以它是不可解釋的。物質一旦進入黑洞,就變的不可見,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法測量它的影響。黑洞仍因其質量而產生重力影響,就像宇宙中所有其他的大質量物體一樣。由此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並測量黑洞的質量,通過觀察周圍物質對它的影響。例如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的黑洞有強引力使得離他軌道很近的恆星高速運行。依據這個事實以及描述恆星軌道的等式,我們可以估算出黑洞的質量。我們知道暗物質存在在星系中因為遠離宇宙中心的旋轉曲線是平的。
  • 黑洞吞噬光、恆星、中子星,黑洞中心是什麼?
    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天體,"黑"意味著它不會向外界發射或反射任何光,"洞"意味著它可以吞噬任何物質,包括光,一旦墜落進去,就會成為它的一部分。黑洞吞噬天體,被認為是目前宇宙中最神秘和最令人震驚的場景。最近,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黑洞吞噬中子星的引力波。黑洞還吞下了些什麼?
  • 你是第一批「看見」黑洞的人類!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王琳琳  黑洞,一個無人不知卻知之甚少的生僻熱詞,今天迎來歷史性一刻——北京時間10日,一個「超巨型」質量黑洞在上海等全球多地向人類首次示現真容,以一張高清「寫真」,用「眼見為實」的方式,定格了自己的真實存在,也引發了人們更多好奇。  黑洞預言流傳百年來,我們是第一批「看見」黑洞的人類!
  • 宇宙中最穩定、堅固、完美物質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奇異物質,因為其存在的條件過於苛刻,人類也沒有直接見過這種物質,不過根據物理推演能得出其一些物理性質,它擁有完美的密度、堅不可摧,是宇宙中最穩定的物質(物質的最完美形態,其可以穩定的存在於中子星內部就可看出)。
  • 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國際天文界再次被引力波刷屏。多國科學家16日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中子星引力波怎麼探測?引力波解答了哪些疑問?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我們可以給孩子講點什麼?| 特別關注
    快看關於黑洞的這些知識點,一起漲知識黑洞是怎麼被發現的?我們為啥要給黑洞拍照片?給黑洞拍照片時到底拍的是什麼東西?這些問題被孩子問起時,你會回答嗎?快和中教君一起學起來!科學家們發現在一些被X射線望遠鏡發現的雙星(由一個緻密星和另一個正常恆星組成)中,緻密星的質量比中子星的質量上限(約為3倍太陽質量)還大,但半徑卻差不多,因此認為這些引力極強的緻密星只能是黑洞。目前在銀河系中已發現20多個黑洞X射線雙星,它們的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5到20倍。
  •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老師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講這些知識!
    快看關於黑洞的這些知識點,一起漲知識黑洞是怎麼被發現的?我們為啥要給黑洞拍照片?給黑洞拍照片時到底拍的是什麼東西?這些問題被孩子問起時,你會回答嗎?一起學起來!科學家們發現在一些被X射線望遠鏡發現的雙星(由一個緻密星和另一個正常恆星組成)中,緻密星的質量比中子星的質量上限(約為3倍太陽質量)還大,但半徑卻差不多,因此認為這些引力極強的緻密星只能是黑洞。目前在銀河系中已發現20多個黑洞X射線雙星,它們的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5到20倍。
  • 2019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列榜首
    2019年,我們經歷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拍攝到黑洞、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發現月幔物質、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每個「第一次」,都意味著人類的認知範圍又擴大了一點兒。正是這些「第一次」,築成了人類文明一路前行的階梯。 《環球科學》雜誌在中科院地質地球所、中科院物理所等單位的幫助下,評選出2019年十大科學新聞。
  • 人類第一次拍到宇宙黑洞真實照片公布!什麼是宇宙黑洞?人類在宇宙...
    這是人類科學史上歷史性的時刻,人類第一次拍到了宇宙黑洞的模樣,照片如下:照片公布時間:2019年4月10日什麼是宇宙黑洞?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
  • 宇宙的終點——黑洞
    黑洞是什麼,至今仍然還沒有人能弄明白它的實質。從一些理論中和一些天體的觀測中就會發現黑洞是很可怕的一個神秘區域,任何物質經過黑洞都會被它吸引捕獲,甚至連光也無法逃脫。因此這種神秘,讓人們對它產生各種的猜疑,有一些人認為黑洞裡面存在著另一個宇宙,有人認為黑洞是另一個宇宙的入口等等。下面我們來探索宇宙中神秘的黑洞!
