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聰明不取決於大腦有多努力,而在於它的效率有多高

2021-01-18 Ve_先生

撰文丨SHAWNA WILLIAMS

翻譯丨 馬一瑗

審校丨 楊心舟

1987年,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政治學家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記錄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多個人類群體的智力隨時間普遍提高。數十年來,14個國家的人口平均智商分數均有所上升,其中一些甚至幅度極大。弗林最初懷疑這一趨勢是測試出了問題。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有更多的數據和分析證明了人類智力確實隨時間在增加,人們把這種趨勢也稱作弗林效應(Flynn Effect)。其認為智力增加的原因包括:教育的增加、營養的改善、技術的發展、以及鉛暴露的減少等等。

要理解弗林效應首先得對智力進行定義。二十世紀初,英國心理學家查爾斯·斯皮爾曼(Charles Spearman)發現可以利用個人在不相關的智力任務中的表現預測他在其他任務的表現。斯皮爾曼提出常規智力的標準量,他把其稱作g,並認為g是造成這種共性的原因。

現在,科學家已經提出個體間g水平差異的生物學機制,從大腦大小和密度、神經元活動的同步性到大腦皮層的整體連接性。然而,g的確切生理起源仍無定論,研究人員也無法對個體間智力差異作出解釋。最近一項針對1475名歐洲青少年的認知測試表明,智力與一系列廣泛的生物學特徵相關聯,包括已知的遺傳標記、多巴胺信號通路相關基因的表觀遺傳修飾、紋狀體中的灰質密度(運動控制和獎勵反應的關鍵腦區),以及紋狀體對意外獎勵線索的響應。

尋找g

自斯皮爾曼時代以來,g和旨在衡量它的IQ(智商)測試已被證明十分可靠。他發現人們在不同測試之間的相關性是可測量的,現在很多研究也支持了這一觀點。許多研究表明,高智商與高收入和教育水平相關,也與更低的慢性病、殘疾和早期死亡風險相關。

早期對腦損傷患者的研究指出,額葉對人類解決問題很關鍵。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理察·海爾和他的同事記錄了人們在解決抽象推理難題時的大腦圖像,他發現解題過程激活了大腦額葉、頂葉和枕葉的特定區域並加強了它們之間的聯繫。額葉與計劃和注意力有關;頂葉負責整合感覺信息;枕葉則會處理視覺信息——這些能力均對解謎十分有用。但海爾指出,更多的活動並不意味著更強的認知能力。「測試分數最高的人實際上大腦活動最低,這表明,聰明並不取決於你的大腦工作有多努力,而是取決其工作效率有多高。」

一個被腦部掃描和對大腦受損患者的研究所支持的有名假說提出,智力位於大腦中特定的神經元簇,其大多位於前額葉和頂葉皮質。

2007年,海爾和新墨西哥大學的雷克斯·榮格(Rex Jung)基於此和其他神經成像研究,提出了頂額整合理論,即智力中心相關腦區。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智力相似的人在執行相同的心理任務時,其激活模式也會有所不同。他說,這表明大腦可使用多種方式解決同一問題。測試分數最高的人實際上有著最低的大腦活動,這表明使你聰明的並不是你的大腦工作有多努力,而是其工作效率有多高。

有人認為通過腦成像定位g,以現有的儀器精度不夠準確。例如,海爾在上世紀80年代使用PET掃描跟蹤大腦中放射性標記的葡萄糖,來獲得代謝活動的圖像,其周期是30分鐘,而腦細胞的交流是以毫秒為單位的。現代的fMRI(功能核磁共振)掃描,雖然在時間上更精確,但僅能追蹤通過大腦的血流,而非單個神經元的實際活動。鄧肯說:「這就像你試圖理解人類語言,所聽到的卻是整個城市的噪音。」

智力的模型

除了沒有足夠精確的工具之外,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解答智力問題的關鍵在大腦的解剖結構中。「20世紀的大腦研究認為解剖結構是最重要的。」麻省理工學院皮考爾學習與記憶研究所的神經生理學家厄爾·米勒(Earl Miller)說,但是在過去的10到15年裡,學界發現這種觀點過於簡單了。

