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淮院士/莫瑋課題組揭示壞死樣凋亡誘發的保障機制

2021-01-20 中國生物技術網

壞死樣凋亡(Necroptosis)是一種能夠被腫瘤壞死因子受體(TNFR),Toll樣受體 (TLR),幹擾素受體(IFNR)以及病原體感染等多種刺激所誘發的程序性細胞壞死(programmed necrosis)。

大量體內和體外的研究證據表明,壞死樣凋亡受到了caspase-8的嚴密調控。Caspase-8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會自發產生大量的壞死樣凋亡;而大多數細胞系都需要額外添加caspase抑制劑如zVAD,抑制其活性,才能發生壞死樣凋亡。

然而,有少數幾種細胞系不需要額外抑制caspase-8就能發生壞死樣凋亡;並且人們在caspase-8活性沒有被人為破壞或抑制的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中都檢測到了壞死樣凋亡的發生。這些現象表明,在體內必然存在一種可以主動解除caspase-8對壞死樣凋亡抑制作用的內源性機制。這是細胞死亡研究領域一個懸而未決的重要科學問題。

北京時間2020年9月25日,廈門大學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韓家淮院士課題組和莫瑋教授課題組合作在Molecular Cell期刊上發表題為「A Non-canonical PDK1-RSK Signal Diminishes Pro-caspase-8-mediated Necroptosis-Blockade」的論文,揭示了這個重要問題的答案。

作者在體外細胞系和體內小鼠組織中都發現caspase-8 Thr265位胺基酸會特異性地在細胞發生壞死樣凋亡過程中被磷酸化。該位點的磷酸化可以完全破壞caspase-8的活性,解除其對壞死樣凋亡的抑制作用,導致壞死樣凋亡的爆發。

負責caspase-8 Thr265磷酸化的上遊激酶是什麼?作者發現右RIP3-MLKL組成的壞死小體通過招募RSK (p90 ribosomal S6 kinase) 實現對caspase-8 Thr265的磷酸化,解除caspase-8對壞死小體的抑制作用;穩定壞死小體,保障壞死樣凋亡進程得以順利進行。

RSK激酶包含N端激酶結構域和C端激酶結構域。在經典模型中,RSK是通過ERK、RSK的C端激酶結構域和PDK1所介導的依次級聯磷酸化實現激活的。但在TNF誘導壞死樣凋亡過程中, RSK對caspase-8的磷酸化不依賴於RSK的C端激酶結構域及ERK;RSK的N端激酶結構域被PDK1通過一種全新的非經典的方式激活,並負責磷酸化caspase-8 Thr265。RSK的N端激酶結構域抑制劑BI-D1870可以顯著減弱小鼠組織中的壞死樣凋亡,極大地緩解由壞死樣凋亡導致的組織損傷和小鼠死亡。這為治療壞死樣凋亡相關疾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可能靶點。

該研究揭示了非經典的PDK1-RSK信號軸是細胞解除caspase-8對壞死樣凋亡抑制作用的內在機制,首次解答了在內源情況下,細胞是如何主動通過抑制caspase-8來保障壞死樣凋亡進程的重要問題。

韓家淮課題組博士後楊章華、博士生何鵬以及廈門大學藥學院助理教授吳曉男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韓家淮院士和莫瑋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基金的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0.09.004

