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足跡已經逐漸到達了太空,甚至月球,而下一個就是火星!這是必然的發展,但是我們有信心嗎?或者說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去挑戰去挑戰數億公裡外的行星?
事實上,人類的技術儲備是足夠的,但是我們無法預知長時間以及長途的太空旅行可能造成的後果,尤其是未知的行星令人畏懼。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護人類免遭太空旅行和火星生命危險的可能性呢?針對該問題,來自紐約威爾康奈爾大學的遺傳學家、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副教授---克裡斯梅森提出了一項超前甚至可能有點不可思議的想法!
將地表最強微生物DNA合成人類細胞的計劃
在研究了太空飛行的遺傳效應之後,梅森提出,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把緩步行走生物的DNA合成我們自己的細胞,通過這項基因改造工程或許可以降低人類免遭太空旅行和火星生命危險的可能性,同時幫助人類克服這些挑戰,將我們的物種進一步擴展到太陽系。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非常超前,但並不是不能實現,但是誰也不敢輕易嘗試,這是兩個物種的結合,科學家最多在一些小動物身上做過類似的實驗,這個計劃不僅具有非常高的難度,同時還可能有一點社會倫理道德問題。今天我們暫時拋開這兩個問題,就基因改造工程能否助人類克服一些太空困難呢?說到這裡,就必須要提到這些強大的緩步動物,其實如果有關注以色列在4月初發射探測器到月球的消息的朋友,或許對這些緩步動物會有一定的了解。
緩步動物
所謂緩步動物,說他們是地表存活能力最強的動物也不過分,其中尤以水熊蟲為代表。這種動物體型極小,體長很少超過1毫米,別看它小,它的生命力會讓你嘆為觀止。這種動物最強大的特徵是對不良環境具有極強的忍耐能力,遇到乾旱時,它們可將身體含水量由正常的85%降至3%,此時運動停止,身體萎縮,在這種狀態下,緩步動物可以抵禦惡劣的環境達數年之久,如極限溫度、電離輻射、缺氧、太空環境等,甚至是真空,當環境好轉時,身體再復甦,它們就復活了。
所以前段時間以色列發射月球探測器的時候也順便攜帶了一定數量的水熊蟲,後來探測器著陸失敗了。但是直到現在,科學家還懷疑在著陸失敗的月球探測器上,這些水熊蟲依然活著,不過暫時處於「閉關狀態」。所以科學家考慮用它的DNA來結合人類的細胞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有一天會把水熊蟲的DNA和我們的細胞結合起來去火星嗎?
在剛剛舉行不久的第8屆人類遺傳學會議上,梅森再次提出了這個計劃。他表示,通過研究某些基因在太空飛行的不同階段表現狀況,我們就可以對其部署相應的措施。然而,新的研究也表示基因編輯等工具可以使人類更有能力到更遠的太空旅行,甚至到火星等行星。
我們知道太空旅行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輻射。例如,如果科學家們能找到一種使人體細胞更能抵禦輻射影響的方法,太空人在太空中就能更健康地生活更長時間,。從理論上講,這種技術也可以用來對抗地球上癌症治療過程中輻射對健康細胞的影響。然而,修改人類基因的想法必然是會遭受非議的。但梅森強調,在這類科學應用於人類之前,可能還需要數十年的研究才能完成。如果能夠通過基因工程讓一個人更好地在太空或其他星球上生存,那麼一切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於是他提出將水熊蟲的DNA與人類細胞結合起來,使它們更能抵抗太空飛行的有害影響,比如輻射。這種奇異的結合或許能夠支持讓人類在火星上長期生存!
梅森說,為太空旅行而對人類進行基因編輯可能是人類生理自然變化的一部分,這種變化可能發生在人類在火星上生活數年後。因為隨著人類在地球之外的擴張,長期暴露太空的人體將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到底是安全的還是不全的,我們無法確定。但是如果基因工程能使人類能夠更加安全地居住在火星上,而不影響他們在地球上的生活,那麼基因工程就可能是合乎倫理的,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