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

2020-09-18 認知易心

地球磁場

——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

對地球磁場起源的探索,早在公元1600年前後就已經開始,其假說有永磁說、電流說、壓電效應說、溫差效應說、發電理論等等,其中永磁說被實驗否定,電流說由於電阻問題而被放棄,壓電效應說由於現實中的壓電效應本身沒有涉及溫度的影響,其實驗值都是在常溫下獲得,據此推出的磁場強度微不足道而被人們拋棄,發電機理論由於沒有相應機制而受到質疑。那麼,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呢?本書給出了解答,希望可以引起探討。


地球磁場

——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

§1 探索「地球」的真實 §2 地球的歷史階段 §3 地球所在的太陽系

本章重點概要

第二章 地磁場

§1 指南針 §2 地磁場基礎 §3 居裡溫度 §4 地磁場成因的假說 §5 地磁場成因假說困難 §6 地磁場成因疑問 §7 地球變化磁場

本章重點概要

第三章 電閃與雷鳴

§1 早期認識的電閃雷鳴 §2 富蘭克林和風箏實驗 §3 不容忽視的自然現象 §4 閃電成因分析 §5 水氣摩擦生閃電的困難 §6 為什麼冬天沒有雷和閃電? §7 其它行星上的閃電 §8 閃電成因總結

本章重點概要


第四章 地磁場的翻轉疑問

§1 地球磁場的翻轉由來 §2 大洋底的感應剩磁 §3 磁極倒翻疑問 §4 地磁場顛倒使地球生物面臨巨大災難 §5 地球磁場即將反轉? §6 地球磁場翻轉的原因 §7地球磁場翻轉的疑問所在 §8 地球磁場不用翻轉 §9 天然磁石生成疑問

本章重點概要

第五章 厄爾尼諾現象

§1 厄爾尼諾的氣象過程 §2 厄爾尼諾對世界影響 §3 陌生的拉尼娜 §4 什麼造成了厄爾尼諾現象 §5 太陽活動周期 §6 尋找「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 §7 環流、海流和厄爾尼諾的關係 §8 大地的電導率 §9 厄爾尼諾和地球磁場

本章重點概要

第六章 地球磁層

§1 地球磁層概論 §2 太空天氣 §3 地球磁層空間 §4 相互作用原理 §5 太陽風和磁層 §6 磁層的力學描述 §7 太陽風作用地球磁層

本章重點概要

第七章 電與磁

§1 對電的研究 §2 電與磁的相互作用 §3 關於磁的性質 §4 地磁場的基本特質 §5 磁場和電場 §6 地磁場球諧函數 §7 電磁場能量與坡印廷矢量 §8 磁力線 §9 地球磁場的磁生電

本章重點概要

第八章 帶電粒子流作用下的磁場

§1 地球磁層的變化 §2 行星磁層 §3 地球磁場起源探索 §4 磁場的形成原因及實驗方法 §5 「離子作用導電磁場」 理論對行星磁場的探討 §6 「離子作用導電磁場」 理論對太陽黑子的探索 §7 「離子作用導電磁場」 理論對地球磁場的討論

本章重點概要

第九章 人類和地球磁場

§1 地球磁場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 再談地球磁場成因 §3 磁層磁場和極光 §4 地殼赤道電流環和地球氣候 §5 百慕達三角之謎 §6 地磁場和範艾倫輻射帶 §7 地球磁場為人類所用

本章重點概要

附錄:

