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雷射損傷研討會:紫外紅外高功率雷射損傷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為了加強環太平洋地區「高功率雷射損傷與光學材料」相關科技領域科研人員的信息交流,提供交流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的學術平臺,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美國國際光學工程協會(SPIE)聯合主辦,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邵建達研究員、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Christopher J. Stolz教授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Koji Sugioka教授的共同主持下,2011年11月6日至9日在上海嘉定召開了為期4天的2011第一屆「環太雷射損傷——高功率雷射光學材料」專題研討會(2011 Pacific-Rim Laser Damage - Optical Materials for High Power Lasers)。這是除在美國Boulder召開的SPIE雷射損傷──高功率雷射光學材料年會(又名Boulder雷射損傷年會)之外,首次在亞太地區召開的雷射損傷專題SPIE國際會議。第一屆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對促進環太平洋地區高功率雷射光學材料的發展、加強相關研究領域科技工作者的合作和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得到了高度的評價和廣泛的關注。為此,會議組織方和國際節目委員會成員普遍期望並約定把「環太雷射損傷──高功率雷射光學材料」發展成定期召開的專題研討會。

  在此背景下,第二屆「環太雷射損傷——高功率雷射光學材料」專題研討會近期在上海嘉定如期舉行。

  1、會議概況

  第二屆「環太雷射損傷——高功率雷射光學材料」專題研討會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SPIE共同主辦,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協辦。主席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邵建達研究員,日本大阪大學Takahisa Jitsuno 教授和美國新墨西哥大學Wolfgang Rudolph教授共同擔任。

  來自亞洲、北美、歐洲等地區11個國家的120餘位專家出席了本屆會議,其中30餘位專家來自境外。本屆會議共接受論文87篇,包括61篇口頭報告和26篇張貼報告。與第一屆會議的100餘位參會人數和來自8個國家的20餘位境外代表相比,本次會議均略有增長。會議圍繞紫外-紅外高功率雷射損傷,雷射切割和加工,缺陷、汙染、拋光和表面損傷,表徵技術和測量方法,高損傷閾值薄膜,非線性雷射晶體,雷射陶瓷,光學玻璃與光纖等8個議題展開。

  受Boulder雷射損傷年會節目委員會的委託,邵建達研究員首先在開幕式上介紹了2012年9月23日至26日在美國Boulder的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召開的SPIE雷射損傷——第44屆高功率雷射光學材料年會的概況。

  本屆會議特邀了7個大會報告,包括:美國新墨西哥大學Wolfgang Rudolph教授的「介電材料中的飛秒至納秒雷射誘導損傷」;中國國防科技大學李聖怡教授的「先進光學加工在高功率雷射輻照光學元件中的應用」;日本大阪大學Takahisa Jitsuno教授的「雷射損傷機制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汙染對光學元件的影響」;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彭欽軍研究員的「高功率DUV雷射的先進應用與進展」;美國內布拉斯林肯大學Yong Feng Lu教授的「基於雷射的光譜學和光譜計量學」;法國菲涅爾研究所Nicolas Bonod 教授的「如何提升脈衝壓縮衍射光柵的損傷閾值和光譜寬度?」;俄羅斯科學院普通物理研究所Alexander A. Manenkov 教授的「光學材料雷射誘導損傷的機理機制:現有的理解程度與存在問題」。