來源:小柯生命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韓家淮/莫瑋合作揭示解除Caspase-8對Necroptosis抑制...
    壞死樣凋亡伴隨著細胞內容物的釋放,它在TNF介導的系統性炎症反應症候群,缺血再灌注損傷,神經退行性疾病,胰腺炎,腸炎等多種病理過程,以及在T細胞穩態維持,胚胎發育等多種生理過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1】。由於壞死樣凋亡的炎症屬性,它的誘發受到了極其嚴密的調控,其中最為重要的調控執行者是caspase-8。
  • 【學術前沿】Protein & Cell | 韓家淮/帥建偉合作揭示細胞壞死小...
    outcomes 的研究文章,報導了RIP1如何定量調控細胞壞死小體複合物的招募,進而導致細胞不同命運的抉擇機制。研究組進一步結合實驗分析及模型優化,發現了高濃度RIP1除了抑制RIP3磷酸化介導的細胞壞死,同時也會阻滯TRADD介導的細胞凋亡。模型的拓撲結構分析和實驗結果表明,TRADD並不存在於含有RIP3的壞死小體複合物中,RIP1表達水平的降低可以同時觸發細胞壞死和細胞凋亡。該結果揭示細胞壞死和細胞凋亡之間並不是絕對的相互抑制關係,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可以同時發生。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Figure 1: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圖片來源:網絡)▌細胞凋亡Figure 2: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的比較。(圖片來源:網絡)細胞壞死性凋亡是不依賴於Caspase激活的一種細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激活主要依賴於壞死性小體的形成。
  • 沒事,邵峰組一樣繼續發Nature揭示細胞焦亡通路新發現丨Bio...
    三種細胞死亡(凋亡、壞死和焦亡)的形態特徵。過度的細胞焦亡會誘發包括敗血症在內的多種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傳統認為,細胞焦亡由包括caspase-1和caspase-4/5/11在內的炎性caspase活化而誘發。
  • 細胞凋亡在激素誘導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研究進展
    儘管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發病機制的許多學說已經提出,但其生物學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研究表明骨細胞凋亡與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密切相關,本文對激素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細胞凋亡研究狀況作一分析。到目前為止,研究細胞凋亡和激素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關係只限於動物模型或少量的患者,尚待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病例對照研究和闡明細胞凋亡引起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確切致病機制。
  • 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
    浙江理工大學付彩雲課題組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表了題為「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的研究論文,其中回顧了不同類型細胞死亡之間機制和聯繫的最新研究。
  • 院士論壇 | 邵峰院士:細胞焦亡與腫瘤免疫
    細胞死亡的方式有多種,如細胞壞死、細胞凋亡,當然還有細胞焦亡。細胞焦亡是什麼?細胞焦亡與凋亡有什麼區別?細胞焦亡與抗腫瘤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細胞焦亡是一種促炎性的細胞死亡方式,邵峰院士通過視頻演示,讓觀眾了解了細胞焦亡的發生過程,並對比了細胞凋亡和細胞焦亡的區別。
  • 細胞凋亡與壞死,傻傻的分不清楚?
    1.光學顯微鏡和倒置顯微鏡凋亡細胞的主要特徵為核染色質緻密深染,形成緻密質塊,有時可碎裂。在HE染色的組織切片中細胞體積縮小,胞質緻密、嗜酸性染色增強,並可形成凋亡小體。在組織中凋亡細胞常以分散單個形式存在,凋亡細胞與周圍細胞分離,不引起炎症反應。
  • 癌細胞逃避凋亡機制研究獲進展
    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展的合作研究,揭示了幹細胞因子受體C-KIT在白血病和胃腸間質瘤細胞逃避凋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Nature:比凋亡更快!邵峰院士團隊發現細胞焦亡新機制
    相比於細胞凋亡(apoptosis),細胞焦亡發生的更快,並會伴隨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釋放。細胞焦亡發生機制(圖片來源:《Nature》)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同時也是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得主的邵峰院士首次揭示和闡明了細胞焦亡的機制
  • 李詠生團隊揭示程序性壞死關鍵蛋白RIPK3在腫瘤免疫調控中的新功能...
    這為臨床靶向藥物的使用及機制探討提供了新的思路。綜上所述,李詠生教授團隊的發現揭示了RIPK3-PGE2環路調控MDSC的分子機制,闡明了RIPK3對結直腸癌免疫微環境的調控作用,同時為靶向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突破點。據悉,博士生顏桂芳,博士後趙化侃,碩士生張琦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 王曉東院士團隊發現生物鹼小分子誘導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
    2019年,王曉東實驗室博士後李典鎔偶然發現人體內包括雌激素(E2)在內的一類小分子在高於生理作用濃度時能夠誘導多種癌細胞凋亡(Molecular Cell | 王曉東團隊發現雌激素誘導細胞凋亡的分子學機制及其生理學意義)。
  • Cell:細胞壞死狀凋亡分子機制
    專題:Cell專題來自哈佛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麻省總醫院的華裔教授袁鈞英等研究人員在原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壞死狀凋亡)研究基礎上,發現了一個調控壞死狀凋亡的信號網絡,以及同時調控細胞凋亡和壞死狀凋亡的分子。
  •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的區別
    具體指細胞遇到內、外環境因子刺激時,受基因調控啟動的自-殺保護措施,包括一些分子機制的誘導激活和基因編程,通過這種方式去除體內非必需細胞或即將發生特化的細胞。而細胞發生程序性死亡時,就像樹葉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樣,凋亡的細胞散在於正常組織細胞中,無炎症反應,不遺留瘢痕。死亡的細胞碎片很快被巨噬細胞或鄰近細胞清除,不影響其他細胞的正常功能。
  • 王志珍院士課題組揭示磷酸化修飾調控內質網應激早期應答的新機制
    特別是在分泌活動旺盛的細胞中,ER的蛋白質摺疊狀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因此近年來, ER應激的早期調節機制逐漸成為本領域的研究前沿。前期工作中,王志珍院士課題組王磊研究員發現分泌途徑激酶Fam20C能通過磷酸化ER巰基氧化酶Ero1α來維持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在低氧脅迫、還原應激以及泌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Fam20C能否在ER應激過程中調節蛋白質穩態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