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飯店的前世今生,連年虧損卻仍沒關門,這是怎麼回事?
臺北圓山山麓,有一座雄偉得連山都變小了的大飯店——「圓山大飯店」。它建造在臺北市郊的圓山山坡上,傍基隆河和劍潭,主體樓高14層。飯店的整體設計都是模仿明清時期的宮廷式建築,與普通飯店的設計在風格上有明顯不同,被人稱作臺北的「紫禁城」。它的特殊還在於:它是一個既不是國營,也非個體的奇特的經濟實體。應該說,它非公非私的性質是宋美齡的又一個「傑作」。
當初,圓山大飯店是由蔣介石的士林官邸出面向臺北市銀行借貸兩億臺幣建立的。後來,它的實際控制者則成了宋美齡視同己出的「孔二小姐」孔令偉。
圓山大飯店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已具雛形,蔣介石建造圓山飯店的政治動機主要有兩個:一是由於當時臺灣有許多美國人,為了善待這些長住的美國人,讓他們在臺灣能夠吃得好、玩得高興,以示美臺關係的密切程度;二是當年國民黨撤退到臺灣,經韓戰後,臺灣局勢日趨穩定,當局為了打開臺灣的「外交」局面,也需要建造一個像樣的飯店,接待外國賓客。
這家大飯店是臺灣最早的國際觀光飯店之一,在國民黨「外交」迎賓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與臺灣的政治、經濟、歷史密切相關。
圓山大飯店有關人等借款2億臺幣後,據說一直未曾歸還。
「臺銀」由於是債權銀行,因而特地組成了一個「圓山大飯店管理委員會」,由臺灣省府主席擔任主任委員。不過,明眼人都知道,圓山後臺強硬,這個管理委員會是不可能發揮什麼作用的。於是,這個畸形的經濟實體、形態特異的觀光大飯店就這樣長期以非正常的狀態維持著。不過因為大飯店有對外營業的身份,儘管它從未向臺灣「經濟部」作過公司登記,但是在臺灣財政統計資料上卻也可以查出它的「業績」。
當初這個由2億臺幣起家的圓山大飯店,而今已是僱用員工600人,資產總額23.16億臺幣的財團了。1986年其營業額為15.82億臺幣。但是公是私,仍是一筆糊塗帳。
圓山飯店開始時的真正的掌門人是宋美齡。到了1972年8月,由於蔣介石病重住進了臺北的「榮民總醫院」,宋美齡為了盡心照顧蔣介石,於是,她就把圓山飯店的大權交給了她最信任的外甥女孔二小姐。從此這裡又成了孔二小姐的天下。有宋美齡的撐腰,孔二小姐在圓山飯店更是說一不二、無法無天。
據臺北的「立法委員」調查,圓山飯店的設備和建築都歸宋美齡所有,但下面的地皮則歸「政府」所有。這在蔣家父子掌權的時代,沒人敢對此有什麼不滿。隨著蔣家勢力在臺灣日漸衰落,圓山飯店就成了臺灣各界的眾矢之的。1992年9月,更有臺灣省「議員」對圓山飯店的產權問題公開提出質詢,要求圓山飯店儘早走出特權的陰影,將其產權一元化。
孔二小姐可不管什麼「產權」問題,對圓山飯店她依然是我行我素,一手遮天。自她接手以來,圓山飯店的經營和管理狀況時常成為臺灣公眾議論的對象。
原因就在於,孔二小姐怕吵,所以她不希望有太多的人來住飯店,再加上她獨斷專行的經營方式,致使圓山連年虧損不斷。 連年的虧損,圓山飯店卻沒有關門,孔二小姐靠什麼來維持飯店的正常運轉?她的「絕招」就是靠存在銀行多達20多億臺幣存款的滾存利息維持著這個大飯店的一切開銷。
蔣介石去世後,孔二小姐陪宋美齡在美住了很長時間,雖身在海外,但圓山飯店仍像是私家財產,為了滿足孔二小姐的要求,一次次地把她喜愛的圓山飯店所做的食品空運到美國。尤其是逢年過節,孔二小姐會讓飯店替她準備好多食品運往美國,以便她拿去送人。據知情人透露,每年春節,圓山飯店為了趕製孔二小姐所要的食物,至少要忙上一個月的時間。
從以上事實就不難理解,圓山大飯店為什麼時常成為臺灣民眾所抨擊的對象。也不難理解今天許多臺灣人所提出的,圓山飯店是特權的象徵,而且迄今仍受著特權的保護的結論是並不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