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
多年來,日漫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大多是青春和熱血,而《命運石之門》可以說是一部真正的科幻硬核作品。一個偏執的科學家為了扭轉身邊的好友走向死亡的結局,利用"通訊過去"的機制改變當下的現實,卻引發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變動。初一看,這和電影《蝴蝶效應》如出一轍。但是,除此之外本作卻有自己獨特的時空理論,這也是今天主要想表述的內容。
首先,我們引入一個概念:平行宇宙,這個理論曾經被用來解釋著名的物理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該理論看起來無懈可擊,但成也平行敗也平行,平行的存在恰恰使其無法證明)。這個天馬行空的想法,理所當然地不被科學界接受,然而它卻在往後幾十年裡的科幻作品中擁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平行宇宙理論,也使得人們在對命運的思考上更具有想像力。你的每一次選擇都會分離出兩個不同宇宙,此處的你過著慘澹的生活,而另一個你卻功成名就——當然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荒謬。因此本作在參考了這一理論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調整。
1、世界線理論——分叉和收束
人的一生,是由少量的世界線主線(α β γ ...)構成的,每一條世界線主線也有大量的分叉(α1 α2 α3 ...)。不同的主線意味著不同的命運,不同的分叉代表同一個命運的不同路徑。當你做出關鍵選擇的時候,也就是在命運的分叉點上,就會發生路徑的偏移。
和平行宇宙相比,在同一時刻,雖然有多條分叉線,但並不存在多個時空,作為觀測者的你只能存在於一條線且不可變更——除非你擁有改變過去的選擇的方式。儘管如此,這些世界線的分叉會在一定時間後,慢慢收束,從而回到主線上。
2、通訊過去
通過一種特殊的「信息傳遞」的方式給過去的自己,使得過去的自己重新做出選擇,從而改變當下世界線的偏移位置(從α1到α2)。這種方式,避免了利用時間機器穿越導致的外祖母悖論(本作也有時間機器,此處不深究)。然而,改變過去是存在風險的,如果大量的選擇或者人生早期的選擇發生變更,那麼就會引發蝴蝶效應,命運的主線可能發生巨大的跳躍(從α到β)。
3、欺騙世界
然而,主角無論是選擇哪條命運的主線,都有讓人無法滿意的地方,身邊的好友A或B總有一個逃不過死亡的命運——如果選擇α線,A必定會死亡,選擇β線,B必定會死亡。如何跳出當前的所有主線,讓自己的好友全部存活,這就是本作最精髓的部分:欺騙世界(請自行了解)。
《命運石之門》雖然是一部科幻動漫,擁有大量的硬核元素,但本質上還是著重於「命運」二字。它隱含著一絲命理學的味道,認為個體的人生可能性並不是無窮無盡的,而是在一定的框架上行進,雖然途中有所轉折,卻殊途同歸。本作中,主角費盡心機去改變過去的選擇,扭轉已有的命運,卻還是逃不過世界線的收束。雖然出於作品的完整性的考慮,主角最終收穫了一個美好的結局,但這仍然不禁令人感嘆,跳出命運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在回顧過往的時候,人們往往懊悔於以前的選擇,以為重新來過就能有不一樣的結局,但本作傳達給我們的似乎是,選擇固然重要,但命運的進程早已經安排好了。我想,這就是命運的奇妙之處,它變化多端充滿可塑性,讓你覺得可以掌控,但當它捉弄你的時候,你又無可奈何。而真正能改變的,唯有面對命運的心,那顆「不念過往,不畏將來」的心,那顆「活在當下,為所當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