相關焦點

  • 紫外雷射在微細加工技術中的優勢研究
    本文主要涉及紫外雷射加工技術.通過實驗,將紫外/紅外兩種雷射設備對材料的加工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在特殊材料加工上,紫外雷射相對於紅外雷射,加工邊沿更光滑、效率更高.對於用紅外透過率較高的材料加工的紅外器件來說,紫外雷射在加工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 通過複合雷射拋光和化學腐蝕來實現高損傷閾值的熔融矽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雷射損傷熔融的矽,尤其是採用紫外雷射進行損傷的時候,仍然是一個限制高功率雷射發展的問題。近日,來自上光所的研究人員,複合化學腐蝕和CO2雷射拋光技術進行加工熔融矽。;(b) 在複合加工過程中的表面形貌的變化;雷射損傷熔融的矽,尤其是紫外雷射的損傷,仍然是一個限制高功率雷射系統的應用問題的一大限制。
  • 不同波長三倍頻DKDP晶體的雷射損傷
    三倍頻用DKDP晶體的最大問題在於其抗光傷閾值低於KDP晶體,嚴重限制了雷射輸出的能量密度和晶體使用壽命。考察了不同波長下三倍頻DKDP晶體的損傷閾值,以及雷射退火效應。實驗表明,雷射退火對於DKDP晶體的損傷閾值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基頻、倍頻、三倍頻的提升效果分別達到1.4,1.9,2.7倍,是改善DKDP晶體抗光傷能力的有效途徑。
  • 雷射筆會損傷眼睛 記者實驗高功率的能點燃香菸
    一店家透露雷射筆的用途。「雷射筆照射出的光一般分為紅、綠、藍三種顏色。功率大小決定雷射的有效範圍,一般輸出功率在150毫瓦以上稱為大功率雷射筆,而低功率雷射筆主要用途是老師講課、白領開會使用。」在松柏一家文具店內,工作人員介紹。
  • 上海光機所研製的基頻偏振膜的p、s分量平均雷射損傷閾值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強雷射材料重點實驗室研製的多層介質偏振膜樣品的平均雷射損傷閾值在2013年高功率雷射光學材料年會(SPIE 2013 Laser Damage---XLV Annu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wer Lasers)公布的偏振膜s分量雷射損傷閾值水平全球競賽中獲得最佳結果。
  • 教你如何正確使用雷射「武器」
    圖1 生活中常用到的雷射筆雷射在使用過程中最容易對人造成傷害的器官是眼睛,包括角膜、視網膜和晶狀體的損傷,雷射對人眼睛的傷害主要來自於對光的吸收,在可見光及近紅外區域(400 nm——1400 nm),由於屈光介質對該波段雷射的透射率高,屈光介質會將雷射聚焦到視網膜上,外界的光經過瞳孔經晶狀體會聚至視網膜,瞳孔直徑是可變的,有光照時瞳孔直徑為2.5-4 mm,而聚焦在視網膜上的像點的直徑大概在
  • 雷射對人體的危害淺析
    雷射照到皮膚時,如其能量(功率)過大時可引起皮膚的損傷,當然損傷灶可以由組織修復,雖然功能有所下降,但不影響整體功能結構,與對眼睛的損傷要輕得多。但也須引起高度重視。雷射損害皮膚的閾值也很高,各種雷射器的輸出能量相差很大,目前使用大功率雷射器的範圍很廣泛。
  • 三分鐘了解 紅外雷射器與紫外雷射器
    半導體端泵風冷雷射打標機由於結構優良,與其他類型雷射打標機相比具有極大優勢。其中,紅外雷射器與紫外雷射器是運用的最廣泛的兩種雷射器,現在對兩種雷射器做一下簡單的比較:   紅外YAG雷射器(波長為1.06μm)是在材料處理方面用得最為廣泛的雷射源。
  • 上海光機所在高功率雷射光纖傳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 OE NEWS
    ,在基於微結構空芯光纖的高功率雷射傳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近些年發展的大芯徑空芯光纖將能量束縛於中空的纖芯中,為雷射能量提供了一個類似自由空間傳輸的環境,使空芯光纖在雷射傳輸過程中具有極高的損傷閾值,極低的非線性和較低的色散,在大功率和超快雷射傳輸應用中具有巨大的潛力。
  • NPI Lasers諾派雷射推出2微米高功率連續雷射器
    NPI Lasers諾派雷射2微米雷射器系列又添新成員--高功率2微米連續雷射器PowerWave 2000。這是一款全自動免維護、功率可調的紅外連續光源,尤其適用於塑料焊接及醫療應用。廣泛的應用領域如今,雷射用於醫療手術已是十分普遍,相較於其他波段的雷射,2微米雷射的優勢更加明顯:由於水分子在2微米附近具有強烈的中紅外吸收峰,用這一波段雷射進行手術,強大的雷射能量瞬間被水吸收後會產生強烈的汽化切割效應,藉此可以達到去除增生組織的目的。
  • 柔性線路板(FPC)和PI膜紫外雷射切割原理及特性
    基本加工原理:為什麼選紫外、為什麼選短脈寬 當前用在FPC、PI膜切割的紫外雷射切割機主要為納秒級固體紫外雷射器,波長一般為355nm,相對於1064nm紅外和532nm綠光,355nm紫外有更高的單光子能量,材料吸收率更高,產生的熱影響更小,實現更高的加工精度。
  • 樊仲維:我國在大功率雷射技術與材料領域呈現出「兩端強,中間弱...
