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小知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存在著鮮為人知的7個秘密

2020-12-05 腦洞照亮生活

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家園,它在太陽系中已經存在了45億的時間,如果按照人類的年齡來計算的話,現在的地球是「中青年」的階段,雖然我們對於地球看似十分的了解,但是有的一些知識,還是存在於比較片面的階段,還是需要等待科學家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那麼根據這一點,今天小編來說說,地球小知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存在著不為人知的7個秘密!

1,自轉的速度越來越慢

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一天的時間是24小時,然而在14億年前,一天自轉的時間只需要18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為什麼會這樣?其實之所以地球自轉的速度越來越慢,主要還是和月球有關係,因為潮汐作用下,使得彼此相互「牽絆」,但是隨著月球越來越遠離地球,這種動能也隨之變小,地球的自轉速度自然就會變慢,這是改變不了的,基本上每6萬年就會減慢1秒!

2,南極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一提到南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冰天雪地的景象,然而對於南極,嚴格的來講卻是一片沙漠,可能很多人都難以理解,因為根據專家表示,沙漠的定義是每年降雨量少於254毫米的地方,而南極洲剛好是這個標準,根據科學家測試,平均一年的降雨量是55毫米,這個數字比我們熟悉的撒哈拉沙漠都要少,所以準確的來定義的話,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應該是南極洲,這一點的確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

3,地球以前是紫色

如今要是從外太空觀看地球的話,是一片綠色的景象,不過在以前卻不是這樣,因為科學家預測,地球在以前的時期,最早的生命體是視黃醛,它早於葉綠素出現,因此受到視黃醛的影響,地球整個的顏色就是紫色的,不過,後來這種光合作用被淘汰掉,而以葉綠素為主的光合作用保留下來,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綠色景象,當然,這只是科學家的一個假設,並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所以到底地球以前是不是紫色的,目前還不能定義!

4,水熊蟲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

從地球誕生開始,就存在著許多的生物,有的經過了時間的變遷,已經遭到了滅絕,而有的生物,即便如何改變,它們依然可以頑強的活著,水熊蟲是一種極小的微生物,基本上我們只能通過顯微鏡才可以看到它們,但是這種細小生物,卻有著難以置信的生命力。

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這種微生物在地球存在的時間至少有5億年前,之所以可以活這麼久,主要還是它對於不同環境的適應程度,因為它在極度的高溫和極寒的天氣下,都可以輕鬆的生存,就算在環境惡劣的外太空,水熊蟲也是可以生存10天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從這個能力來講,在整個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生物可以和它比擬!

5,溫度不斷上升

其實很多科學家都已經表示,地球的溫度會不斷上升的,即便地球離太陽的距離越來越遠,造成氣溫上升的方面有很多,例如,人口的不斷增加,必須會消耗掉大量的能源,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讓氣溫上升。除此之外,南北極的冰川融化,以及大陸的破壞,乾旱的沙漠出現得越多,這也會加劇著氣溫的急劇上升。這都是我們人類自身造成的問題!

6,存在著60億萬噸的黃金

黃金代表著一種財富,每個人都想擁有它,地球上有很多的金礦,那麼問題來了,在整個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黃金呢?對於這一點,如果要準確的來講,可能誰也回答不上來,而要是粗略計算來看,地球上存在著差不多60億萬噸黃金!

整個熟悉聽上去很有誘惑力,即便平均分配給所有人,都富富有餘,然而大部分的黃金,還是深埋下地下,接近在地核的區域下,而有的國家就曾表示,希望通過地下勘探來獲取這方面的黃金,但是最後也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地核的溫度太高,根據無法操作,其次要是破壞的地核之後,可能會給整個地球以及人類帶來難以想像的打擊。

7,史前蘑菇高達6米

根據美國科學研究發現,在遙遠的3.5億年前,由於環境的因素,二氧化碳過高,造成了大量的巨大生物,像我們熟悉的蘑菇,在當時就可以生長到6米高,因為當時沒有樹木的存在,所以蘑菇的生長速度是超快的,試想一下,如果今天能夠看到這麼巨大的蘑菇,那一定很有趣!

