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c校園生活:人大教育 「RucUniversity_edu」
2020年諾貝爾獎是由諾貝爾獎基金會主辦的綜合類獎項,共設置6類獎項。獎項於2020年10月5日至12日陸續揭曉 [1] 。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化學家珍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她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諾貝爾委員會在官方頒獎詞中表示:「藉助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CRISPR /cas9基因剪刀徹底改變了分子生命科學,為植物育種帶來了新機遇,有望催生創新性癌症療法,並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這一人類夢想美夢成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9年,共頒獎111次,有183人獲獎。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資料圖:諾貝爾獎獎牌。(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以下是近1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2019年:
約翰·古迪納夫(美)、斯坦利·惠廷厄姆(美)和吉野彰(日),因在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分享諾獎。
2018年: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喬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裡·溫特利(英),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7年:
約阿希姆·弗蘭克(德/美),理察·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結構。
2016年:
讓-皮埃爾·索維奇(法)、弗雷澤·斯託達特(英)和伯納德·費林加(荷)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獎。
2015年:
託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裡奇(美)、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美),因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獲獎。
資料圖:2014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頒獎典禮隆重舉行,多名瑞典王室成員出席。
2014年:
埃裡克·貝齊格(美)、威廉·莫納(美)、斯特凡·黑爾(德),因「研製出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獲獎。
2013年:
馬丁·卡普拉斯(美/奧地利)、麥可·萊維特(英/美)、阿里耶·瓦謝勒(美/以色列)分享諾獎,三人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做出貢獻。
2012年: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美)、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
2011年:
達尼埃爾·謝赫特曼(以色列)因發現準晶體獲獎。
2010年:
理察·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鈴木章(日),因「有機合成中鈀催化交叉偶聯」研究,分享諾貝爾化學獎。
記得轉發給你腦海中第一想起的那群人
<人大教育【Ruc校園生活】>新媒體中心:
http://learning.cmr.com.cn/http://ykt01.chinaedu.net/wisdom/login/login.do人大研招辦:
https://pgs.ruc.edu.cn/
https://www.bjeea.cn/
Copyright © 2020 RUC.EDU.CN
RUC校園生活"RucUniversity_edu"
長按二維碼關注
清東校區學生信息平臺
版權所有 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申請備案
學習考試丨論文指導丨校園文化丨學術講座丨派對娛樂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大街59號 郵編: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