帶電粒子作用下的地球磁場

地球磁場年紀

文獻書目·


相關焦點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前言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 太陽的等離子體流—太陽風造就了地球磁場,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五十年前,當我們走進太空之後,我們才確認了太陽風的存在。太陽可以使地球產生活力的三大因素—引力、陽光和太陽風中,我們對太陽風於地球影響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九章 人類和地球磁場
    但是對於生物的生存和發展,有著離不開地球磁場這一重要環境,當地球磁場的強度發生明顯改變時,它則會影響生物的活動,甚至是生物的生命活力。地球磁場與人的生命活動及生活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地球磁場發生明顯變化時,有些疾病的發生率就會增加,或者還會影響生命病況的細微變化。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四章 地磁場的翻轉疑問
    地球強大的磁場是保護人類免於遭受外太空各種致命輻射的生存屏障。是地球磁場保護了地球所有生命的繁衍生息。如果地球磁場在逆轉前有一個時期不存在磁場,那麼將是地球生物的大災難。尤其是高等物種都是經過上億年的進化。顯然依靠巖石的感應剩磁場反向現象,就給出結論是「地球磁場逆轉」,此結論與生物學演化存在著極大的矛盾,巖石的感應剩磁場反向必定還存在另一種鮮為人知的原因。地球磁場是否真的能逆轉確實令人值得懷疑。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六章 地球磁層
    當太陽風暴襲擊地球時,幸虧有地球磁場作為天然盾牌,我們才得以安然無恙。空間天氣是指發生在太陽表面、行星際直到地球空間環境(磁層、電離層、熱層和中高層大氣)中,可影響天基和地基的技術系統正常運行,甚至危及人類的活動、健康和生命。這種空間災害性天氣事件,無論是在太陽活動高年還是低年,都經常發生。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六章 地球磁層
    當太陽風暴襲擊地球時,幸虧有地球磁場作為天然盾牌,我們才得以安然無恙。空間天氣是指發生在太陽表面、行星際直到地球空間環境(磁層、電離層、熱層和中高層大氣)中,可影響天基和地基的技術系統正常運行,甚至危及人類的活動、健康和生命。這種空間災害性天氣事件,無論是在太陽活動高年還是低年,都經常發生。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二章 地磁場
    第二章 地磁場地磁場對人類的生存和活動都有著重要意義。行軍、航海利用地磁場對指南針的作用來定向。人們還可以根據地磁場在地面上分布的特徵尋找礦藏。地磁場的變化能影響無線電波的傳播,當地磁場受到太陽黑子活動而發生強烈擾動時,遠距離通訊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中斷。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
    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首先感知的是我們周圍的環境。當我們對周圍的環境——地球的意識充分展開時,駕馭我們的意識,探索地球的真實是我們人類理解整個生存環境得以繼續的重要部分。地球磁場是磁場作用在地球上的自然表象,對地球感知的全部知識積累是我們能夠詮釋地球磁場的理論基礎。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
    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首先感知的是我們周圍的環境。當我們對周圍的環境——地球的意識充分展開時,駕馭我們的意識,探索地球的真實是我們人類理解整個生存環境得以繼續的重要部分。地球磁場是磁場作用在地球上的自然表象,對地球感知的全部知識積累是我們能夠詮釋地球磁場的理論基礎。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七章 電與磁
    當在外磁場中通過Tb冷卻的時候,隨機分布的磁性顆粒集合所獲得的剩磁和外界磁場平行。熱剩磁的強度和冷卻時的外加磁場的強度線性相關(對地球磁場而言)。十二、化學剩磁巖石和沉積物中的磁性礦物在形成以後經常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五章 厄尓尼諾現象
    只要人類不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下來,氣溫的上升就不可逆轉。在人類沒有取得比石油、天然氣、煤炭等更廉價和更容易使用的能源之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會降下降,這是人們追求最大利潤的需要,也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那些有關環境的宣言、號召和呼籲等在現實生活中顯得太有氣無力了。現在看來,在未來40年內,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能源取代現在的碳氫能源的可能性甚微;人類應當做好氣候變得更壞的準備。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三章 電閃雷鳴
