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普趣味小知識,姿勢漲起來

2020-12-05 愛冷知識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學習生物科學,認識大千世界。下面的10個生物科趣味U小知識,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1、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綠色植物是藍藻。藍藻包括藍球藻、顫藻、念珠藻(如髮菜)等。

2、三葉蟲是最早稱霸地球的動物,最早出現於距今約6億年前的寒武紀,是節肢動物的一種

3、世界上最小的鳥事古巴的蜂鳥,它全身重量只有2克左右,善於持久地在花叢中徘徊「停飛」,有時還能倒飛。

4、大家都知道,加拿大被稱為「楓葉王國」。從每年的9月下旬開始,楓葉就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那麼楓樹葉子變紅是什麼原因?一是花青素的作用,二是葉綠素由於天變冷不斷分解,被花青素取代。

5、辣椒是茄科植物,屬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南美洲,最初叫「番椒」,在明朝時傳入我國。

6、貓頭鷹為夜行猛禽,別名神貓鷹,是唯一能夠分辨藍色的鳥類。

7、海馬其實是一種魚,因為其頭部像馬而得名,海馬是地球上唯一一種由雄性生育後代的動物。他在有孕的時候要一直保持直立的狀態。

8、白兔的身體裡不含色素,他的眼睛其實是無色的,我們看到的紅色是眼球的血液反映出來的顏色,並不是眼球的顏色。

9、鴨子走路搖搖擺擺的原因是他的生活領域主要是水裡,雙腳靠後,身子由於前重後輕走路時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就要抬頭挺胸,因此走路搖搖擺擺呢。

10、你以為只有貓吃老鼠的份兒嗎?在非洲的烏幹達,有一種老鼠能吃貓。由於老鼠的嘴上多一層硬殼,身上還能發出濃烈的臭味,貓聞到後就渾身癱軟、動彈不得,於是就會被老鼠吃掉。

