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
8月9日7時27分,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附近發生6.6級地震。
災情發生後,有造謠者藉機發布地震相關謠言,雖然各大媒體以及相關部門不斷闢謠,但從昨晚到現在,謠言仍舊不斷滋生。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就此盤點這些新冒出來的謠言,大家別信也別傳了。
全國多地兩個月內有7.0級地震
昨天下午,微信群中出現了一條消息稱:「中國地震局預報:未來兩個月內中國還將發生7級以上地震,隨著撞擊大陸板塊破裂,地球外殼逆轉,湖北、山西等地為重點……地震級在7.3—8.0級……」又有人稱「已經在這些地方出現了蛤蟆成群出現等現象」,並「懇請大家轉發」。
經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查證,類似信息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上流傳,除了地名以外其他信息基本不變。各地網警都曾對此進行闢謠。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孟潭認為,根據國家地震預報管理辦法,地震預報由政府發布,不會由地震部門預報。發布內容不會用詞誇張,不著邊際,像地殼逆轉之類的詞彙是不可能出現的。此類消息可以肯定地歸入謠言之列,且此類措辭不可能出現在中國地震局的預報內容中。
高孟潭表示,地震預測主要依據各種物理監測手段,綜合數據分析,不會僅依據蛤蟆行為。地震部門不會使用煽情性語言,更不會要求轉發。
顯然,造謠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布一次這樣的信息。蒙不中就繼續發布信息,蒙中了可能就稱預言成真。
但是,這樣的預測毫無根據,純屬謠言。
此前,中國地震局官網列出了地震謠言的一些特徵:
第一種:超過目前預報的實際水平,要素過分精確。如傳聞中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非常具體,甚至發震時間精確到「上午」、「晚上」。
第二種:跨國地震預報。如果傳說地震是由外國人預報的,那肯定是謠傳,因為這既不符合我國關於發布地震預報的規定,也不符合國際間的約定。
第三種:對地震後果過分渲染。有時,特別是強震發生後常會出現「某個地方將要下陷」、「某個地方要遭水淹」等傳言,這種聳人聽聞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震源開始朝向新疆移動
昨天下午,網上出現一段「溫馨提示」:地震震源正在往新疆伊犁移動,晚上睡覺的時候要小心點,可能會地震。
謠言截圖
對此,新疆地震局官方微博昨晚發布闢謠:「網上關于震源往伊犁移動了,系謠言!」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一次地震的震源只有一個。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區域,又稱震源區或震源體,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震源是地震的發源地,發源地不會移動。
此外,網上還有帖子認為,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與九寨溝7.0級地震相隔僅約10個小時,兩者可能存在聯繫。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研究院蔣海昆表示,兩次地震沒有直接關聯,處於不同的地震帶上,都是各自能量積累的結果。
為何兩次地震發生時間較為接近?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地震的活動存在一定的特點。例如,在某一時間段,不同地區的地震會發生連發情況;而在另一時期,地震活動又偏低。例如,今年前7個月,我國地震活動整體水平偏低。從全球來看,也如此。在孫士鋐看來,如果一段時間地震活動水平偏低,過一段時間,地震可能會接連發生,這種交替出現的情況是地震出現的特點。
地震局救援中心急需同胞獻愛心,雙倍返還
有網友收到這樣一條簡訊:「你好,我是地震局救援中心的,剛剛四川九寨溝縣發生了7級地震,急需各位愛國同胞獻出我們的愛心,讓我們拿出《戰狼》的愛國情懷投入到抗震救災的行動中。收到信息的你毋庸置疑,請把錢打到621559******,我們會用這筆錢解救四川同胞,等救災過後,我們會雙倍返還您的愛心救助金,感謝!」
詐騙簡訊
記者從中國•九寨溝政府門戶網站獲悉,災情發生後,社會眾多愛心人士十分關注災區救援救助工作,並表達了捐款的意願。九寨溝縣財政局已將捐款方式向社會公布。捐款戶名為「九寨溝縣財政預算內存款戶」,帳號為211807000004271001,開戶銀行為「國家金庫九寨溝縣支庫」。
顯然,該網友收到的簡訊實為虛假詐騙簡訊。
今天上午,浦東網警微信公眾號發布題為《預防地震後的詐騙信息》的文章,提醒人們,除了虛假簡訊詐騙外,還有4種詐騙手段需提防。
1.假冒公益網站詐騙。例如假冒某公益組織官方網站的名義,設立「非法」釣魚網站,或製作假冒的門戶捐款頁面,利用群眾的捐款愛心,騙取網民的捐贈款。
2.虛假電話詐騙。電話謊稱是政府部門或者紅十字會等相關公益部門的工作人員,以災區募捐獻愛心的名義,讓大家為指定帳戶捐款。
3.網絡貼文詐騙。一些不法分子在論壇或者博客中以地震災民的名義,發布雲南魯甸災區情況的文章,多數極富煽情或配有強視覺衝擊力的圖片,以激發民眾的愛心,最後公布一個捐款的銀行帳戶或者網上支付帳號等,騙取網民捐款。
4.網絡回復詐騙。一些不法分子選擇點擊量大、影響力的博客文章、論壇帖子、微博話題或私信、用戶留言,還有被網站作為經典推薦的新聞內容,通過回復災區信息,騙取資金或物資幫助,或將讀者引入釣魚網站,實施詐騙。
最後,上海闢謠平臺提醒:災情面前,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地震相關信息要從權威渠道來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