  • 天鵝座X-1,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黑洞,未來可能會變成雙黑洞系統
    黑洞是宇宙中客觀存在的天體,擁有最強大的引力和密度。黑洞最早出現於理論推導之中,而那時大多數人並不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之後隨著宇宙間的黑洞逐漸被發現,人們終於開始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直到第一張黑洞照片的公布,使所有人都親自看到了黑洞的模樣。
  • 如果蟲洞真實存在 那麼完全可以吞下黑洞
    最新研究推測稱,如果蟲洞真實存在,那麼完全可以吞下黑洞。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可能利用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漣漪探測到黑洞落入蟲洞,但前提是蟲洞確實存在,並且蟲洞吞下黑洞的事件可能發生過。愛因斯坦於1916年首次預測引力波的存在,依據他的觀點,引力是質量扭曲時空時產生的,當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天體在一個引力波內運動時,會產生以光速傳播的引力波,在運動過程中拉伸和擠壓時空。
  • 「看見」黑洞!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天體可見光
    這是人類首次確認到來自黑洞周圍發出的可見光信號北京時間1月25日消息,近日,一個由日本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宣稱,他們首次觀測到從一個黑洞周圍發出的暗弱可見光。事實上,只要使用一臺中等口徑的天文望遠鏡,任何人都能夠親眼目睹這道亮光。科學家們表示,此次觀測到的亮度變化顯著的這一可見光信號將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於物質盤旋落入黑洞過程機制的理解。
  • 地球可以被壓縮嗎,宇宙中的緻密天體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還是按照宇宙中一些天體比例來衡量其密度?首先應該否定的是,人類沒有辦法壓縮地球,因此這個人為壓縮到多小不成立。迄今為止,宇宙中還沒有發現比人類更聰明一點的生物或者文明,甚至最低等的生物在地外也還沒被發現。雖然不能因此否定有地外生物和文明的存在,但它們有能力壓縮地球嗎?誰也不知道。
  • 2019年4月10日 人類首次「看到」黑洞
    新華社發   ●2019年4月10日,人類終於看見黑洞真容!●這張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證實了神秘天體黑洞的存在,也使得愛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終得檢驗!●經過10多年準備,四大洲8個觀測點組成虛擬望遠鏡網絡——一個如同地球直徑大小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在集齊所有觀測數據並深度分析後,讓黑洞終於擁有了一張「正面照」。
  • 美本科生發現宇宙中最緻密的星系,這裡有外星人嗎?
    原標題:美本科生發現宇宙中最緻密的星系,這裡有外星人嗎? 三體網訊(羅輯)美國聖何塞州立大學的大學生發現目前已知最緻密的星系,在浩瀚宇宙中,廣義上星係指無數的恆星系(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等)組成的運行系統。
  • 吞噬萬物的黑洞,被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黑洞裡面究竟有什麼?
    吞噬萬物的黑洞,被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黑洞裡面究竟有什麼?迄今為止,人類科學技術水平較之以前,算是十分非常發達。但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還可謂是剛剛萌芽階段,宇宙何止浩瀚,數以億計的天體匯聚其中,這當中就包括黑洞。
  • 人類對宇宙的無知,才有了暗物質的假設!
    暗物質是目前理論上預言的一種不發光的神秘物質,目前人類只能通過暗物質的引力作用來間接推測暗物質的存在,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對暗物質的真實性感到困惑,這也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謎團之一。
  • 我們要把「空間」想像成看不見物質的緻密體
    我們要把「空間」想像成看不見物質的緻密體:空間有很多,比如,石頭空間,豆腐空間,水空間,空氣空間,太空空間,真空空間,暗物質空間。其中有些空間,我們肉眼能看見物質。其中有些空間,我們肉眼不能看見物質,但我們要把它想像成看不見物質的緻密體,緻密體也就是「空間物質飽和」,充滿暗物質或暗物質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