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中最神奇的實驗,雙縫實驗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不安?

2020-11-22 艾伯史密斯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

光的歷史

牛頓是光學的鼻祖人物,在17世紀建立經典力學,認為光是由許多微小粒子組成的粒子流,也就是「光的粒子學說」,該理論成功解釋了光的折射、反射等等現象,在後來的100多年時間裡,粒子學說一直被視為光的正統學說。

直到1807年,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發現了光的雙縫幹涉實驗,這一實驗證明光是波而非粒子,因為幹涉是波的特徵,從此,光的波動學說逐漸代替粒子學說成為正統。

又過了100多年,光的波動學說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然後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再次把光的粒子學說搬上科學舞臺。

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科學家提出了光的波粒二向性,大物理學家費恩曼曾說過:「雙縫幹涉是量子力學的核心實驗,其中包含了量子力學最深刻的奧秘。」

雙縫幹涉

在經典力學的波動學說中,雙縫幹涉就是對光的波動解釋,並沒有神秘的地方;但是在量子力學中,雙縫幹涉就沒那麼容易解釋了,其中有很多地方,科學家到現在都沒有弄清楚。

對於該實驗,首先量子力學認為,光是由一份一份的光量子組成,每份的能量大小為E=hυ,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υ為光子的頻率。

一束單色光穿過狹窄的單縫後再次穿過雙縫,就會在雙縫後面的屏幕上產生幹涉條紋;該實驗的神秘之處在於,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地發射光子,也能得到幹涉條紋,甚至我們把光子換成電子,甚至是分子,也能得到幹涉條紋。

如果從粒子的角度看,粒子穿過單縫後,再次穿過雙縫時只有兩個選擇,應該在屏幕上得到兩條亮紋;可事實是得到了多條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說明單個粒子在該實驗中能進行自我幹涉。

換句話說,單個粒子不是通過了一條縫,而是同時通過了兩條縫;你沒聽錯,是單個粒子在同一時間,同時通過了雙縫,就好似單個粒子一分為二後通過了雙縫,然後再進行幹涉組成一個粒子落到屏幕上。

該實驗的神秘之處還在於,一旦我們試圖探測粒子到底穿過了哪條縫,比如在雙縫處加上探測器,那麼幹涉條紋會立刻消失,就好像粒子知道你對它進行觀測了一般。

實驗過程的觀察與否,居然會影響到實驗結果,這是非常令人費解的;當初愛因斯坦還對量子力學嘲笑到:難道在你不觀察時,月亮就不存在!

