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調的概念最初來自黑白攝影,在黑白攝影中影調的主調可以範圍內三類,這三類分別是高調、低調和中調。
高調
當白色佔據照片的主導地位時,約百分之75以上的面積,整張照片光明、純潔、淡雅、清新、歡快等的感覺,這種照片的影調被稱為高調,照片整體色調是以白色為主。
但並不排斥採用少量的深色調,少量的黑色色調也具有隔離背景和突出主體的作用,並引導觀眾的視線停留在主體上。拍攝時,用光常用正面光或漫反射光源,這是表現高調常用的光線。
高調照片的色調是以白為主,一般白色要佔75%至95%,高調照片的用光,一般都採用沒有強烈方向性的柔和光線.
對於高調攝影,在室外的情況下,一般都會讓照片整體明亮起來,沒有中間灰的顏色,或少了灰色,這樣就會有局部某些位置發生過曝,但對於這樣的題材來說,是允許的。但對於室內閃光燈人像棚拍來說,高調攝影一般可不用包裹,只需要控制好閃光燈就可以,講背景提亮,控制好整體色調,如白色背景的人像,這就是高調攝影作品。
高調攝影一般用於拍攝兒童照片和女性寫真,可以讓人物的皮膚表現更加細膩,遮蓋皮膚缺點,反差小,光比較小,是被廣泛運用的一種攝影技術。對於攝影用光而已,高調攝影大多數運用順光位,柔和的光線,而不去採用較硬的光線,情況較少。
對於高調攝影除了用於人像意外,也可以用來拍攝風景、植物、產品、建築等,具體想要去表達什麼,可根據創作者的意願進行構圖和曝光調整,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如果你是用M當來拍攝,可以增加曝光試試,但不要過曝太多,使用其他檔位時,調整曝光補償也是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嚴重過曝只會將主題的細節丟失,不利於表現主體,要多觀察背景與主體的細節,嘗試多拍幾張。
低調
攝影中的低調照片是整體黑色佔地面積比較大,白色面積較少,少量的白色起著影調反差作用。低調作品由於主色調為黑色,這就給市局上帶來了深沉、堅強、黑暗、陰森、恐懼、力量。 低調攝影常常被用於黑白人像攝影中,通過強烈的影調對比,塑造人物形象,刻畫情緒,用這樣的拍攝方法,能讓觀眾更直觀的看到故事表達的含義,
低調攝影中色調絕大部分是深灰、淺黑、黑色影調,白和淺色調佔的位置很小。但這很少的白和淺色調在整個畫面中往往十分重要。可以增加照片層次感,也有隔離背景與突出主體的效果。
低調攝影常用於棚內拍攝。拍攝低調人像照片,通常是在環境光線較暗和光比較大的情況下使用自造光或是具有方向性的自然光照亮人物。
這種自然光拍攝方法,也經常被用於人文類攝影。在具體拍攝時,要注意人物的受光面積和輪廓,低調攝影反差大,如果主體受光不均勻或受光角度不正確,就會影響主體在畫面中的美感。
在選擇測光模式的時候,儘量選擇點測光,對重要部位進行測光。如對準人臉進行測光,保證人臉曝光正常,而不是人物全部都要照亮,保證面部曝光正確和照片整體影調的營造。
低調照片在拍攝時,光位常用側面光或側逆光,拍攝人像時,模特可以選擇深色服裝。不能選擇過於鮮豔的服裝,一般優先選擇黑色、灰色。拍攝風光或建築類,也要選取深色調的景物,選擇與主體協調的暗背景,保證陰影部分有足夠的層次,讓白色和灰色在低調照片中帶來對比與加強主體的效果。
中間調
指照片由深灰至淺灰的影調,在畫面中佔大範圍的拍攝基調。中間調整體畫面反差適中,層次豐富細膩,常常被用於拍攝人像,這種影調能充分表現模特的立體感以及質感、空間感。
中間調也被稱作為灰調,淺灰、中間灰、灰黑,這三種沒有很深暗的顏色和比較明亮的色彩,整體和諧統一,畫面的層次感和質感表現,也是非常細膩。
但常用的中間調其實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削弱灰色表現,強調反差,色調以黑白色為主,增強視覺感受。
第二類是注重注重灰色表現 ,黑白灰各種影調都能很好的反應出來,具有層次豐富的特點。
第二種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拍攝手法。對於中間調,我們常用灰色背景來拍攝,但不是說,只能用灰色,其實像中間調這種影調,我們只要選擇明度相對較低的背景都可以來拍攝,例如 中性灰、深灰、灰綠、灰紫、土黃色等,比較暗一點的背景,都是不錯的選擇。
低調人像的特點和要求正好與高調人像相反,它的影調構成以暗調為主。黑白人像的影調組成應以黑、深灰、中灰影調為主;彩色人像的影調組成以黑色、明度低的深色和中等明度的顏色為主。低調人像照片,能使被攝者的形象顯得深沉、凝重。
覺得有用,可以點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