研究人員已經提出大腦的其他特性可能也是智力的根基。例如,米勒一直在追蹤當多個神經元同步放電時產生的腦電波活動,他認為該活動可能和智商有關。在最新的研究中,他和同事們將腦電圖電極連接到猴子的頭部,這些猴子在看到相同物體時會作出相應反應。這個任務依賴記憶來完成,以及存取和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並且該行為會產生高頻γ波和低頻β波峰。

從左到右:腦波:皮層中神經元同步放電產生的β波和γ波的諧波,是完成認知任務的必需;網絡神經科學理論:智力產生於大腦內部的整體通訊;可塑性:大腦對變化的響應

米勒猜測這些波指揮著大腦的「交通」,確保神經信號去往相應的神經元。γ波是自下而上的,它搭載了你正在思考的內容。β波是自上而下的,它搭載了決定想法的控制信號,」他說,「如果你的β波沒有強大到控制γ波,你的大腦就會處於分心狀態。」

「腦通訊整體模式」是智力的另一個可能解釋。今年早些時候,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心理學研究員亞倫·巴比(Aron Barbey)提出了網絡神經科學理論,引用的是大腦區域間聯繫的相關研究。巴比不是第一個提出「大腦區域交流是智力的主要成因」這一觀點,但是網絡神經科學理論模型更加成熟。

哈佛大學的艾米利亞諾·桑塔內奇(Emiliano Santarnecchi)和義大利錫耶納大學的西蒙尼·羅西(Simone Rossi)也認為智力是全腦的特性,但是他們認為整體的可塑性是智力的關鍵,即大腦重新組織的能力。大腦在受到經顱磁刺激或電刺激後會反應產生活動,我們能夠以此來測量可塑性, 桑塔內奇說。「有些個體不在我們刺激的點產生反應,而是在同一網絡中其他節點產生反應,」他說,還有些人的大腦「信號開始到處傳播。」他的研究小組發現,智商測試所測出更高的智力與更特異性的網絡響應是對應的。桑塔內奇推斷這「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越聰明的大腦效率越高。」

基因中的g

當神經科學家從大腦結構和活動方向探索智力基礎時,遺傳學家正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迄今為止,倫敦經濟學院的心理學研究者索菲·馮·斯圖姆(Sophie von Stumm)估計,大約25%的個體智力差異可由基因組中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來解釋。

為了尋找決定智力的基因,研究人員掃描了數千人的基因組。例如,今年早些時候,南加州大學的經濟學家丹尼爾·班傑明(Daniel Benjamin)和他的同事們分析了110多萬歐洲後裔的數據,確定了基因組中1200多個位點與教育程度相關,教育程度一定程度可以反映智力水平。「智力和學習成績高度相關,遺傳上也顯示同樣聯繫,」馮·斯圖姆說,他最近參與合著了一篇關於智力遺傳學的綜述。在班傑明的研究中,基因對個體教育水平差異的貢獻是11%;相比之下,對家庭收入的貢獻是7%。

其他基因似乎表明智力和各種腦部疾病有聯繫。例如,在去年的GWAS預印版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丹尼爾·泊蘇瑪(Danielle Posthuma)和他的同事們發現,認知測試分數和基因變異與抑鬱、多動症和精神分裂症之間存在負相關聯繫。研究人員還發現智力相關變異與自閉症呈正相關。

班傑明和同事設計了一個與教育水平相關的多基因分數。班傑明說,雖然這個分數還不足以用來預測個人的能力,但應該對研究人員很有用。馮·斯圖姆計劃使用班傑明的多基因分數來拼湊出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機制。「我們第一次可以直接測試,」 馮·斯圖姆說,「孩子在貧困家庭長大,那麼獲得的教育資源就較少。如果這些基因差異真的存在,那麼教育資源應該根據基因天賦來進行分配,這樣會更高效。」

