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培惠:辣木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物質之一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解培惠:辣木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物質之一

2014-07-24 10:53:1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瑞麗7月24日電(記者 吳華麗)7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古巴哈瓦那親切探望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楚時,以辣木作為贈禮,並強調中巴雙方將加強農業合作,提高農業水平,維護糧食安全。一夕之間,辣木在中國成為火熱名詞。但辣木到底是什麼呢?24日,記者在中緬邊城瑞麗見到了79歲的雲南熱帶農業專家解培惠老人,也正是他發現並保護了中國引種最早的辣木古樹。

  辣木,因樹皮及根有辣味而得名,屬辣木科多年生喬木,原產印度、非洲半乾旱地區。中國引種辣木最早在雲南德宏州芒市,距今已有109-114的歷史。辣木一身是寶,集優良木本蔬菜,優良木本藥用植物,優良木本冬季蜜源植物,優良木本飼料作物於一身,在植物界實屬罕見。

  在解培惠看來,辣木被定位為營養蔬菜、保健食品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辣木應該是人類不可缺少、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物質之一。2012年10月,解培惠在雲南芒市發現了中國最早引種的百年辣木古樹,經過監測和類比分析發現,辣木葉中幾乎含有人體所需一切營養物質——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18種胺基酸、特別是人體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10種維生素、9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這些營養物質與小麥、稻米、牛奶相比,分別高出它們數倍至數十倍,甚至百倍。「這意味著辣木甚至可以作為戰備物資。」有了這一發現,解培惠開始細心選種,育種,從古辣木樹引種培育的新型辣木也非常成功。他又與其他地域的辣木做了對比分析,發現德宏非常適宜種植辣木。

  2014年4月14日,國家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專程到雲南芒市考察百年辣木古樹,並鼓勵德宏發展辣木產業。雲南德宏森寶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研發的辣木產品有辣木片劑、壓縮餅乾、掛麵、茶等。「我們有辣木古樹,最好的辣木種質資源在德宏,最好的辣木產業也應該在德宏,我的先行先試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解培惠對辣木發展充滿了信心。「辣木的發展應該按照『人工動植物群落』的發展思路,同時套種咖啡、堅果、黃檀、迷迭香等,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光熱水土資源,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力求效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

  除此之外,辣木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2006年2月,解培惠到印度南部考察,在那裡他第一次接觸到辣木。回國後,他先後5次從印度引入6000粒辣木種子,在中國八大生態脆弱區之一,世界最難植樹造林的金沙江乾熱河谷試種。經過反覆實踐,解培惠老人得出結論:辣木可以極大改善生態環境,將對荒漠化治理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發現讓解培惠老人雀躍不已。"利用熱帶、亞熱帶荒山荒地栽種辣木,既不佔現有耕地,也不汙染環境,還能較快地修復改善脆弱生態,畝產比糧食高、營養比糧食好,複製再生力強,比糧食高3倍以上,大大拓展了人類的生存空間。」解培惠說。

  「國家在說生態文明建設,這不是哪一級政府的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事,這是全民都應該積極努力的事。」儘管受傷的腰讓解培惠的步伐變的緩慢,但79歲的他仍舊堅持著選種、育種,更是致力於通過群落種植來極大改善生態環境的事業。(完)

