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以生存的地球

2021-01-15 寫作音樂我強項

前言: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賴以生存的地球。說到地球,大家第一個會想到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和地殼三部分組成。它有著南極與北極、一年四季,晝夜變化,七大洲和四大洋。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世界地圖集,了解我們的家園~地球。

地球的運動:說到地球運動大家會說公轉自轉啊!可就是這簡單的公轉大家稱之為一年四季。因為地球像是一個傾斜陀螺圍繞太陽公轉還自轉,所以就出現了晝夜的變化,四季的劃分。

我們地球上一共有七大洲,四大洋。它們分別為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與大洋洲。南極洲因為天氣的寒冷,所以只有企鵝定居。同時吸引很多科考隊員前來考察。四大洋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他們的語言。而使用最多的莫過於我們的漢語,其次是英語。

世界地形:說到地形,不得不說就是珠穆朗瑪峰。它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同時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為8848.86米。不可思議吧!

大家在地圖中可以觀察到有這樣一個國家,它的名字叫智利。它東鄰阿根廷,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鄰太平洋,難於南極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國土面積756626平方公裡。

一本《世界地圖》帶給我不小的知識。它讓我了解了國家的首都,國土的面積,民族的語言和他們的歷史經濟發展。就是這些給我上了一堂真真正正的地理課。

好了,《賴以生存的地球》下課了,如果覺得文章完美就發表評論。

作者:厚德載物

時間:2021年1月11日星期一 14:20

相關焦點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那麼,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呢?本書給出了解答,希望可以引起探討。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目錄前言 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1 探索「地球」的真實 §2 地球的歷史階段 §3 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本章重點概要
  • 地球小知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存在著鮮為人知的7個秘密
    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家園,它在太陽系中已經存在了45億的時間,如果按照人類的年齡來計算的話,現在的地球是「中青年」的階段,雖然我們對於地球看似十分的了解,但是有的一些知識,還是存在於比較片面的階段,還是需要等待科學家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那麼根據這一點,今天小編來說說,地球小知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前言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 太陽的等離子體流—太陽風造就了地球磁場,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五十年前,當我們走進太空之後,我們才確認了太陽風的存在。太陽可以使地球產生活力的三大因素—引力、陽光和太陽風中,我們對太陽風於地球影響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賴以生存的海冰正在快速融化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賴以生存的海冰正在快速融化時間:2020-07-22 07: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賴以生存的海冰正在快速融化 據本周一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正導致北極熊瀕臨滅絕.該研究預測,在人類的有生之年,這種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全部滅絕
  • 請愛惜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978年和2020年地球表面對比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向大家提個問,你們覺得我們現在生活的家園,賴以生存的家園健康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它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誕生於46億年前,而我們最早的人類可能出現在距今300萬年或400萬年之前。這些年時代在進步、科技也在發展,也就是這些原因讓我們的家園飽受折磨,人類肆意的往湖裡、江裡、海裡丟垃圾,破壞生態平衡,地球上的動物、植被、以及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被人類燒殺搶奪,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不顧一切,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人性。
  • 3分鐘帶你看圖了解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地球的結構 我們生活的地球由內而外分為很多複雜的結構,我們生活在地球的巖石表層,它只是一個包裹著地球的薄層,叫作巖石圈。巖石圈的最外層是地殼,地殼下面是由固態和液態巖石組成的地幔;地球中心是地核,由因高溫而熔化的金屬構成。
  • 地球46億年的生命中經歷了什麼,才成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但是,在人類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上時,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現在這個充滿山川河流,擁有海洋陸地,適宜人類及其他動物生存的地球,到底是如何起源與發展的?到了四十六億年前,原始太陽系中的塵埃的凝聚及隕石物質的堆積,形成了許多原始小行星,其中有一顆小行星逐漸發展,吸引氣體,塵埃等,形成了原始的地球。當時,地球上的物質大部分處於熔融狀態,到處都是能熔化巖石的火海,當時地球的表面溫度能達到4700℃。
  • 記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由此可見,記憶是一切文明的源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記憶,文明就沒法產生,人的生存也會變得沒有意義。從生命的角度來講,沒有記憶力,我們便會成為轉瞬即逝之物,從將來看過去,所看到的便會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謂現在,隨著它一分一秒地流近,也會一去不復返地消失在過去之中。
