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地表最強微生物DNA合成人類細胞,能在火星上生存嗎?

2020-12-04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足跡已經逐漸到達了太空,甚至月球,而下一個就是火星!這是必然的發展,但是我們有信心嗎?或者說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去挑戰去挑戰數億公裡外的行星?

事實上,人類的技術儲備是足夠的,但是我們無法預知長時間以及長途的太空旅行可能造成的後果,尤其是未知的行星令人畏懼。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護人類免遭太空旅行和火星生命危險的可能性呢?針對該問題,來自紐約威爾康奈爾大學的遺傳學家、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副教授---克裡斯梅森提出了一項超前甚至可能有點不可思議的想法!

將地表最強微生物DNA合成人類細胞的計劃

在研究了太空飛行的遺傳效應之後,梅森提出,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把緩步行走生物的DNA合成我們自己的細胞,通過這項基因改造工程或許可以降低人類免遭太空旅行和火星生命危險的可能性,同時幫助人類克服這些挑戰,將我們的物種進一步擴展到太陽系。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非常超前,但並不是不能實現,但是誰也不敢輕易嘗試,這是兩個物種的結合,科學家最多在一些小動物身上做過類似的實驗,這個計劃不僅具有非常高的難度,同時還可能有一點社會倫理道德問題。今天我們暫時拋開這兩個問題,就基因改造工程能否助人類克服一些太空困難呢?說到這裡,就必須要提到這些強大的緩步動物,其實如果有關注以色列在4月初發射探測器到月球的消息的朋友,或許對這些緩步動物會有一定的了解。

緩步動物

所謂緩步動物,說他們是地表存活能力最強的動物也不過分,其中尤以水熊蟲為代表。這種動物體型極小,體長很少超過1毫米,別看它小,它的生命力會讓你嘆為觀止。這種動物最強大的特徵是對不良環境具有極強的忍耐能力,遇到乾旱時,它們可將身體含水量由正常的85%降至3%,此時運動停止,身體萎縮,在這種狀態下,緩步動物可以抵禦惡劣的環境達數年之久,如極限溫度、電離輻射、缺氧、太空環境等,甚至是真空,當環境好轉時,身體再復甦,它們就復活了。

所以前段時間以色列發射月球探測器的時候也順便攜帶了一定數量的水熊蟲,後來探測器著陸失敗了。但是直到現在,科學家還懷疑在著陸失敗的月球探測器上,這些水熊蟲依然活著,不過暫時處於「閉關狀態」。所以科學家考慮用它的DNA來結合人類的細胞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有一天會把水熊蟲的DNA和我們的細胞結合起來去火星嗎?

在剛剛舉行不久的第8屆人類遺傳學會議上,梅森再次提出了這個計劃。他表示,通過研究某些基因在太空飛行的不同階段表現狀況,我們就可以對其部署相應的措施。然而,新的研究也表示基因編輯等工具可以使人類更有能力到更遠的太空旅行,甚至到火星等行星。

我們知道太空旅行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輻射。例如,如果科學家們能找到一種使人體細胞更能抵禦輻射影響的方法,太空人在太空中就能更健康地生活更長時間,。從理論上講,這種技術也可以用來對抗地球上癌症治療過程中輻射對健康細胞的影響。然而,修改人類基因的想法必然是會遭受非議的。但梅森強調,在這類科學應用於人類之前,可能還需要數十年的研究才能完成。如果能夠通過基因工程讓一個人更好地在太空或其他星球上生存,那麼一切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於是他提出將水熊蟲的DNA與人類細胞結合起來,使它們更能抵抗太空飛行的有害影響,比如輻射。這種奇異的結合或許能夠支持讓人類在火星上長期生存!

梅森說,為太空旅行而對人類進行基因編輯可能是人類生理自然變化的一部分,這種變化可能發生在人類在火星上生活數年後。因為隨著人類在地球之外的擴張,長期暴露太空的人體將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到底是安全的還是不全的,我們無法確定。但是如果基因工程能使人類能夠更加安全地居住在火星上,而不影響他們在地球上的生活,那麼基因工程就可能是合乎倫理的,你說呢?