相關焦點

  • 記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這讓我立即聯想到了一個討論,如果人類的記憶只有7天,那文明會發展到什麼程度?能達到蒸汽時代嗎?我冒昧的猜想,可能達不到。魚的記憶只有7秒,某種意義代表魚的生命也只有7秒;人的記憶只有7天,那人類的文明也只能是最開始打下桃子往後7天所產生的文明。由此可見,記憶是一切文明的源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記憶,文明就沒法產生,人的生存也會變得沒有意義。
  • 辣木莖葉粉PK飼用酵素,酵素改善蛋雞生產性能效果優於辣木
    為探討辣木莖葉粉、飼用酵素在廣西麻雞產蛋後期日糧中的應用效果,試驗隨機選取健康狀況良好的54周齡廣西麻雞540隻,隨機分為3組,每組6個重複,每個重複30隻。對照組飼餵基礎日糧,試驗1組以8%的辣木莖葉粉等量替代基礎日糧,試驗2組在基礎日糧中添加0.25%的飼用酵素。預試期1周,正式試驗期8周。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目錄探索「地球」的真實 §2 地球的歷史階段 §3 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本章重點概要 第二章 地磁場§1 指南針 §2 地磁場基礎磁場的形成原因及實驗方法 §5 「離子作用導電磁場」 理論對行星磁場的探討 §6 「離子作用導電磁場」 理論對太陽黑子的探索 §7 「離子作用導電磁場」 理論對地球磁場的討論本章重點概要 第九章 人類和地球磁場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前言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 太陽的等離子體流—太陽風造就了地球磁場,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五十年前,當我們走進太空之後,我們才確認了太陽風的存在。太陽可以使地球產生活力的三大因素—引力、陽光和太陽風中,我們對太陽風於地球影響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 賴以生存的地球
    前言: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賴以生存的地球。說到地球,大家第一個會想到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和地殼三部分組成。它有著南極與北極、一年四季,晝夜變化,七大洲和四大洋。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世界地圖集,了解我們的家園~地球。地球的運動:說到地球運動大家會說公轉自轉啊!
  • 辣木走俏市場,被稱為「萬能樹」,究竟為何呢?
    美國華府國家科學院院士維特梅爾認為辣木樹很快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一種植物之一。日本人稱辣木樹為不可思議的樹種。辣木菜顏色翠綠,可做炒菜、涼菜、湯粥等,尤其是辣木涼拌菜,其色碧綠、脆口,真可謂是色、香、味俱全,是餐桌上銷量最好的高檔菜餚之一,可以人們戲稱為「上桌光」。辣木菜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微量元素,比如鉀、鈣、鐵、鋅和蛋白質、維生素、胺基酸等,其它所有蔬菜都難以與之相比較,故有「營養菜」之稱。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來看,每千克辣木菜的售價就在50-70元之間,大多在高檔酒店、餐廳中才能吃到。
  • 樹木傳奇|辣木:營養保健 木本蔬菜
    我國引種辣木有110多年的歷史,自從習近平主席訪問古巴,並把辣木種子作為國禮贈送古巴後,辣木被國人關注和了解,「辣木熱」持續升溫,辣木產業呈快速發展之勢。在兩國領導人的關心和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古農業合作,特別是辣木領域的合作逐步深入發展。2014年7月,中古進而籤訂《中國-古巴辣木科技合作行動計劃》,雙方圍繞該「行動計劃」共建辣木科技合作中心2個,共建辣木科技試驗示範園2個,建設試驗示範基地10個,多次開展辣木種質資源互贈。辣木這種神奇的植物,居然擔負起了外交的職能,見證了中國和古巴的友誼,在中國古巴演繹了一場「辣木情緣」。
  • 你所不了解的辣木!!!
    ,是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目前較常食用的品種有以下三種:印度傳統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印度改良種辣木(印度 T.N.農業大學的改良種,早生且具高豆莢產量)和非洲辣木(原只產於肯亞圖爾卡納湖附近及衣索比亞西南部)。辣木,白花菜目辣木科,辣木屬喬木,高3~12米,樹皮軟木質;枝有明顯的皮孔及葉痕,小枝有短柔毛;根有辛辣味,原產於印度,又稱為鼓槌樹,是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
  • 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一直如此嗎?原來未必,大氣的「前世今生」
    1、第一代大氣第一代大氣是由宇宙空間中原始的氫氣雲團演變而來的,在這個雲團中,氫原子由於質量小,很容易在碰撞中獲得更高的速度,超過逃逸速度,所以多數氫原子由於所受的引力很小而逃逸了,餘下的大部分物質是先前恆星爆炸中混進原始氫雲裡的物質
  •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物質與精神的「大觀園」
    在聯合國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
  • 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大部分由海洋生物而來,而非陸地樹木
    氧氣,是人類和絕大部分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一呼一吸之間,氧氣就會與我們攝入的食物共同作用,釋放出生命的力量。無論體積多大,多麼複雜的生物都是這樣。如果沒有了氧氣提供的能量,所有的生物不會長超過1毫米的大小。
