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農用薄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全面深入了解《辦法》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及特點,記者採訪了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有關負責人。
問:請您介紹下《辦法》出臺的背景?
答:農用薄膜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我國農用薄膜覆蓋面積大、應用範圍廣,在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品質、豐富農產品供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部分地區農用薄膜殘留汙染嚴重,成為制約農業綠色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用薄膜汙染治理工作,對建立健全農用薄膜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農業投入品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應當及時回收農用薄膜,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制定。根據中央決策部署和《土壤汙染防治法》的要求,農業農村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和市場監管總局依據現行法律法規,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辦法》。
問:《辦法》在農用薄膜全程監管上有什麼考慮?
答:《辦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遵循全鏈條監督管理的思路,構建了覆蓋農用薄膜生產、銷售、使用、回收等環節的監管體系。《辦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法對本行政區域農用薄膜汙染防治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農用薄膜汙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農用薄膜使用、回收監督管理工作,為農用薄膜使用者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指導農用薄膜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建立農用薄膜殘留監測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農用薄膜生產指導工作,督促生產者依法依規執行好相關標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管部門負責農用薄膜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建立農用薄膜市場監管制度,定期開展農用薄膜質量監督檢查;縣級以上生態環境部門負責農用薄膜回收、再利用過程環境汙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問:《辦法》對農用薄膜生產、銷售、使用環節都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答:為了便於農用薄膜產品追溯和市場監管,《辦法》對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在相關環節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生產者應當執行農用薄膜相關標準,在產品上添加企業標識,標明推薦使用時間,建立出廠銷售記錄製度。二是銷售者應當依法查驗農用薄膜產品的包裝、標籤、質量檢驗合格證,不得採購和銷售未達到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農用薄膜,不得將非農用薄膜銷售給農用薄膜使用者,依法建立銷售臺帳。三是使用者應當按照產品標籤標註的期限使用農用薄膜,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等使用者應當依法建立農用薄膜使用記錄。
問:《辦法》對回收責任如何確定,對回收利用又有哪些激勵措施?
答:為落實不同主體的回收責任,《辦法》規定:使用者應當在使用期限到期前撿拾田間的非全生物降解農用薄膜廢棄物,交至回收網點或回收工作者,不得隨意棄置、掩埋或者焚燒;生產者、銷售者、回收網點、廢舊農用薄膜回收再利用企業或其他組織等應當開展合作,採取多種方式,建立健全農用薄膜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廢舊農用薄膜回收、處理和再利用。
為激勵各方參與農用薄膜回收,完善回收利用的措施,《辦法》提出,一是鼓勵研發、推廣農用薄膜回收技術與機械,因地制宜、多措並舉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二是鼓勵和支持生產、使用全生物降解農用薄膜;三是支持廢舊農用薄膜再利用企業按照規定,享受用地、用電、用水、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扶持從事廢舊農用薄膜再利用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
問:《辦法》將於2020年9月1日起開始施行,如何貫徹和執行?
答:為推動《辦法》有效落實落地,將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宣貫力度。對《辦法》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主動答疑解惑,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氛圍。進一步增強農用薄膜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落實各方回收責任。二是創設農膜區域綠色補償制度。今年,我們在內蒙古、甘肅、新疆三個省(區)選擇6個縣開展試點工作,著力探索耕地地力補貼與農膜回收的掛鈎機制,充分調動農民撿拾回收農用薄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下一步,我們將在充分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加大示範推廣力度,推動構建農用薄膜回收的長效機制。三是實施好農膜回收行動。進一步深入推動農膜回收重點縣建設,大力推進標準地膜使用,推動相關主體落實農用薄膜回收責任,參與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回收利用水平。
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
《年底全國全面禁用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農資綜合查詢
)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距離禁令的最後期限還有不到半年,餐飲行業做好準備了嗎?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對餐飲企業的經營影響大嗎?
