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太空浩瀚無垠,其中隱藏著無數的星球,這都是如今科學家們不能夠完全探索的。不過很顯然,以人類目前對地球的了解,和地球上頻繁出現的這些災難,都促使著人類要加快對太空的探索,要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星球。
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內由內及外的第四顆行星。並且作為類地行星的火星,在科學家們看來,火星也是最有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一顆星球。可是僅僅只是憑藉著太陽性類的類地行星的名號,就真的可以堪稱人類可以居住的第二星球嗎?
生命存在的條件非常的苛刻,而火星到底適不適合人類生存,可能也需要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並且,如果真的要使人類能夠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也需要滿足很多條件的。
雖然火星在很久以前是科學家們一致公認的,處於太陽的宜居帶中,是有可能誕生出生命的,但是,隨著時間不斷的推移,曾經適合生命居住的條件,也都已經慢慢的消失了。並且,如果人類真的要移居火星,那麼首先要改變的一點就是引力。
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一半,這也就代表著,人類如果想要實現火星移民計劃,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引力的問題,否則由引力所引發的一系列弊端,就足以摧毀人類移民火星的夢,畢竟足夠的引力是人類更夠在火星上自由活動的基礎。
除了引力這一重要的因素之外,大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並且火星的大氣是由95.3%的二氧化碳和幹分之2.7的氮氣,1.6%的氬氣和微量的氧氣,水汽組成。人類是呼吸氧氣排出大量二氧化碳,而如果在火星上沒有足夠的氧氣,那麼人類又拿什麼生存了?
所以從這種角度上來看,如若不解決人類的呼吸問題,就算登上了火星,可以使用從地球上所帶到火星的氧氣裝備,隨後也都是等死的結局。人類既然已經準備去實行太空的移民計劃,就不可能僅僅只是登上火星玩玩就罷了,畢竟這是整個人類命運的抉擇,更是人類共同體之下,所必須要做的行為。
如果說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那麼火星稀薄的大氣不能夠阻擋太陽光的照射,也可能會使人類受到太陽紫外線的侵蝕。而單單從氣體的角度去看待火星整體的適宜程度,就已經是大打折扣了,不過凡事都是要去比較。
事實上,在整個太陽系內也找不到比火星更加能夠讓人類接受的星球了,即使從目前來看,火星的條件也不適合人類居住。但無疑火星是現階段最好的選擇。
人類對火星的了解是相當透徹的,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就已經發射了探索器去探索火星,並且進入21世紀以來,這種探索也並沒有停止,反而在不斷地加深。當然,這其中不乏一些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對人類造成的心理壓力。
俗話說得好,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地球雖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但它不應該限制人類的整體發展。不過,人類也應該是時候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了,畢竟,地球近些年來所發生的這些自然災害,可能從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類自身來引發的。
如果地球會因為人類的發展而遭受到滅頂之災。那麼即使人類找到第二地球又能怎樣呢?不懂保護,最後也都是會沿襲曾經的「地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