相關焦點

  • 這些生物科普書可不僅僅是漲姿勢
    原創 bio kiwi biokiwi開始運營biokiwi有那麼一兩年,為了找到更好的題材,也為了加強科普寫作的能力,我們其實會看很多的生物科普。本以為可能大多數生物科普應該也就比我們生科狗看的文獻paper有趣那麼一丟丟,卻沒想到可以這麼有趣。以至於好幾本書的內容都被我們寫到了自己的推送裡了。趁著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們就借這個給大家安利幾本有趣的生物科普讀物吧!
  • 暑期趣讀書單:趣味科普漲知識,中小學經典科普讀物推薦(20本)
    科普知識+翻翻書,孩子在閱讀中動手「揭」秘大自然。全套四冊,每冊有超過 80 張翻頁,超大頁面,全景展示,彩色明豔,最大限度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求知慾,在快樂中接獲科普知識。這是一個精彩紛呈的自然樂園,主人公小女孩和她的動物朋友們熱情、友善,畫者筆下的動植物生動寫實,畫面清新雅致。這套書不僅教給孩子們知識,更傳授給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秘訣,讓他們去看、去聽、去聞、去辨別、去動手。讀完這本書,小朋友們一定會恨不得馬上衝到戶外,擁抱大自然。
  • 一點資訊啟動「點知計劃」 趣味科普知識助力內容升級
    答案統統在這裡——為滿足用戶對知識類信息的需求,一點資訊於近日推出「點知計劃」,首批包含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地圖、長江文藝等100+出版社、知識領域MCN機構以及1000+知識領域創作者入駐一點資訊,致力於在內容消費時代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趣味科普、知識類內容,滿足用戶多維度的知識內容需求,實現用戶內容消費體驗升級。
  •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時間:2020-05-22 09: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
  •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哪一種神奇的魚能在陸地生活還會爬樹?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哪一種神奇的魚能在陸地生活還會爬樹?時間:2020-05-30 09:31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哪一種神奇的魚能在陸地生活還會爬樹? 哪一種神奇的魚能在陸地生活還會爬樹?
  • 我的「玩」美動物世界,一套邊玩邊漲知識的動物科普繪本
    《Make&Play》系列,每2頁專門講解一種小動物的故事、科普知識。不僅有關於小動物的繪本故事,還有短小精悍的動物科普知識,以及令孩子興奮不已的動物手工模型,輕鬆拓寬知識面。1. 趣味手工模型,玩出新花樣全套30個動物手工模型,簡易教程,不用剪刀和膠水,操作易上手,跟著提示即可輕鬆完成。
  • 兩冊科普繪本出版:古生物有哪些趣味知識?
    兩冊科普繪本出版:古生物有哪些趣味知識?  據出版方介紹,「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叢書是中國古動物館建館以來寫給孩子們的第一套少兒科普繪本,本次出版2冊:《探秘古魚王國》與《追尋中國恐龍》。《探秘古魚王國》與《追尋中國恐龍》。
  •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姿勢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姿勢時間:2020-06-24 19:41   來源:咖綠茵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魔動閃霸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姿勢 最近小夥伴們在抖音上面應該經常能刷到魔動閃霸,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2019年科普嘉年華「科技活動周」主題活動今日開啟
    此次活動包含兩大線上活動,即街道科普陣地「I科普」發布和「科普順口溜」挑戰賽,具有創新性、創意性的科普活動,將使居民在活動中學到科學知識,全面提升轄區居民科學素養。街道科普陣地「I科普」豐富多彩的科普知識,有趣漲姿勢街道科普陣地「I科普」,是根據街道社區特色量身打造的線上科普宣傳平臺,是青羊區科協探索科普信息化工作模式的新突破,平臺將在青羊區科協微信公眾號、汪家拐街道辦事處微信公眾號進行同步上線。
  • 漲姿勢了!電池的正負極還可以這樣判別?|電子工坊
    「停課不停學」假期在家不荒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小物件雖然看似不起眼但有的時候沒有它還真不行是啥呢?噹噹當~它就是電池電池是前幾期課程中的常客沒有它大部分小製作都無法工作但是你知道怎麼來判定電池的正負極嗎?
  • 【科普趣味】怎麼利用潮汐發電?
    潮汐發電與普通水利發電原理類似,通過出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式保存,然後,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與潮汐發電相關的技術進步極為迅速,已開發出多種將潮汐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械設備,如螺旋漿式水輪機、軸流式水輪機、開敞環流式水輪機等,
  • 【科普互動】DIY細菌培養、提取自己的DNA,5個在家就能做的趣味...
    責編 ∣ 吉 佳特殊時期,家長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如何把宅家陪娃變得「有水平」,「漲姿勢」呢?今天,BSC就為大家帶來5個簡單的家庭生物小實驗,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行動,體驗趣味滿滿的親子科學世界!
  • 八上生物:仿生學——你一定不知道的趣味小知識,快進來看看吧!
    那麼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生物的一些特徵來發明有利於我們人類生活的東西。人類之所以比其他生物高等,是因為我們善於利用仿生學。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趣味的仿生學小知識吧!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幾個仿生趣味小知識,自然界中還有很多有趣的黑科技,等待著同學們去發現。你知道的還有哪些仿生趣味小知識呢?小韋老師期待你的分享~
  • 不是你不夠強,是你沒掌握《我的世界》生物弱點,漲姿勢科普在這
    若要想讓他靜心去玩就讓他知道我的世界是有很多樂趣的,比如說掌握我的世界很多生物都是弱點的,玩家可以利用怪物的弱點,輕鬆玩轉和虐怪,從中找到很多的樂趣。 以前不知道沒有關係,現在知道也未嘗不可。一起來看下我的世界科普之弱點篇,一起漲姿勢,帶你掌握在這個世界的諸多生物的弱點,一起玩轉我的世界。
  •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姿勢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姿勢時間:2020-09-04 16:05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很有精神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姿勢 很有精神什麼梗?最近B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梗火起來,前一段時間是歪嘴龍王最強贅婿系列,但是現在取而代之是很有精神這個梗,那麼這個是怎麼來的呢?
  •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時間:2020-07-10 18: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神蛆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 指所有跟你罵起來的人,你都可以給他扣個神蛆帽子,你就贏了梗來源;軍武吧,那年那兔那些事。
  • 八月,齊聚昆明科博會,共享科普盛宴,一起漲知識
    5G、機器人、人工智慧、VR/AR、天文、地理、歷史……8月10至13日來雲南省科技館,一起漲知識了!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普研學聯盟、雲南奧秘畫報社有限公司和雲南省科技館聯合承辦的第五屆昆明科普(教育)產品博覽會暨首屆中國科普研學產品展交會(以下簡稱「昆明科博會」)將於8月10日至13日在雲南省科技館舉行。
  • 科普小短文,電容器容量讀取方法,漲知識了
    看完是不是漲知識了。科普短文,希望幫你了解學習更多電子科普知識。歡迎關注,留言。本文系作者原創,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DIY細菌培養、提取自己的DNA,5個在家就能做的趣味親子生物實驗
    責編 ∣ 吉 佳特殊時期,家長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如何把宅家陪娃變得「有水平」,「漲姿勢」呢?今天,BSC就為大家帶來5個簡單的家庭生物小實驗,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行動,體驗趣味滿滿的親子科學世界!
  • 新冠肺炎健康科普小知識(十七)
    新冠肺炎健康科普小知識(十七) 2020-02-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