智力升級

操縱智力的想法是誘人的,且不乏嘗試。大腦訓練遊戲曾被看好能提高智力。通過練習,玩家可以提高他們在這些簡單的電子遊戲上的表現,這些遊戲需要用到快速反應或短期記憶等技巧。但是,對眾多研究的回顧發現,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這種遊戲可以增強整體認知能力。現在這些大腦訓練一般被認為是名不副實的。

近幾十年來,通過穿透顱骨的輕微電脈衝或磁脈衝的經顱腦刺激已經顯示出增強智力的潛力。例如,在2015年,哈佛醫學院的神經學家埃米利亞諾·桑塔裡奇(Emiliano Santarnecchi)及其同事發現,在一種模式的經顱交流電刺激下,被試可以更快地解決難題,而2015年的一項薈萃分析(對已有的研究結果進行研究)發現另一種模式的經顱直流電刺激也有「顯著和可靠的效果」。

研究人員已知的一種有效增加智力的方法是好的經典教育。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中,由當時愛丁堡大學神經心理學家斯圖爾特·裡奇(Stuart Ritchie)(現任職於倫敦國王學院)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從多項研究報導的數據中篩選出混淆因素,並發現學校教育,不論年齡和教育水平,均每年使智力上升一到五個點。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發展認知神經科學家阿黛爾·戴蒙德(Adele Diamond)在內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研究教育的哪些元素對大腦最有益。

探索思維

智力的生物學基礎仍然是一個黑匣子,不僅如此,研究者們還在試圖認清這個概念本身。雖然g的實用性和預測能力被廣泛接受,但是替代模型的支持者認為其是認知能力的平均值或總和,而不是造成認知能力的原因。

劍橋大學神經科學家羅吉爾·基維特(Rogier Kievit)和他的同事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智力是互相加強的特殊認知能力的一個綜合指標。通過算法預測研究人員發現,最合適的智力模型是互利模型,即不同的認知能力相互支持形成正反饋。

2016年,加利福尼亞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的安德魯·康威(Andrew Conway)和匈牙利羅蘭大學的克裡斯蒂夫·科瓦奇斯(Kristóf Kovács)就智力的多重認知過程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在他們的模型中,特定作用的神經網絡——如用於執行簡單的數學或導航任務的,和高級的總體執行過程,例如將問題分解成小塊,都在幫助一個人完成認知任務中起了作用。研究人員認為,事實上,許多任務都使用到了相同的執行過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個體在不同任務上的表現是相互關聯的。g從平均水平來衡量整個複雜過程,而不只是看單個能力。科瓦奇斯說,要想在理解智力上取得更大的進展,神經科學家可能需要著眼於執行特定過程的大腦特徵,而非g因素。

當研究人員努力研究棘手的智力問題時,有人提到:我們這個物種是否聰明到能理解我們自己智力的基礎?雖然研究者們普遍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大多數人態度都很樂觀,認為未來幾十年將出現關於該問題的重大見解。

「現在的發展不僅關注人類大腦連接的映射,也開始關注突觸映射,」海爾說。「這將使我們對智力等基本生物學機制的理解達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原文連結:

https://www.the-scientist.com/features/the-biological-roots-of-intelligence-64931

