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外面受到一點委屈的時候,你首先找到的第一個地方是哪裡,大部分人應該會想到回家,這些都好像成為我們的本能反應,希望自己可以回到溫暖的懷抱,希望自己的媽媽可以再愛自己一次。當一個人想這些的時候,就說明你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你是一個和所有人想法一樣的人,你也是一個有家的人。關於家的定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覺得家是港灣,所以他們才有什麼事情就找爸爸媽媽,而有的人覺得家是後盾,所以走到哪裡都不會害怕,而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也是一個關於對家想法的故事,希望可能激起你對家的回憶,或者讓你的人生變得有想望。
一個人喜歡家,往往是從他離開家開始的。今天的主人公也是如此,從他踏上異鄉的那個路口開始的故事。劉萬均是一個城市裡面的孩子,他從小就很叛逆,父母對他說話,他都不聽,每天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別人說什麼,他都當聽不到,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離開家就開始想回家。劉萬均小的時候成績很好,有次老師讓他的家長來開家長會,可是他的爸爸媽媽工作太忙了,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學校,劉萬均從那天起就開始記恨他的父母,從此他在學校就是睡覺逃課,學業對他來說根本就沒關係,其實後來劉萬均自己說起,他在學校那樣做。就是想要引起他父母的注意,沒想到他的爸爸媽媽根本就不關心他,而他那樣極端的做法沒有讓父母注意到自己,反而學習越來越差,想追也追不回來。
這就是劉萬均從一個好學生到壞學生的過渡,從那時候起,劉萬均就再也不熱愛學習了,每天就和一些壞朋友玩遊戲上網,應該是他的父母工作太忙了,根本就沒時間管他,只能給他很多的生活費。劉萬均根本不稀罕那些,就繼續每天在街上晃悠,過了幾年,劉萬均高中畢業了。他也覺得以後自己自由了。在自己十八歲成人禮的時候,劉萬均的爸爸媽媽語重心長的對他說:「孩子,你這麼大了,爸爸媽媽工作忙,這麼多年沒有時間陪你過生日,你不要記恨我們,我們只想給你們最好的生活。」劉萬均一聽,心裡也不好受,他就對他的父母說:「這麼多年,你們確實沒管過我,只是給了我很多錢,現在我長大了,我也不會按照你們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我要自己去外面闖蕩,再也不回你們的家了,你們就當這個家沒有我吧,」說完劉萬均就摔門而出。
這以後,劉萬均的父母給他打電話他都不接,應該還是孩子的脾氣沒過去,才會那樣做。劉萬均從家裡出來,就一個人去了一個很遠的城市,這個城市很大,他一個人也不認識。但是誰沒有個年少輕狂的時候,劉萬均死活都不會給家裡人說話。而這個時候劉萬均的父母看到家裡空空的,才知道了原來劉萬均自己在家有多孤獨。劉萬均的媽媽還一個人在家裡偷偷掉眼淚。沒過多久,劉萬均的新鮮感已經過去了,他就開始自四處找工作,四處碰壁,這期間還被很多人欺騙。
幾個月後,劉萬均身上的錢就沒有了,他就鼓起勇氣給自己的媽媽打電話,電話剛接起來,劉萬均就說:「媽,我有點事情想和你說,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我想回家。」電話那頭,劉萬均的媽媽哭著說:「孩子,你回來吧,爸爸媽媽也知道錯了,你不在的這幾個月我們工作都沒顧得上,就一直在擔心你了。」當劉萬均再次回到家的時候,他覺得這個家真好,有爸爸有媽媽才會是一個完整的家,從此以後,劉萬均和父母相處的都特別好。
小編覺得,家裡真的很暖,走到哪裡怕了就回家,這句話永遠都是我們每個人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