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學圈,香港和英國一直都以學制短、含金量高而備受留學生歡迎。
今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面對著國際疫情遲遲不見好轉的壓力,香港和英國等相對穩定的國家及地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生源,那麼在21Fall,英國和香港這兩個留學大熱門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本期推送,桑尼就和大家一起從申請難度、教育質量、性價比、語言和就業前期等方面進行分析。
01
申請難度
就今年的情況來說,英國和香港的申請難度都有所上升,受疫情影響,不少想要申請美國、澳洲等地的學生都將目標院校調整為英國和香港。但具體來說,香港的申請難度還是要更大一些的,因為香港的院校要遠遠少於英國。
香港
香港高校屬於「少而精」,共有8所大學,認可度比較高的為前6所大學。香港各專業平均錄取比例大概在20-30%,競爭強度逐年增強,商科難度較大。
英國
英國共有100多所大學,認可度比較高的為前30的學校。錄取難度在增加,部分學校開始列小名單了。
02
教育質量
教學質量和申請難度成正比,可以參考申請難度排名。
資金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設施和師資,而一所院校的優質校友數量、質量決定了這所院校可獲得的捐贈額。
在教育質量方面,香港和英國是比較相似的,畢竟都是英制一年碩士,看學校排名也可以意識到,港八所和英國top20的水平差別不大。(此處比較不包含牛劍此類高校)
03
性價比
香港
授課式研究生的學費在10-20萬港幣左右,商科則一般要double甚至更高;大部分同學的房租在一個月3000到7000港幣左右,吃喝正常飯量且非土豪的話一個月人民幣2000到3000。
授課式研究生不參與研究工作,所以沒有補助可拿,通常在學業中期有獎學金可以申請。獎學金的數目差別就比較大了,而且數目很少,很難申請。
英國
一般理工科和文科一年的學費在1-2萬英鎊左右浮動,商科相關專業能達到2-4萬英鎊。一般住宿自己租的話大概150英鎊每周,單人studio的話200英鎊左右每周。其他生活費一年1萬磅左右就很充裕了。
04
語言
香港
學校裡大部分授課使用英語。即使使用中文授課的課程,往往文獻閱讀,作業和考試也都會使用英語。但是,除了上課之外,就很少能接觸到英語了。
英國
英語語言環境更好,除了課堂之外,生活中方方面面也會用到英語,而且英國人不會因為你是外國人就把語速降低,所以好好練一年,多主動接觸,英文提高一定很快。
05
就業前景
香港
香港求職:
畢業之後給予一年IANG籤證,方便畢業生找工作,合法居留7年(包括讀書期間)就可以轉香港居留。
就業有一個比較困難的地方就是大部分企業需要說粵語,不過不用擔心,多看看TVB,平時厚臉皮多說說很快就能學個大概,而且普通話在香港越來越普及也是一個優勢。
內地求職:
對於本科在國內讀書,在香港讀碩的同學來說,回來工作最凸顯的一個優勢就是:留學生身份,可以在研究生在讀期間和畢業後參與兩次秋招,再加上春招,留給大家的準備期更長(若留港全年校招只有一次)。
英國
英國求職:
一般英國留學生正式課程只有9個月,課程結束後會剩餘大致4到7個月的籤證時長,這期間可以準備論文,也可以找工作,但是找到穩定的工作以至於公司願意給sponsor是比較困難的。
同時,也必須了解不同地區間,行業、崗位、收入的差距等,避免期待值出現較大誤差。在找到目標之後,需要找到通往這些崗位的途徑。
不要急於找全職,可以先從實習入手,中國學生在找工作時會一定程度受到「排擠」。這麼多中國學生來到英國,一年比一年多,能讀完找到給Tier 2或Tier 5籤留下來工作的少數人,當然是精英。
國內求職:
雖然海歸早已不像十年二十年前那麼稀缺,但是總的來說國內的大公司以及外企還是很歡迎留學生的,所以說英國留學生回國找工作被歧視是基本不存在的,關鍵還是看個人能力。
海歸求職普遍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容易錯過國內招聘季,不會安排求職時間。尤其是對於留英的小夥伴來說,畢業的時間對於回國找工作來說就是個BUG。所以打算回國求職的同學,一定要提前做好求職時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