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Ⅰ級瀕危物種|在我國野生不足50株的珍稀蝴蝶蘭——洛氏蝴蝶蘭
文:花木君
蝴蝶蘭是享譽世界的著名觀賞花卉,在現代園藝草本花卉中佔有重要地位,被國內譽為「四大洋蘭」之一,號稱「洋蘭皇后」。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蝴蝶蘭園藝品種琳琅滿目,花朵越來越碩大繁多,花色色系越來越齊全。而作為園藝雜交的重要親本來源——野生蝴蝶蘭,更加受到眾多園藝工作者和植物愛好者的關注青睞。
蝴蝶蘭屬(Phalaenopsis)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到澳大利亞,迄今為止全屬發現約有70餘種,其中我國就分布有8種原生種(在筆者前面文章中都介紹為7種,現更正)。在上世紀以前,我國共發現6種,分別為蝴蝶蘭(P. aphrodite Rchb. F.)、小蘭嶼蝴蝶蘭(P. equestris(Schauer) Rchb. f.)、海南蝴蝶蘭(P. hainanensis T. Tang etF.T. Wang)、版納蝴蝶蘭(P. mannii Rchb. f.)、滇西蝴蝶蘭(P. stobariana Rchb. f.)、華西蝴蝶蘭(P. wilsoniiRolfe)。
進入本世紀,隨著田野調查的深入,於2001年5月份,發現了洛氏蝴蝶蘭(P. lobbii (H. G.Reichenbach) H. R. Sweet)在我國雲南臨滄地區有野生分布,2007年在廣西等地又陸續發現有野生分布;並於2004年,在雲南東南部文山州麻慄坡縣下金廠發現了新的蝴蝶蘭品種——麻慄坡蝴蝶蘭(Pmalipoensis Z.J.Liu et S.C.Chen),從此我國原生蝴蝶蘭品種的記錄增加到8種。下面我們就先來介紹一下洛氏蝴蝶蘭。
一、洛氏蝴蝶蘭的形態特徵和分布(參照2007年《植物分類學報》)
洛氏蝴蝶蘭(Phalaenopsis lobbii (H. G.Reichenbach) H. R. Sweet),也叫羅氏蝴蝶蘭,蘭友暱稱「羅比蝴蝶蘭」,蘭科(Orchidaceae)、蝴蝶蘭屬(Phalaenopsis)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洛氏蝴蝶蘭最早在1870年就被發現,不過當時被認為是帕氏蝴蝶蘭(P. parishii Rchb.f.),於1980年被分為單獨的種,種名是為了紀念英國植物採集家託馬斯·洛布(Thomas Lobb,1817~1894)而命名。
【形態特徵】根眾多,簇生,扁圓形,莖短,完全包藏於葉鞘之內。葉近基生,葉2-4枚,綠色,扁橢圓形,長5-15釐米,寬3-4釐米。總狀花序,花序梗被2-4枚膜質鞘。萼片和花瓣乳白色,合蕊柱白色;中萼片長圓狀橢圓形,先端鈍;側萼片斜卵形或近圓形,先端鈍;花瓣楔形或狹倒卵形,先端鈍或圓形。
唇瓣黃色,3裂;側裂片近直立,鐮刀狀;中裂片肉質,先端圓形,基部具1個近圓形突起的附屬物;附屬物具不規則的細齒;唇盤有4枚絲狀的附屬物。蕊柱短,具1-2毫米的蕊柱足。花期4-5月。
【植物分布】洛氏蝴蝶蘭自然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印度、不丹、緬甸及越南等地,生於海拔360~1200米的森林中。在2001年以後,洛氏蝴蝶蘭陸續在我國雲南西南部(臨滄)、廣西(那坡縣、隆安縣)等地被發現,多生於海拔600米以下疏林中樹上。
二、洛氏蝴蝶蘭的辨識與鑑賞
(帕氏蝴蝶蘭)
洛氏蝴蝶蘭最早被誤認為是帕氏蝴蝶蘭(P. parishii Rchb.f.),直到1980年才得以重新命名。就其形態而言,和同屬的囊唇蝴蝶蘭(P. gibbosa H.R. Sweet)、帕氏蝴蝶蘭非常相似。和囊唇蝴蝶蘭的主要區別在於:洛氏蝴蝶蘭的花白色,不具「Z」字形花序軸;和帕氏蝴蝶蘭(如圖)的區別在於:唇瓣上兩側裂片之間的橫向半圓形附屬物邊緣具不規則細鋸齒。
(麻慄坡蝴蝶蘭)
由於囊唇蝴蝶蘭和帕氏蝴蝶蘭在國內沒有分布,因而只需要了解即可,不過洛氏蝴蝶蘭和我國新發現的麻慄坡蝴蝶蘭也非常相似,都是花色潔白,屬於迷你蝴蝶蘭,區別在於麻慄坡蝴蝶蘭唇瓣,中裂片純白色,側裂片黃色間雜白色,而洛氏蝴蝶蘭的唇瓣整體黃褐色,中裂片褐色中間具白色條帶,兩側片淡黃色。
洛氏蝴蝶蘭,葉片青翠,小巧玲瓏,迷你可愛,萼片和花瓣花色潔白,萼片直立,猶如兔子耳朵,唇瓣三色,黃色、褐色和白色相互交雜,整體形態猶如一隻潔白的小兔子,在歡快地啃吃胡蘿蔔,惟妙惟肖,讓人憐愛,因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三、洛氏蝴蝶蘭的保護現狀
洛氏蝴蝶蘭在我國分布地狹窄,自然生境退化,野生數量極為稀少,據中國國家林業局頒布的《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實施方案》(2010-2015)報導該物種野生居群數量不足50株,《廣西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實施方案》(2012)中則記載其植株數量不足10株。
為了保護珍稀瀕危的野生蝴蝶蘭資源,在最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討論稿)中,所有蝴蝶蘭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目前羅氏蝴蝶蘭尚未被補錄)。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即華盛頓公約CITES)中,羅氏蝴蝶蘭被列為附錄Ⅱ,貿易受到許可證管制。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洛氏蝴蝶蘭被評定為瀕危(EN);並在2013年9月2日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級別為瀕危(EN)。並被國家林業局列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簡稱PSESP)名錄,為中國優先開展拯救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四、小結
洛氏蝴蝶蘭作為稀有的蝴蝶蘭種質資源,色彩倩麗,形態優雅,在園藝、科研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因而值得我們進行妥善保護。並且由於該種發現較早,在國外多有人工栽培。
(以上圖片為人工栽培記錄)
然而在國內野生數量稀少,自然種群繁衍困難。因而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保護措施,另外採取人工培育手段,使得洛氏蝴蝶蘭能夠回歸原生地,從而避免在我國野生滅絕。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上,在此感謝,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2020/1/14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