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Ⅰ級瀕危物種|白花蝴蝶蘭的重要木本之一——臺灣蝴蝶蘭
文:花木君
蝴蝶蘭是當今非常流行的觀賞花卉,園藝品種琳琅滿目,而且色系豐富,不但有白色、紅色、黃色、粉色、紫色、橙色甚至藍色等純色,還有粉白、橙紅、紅紫、橙黃、白斑、紅斑、黃斑以及條紋、斑紋等諸多複色,猶如眾彩蝴蝶翩翩起舞,雁行有序,奼紫嫣紅,令人賞心悅目。
不過您可知道,眾多白色色系的園藝蝴蝶蘭,其母本之中,大多含有一種原生蝴蝶蘭的血統。比如園藝品種大輪白花V3蝴蝶蘭(Phal. Sogo Yukidian 'V3'CCE/AOS),可開70餘朵白花,花色潔白典雅,花梗長達1.5米,花徑長達10餘釐米,堪稱蝴蝶蘭裡面的白花巨人。而V3蝴蝶蘭的母本之中,就含有15.3%左右這種蝴蝶蘭的基因,而這種蝴蝶蘭,就是原產我國臺灣省的——臺灣蝴蝶蘭。
一、臺灣蝴蝶蘭的形態特徵和分布(參照1978年《臺灣植物志》)
臺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又叫臺灣蝶蘭、蝶蘭、蝴蝶蘭,蘭科(Orchidaceae)、萬代蘭族(Trib. Vandeae)、蝴蝶蘭屬(Phalaenopsis)多年生附生草本。
【植株】莖很短,常被葉鞘所包。葉片稍肉質,常3-4枚或更多,上面綠色,背面紫色,橢圓形,長圓形或鐮刀狀長圓形,長10-20釐米,寬3-6釐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或有時歪斜,具短而寬的鞘。
【花】花序側生於莖的基部,長達50釐米,不分枝或有時分枝;花序柄綠色,粗4-5毫米,被數枚鱗片狀鞘;花序軸紫綠色,多少回折狀,常具數朵由基部向頂端逐朵開放的花;花苞片卵狀三角形;花梗連同子房綠色,纖細,長2.5-4.5釐米;花白色,美麗,花期長;中萼片近橢圓形,長2.5-3釐米,寬1.4-1.7釐米,先端鈍,基部稍收狹,具網狀脈;側萼片歪卵形,長2.6-3.5釐米,寬1.4-2.2釐米,先端鈍,基部收狹並貼生在蕊柱足上,具網狀脈;
花瓣菱狀圓形,長2.7-3.4釐米,寬2.4-3.8釐米,先端圓形,基部收狹呈短爪,具網狀脈;唇瓣3裂,基部具長約7-9毫米的爪;側裂片直立,倒卵形,長2釐米,先端圓形或銳尖,基部收狹,具紅色斑點或細條紋,在兩側裂片之間和中裂片基部相交處具1枚黃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長1.5-2.8釐米,寬1.4-1.7釐米,先端漸狹並且具2條長8-18毫米的卷鬚,基部楔形;蕊柱粗壯,長約1釐米,具寬的蕊柱足;花粉團2個,近球形,每個劈裂為不等大的2爿。花期4-6月。
【植物分布】臺灣蝴蝶蘭分布在我國臺灣省的恆春半島、蘭嶼和臺東等地區,生於低海拔的熱帶和亞熱帶的叢林樹幹上。另外也分布於菲律賓。
二、臺灣蝴蝶蘭的鑑賞與辨識
臺灣蝴蝶蘭是蝴蝶蘭屬非常珍貴的原生稀有品種,葉片厚糯,上綠下紫,青翠油亮,排列有序;花梗細長,花朵繁茂,花徑碩大,花序整齊;一到花期,朵朵白花,從下到上,依次綻放,花期可長達兩個月,開而不敗,花姿持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臺灣蝴蝶蘭園藝種)
臺灣蝴蝶蘭花色潔白,豔而不妖,倩麗非凡;花姿優雅,形態靜美,飄逸灑脫;猶如粉蝶白鴿,左右盤旋;恰似白衣仙女,翩翩起舞。頗有司馬相如的《洛神賦》中神女姿態,用「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凌波微步,飄忽若神」等形容非常妥帖,因而受到世界園藝界推崇和讚賞,曾經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兩度在國際蘭花展上榮獲冠軍,名聞中外,享譽世界。
(模式種阿嬤蝴蝶蘭P. amabilis (L.) Bl.)
(臺灣蝴蝶蘭)
臺灣蝴蝶蘭和蝴蝶蘭屬的模式種阿嬤蝴蝶蘭(P. Amabilis(L.) Bl.)非常相似,容易混淆。阿嬤蝴蝶蘭原產菲律賓(一說臺灣也有分布),同樣也是花色潔白,二者區別在於唇瓣中裂片之形態及介於唇瓣側裂片與中裂片之間的肉突形狀。臺灣蝴蝶蘭的肉突上具有2對指列狀肉突;阿嬤蝴蝶蘭唇瓣中裂片為十字形長條狀,肉突為盾形全緣。
三、臺灣蝴蝶蘭的保護現狀
臺灣蝴蝶蘭分布地狹窄,野生資源非常稀缺,自從五十年代臺灣蝴蝶蘭在國際上獲得金獎後,就頻繁被當地花農花商採集販賣,因而破壞極為嚴重,如今大多為臺灣業界和學術界有人工栽培繁殖,而在原產地野生臺灣蝴蝶蘭植株幾近絕跡,因而面臨野外滅絕境地。
(園藝種)
在最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討論稿)中,臺灣蝴蝶蘭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然而臺灣當地至今尚無保護措施。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即華盛頓公約CITES)中,臺灣蝴蝶蘭被列為附錄Ⅱ,貿易受到許可證管制。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臺灣蝴蝶蘭被評定為低危(LC)。
四、小結
臺灣蝴蝶蘭是我國珍稀的蝴蝶蘭野生種質資源,也是世界蝴蝶蘭園藝品種的重要親本之一,基本上所有白色園藝蝴蝶蘭都有臺灣蝶蘭的血統和基因,然而目前卻缺乏相應的保護措施,希望分布地當局能夠制定相關法規,在分布地建立專項保護點,避免這一珍貴的野生資源野外滅絕。
(園藝種)
2021-1-8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