  •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
    地球很有可能是一個活著的生物,而我們人類呢,只是這個巨大生物裡的細菌而已。直到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發現的,而且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那麼,這些生命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生命到底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地球是如何進化才有了今天人類這樣有意識的生物?
  •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很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
    地球很有可能是一個活著的生物,而我們人類呢,只是這個巨大生物裡的細菌而已。直到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發現的,而且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那麼,這些生命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生命到底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地球是如何進化才有了今天人類這樣有意識的生物?
  • 金星是顆類地行星,金星上有沒有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條件呢
    金星地表上的巖漿金星地表上的火山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其質量與地球類似,金星的軌道處於地球軌道的內側。金星同月球一樣,也具有周期性的圓缺變化,但是由於金星距離地球太遠,肉眼是無法看出來的。金星的周圍有濃密的大氣層和雲層,只有藉助於射電望遠鏡才能看到金星表面的本來面目,金星上還會經常下酸雨,並且酸雨的腐蝕性很強。
  • 地球母親,生存的寶地
    在宇宙當中能夠適宜人類生活的星球目前只有地球,然而地球屢屢遭到人類和其它生物的破壞,已經千瘡百孔,滿目瘡痍。自然生態環境不斷被破壞,出現的各種極端天氣現象,地震頻發,海嘯不斷,熱帶風暴,海平面的升高以及冰川融化,生物泛濫等等對人類生存危害,對地球環境破壞已經成為非常突出的地球問題。
  • 解培惠:辣木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物質之一
    解培惠:辣木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物質之一 2014-07-24 10:53:12  在解培惠看來,辣木被定位為營養蔬菜、保健食品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辣木應該是人類不可缺少、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物質之一。2012年10月,解培惠在雲南芒市發現了中國最早引種的百年辣木古樹,經過監測和類比分析發現,辣木葉中幾乎含有人體所需一切營養物質——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18種胺基酸、特別是人體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10種維生素、9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
  • 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大部分由海洋生物而來,而非陸地樹木
    氧氣,是人類和絕大部分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一呼一吸之間,氧氣就會與我們攝入的食物共同作用,釋放出生命的力量。無論體積多大,多麼複雜的生物都是這樣。如果沒有了氧氣提供的能量,所有的生物不會長超過1毫米的大小。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賴以生存的海冰正在快速消融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賴以生存的海冰正在快速消融  Winnie Lee • 2020-07-21 14:39:09 來源:前瞻網
  • 換個角度,帶你了解真正的太陽系,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
    換個角度,帶你了解真正的太陽系,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 都知道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8大行星,其中就有我們的地球。今天為大家介紹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太陽系。
  • 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的構造
    地球地球的構造:地球的外界是陸地和海洋表面。從太空中看,地球其實是不僅包括這兩部分,還有大氣層。從大氣層外向內地球中心過度。其中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為地球外構造,巖石圈、地幔、地核為內構造。,是巖石圈的一部分,平均厚度17km,佔地球質量0.2%,分為大陸地殼、海洋地殼兩層,溫度200℃~400℃,不斷遞增。
  • 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的構造
    地球 地球的構造: 地球的外界是陸地和海洋表面。從太空中看,地球其實是不僅包括這兩部分,還有大氣層。從大氣層外向內地球中心過度。其中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為地球外構造,巖石圈、地幔、地核為內構造。 內部構造:
  • 過度砍伐樹木: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破壞只會導致悲劇
    其實不得不說,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仍然一直都是大自然,不過由於我們現在已經對環境危機有了非常大的意識,而且大家都開始自發地去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所以說,即使是我們一定要向大自然索取東西,我們也是用一種非常理智的手段去得到的,,就比如說我們需要多少的東西,就砍伐多少的樹木,一般對大自然的破壞都是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內的。
  • 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到底有多渺小?看看就知道了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宇宙,世界,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到底有多渺小,也許只有從太空回望地球才能感受到1946年10月24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因為v2火箭從美國的白沙飛彈靶場騰空而起,攝像機在距離地面105千米的高空拍攝下地球彎曲的,表面和覆蓋著雲層這一高度已經越過卡門線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