塑料吸管年底禁用
餐飲企業「換裝」
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即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同時在杯蓋的設計上進行了微調。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在一家麥當勞餐廳,記者發現,杯蓋上有一個飲用嘴,只要打開上面的小蓋兒就可以直接飲用了,替代了過去塑料吸管的使用。
麥當勞中國表示,相關減塑舉措將於2020年內覆蓋中國內地,據了解,目前中國內地有超過3500家麥當勞餐廳,其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約400噸。
麥當勞(中國)副總裁 張帆:目前麥當勞中國所有的包裝裡,大概80%都已經實現了紙質,塑料只有20%的用量。
而作為全球最大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在2018年就宣布,今年在全球範圍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此前星巴克在中國地區的塑料吸管年均使用量為200噸左右。
星巴克中國副總裁 竺蕾:去年年底,在中國的4000多家門店,已經全部實現了塑料吸管的禁用。
記者發現,在外賣平臺上,不少餐飲門店都增加了「不使用塑料吸管」和「用紙吸管替代塑料吸管」的選項,來倡導消費者減少使用塑料吸管。
喜茶媒體公關高級總監 霍瑋:北京地區的外賣已全部默認配送紙吸管,未來也會在全國其它城市推行,截至今年6月,在全國範圍內我們已經減少使用塑料吸管超過1100萬根。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0000噸,約合460億根,人均使用量超過30根,業內專家表示,塑料吸管的使用時間只有幾分鐘,但降解的時間可能長達500年。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劉建國:塑料吸管回收利用的難度很大,我們從塑料吸管開始,去實施禁限是比較容易入手的,向消費者、居民傳遞非常清晰的一個信號,就是我們要減少對於塑料製品的依賴,這有助於去促進綠色生活跟綠色消費的形成。
紙吸管替代塑料吸管
成本和使用體驗是待解難題
從今年9月1日起,我國將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未遵守國家有關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規定的,將處以一萬至十萬元的罰款。在政策強制規定和頭部企業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限塑的行動中,那麼消費者的感受如何呢?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採訪中,大多數消費者對禁用塑料吸管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仍然有消費者表示停用之後有些不便。考慮到消費習慣,特別是對吸管使用依賴程度較高的奶茶店、飲品店來說,尋找可以替代塑料吸管的製品,並引導消費者使用,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記者發現,一些門店已經將塑料吸管的外包裝上印有「減少使用吸管更環保」的標識,並且將紙吸管和塑料吸管的工具筒同時放在服務臺上,引導消費者使用。
不過,對顧客來說,塑料吸管和紙吸管在使用體驗上還是有差異,一家門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只有1/3的顧客會選擇使用環保紙吸管。
而對企業來說,如何控制成本同時又提升客戶體驗,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據了解,塑料吸管的成本平均一支為0.03元左右,紙吸管在0.1元左右,相差3倍多。紙吸管不僅更貴,並且使用體驗也有待優化。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也表示,隨著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突破創新,塑料吸管的環保替代並非難事。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劉建國:可以用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去替代,也可以用紙或竹子去做替代,包括小麥、一些植物的秸稈,也可以用玻璃、金屬等可以循環使用的製品去替代它,根據各個消費的場景,去選擇替代的產品。
可降解吸管成本高生產難
多數小企業仍在觀望
我們看到一些飲料製作企業在環保方面也在想辦法,那麼塑料吸管企業目前的情況是怎樣的?他們又是怎樣應對「限塑令」的?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浙江義烏的雙童吸管是全球領先的吸管制造企業,和大多數同行一樣,公司在1994年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生產傳統塑料吸管。薄利多銷幾乎是所有吸管制造企業採用的策略,想要盈利就必須壓低價格、加大出貨量。這樣的模式難以讓企業成長,在2005年就研發生產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
如今,可降解吸管已經佔到了公司業務的60%以上,材料囊括了聚乳酸、紙質、不鏽鋼等。負責人告訴記者,普通吸管的成本在1分錢左右,紙質、聚乳酸吸管的成本一般在3到4分錢,不鏽鋼、玻璃這些可重複使用的吸管成本更高,在2到4毛錢不等。除了成本較高外,聚乳酸產品的保質期通常不超過12個月,一旦保存時間過久產品就會降解。所以廠家必須及早銷售,避免庫存長期積壓的情況。
基於這樣的原因,不少企業在轉型時往往會選擇紙質吸管,一家位於安吉的企業就是由一家製紙企業和吸管企業合資成立的。記者了解到,其紙質吸管的製作工藝也並不簡單。
以卷管環節為例,每根紙吸管都需要用三層紙卷制而成。由於每個客戶的需求不一樣,紙張的規格也各不相同,每次生產都需要調試機器。即使能順利完成製作,烘乾又是一個讓不少沒經驗的企業頭疼的難題。正是受制於資金成本、技術等原因,目前不少中小企業並沒有冒然轉型。
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二橋:現在國內一些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在做可降解,規模小的一些企業現在還持觀望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