這個解釋讓人非常難以接受,但這正是量子力學對雙縫實驗的詮釋,無數頂尖級的物理學家,都試想過你能想到的任何可能,最後都認為這個解釋是最合理的。

該實驗經過延伸,還引出薛丁格的貓、量子延遲選擇實驗等等;比如在薛丁格的貓中,貓死與貓活,對應的就是雙縫幹涉實驗中的兩條縫,兩個實驗本質上是一樣的,如果解決了雙縫幹涉實驗,也就解決了那隻半死不活的貓。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中最神奇的實驗,雙縫實驗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不安?
    對於雙縫幹涉飾演,其實就是將一束單色光通過一條狹窄的單縫中穿過,並且繼續穿過雙縫,觀察雙縫背後的屏幕上是否會發生幹涉條紋。這個實驗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卻讓人感到神秘,因為如果從粒子的角度來解釋的話,就是單個粒子在同一個時間內好似一分為二似的同時穿過了單、雙兩條縫隙,最後又重新組合成一個單一的粒子落到了屏幕上。
  • 為什麼說「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在量子力學的相關實驗中,「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感到「毛骨悚然」,那麼為什麼人們會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其實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本身並不令人「毛骨悚然」,它只是量子力學中一種演示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實驗。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實際上,在近代之前,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堅信這一點,即便是到了量子力學開始發展,量子力學的許多奠基人依然堅信這一點,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薛丁格等人,以至於他們最終站到了量子力學的對立面中去。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實際上,在近代之前,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堅信這一點,即便是到了量子力學開始發展,量子力學的許多奠基人依然堅信這一點,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薛丁格等人,以至於他們最終站到了量子力學的對立面中去。
  • 【物理前沿】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在經典物理學的世界觀下,宇宙存在著一個絕對客觀的規律,只要我們能夠找到它,那就可以了解宇宙中的一切,這也被稱為決定論。實際上,在近代之前,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堅信這一點,即便是到了量子力學開始發展,量子力學的許多奠基人依然堅信這一點,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薛丁格等人,以至於他們最終站到了量子力學的對立面中去。
  • 雙縫幹涉實驗操作簡單,理科生都學過,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害怕
    雙縫幹涉實驗是驗證光和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個實驗,操作起來並不複雜,但它在不同情況下展示出來的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害怕,它似乎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力量。藉助著顯微鏡等器材,科學家才看見了微觀世界,並建立了量子力學。
  • 為什麼當年雙縫幹涉延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是個啥,為啥讓科學家麻頭皮雙縫幹涉實驗是為了證明光到底是由波組成的,還是由粒子組成的這一物理學史詩之爭。無論光到最後被證明是由波組成的,還是由粒子組成的,都能幫助科學家更深刻地了解宇宙本源。
  • 跨越200多年的雙縫實驗
    在量子力學誕生後近一百年的時間裡,一直存在著論爭;科學家也一直在設計各種實驗,來驗證關於粒子奇異行為的理論,揭示量子世界的本質,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實驗就是單電子雙縫實驗。在19世紀初葉,科學界對於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存在涇渭分明的兩種觀點。
  • 當年的雙縫幹涉延遲實驗,為何會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似乎一步步地發現了這個宇宙「漏洞" 雙縫幹涉實驗是什麼? 當我們在水中丟下一塊石頭,那麼水面就會產生波紋,如果同時丟下兩塊石頭,兩個水波之間就能夠出現交叉的幹涉條紋。這就是波能夠互相干涉的特徵。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為什麼人們總是對細思極恐的「雙縫幹涉實驗」感到十分畏懼,這項物理實驗究竟蘊藏了什麼秘密令人如此不寒而慄?難道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有著恐怖片一般的觀影感受?
  • 量子力學的精髓問題和回答,都集中在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
    量子力學的精髓問題和回答,都集中在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那麼該如何理解,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好了,回到我們的題目,電子雙縫實驗該如何理解和解釋?就是說,我如果認為世界是確定的,就必須給出一個確定性的解釋。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電子雙縫衍射實驗。
  • 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科學家感到恐怖,為何會這樣?
    (加微信:yzts111111,拉你進微信群,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讓科學家感到恐怖」的說法並不太嚴謹,只是實驗的結果太出人意料罷了
  • 揭秘: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
    作為被列入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讓很多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們傷透腦筋。
  • 可怕,詭異,毀三觀的量子力學《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打破因果論.
    在傳統哲學和經典物理學中,因果論幾乎成了大家公認的真理,世間的一切都按照特定的規律運行著,直到有一天,一片烏雲從遠方飄來(量子力學)從烏雲裡射出一道閃電,把我們的因果論擊的粉碎,那就是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即可怕,又詭異,簡直毀人三觀。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到底恐怖在哪裡?
    雙縫幹涉實驗所顯示出來的結果是20世紀科學家集體遭遇的一次「靈異事件」,在這個簡單的實驗中微觀世界的基本本質,疊加態、不確定性、觀察者效應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這三個現象又是如此的燒腦、違反直覺、毀人三觀,所以我們常說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人覺得後背發涼,有那麼一點「恐怖」的感覺。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到底恐怖在哪裡?
    雙縫幹涉實驗所顯示出來的結果是20世紀科學家集體遭遇的一次「靈異事件」,在這個簡單的實驗中微觀世界的基本本質,疊加態、不確定性、觀察者效應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三個現象有是如此的燒腦、違反直覺、毀人三觀,所以我們常說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人覺得後背發涼,有那麼一點「恐怖」的感覺。
  • 神秘的量子世界:讓科學家崩潰的雙縫實驗|進化的歷史121
    雙縫實驗Image byKarin HenselerfromPixabay 摘要: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挑戰了科學的世界觀:物質決定意識。
  • 神秘的量子世界:讓科學家崩潰的雙縫實驗 | 進化的歷史121
    摘要: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挑戰了科學的世界觀:物質決定意識。在量子力學領域裡這樣的挑戰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其中最著名就是雙縫幹涉實驗。 在宏觀世界中如果是粒子通過雙縫後會在目標屏幕上留下與雙縫平行的痕跡,如果是一種波則會在目標屏幕上留下條紋幹涉圖案。這符合我們認知。但如果用微觀粒子重複上面的實驗則完全不同。科學家用電子這樣的微觀粒子做上述實驗時發現電子在目標屏幕上留下的也是條紋幹涉圖案。
  • 最神奇的物理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學過高中物理的人,應該都知道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完美的揭示了波與粒子的統一性。
  • 為何雙縫幹涉延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懼?薛丁格:我們發現了宇宙的...
    雙縫幹涉實驗似乎一步步地發現了這個宇宙「漏洞" 雙縫幹涉實驗是什麼? 當我們在水中丟下一塊石頭,那麼水面就會產生波紋,如果同時丟下兩塊石頭,兩個水波之間就能夠出現交叉的幹涉條紋。這就是波能夠互相干涉的特徵。 很多人聽過雙縫幹涉實驗後會認為「玄之又玄」,於是有了「遇事不決量子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