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3日,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在音樂總監裡卡爾多·夏伊的率領下,再度登上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中國首秀十周年後,他們將再次把原汁原味的琉森音樂節「搬運」到北京,並攜手俄羅斯天才鋼琴家亞歷山大·馬洛菲耶夫,用兩場獨具匠心的音樂會詮釋拉赫瑪尼諾夫的「憂鬱」和馬勒的「悲劇」。
「琉森之聲」第一次在北京響起是2009年,已故指揮大師阿巴多當年領銜的四場音樂會成為了國家大劇院開幕運營以來璀璨奪目的高光時刻之一。而在2014年阿巴多大師去世之後,另一位義大利指揮大師裡卡爾多·夏伊接棒,這支「用實力說話」的樂團依然活躍在世界舞臺的中央。
本次演出將在兩場音樂會上呈現三部浪漫主義的巔峰之作。10月12日,以高難度著稱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將由年僅17歲的當紅俄羅斯鋼琴新星亞歷山大·馬洛菲耶夫奏響。音樂會下半場,夏伊大師和樂團還將演繹另一部「拉三」,即鮮有上演的拉氏《第三交響曲》,這部作品堪稱浪漫主義晚期最為繁複華麗的交響巨製之一,將全方位展現樂團實力。
10月13日的馬勒《第六交響曲》同樣是不容錯過的重頭戲,馬勒作品歷來是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保留曲目,樂團在阿巴多時代演繹的「馬六」錄音也是被無數樂迷珍藏的經典。而夏伊大師今年是首次執棒樂團排演這部充滿悲傷與陰鬱的「悲劇」交響,他將如何用激情澎湃、精確嚴謹的指揮點燃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值得觀眾們期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徐顥哲
監製:李紅豔
編輯:韓軒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