    這裡面包括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機理、關鍵雷射元器件老化損傷機理研究;大模場高増益雙包層石英光纖生長技術研究;稀土離子高濃度均勻摻雜、光纖暗化機理及調控方法研究、大功率雷射器用新型高密度散熱材料及散熱方式研究;紫外晶體材料生長技術研究;高光束質量半導體雷射技術及半導體光子晶體雷射技術研究;大尺寸低損耗雷射晶體材料生長技術研究;深紫外、中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生長和器件研究。
  • 短波紅外雷射在光電偵察與反偵察中的應用
    典型的短波紅外雷射反偵察手段有兩種,即對人眼安全雷射測距機的距離欺騙幹擾和對短波紅外攝像機的壓制損傷。脈衝雷射測距機是通過雷射脈衝在發射點與目標間來回一次所經歷的時間間隔換算出目標相對於發射點處的距離。如果在目標的反射回波信號到達發射點之前,測距機探測器接收到其他的雷射脈衝,就會停止計時,以此換算出的距離並不是目標的實際距離,而是比目標實際距離小的虛假距離,這就達到了對測距機的距離欺騙目的。
  • 紫外雷射器與紅外雷射器在材料加工中有什麼區別
    但是,許多塑料和大量用作柔性電路板基體材料的一些特殊聚合物(如聚醯亞胺),都不能通過紅外處理或"熱"處理進行精細加工。  因為"熱"使塑料變形,在切割或鑽孔的邊緣上產生炭化形式的損傷,可能導致結構性的削弱和寄生傳導性通路,而不得不增加一些後續處理工序以改善加工質量。因此,紅外雷射器不適用於某些柔性電路的處理。
  • 雷射拋光熔石英元件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精密光學製造與檢測中心研究團隊結合化學深刻蝕和雷射拋光對精磨後的熔石英玻璃進行加工,獲得了具有超光滑表面和高雷射損傷閾值的熔石英元件
  • 雷射技術助力電子製造與材料加工-高功率基模固體倍頻雷射器及其應用
    上海2011年1月28日電 /美通社亞洲/ -- 雷射應用一般是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的,而開發雷射應用需要先選擇合適的雷射光源,到目前為止,可供選擇的高功率基模綠光雷射器非常少。即將參展2011年慕尼黑上海雷射、光電展的美國光波公司(展位號E4.4412)推出的高功率雷射端泵固體雷射將會給工業雷射行業帶來新的希望,其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製造與材料加工,足以引起全世界相關行業的關注。這種雷射器是基於光纖耦合端面泵浦、聲光調Q固體雷射器,光束質量接近衍射極限,脈衝能量穩定性極好,後一階段的雷射微納加工將沿著高效方向發展,最終將顯著降低雷射微加工時間成本。
  • PCB市場為何能給雷射企業帶來增長動能?高功率納秒紫外雷射器有何...
    當前用在FPC、PI 膜切割的雷射器主要為納秒級固體紫外雷射器,其波長一般為355nm。相對於1064nm 紅外和532nm 綠光,355nm 紫外有更高的單光子能量,材料吸收率更高,產生的熱影響更小,實現更高的加工精度。
  • 【高能雷射】德國開發高能中紅外雷射器
    (Mittlerer-Infrarot-LaserfürdieHochenergie-Klasse——高能中紅外雷射器)。來自柏林和耶拿的合作夥伴正在聯合開發一種用於中紅外(MIR)光譜範圍的新型高能雷射光源。在聯合項目中,首次開發並演示了一種二極體泵浦固態雷射器,該雷射器波長為1.9微米,可在焦耳範圍內提供高雷射能量。該雷射源為醫療領域、材料加工和基礎研究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巨大創新潛力。由於幾個基本挑戰,這種強大的脈衝雷射源在該波長範圍內尚未商業化。
  • 中德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大化所召開
    9月22日至27日,由中德科學中心資助的「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在分子、團簇和表面研究中的應用——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本次研討會的組織者為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和德國哥廷根大學Alec Wodtke教授。來自中國、德國和第三方國家的48位科學家,以及所內相關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中德科學中心主任Heike Strelen博士也蒞臨此會,並就中德合作的以往經驗以及該項目的合作前景進行了詳細介紹。
  • 紫外雷射,PCB材料的最佳解決方案
    這使得紫外雷射器成為生產PCB樣品的最快方法。研發部門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樣品實驗室正在配備內部紫外雷射系統。 依賴於光學儀器檢定,紫外雷射光束的大小可以達到10-20μm, 從而生產柔性電路跡線。圖2中的應用表明紫外線在生產電路跡線方面的最大優勢,電路跡線極其微小,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