  • 請愛惜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978年和2020年地球表面對比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向大家提個問,你們覺得我們現在生活的家園,賴以生存的家園健康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它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誕生於46億年前,而我們最早的人類可能出現在距今300萬年或400萬年之前。這些年時代在進步、科技也在發展,也就是這些原因讓我們的家園飽受折磨,人類肆意的往湖裡、江裡、海裡丟垃圾,破壞生態平衡,地球上的動物、植被、以及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被人類燒殺搶奪,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不顧一切,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人性。
  • 3分鐘帶你看圖了解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大氣層、水圈及巖石圈環繞著地球,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生存條件。 大氣層 大氣層由多種氣體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氮氣和氧氣,並根據不同氣體所佔比例的不同而分為幾層。大氣層為我們提供了呼吸所需的空氣以及飲用水。
  • 地球科學:人類應對挑戰的重要基礎
    編者按:  隨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和開發利用的不斷深入,地球科學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妥善解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能源安全、資源安全、氣候變化、生態環境、城鎮化等一系列挑戰的重要基礎。《科學》雜誌對這一研究成果進行了評論,認為這是2015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之一,並指出這一重要研究成果的獲得得益於「全波形層析成像」模擬技術的應用。  此外,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科學家通過模擬研究發現,由地幔柱誘發的板塊運動很可能在前寒武紀(約30億年前)大範圍盛行,進而推斷地幔柱誘發地球最早期的板塊運動。  2.
  • 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科學家:其實人類要克服的困難,還有很多!
    不過很顯然,以人類目前對地球的了解,和地球上頻繁出現的這些災難,都促使著人類要加快對太空的探索,要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星球。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內由內及外的第四顆行星。並且作為類地行星的火星,在科學家們看來,火星也是最有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一顆星球。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賴以生存的海冰正在快速融化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賴以生存的海冰正在快速融化時間:2020-07-22 07: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賴以生存的海冰正在快速融化 據本周一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正導致北極熊瀕臨滅絕.該研究預測,在人類的有生之年,這種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全部滅絕
  • 科學家說「水」是宇宙中最神奇的物質之一?為什麼?
    人類生活的地球對於宇宙萬物而言,根本不值一提極其渺小,但人類擁有著非常寶貴的財富,那就是來自大自然所饋贈的世間萬物,有植物、有氧氣、有大海、有適合人類生存的空間和水源。 這些無疑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備之物,但地球的資源終究也會消之殆盡,所以每一份資源都是極其珍稀的,其中最為神奇的就是「水」。
  • 社會學研究的重要範疇之一,社會生活到底是什麼?
    社會生活是社會學研究的重要範疇之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整個社會物質的和精神的活動。狹義指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和社會組織的公共活動領域以外的社會日常生活方面。在物質生活中,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社會生活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內容,是動物從事其他生活活動的基礎;同物質生產活動密切相連的是物質生活資料(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生存、享受和發展資料)的消費活動,這種消費活動同樣是物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動物自身得以生存、繁衍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 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是如何影響人類壽命的?
    氧氣對人類究竟有多重要?人類離不開氧氣,毋庸置疑。但氧氣同時也存在著它的「陰暗」面,當人類享受氧氣帶給我們的痛快呼吸之時,我們也在因為氧氣而慢慢衰老。我們知道,人類的體內存在著自由基,它和我們的衰老密不可分,而氧氣,就是它的幫兇。
  • 金星是顆類地行星,金星上有沒有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條件呢
    也就是說:由於金星距離太陽太近,故而金星上根本就沒有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