    若樣品及周圍環境的散熱條件不好,則上述過程循環往復,互相促進,最後使樣品內部的溫度不斷升高而引起損壞。在電介質的薄弱處熱擊穿產生線狀擊穿溝道。擊穿電壓與溫度有指數關係,與樣品厚度成正比;但對於薄的樣品,擊穿電壓正比於厚度的平方根。熱擊穿還與介質電導的非線性有關,當電場增加時電阻下降,熱擊穿一般出現於較高環境溫度。在低溫下出現的是另一種類型的電擊穿。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三章,電閃雷鳴
    若樣品及周圍環境的散熱條件不好,則上述過程循環往復,互相促進,最後使樣品內部的溫度不斷升高而引起損壞。在電介質的薄弱處熱擊穿產生線狀擊穿溝道。擊穿電壓與溫度有指數關係,與樣品厚度成正比;但對於薄的樣品,擊穿電壓正比於厚度的平方根。熱擊穿還與介質電導的非線性有關,當電場增加時電阻下降,熱擊穿一般出現於較高環境溫度。在低溫下出現的是另一種類型的電擊穿。
  • 地球磁場—賴以生存的環境—第八章 帶電粒子流作用下的磁場
    一般來講,空間天氣又被稱為空間環境(space environment)。它是指圍繞地球受地球磁場、引力場和電磁輻射等所控制的空間範圍內的環境。該環境主要涉及:一、重力場(即地球引力場);二、中性高層大氣;三、由電離層、等離子體層、磁層及各邊界層構成的空間等離子體和波;四、高能粒子(由輻射帶和宇宙線構成);五、來自太陽的電磁輻射、地氣熱輻射、電場和磁場;六、來自宇宙空間的流星體;七、人類航天活動產生的空間碎片。而在這些因素裡面,對空間天氣影響最大的則來自太陽。
  • 如果失去地球磁場,地球人類將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如果失去地球磁場,地球人類將根本無法生存下去這段時間裡,太陽風直吹地球,它會摧毀電網,毀壞人造衛星,擴大大氣臭氧層空洞,極光反射擴大,有些鳥類、魚類和其它遷徙動物將會失去生存的方向。實際上我們現在對地球磁場形成機制根本就不了解,如果太陽風直吹地球,沒有幾個月就會把地球上的水全部吹乾!
  • 如果失去地球磁場,地球人類將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如果失去地球磁場,地球人類將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這段時間裡,太陽風直吹地球,它會摧毀電網,毀壞人造衛星,擴大大氣臭氧層空洞,極光反射擴大,有些鳥類、魚類和其它遷徙動物將會失去生存的方向。 實際上我們現在對地球磁場形成機制根本就不了解,如果太陽風直吹地球,沒有幾個月就會把地球上的水全部吹乾!如果地球失去地球磁場,地球的晝夜溫差將達到 60℃以上(月球的現狀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地球根本就完全不適合人類居住。
  • 地球磁場正在消失?沒了磁場人類還能生存嗎?
    磁場是由電流產生的,可能是導線中流動的電流,也可能是原子的軌道中電子移動的電流。它是一種看不見的,會對有磁性的物質產生磁力的場,有兩極,可以分為南北兩個磁極。我們常見的磁場來源有導線中的電流、電線圈、螺線管、磁鐵、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
  • 賴以生存的地球
    前言: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賴以生存的地球。說到地球,大家第一個會想到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和地殼三部分組成。它有著南極與北極、一年四季,晝夜變化,七大洲和四大洋。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世界地圖集,了解我們的家園~地球。地球的運動:說到地球運動大家會說公轉自轉啊!
  • 地球發出哀嚎聲音,人類生存環境岌岌可危
    在小學課本中經常會講到要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沒有它我們無從談起,我們都知道地球70%都是水,所以又稱作「水球」。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一方面工業化企業發展,早期企業為了利潤最大化,在廢水、廢氣排放嚴重超標,大自然無法吐故納新,造成環境汙染嚴重
  • 保護萬物的地球磁場正在經歷反轉,是好是壞?人類該如何應對?
    地球磁場是一種電磁場,是地球萬物的保護傘,它可以保護人類和生物不受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侵襲。但是你知道嗎?地球的磁場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僅僅磁場強度在變化,就連南北磁極也會發生變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磁極倒轉現象。
  • 3分鐘帶你看圖了解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地球的結構 我們生活的地球由內而外分為很多複雜的結構,我們生活在地球的巖石表層,它只是一個包裹著地球的薄層,叫作巖石圈。巖石圈的最外層是地殼,地殼下面是由固態和液態巖石組成的地幔;地球中心是地核,由因高溫而熔化的金屬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