結語:

其實看完這些關於地球的揭秘之後,我們應該更加保護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雖然看似地球的生命力十分頑強,而且還可以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如果人類繼續不斷的破壞,那麼也就加速了這個星球毀滅的倒計時,這一點肯定不是我們希望的,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可以在下面與我留言!

相關焦點

  • 賴以生存的地球
    前言: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賴以生存的地球。說到地球,大家第一個會想到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和地殼三部分組成。它有著南極與北極、一年四季,晝夜變化,七大洲和四大洋。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世界地圖集,了解我們的家園~地球。地球的運動:說到地球運動大家會說公轉自轉啊!
  • 地球的5個小「秘密」,原來地球不是藍色,太平洋那麼大!
    地球的5個小「秘密」,原來地球不是藍色,太平洋那麼大!在浩瀚的宇宙當中,地球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行星,對於這個你賴以生存了幾十年的星球,你真的了解嗎?其實地球上還有一些你不知道的小知識,看完之後簡直刷新了自己的三觀。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目錄前言 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1 探索「地球」的真實 §2 地球的歷史階段 §3 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本章重點概要§7 其它行星上的閃電 §8 閃電成因總結本章重點概要第四章 地磁場的翻轉疑問§1 地球磁場的翻轉由來 §2 大洋底的感應剩磁
  • 地球上3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關乎人類生存,科學家也無解!
    地球上3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關乎人類生存,科學家也無解!人類誕生至今已有了200萬年的歷史,逐漸成為地球上的主人,人類自認為對地球了解甚多,自真正走出地球之後,才深知自己了解的只是皮毛地球。在這浩瀚的宇宙中,如同滄海一粟,人類更不值得一提。
  • 冥王星鮮為人知的七個秘密!
    它的身上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發掘,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冥王星鮮為人知的7個秘密,一起來看看吧!從地球角度觀測遙遠冥王星有一定難度,因此它具有諸多神秘色彩。1930年,迪尼斯動畫片中有一隻叫做布魯託(Pluto)的狗,同年科學家發現太陽系一顆遙遠「行星」,便用「Pluto」進行命名。
  • 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的構造
    從太空中看,地球其實是不僅包括這兩部分,還有大氣層。從大氣層外向內地球中心過度。其中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為地球外構造,巖石圈、地幔、地核為內構造。2.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還有過渡帶,位於地殼下,厚度約為2900km。主成分為含鐵鎂的矽酸鹽,佔地球體積83%。3.所謂地核,即位於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分為內核、外核。為地球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km,高密度,溫度為4000℃~6000℃。
  • 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的構造
    地球 地球的構造: 地球的外界是陸地和海洋表面。從太空中看,地球其實是不僅包括這兩部分,還有大氣層。 2.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還有過渡帶,位於地殼下,厚度約為2900km。主成分為含鐵鎂的矽酸鹽,佔地球體積83%。 3.所謂地核,即位於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分為內核、外核。為地球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km,高密度,溫度為4000℃~6000℃。
  • 3分鐘帶你看圖了解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 我們生活的這一層地表上還有水圈,而在我們的上方則有大氣層。大氣層、水圈及巖石圈環繞著地球,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生存條件。 大氣層 大氣層由多種氣體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氮氣和氧氣,並根據不同氣體所佔比例的不同而分為幾層。大氣層為我們提供了呼吸所需的空氣以及飲用水。
  • 冥王星鮮為人知的七個秘密
    它的身上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發掘,一起來看看吧! 秘密一,冥王星命名源自迪斯尼卡通角色: 從地球角度觀測遙遠冥王星有一定難度,因此它具有諸多神秘色彩。1930年,迪尼斯動畫片中有一隻叫做布魯託(Pluto)的狗,同年科學家發現太陽系一顆遙遠「行星」,便用「Pluto」進行命名。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