Ve先生,清華大學物理系本科,麻省理工物理學博士,每天一點科普,十分有趣。

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相關焦點

  • 你有多聰明不取決於大腦有多努力,而在於它…
    「測試分數最高的人實際上大腦活動最低,這表明,聰明並不取決於你的大腦工作有多努力,而是取決其工作效率有多高。」一個被腦部掃描和對大腦受損患者的研究所支持的有名假說提出,智力位於大腦中特定的神經元簇,其大多位於前額葉和頂葉皮質。2007年,海爾和新墨西哥大學的雷克斯·榮格(Rex Jung)基於此和其他神經成像研究,提出了頂額整合理論,即智力中心相關腦區。
  • 鯨魚和海豚有多聰明?
    2017年,在庫克群島海岸附近,她與駝背鯨魚有一次非常親密的相遇。駝背鯨魚是一種大型的鯨類。它擁有空中展示動作的能力,還有讓人難以忘記的鳴唱聲,因此聞名於世,它們的體重可以多達40噸,駝背鯨魚通常都不搭理人類。但2017年這一天,一頭雄性駝背鯨魚對Naan Hauser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故意長時間地用胸鰭推著她,約有10分鐘之久。
  • 人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智力是與生俱來的,高天賦的人都是書呆子,這些觀點或許是人們普遍持有的觀點,對於智力這個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我們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智商能夠高於130,這或許能夠讓我們認識甚至加入到具有高天賦人群的俱樂部中,那麼這種觀點有沒有真正的研究依據為基礎呢?
  • 鯨魚在動物中算聰明的,但它們的智商有多高呢?
    鯨類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在動物界智商應該算高的(除了人類),是通過了鏡子實驗的動物之一。何謂鏡子實驗?簡單的說就是照鏡子,讓動物門照照自己的尊容,看看這些動物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自己。這項實驗看起來簡單,人人都可以做,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家中把自己的貓啊狗啊弄到鏡子面前讓它們照一照,看看它們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自己。
  • 北鬥、5G助力 高鐵列車的「超級大腦」究竟有多聰明?
    原標題:北鬥、5G助力 高鐵列車的「超級大腦」究竟有多聰明?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頒布《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率先完成智能化鐵路網,全國鐵路網長度將達到20萬公裡左右,其中高鐵佔據7萬公裡左右;高鐵列車將擁有基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5G通信技術的空天地一體化的「超級大腦」。   那麼,高鐵列車的「超級大腦」究竟有多聰明?
  • 哪種狗是最聰明的?有多聰明呢?
    不亂叫,忠誠,好玩肥胖。邊牧的好在於它不僅聰明智商高,而是在於它的服從性高,性格溫順。我家柯基也非常聰明,對你的一舉一動都十分了解但依然我行我素。它就是太聰明了,所以總是要和它鬥智鬥勇才行。如果你見過一隻柯基,並仔細觀察,你會從它眼神裡讀出很多東西,就是個太狡猾的傢伙!
  • 海豚為什麼是最聰明的海洋動物? 海豚究竟有多聰明?
    海豚為什麼是最聰明的海洋動物? 海豚究竟有多聰明?時間:2016-05-03 13:01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豚為什麼是最聰明的海洋動物? 海豚究竟有多聰明?
  • 海豚究竟有多聰明?看完震驚
    海豚對人類十分友善,世界上有很多海豚助人的動人故事流傳。比如,海豚要是發現有人落水,它就會將人託起推到岸上去。有人解釋說,海豚救人其實是在練習如何營救同伴。因為海豚是哺乳動物,它們雖然在水中生活,但仍舊需要用肺來呼吸,所以它們自己也會偶爾溺水。幸好,在海豚的頭頂上,有一個類似鯨魚那樣的呼吸孔,只要海豚把頭露出水面,就可以得救。
  • 海豚有多聰明?你一定想不到
    它們到底有多聰明?像鯨魚和鼠海豚,海豚屬於水生哺乳動物的一類,稱為鯨目動物,其中有86種不同的物種,海豚和有蹄類動物也有關聯。它們最初是陸地上的哺乳動物,第一隻鯨目動物大約在5500萬年前進入水中,它們長出利齒,成為大型捕食者。
  • 為了治癒你,你知道「脂肪細胞」們有多努力?
