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臺灣地區也是地震多發區,幾乎平均每年至少會發生3次地震,而歷史上6、7級以上的大地震不少。臺灣之所以地震如此頻繁,那肯定和所處地震帶有關,主要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地帶。但是整個臺灣並不是所有地區都在地震帶上,西部地區因為沒有在地震帶上,所以很少有地震發生。
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在擠壓的過程中,出現的裂縫或隆起,便在臺灣各個地區形成不同地震帶和火山帶。其中,臺灣的地震帶分為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東北部地震帶三大地震帶。這三大地震帶中,西部地區活躍度相對要低一些。而東部地區的地震會相對較活躍一些,發生次數頻繁。
就臺灣各大城市地震次數來看,臺灣蓮花地區是比較多的,而且是較強地震高發去。蓮花地區離省會臺北比較近,所以只要蓮花發生比較大的地震,臺北都會有震感,並且受到叫嚴重的影響。除了蓮花地區,臺灣的南投市、宜蘭市、新竹市都偶爾會有較強的地震發生。
相關新聞
地震造成福建全省有感,其中廈門、漳州等地震感強烈。
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粘土磚和小部分鋼筋混凝土構件,只適用於多層住宅,它的優點是造價低,保溫、隔熱性能好,便於施工。缺點是房屋開間、進深受限制,室內格局一般不能改變,牆體結構佔據空間過多,整體性、耐久性較差。
筋混凝土結構適用於中高層住宅,其中高層住宅以全現澆剪力牆結構為佳,多層或小高層、高層住宅常用的有框架結構、大模結構、大板結構等。總體說來,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防火性能、耐久性能好,室內面局較磚混結構靈活。但這種結構的施工難度相對較大,結構造價也相對較高看抗震防火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築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
二是看抗震力。在國際上,地震震級採用芮氏規模指標,分為1-8.9級,1-3級對建築物無損壞,4級對建築物有輕微破壞,5級以上就開始破壞建築物。因此,5級以上的地震區在住宅設計時應考慮防震。
住宅抗震性能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建材質量的好壞,以及承重結構的連接形式、施工質量和地基的狀態。購房者必須認真審閱商品住宅樓的《住宅質量保證書》、《質檢合格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等相關證件來考察住宅樓的質量。
那麼,什麼樣的房子防震性能好?一般來說,剪力牆結構更能承重能力更強,比一般結構更穩固安全。
地震專家特別指出,近年來,人們在對居室裝修時喜歡隨意拆牆等,這樣會使整幢樓房防震性能減弱,縮短了房屋的使用壽命;使用超重的大理石地磚鋪地面,增加了樓板的負荷,也降低了樓房抗震功能。因此,裝修房子時,不能隨便改變房子的結構,尤其是不能拆除承重牆,不說預防地震,就是平時,都會留有安全隱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