相關焦點

  • 微生物能否在火星表面存活?冰晶或能支持其生存
    此外,新研究的重點是模擬現代火星上可能有微生物存活的地點,如地表附近含有暫時性、或永久液態水的部位。例如,火星上活躍的「季節性斜坡紋線」(Recurring Slope Lineae)便可能儲存著液態水。這些紋線如同陡峭石坡上神秘的黑色手指,呈季節性增減。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它們說明目前的火星地表下方存在季節性鹽水流。但也有人不贊同這一觀點。目前該說法仍處於爭議當中。
  • 如果移民火星 人類需要做什麼準備 現在的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近年來,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人類一直在嘗試尋找其它適合生存的星球。火星現在的環境適合人類生存嗎?人類想要移民火星,就需要解決以下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引力問題,因為火星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的2/5,也就是說你在地球上體重150斤,而在火星上就是有60斤。人類移居火星要解決的就是引力問題,可以採用將隕石運到火星,進而增加質量,提高引力,才可以解決,前提是人類需要掌握足夠高的科技水平,才能將隕石安全、大量的運到火星。
  • 火星上有生命嗎?哪怕是最低等的微生物
    我們人類在茫茫宇宙中是唯一的智慧生命嗎?這一問題困擾了人類千百年,尋找地外生命便成了天文學的使命之一。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自然而然就成了探尋的熱門。自從天文望遠鏡出現後,人類就用它對準火星,仔細觀察。隨著技術的進步,天文望遠鏡越造越大,觀測火星時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細節。
  • 科學家想用地表最強生物的基因改造人類
    圖片來源:NASANEXTMIND誰是地表最強生物如果水熊蟲說第二,估計沒誰敢說第一。如今,科學家想用水熊蟲的DNA來改造人類。據外媒SPACE報導,威爾康奈爾大學遺傳學家克裡斯.梅森(Chris Mason)稱, 想用水熊蟲的DNA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使得人類能夠承受致命的宇宙輻射,從而完成火星之旅。
  • 如果人類把蟑螂帶上火星,能存活下來,產生一個文明嗎?
    小編剛剛看到一個話題:如果把1億隻老鼠扔上火星,會發生什麼事?其實這個不用假象都能知道結果,要是老鼠到了火星表面,一沒氧氣,吸的都是二氧化碳。二是一抵達就會受到火星地表內部的壓力擠壓,導致老鼠各個器官充滿氣體,最後就爆了。
  • 火星能成為我們人類生存的第二個星球嗎?火星上液態水掩埋的湖泊
    但是湖泊也被認為是非常鹹的,這可能對任何微生物生命形式的生存構成挑戰。地球上一些高鹽湖可以達到40%的鹽濃度。究竟火星上湖泊的鹽分還不是很確切。「我們不知道那裡的熱力學條件,我們也不知道如果它們在那裡溶解在水中的鹽的種類。
  • 40多次火星探測,人類能在火星找到生命嗎?
    隨著科技的進步、對火星持續不斷的探索,火星在我們面前一點點掀開神秘的面紗。那麼,隨之而來的關鍵問題就是,人類能在火星上找到生命嗎?這與地球極其相似,只不過火星上的四季要比地球四季稍微長一些。火星有稀薄的大氣層,地表溫度常年在零下50多度,與太陽系其它行星相比,火星溫度非常溫和,與地球氣溫更為接近,生命在其上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 如果移民到了火星,我們該如何生存下來?怎麼養活自己?
    2020年被大家稱為火星年,有多個國家將在這一年奔向火星。物理學家表示,五百年以後,火星可能是下一個地球,人類真的能在火星上生存嗎?要在火星上生存,我們又需要做些什麼?火星是我們在太陽系的鄰居,屬於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沒有可以呼吸的空氣,沒有像地球一樣的保護磁場,因而充滿了輻射。土地上也不能種植任何東西。經常有風暴肆虐,看上去十分荒涼。截至目前為止,尚未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如果我們想在火星上建設自己的家園,怎麼樣才能生存下去呢?
  • 如果火星上存在生命,未來會因為人類的登陸而毀滅嗎?
    當然,人們也意識到沒有永恆的家園存在,所以在此過程中也在不斷尋找移民星球,根據我們目前的發展水平,火星是最理想的目標。作為整個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接近的行星之一,火星雖然並沒有生命生存和活動的跡象。但是始終有科學家相信,只要藉助於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其進行改造,我們就有望在未來移居此地。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能移居火星嗎?
    對此,中國航天集團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如果最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意味著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並且這還是人類向火星發射的重量最大的探測器。
  • 火星五大謎團!人類能在火星上生活嗎?火星的神秘不止如此!
