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伊與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國家大劇院供圖
10月12日至13日,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在音樂總監裡卡爾多·夏伊的率領下,時隔十年之後再度登上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他們將再次把「原汁原味」的琉森音樂節搬到北京,並攜手俄羅斯「天才鋼琴家」亞歷山大·馬洛菲耶夫,用兩場獨具匠心的音樂會詮釋拉赫瑪尼諾夫的「憂鬱」和馬勒的「悲劇」。
阿巴多打造的「全明星」樂團
琉森音樂節作為歐洲重要音樂節之一,在古典音樂界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每年都吸引著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名家名團登臺獻藝。因此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更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全明星」樂團,隊伍中不乏來自柏林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世界一流院團的樂手,如長笛首席雅克·祖恩、小號首席弗雷德裡希等。
2009年,已故指揮大師阿巴多帶領他親手打造的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第一次在北京奏響「琉森之聲」,而在2014年阿巴多大師仙逝之後,很多人認為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獨一無二的音樂表現力將難以延續,但在另一位義大利指揮大師裡卡爾多·夏伊接棒後,這支「用實力說話」的樂團依然活躍在世界舞臺的中央。
夏伊延續阿巴多音樂精神
2014年1月20日,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從義大利博洛尼亞傳向整個世界——指揮大師阿巴多辭世,人們知道,琉森音樂節持續十年的「阿巴多時代」就此落幕,但古典音樂世界依然將目光聚焦在當年的琉森音樂節上。
隨著阿巴多的離世,很多大師生前極為關注的樂團都進入了危機期,直到琉森音樂節官方公布出一個重磅消息:義大利指揮家裡卡爾多·夏伊將擔任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新任藝術總監。2016年,當年琉森音樂節開幕音樂會是這位義大利指揮在琉森音樂節的首秀,他執棒演奏了素有「千人交響曲」之稱的馬勒《第八交響曲》。這首作品的選擇顯然更在於突出致敬意味,馬勒《第八交響曲》的上演完成了阿巴多在琉森音樂節的「馬勒拼圖」。這一次亮相,昭示著琉森音樂節已經步入了新軌道,屬於裡夏伊的琉森音樂節「新時代」已經到來。
俄羅斯鋼琴新星加盟
本次演出,夏伊及樂團將在兩場音樂會上呈現三部浪漫主義的巔峰之作。10月12日,以高難度著稱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將由年僅17歲的俄羅斯鋼琴新星亞歷山大·馬洛菲耶夫奏響。這部鋼琴協奏曲中的「龐然大物」不僅是對鋼琴家手指機能和體力的考驗,更對音色控制和情感表達有著極高要求。音樂會下半場,夏伊和樂團還將演繹另一部鮮有上演的拉氏《第三交響曲》,這部作品堪稱浪漫主義晚期最為繁複華麗的交響巨製之一,將全方位展現樂團實力。
在10月13日的演出中,馬勒《第六交響曲》同樣是不容錯過的「重頭戲」,馬勒作品歷來是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保留曲目,樂團在「阿巴多時代」演繹的「馬六」錄音也是被無數樂迷珍藏的經典。而這也是夏伊在今年首次執棒樂團排演這部充滿悲傷與陰鬱的「悲劇」交響,非常值得樂迷期待。
採寫/新京報記者 劉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