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國家大劇院將上演「圖畫展覽會」北京交響樂團樂季音樂會。
《圖畫展覽會》看上去是個視覺盛宴,怎麼能和音樂聯繫到一起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他於1839年生於俄國的一個農村,父親是莊園主,從小他就在農莊的環境長大,這為他後來現實主義的走向奠定了基礎。「接地氣」的作曲家知道什麼樣的音樂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歡,所以他把現實主義元素和俄羅斯民間音樂融進了自己的作品。
《圖畫展覽會》是他的代表作,靈感來自於一次畫作展覽會,會上的作品是由他一位已逝的朋友維克託·阿里山大羅維奇·哈特曼所畫。穆索爾斯基用音樂帶著聽眾在畫作間漫步,你能聽到《侏儒》步履蹣跚,《古堡》莊重肅穆,《鳥雛的舞蹈》輕快靈巧……聲音模擬出的畫面感十足,這種創新讓這組音樂成為十九世紀俄國最有獨創性的樂曲之一,是用音樂表達畫面的創舉。這首鋼琴組曲被多次改編成管弦樂,其中以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配器的版本廣為流傳。本次大劇院演出的就是拉威爾的改編版本。
《圖畫展覽會》的影響力傳達至今,流行文化中也有它的位置,動畫大師手塚治虫就以這個作品創作了動畫《展覽會上的畫》,歌手麥可·傑克遜的《History》採樣了其中的一段。
此次演出還有穆索爾斯基的另一首作品《荒山之夜》,電影《綠野仙蹤》中曾把它用作插曲。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