    針對火星的兩面差,也出現了許多假說,比如小行星撞擊、火星板塊運動、遠古海洋影響等,但是都未能證實!地球上的生命和火星有關嗎?我們知道人類是慢慢從小生物逐漸進化過來的,但是我們談起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時,我們可能會變得茫然,地球上生命到底是哪裡來的?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數個世紀。
  • 如果在火星上放一顆細菌,它能演化成類似人類的生命嗎?
    生物需要外界環境的支撐,而火星缺乏地球生物正常生存的溫度、液態水、有機物等條件,細菌過去也得死,更無法進化為類似人類的生物。不能因為人類最終進化為現代人類就認為所有的生物進化的歸途就是類似於人類這樣的高智慧生物,且不說細菌怎麼邁入向多細胞生命的轉變,即便是現代地球多細胞生物也是千奇百怪形狀不一,主要是因為生物演化沒有明確方向,基因層面的改變是受環境影響隨機發生,隨機發生的基因改變也只能隨機地影響生物的性狀,所以造成了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 號稱「地表最強」的水熊蟲,它的生存利器是什麼?
    是誰能在150℃高溫下淡定自若?耐得了真空,扛得住射線,在六倍於深海壓力的環境也能存活下來,甚至還能在沒有食物沒有水的月球表面生存下來?地表最強水熊蟲的大名想必你早已聽聞,那你見過它在顯微鏡下的樣子嗎?水熊蟲並不是一個物種,而是由1000多個物種組成的緩步動物門的統稱。這些8隻爪、長得有點像米其林的傢伙看似簡單,耐受極端環境的能力卻令人驚嘆。
  • 火星上有水有空氣又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移民去火星生活嗎?
    今年在天文學上一個重大的發現就是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形成的湖泊,雖然是在地下,不是在地表,但是足以讓大家興奮很久了。人們嚮往已久的火星既然有了水,又有空氣,火星又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那我們可以移民火星了嗎?
  • 地球上微生物生命的發現為火星上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
    簡介:研究表明火山巖冷卻時產生的裂縫填充的粘土內微生物密度幾乎和人類腸道的微生物密度相同,鑑於這和火星地表的組成有較高相似性,科學家對能在火星找到生命有了更大期望。 「我現在幾乎能想像到我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 地球上微生物生命的發現為火星上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
    簡介:研究表明火山巖冷卻時產生的裂縫填充的粘土內微生物密度幾乎和人類腸道的微生物密度相同,鑑於這和火星地表的組成有較高相似性,科學家對能在火星找到生命有了更大期望。太平洋海底發現的一小群微生物與1.3581億英裡外的星球的新可能。「我現在幾乎能想像到我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 面對地球微生物的「星際入侵」,為什麼土衛二比火星更為脆弱?
    它們可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非常之能打,高溫、極寒、高壓、高酸鹼、缺水少氧這些對於它們來說都不是問題。一旦衛星探測器著陸或者墜毀在一些能夠滿足它們生存條件的星球上那可就真成了它們的殖民地了。為什麼說不怕汙染火星,而僅僅是一些科學家表出現了擔憂呢?火星是一顆怎樣的星球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火星,火星一度被認為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可以讓人類移民居住的第二家園。
  • 地球上人類能探測到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嗎?
    「魔鏡魔鏡,請告訴我,地球上人類能探測到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嗎?」「親愛的主人,是的。」最不挑剔的生物想知道魔鏡說得對不對,讓我們一起找找看。如果問你,地球上活動範圍最大、生存能力最強的生物是什麼,想必你能不假思索地說出來,是細菌。
  • 深埋海底1億年微生物復甦,「地球主人」微生物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如果拿上小瓶子去玄武湖內打上一瓶水,選擇少許放至顯微鏡下,可能會發現上萬種活躍的微生物。「當然,也有一些微生物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下生存。比如在美國黃石公園內超過100℃的熱泉中,就生活著一種適宜高溫的微生物『古菌』。菌如其名,這種微生物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如果暫時脫離這種高溫環境,它們會進入休眠狀態。」在我們的身邊還能見到那些有著古老基因組的古菌嗎?「很容易找到。」袁訓來回答。
  • 地球生命能在火星上生存嗎?你憑想像一下,可能嗎?
    火星上有生命嗎?地球上的生命能在火星上生存嗎?你憑想像一下,可能嗎?國際BIOMEX研究小組包括來自許多國家和空間組織的研究人員,瑞典Umea大學的Natuschka Lee,在空間條件下進行了生物實驗,其研究結果現已發表。火星上的生命是一個研究課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許多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