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消息說,由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最新通過監測恆星「心跳」形成的「心電圖」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為最終解開鋰元素起源之謎邁出關鍵一步。 該項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天文研究進展成果論文,北京時間10月6日凌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表。圖為富鋰巨星在太空示意圖。
中新社發 國家天文臺 供圖 圖片來源:cnsphoto
10月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消息說,由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最新通過監測恆星「心跳」形成的「心電圖」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為最終解開鋰元素起源之謎邁出關鍵一步。 該項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天文研究進展成果論文,北京時間10月6日凌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表。圖為浩瀚星空。
中新社發 國家天文臺 供圖 圖片來源:cnsphoto
10月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消息說,由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最新通過監測恆星「心跳」形成的「心電圖」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為最終解開鋰元素起源之謎邁出關鍵一步。 該項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天文研究進展成果論文,北京時間10月6日凌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表。圖為國際團隊研究使用巡天數據的中國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在星空下的資料圖片。
中新社發 陳穎為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