    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首先感知的是我們周圍的環境。當我們對周圍的環境——地球的意識充分展開時,駕馭我們的意識,探索地球的真實是我們人類理解整個生存環境得以繼續的重要部分。地球磁場是磁場作用在地球上的自然表象,對地球感知的全部知識積累是我們能夠詮釋地球磁場的理論基礎。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
    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首先感知的是我們周圍的環境。當我們對周圍的環境——地球的意識充分展開時,駕馭我們的意識,探索地球的真實是我們人類理解整個生存環境得以繼續的重要部分。地球磁場是磁場作用在地球上的自然表象,對地球感知的全部知識積累是我們能夠詮釋地球磁場的理論基礎。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前言
    太陽的等離子體流—太陽風造就了地球磁場,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五十年前,當我們走進太空之後,我們才確認了太陽風的存在。太陽可以使地球產生活力的三大因素—引力、陽光和太陽風中,我們對太陽風於地球影響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
    地球很有可能是一個活著的生物,而我們人類呢,只是這個巨大生物裡的細菌而已。直到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發現的,而且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那麼,這些生命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生命到底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地球是如何進化才有了今天人類這樣有意識的生物?
  •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很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
    地球很有可能是一個活著的生物,而我們人類呢,只是這個巨大生物裡的細菌而已。直到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發現的,而且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那麼,這些生命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生命到底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地球是如何進化才有了今天人類這樣有意識的生物?
  • 地球46億年的生命中經歷了什麼,才成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我們人類根據過去留存下來的書籍,圖畫或者影像資料,我們人類可以知道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的歷史。但是,在人類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上時,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現在這個充滿山川河流,擁有海洋陸地,適宜人類及其他動物生存的地球,到底是如何起源與發展的?
  • 我們的地球,生命的地球
    這是唯一一個能夠提供氧氣,讓生命得以生存的星球,我們人類稱之為——地球。水、空氣、陽光(經過大氣層過濾),是神奇宇宙給予這個星球最好的禮物,這是生命的起源。我們每一天能夠再次睜開眼睛,看到這個神奇的世界,一呼一吸之間,都是被我們忽略的最重要的東西。
  • 地球編年史(全7冊)
    《地球編年史(全7冊)》內容簡介:當時間開始:數千年前,諸神來到地球,引導人類進入了個科學發展和精神啟蒙的新紀元。在他們的帶領下,人類文明在科學、藝術上開始了繁榮,並分布到了世界上所有可居住的地方。在人類傳承的所有科學技術中,很重要的無疑是建立在數學—天文知識上的對時間的測量。
  • 地球十大鮮為人知的秘密 大西洋中存在「黑洞」
    【科技訊】9月7日消息,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海洋佔據,僅存的可憐陸地中,不能住人的陸地又佔據了大部分。在這些很少有人涉足的區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一個個漩渦和它們的祖先相比只不過是個小不點,強大的阿古拉斯海流在流回自己的發源地之前都會穿過印度洋。在物理環境合適的情況下,循環的洋流會產生小漩渦,而這些小漩渦一般會流入海洋。這些漩渦能存在幾個月時間,並且它們與宇宙裡那些讓人聞風喪膽的黑洞驚人的相似。舉例來說,它們被漩渦流堅固的水牆所環繞,就像黑洞被在軌道中運行的光子和其他外太空的物質所包圍一樣。
  • 記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關於記憶力,大家最熟知的應該是魚的記憶的那個故事,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7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這讓我立即聯想到了一個討論,如果人類的記憶只有7天,那文明會發展到什麼程度?能達到蒸汽時代嗎?
  • 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宇宙中還存在更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至今為止,已經有了46億年的歷史了。地球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數十億年的進化演化,經歷了生物大滅絕之後,迎來了擁有智慧生命的人類。地球孕育出了人類,為人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得人類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