    《生命時報》結合新研究並採訪專家解讀脂肪的健康秘密,並告訴你它是如何守護身體的。小肥肉有多努力?聰明對待身體裡的脂肪如何讓脂肪的健康益處最大化,控制它的負面影響?營養專家給出了建議。「挑」著吃脂肪食物脂肪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 你知道貓咪的智商有多高嗎?會顛覆你的思想哦!
    貓咪是一種非常有靈性的動物,它們呆萌可愛,贏得了很多人的歡心,但是貓咪有多聰明,這是一個無限放大性的答案!有科學上的研究表示,貓咪的智商要低於狗狗和老鼠,最聰明的狗和最聰明的老鼠,相當於人類七八歲的智商,但是研究發現,貓咪的智商只相當於人類小孩子兩三歲的智商!但是科學只不過是科學研究,還是非常具有片面性的,並不能夠一概而括!
  • 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到底有多聰明?以後千萬別說像豬一樣笨!
    每一次和動物們相遇都是一次無聲的長談,因為了解所以熱愛,歡迎大家來到油條小哥講動物,本期原創文章分享: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到底有多聰明?以後千萬別說像豬一樣笨!
  • 狗的智商有多高?讓我們來測測看~
    原標題:狗的智商有多高?讓我們來測測看~ 「把大象放進冰箱一共要幾步?」 這是冷笑話。「給狗測智商一共要幾步?」這就是正經研究了。障礙是透明的,狗可以看到食物,但必須努力繞過四種形狀的障礙物(長型、短型、V型、迷宮型)才能獲得食物。 從主考官放開狗的那一刻開始計時,到狗成功取得食物為止,用時越短的狗越聰明。
  • 精通多門語言,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
    精通多門語言,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精通多門語言,可以在實質上改變你大腦的結構和工作方式:¿Hablas español? Parlez-vous français?你會說中文嗎?如果你能回答,「sí」, 「oui」或者「會」,或者看英文視頻無障礙,那麼說明你很可能精通,並可以使用多種語言。
  • 霍金到底有多聰明?一瞬間可以想通你一年想不通的!
    那麼他到底聰明到什麼地步呢?今天一起來扒一扒。21歲到70多歲,被困在自己身體裡50多年,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豁達的讓好多人看了自慚形穢,甚至還講脫口秀!就這樣一個舉世偉人,走了。霍金在很小的時候就很聰明,他就是那種別人家長眼裡的孩子。當年牛津大學裡,有一個被當時所有科學家都贊同的理論,叫「灰人理論」,什麼是灰人呢?
  • 高鐵要配的「超級大腦」有多牛?有了它發車間隔還能大大縮短
    資料圖 新華社發(黃博涵 攝)那麼,高鐵列車的「超級大腦」究竟有多聰明?我們約請北京鐵路局高級工程師王麟就有關問題做解答。問:要保證鐵路列車安全運行,列車運行間隔控制十分重要,那麼,如今這一點是怎樣控制的?
  • 測出你的智商有多高
    測出你的智商有多高AB想要獲得成功你可能還需要一點別人的幫助。你自己也很清楚你並沒有特別大的優勢,所以你可能只是過著非常平凡的生活,你要做的也只是好好珍惜你眼前的生活而已。B:你是一個智商很高的人,雖然算不上是萬裡挑一,但至少也是百裡挑一。你能夠很快就掌握一些知識的要點,所以你學習新東西的速度非常快,不管是在學校裡還是在職場上,你都是人群裡最突出的那一個。
  • 心理學四種動物,你覺得哪個最聰明一秒測出你的智商有多高
    心理學:憑直覺選擇一種你認為最聰明的動物,測試你的智商。文章太短了,請勿浪費資源文章太短了,請勿浪費資源答案分析:選老虎A的人:你是一個高智商的人,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你總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進步。雖然你已經很優秀了,但是你會努力學習的。因為你的目標不僅僅是現在,還要爬得更高。
  • 它的智商有多高?
    那麼,虎鯨的智商到底有多高呢?如何評價人類馴化虎鯨的行為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人類馴化虎鯨在我看來,雖然虎鯨出現在許多海洋館中,與人親密的互動,但這並不代表虎鯨是被馴化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人類大腦有多強大,超乎你的想像!
    同樣可以大膽推斷,過去的古聖先賢也是靠自己這種優秀於他人的大腦思維功能來感悟、感知大自然規律而成為聖人的。看看《易經》、《老子》,問問孔子、釋迦牟尼,他們何來那麼高的智慧與能力?不承認這一點,那是心智太低。不敢承認這一點,那就不是一個真正尊重科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