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森之聲」再度奏響,夏伊執棒「馬六」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1-01-16 新京報網


夏伊與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國家大劇院供圖

  10月12日至13日,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在音樂總監裡卡爾多·夏伊的率領下,時隔十年之後再度登上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他們將再次把「原汁原味」的琉森音樂節搬到北京,並攜手俄羅斯「天才鋼琴家」亞歷山大·馬洛菲耶夫,用兩場獨具匠心的音樂會詮釋拉赫瑪尼諾夫的「憂鬱」和馬勒的「悲劇」。

  阿巴多打造的「全明星」樂團

  琉森音樂節作為歐洲重要音樂節之一,在古典音樂界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每年都吸引著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名家名團登臺獻藝。因此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更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全明星」樂團,隊伍中不乏來自柏林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世界一流院團的樂手,如長笛首席雅克·祖恩、小號首席弗雷德裡希等。

  2009年,已故指揮大師阿巴多帶領他親手打造的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第一次在北京奏響「琉森之聲」,而在2014年阿巴多大師仙逝之後,很多人認為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獨一無二的音樂表現力將難以延續,但在另一位義大利指揮大師裡卡爾多·夏伊接棒後,這支「用實力說話」的樂團依然活躍在世界舞臺的中央。

  夏伊延續阿巴多音樂精神

  2014年1月20日,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從義大利博洛尼亞傳向整個世界——指揮大師阿巴多辭世,人們知道,琉森音樂節持續十年的「阿巴多時代」就此落幕,但古典音樂世界依然將目光聚焦在當年的琉森音樂節上。

  隨著阿巴多的離世,很多大師生前極為關注的樂團都進入了危機期,直到琉森音樂節官方公布出一個重磅消息:義大利指揮家裡卡爾多·夏伊將擔任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新任藝術總監。2016年,當年琉森音樂節開幕音樂會是這位義大利指揮在琉森音樂節的首秀,他執棒演奏了素有「千人交響曲」之稱的馬勒《第八交響曲》。這首作品的選擇顯然更在於突出致敬意味,馬勒《第八交響曲》的上演完成了阿巴多在琉森音樂節的「馬勒拼圖」。這一次亮相,昭示著琉森音樂節已經步入了新軌道,屬於裡夏伊的琉森音樂節「新時代」已經到來。

  俄羅斯鋼琴新星加盟

  本次演出,夏伊及樂團將在兩場音樂會上呈現三部浪漫主義的巔峰之作。10月12日,以高難度著稱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將由年僅17歲的俄羅斯鋼琴新星亞歷山大·馬洛菲耶夫奏響。這部鋼琴協奏曲中的「龐然大物」不僅是對鋼琴家手指機能和體力的考驗,更對音色控制和情感表達有著極高要求。音樂會下半場,夏伊和樂團還將演繹另一部鮮有上演的拉氏《第三交響曲》,這部作品堪稱浪漫主義晚期最為繁複華麗的交響巨製之一,將全方位展現樂團實力。

  在10月13日的演出中,馬勒《第六交響曲》同樣是不容錯過的「重頭戲」,馬勒作品歷來是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保留曲目,樂團在「阿巴多時代」演繹的「馬六」錄音也是被無數樂迷珍藏的經典。而這也是夏伊在今年首次執棒樂團排演這部充滿悲傷與陰鬱的「悲劇」交響,非常值得樂迷期待。

  採寫/新京報記者 劉臻

相關焦點

  • 裡卡爾多·夏伊領銜,「琉森之聲」重返國家大劇院
    10月12日至13日,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在音樂總監裡卡爾多·夏伊的率領下,再度登上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中國首秀十周年後,他們將再次把原汁原味的琉森音樂節「搬運」到北京,並攜手俄羅斯天才鋼琴家亞歷山大·馬洛菲耶夫,用兩場獨具匠心的音樂會詮釋拉赫瑪尼諾夫的「憂鬱」和馬勒的「悲劇」。
  • 「交響夢之隊」再度訪滬,「琉森之聲」平移上海
    10月15日至17日,「交響夢之隊」在現任音樂總監裡卡爾多·夏伊執棒下再度訪滬,以一連三場「琉森音樂節在上海」駐場演出亮相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獻演上交2019-2020音樂季,並同步呈現樂團在今年琉森音樂節上演繹的作品,青年鋼琴家亞歷山大·馬洛費耶夫在演出中擔任鋼琴獨奏。
  • 琉森之聲再襲上海,情懷與華彩依舊
    琉森之聲再襲上海,情懷與華彩依舊 顧超 2019-10-16 09:53 來源:澎湃新聞
  • 夏伊率琉森「交響夢之隊」再度訪滬,滿滿「命運之力」
    此外,這也是展示琉森節日管弦樂團樂手「獨奏」能力的好機會,特別在第二樂章很慢的節奏下,木管表現出了很優秀的水準。拉赫瑪尼諾夫1936年夏天寫就的《第三交響曲》可以稱為他的封筆之作。夏伊的棒下依然強調歌唱性,他對音樂中代表噩夢與痛苦的不和諧音抽絲剝繭,較好地銜接了二者。
  • 寶齊萊攜手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 奏響百年琉森古典之音
    Bucherer)聯合贊助,被譽為歐洲三大音樂節之一的瑞士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2019秋季巡演,繼去年首次駐地上海後,於金秋十月再度來到中國 ; 寶齊萊與琉森音樂節的此次攜手,為中國觀眾帶來美妙絕倫的琉森風情。【2019年10月17日,上海】久負盛名的瑞士琉森音樂節成立於1938年,是古典音樂領域的領先者之一。今年是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連續第三年在中國表演。
  • 歐洲三大音樂節之一「琉森音樂節」原班管弦樂團首次在華巡演
    10月12日,「琉森音樂節在中國」新聞發布會在瑞士駐華大使館舉辦,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在今年10月8日-10月20日首次展開中國三地巡演,在現任音樂總監裡卡爾多·夏伊的執棒下先後登臺國家大劇院、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和深圳音樂廳,打造「琉森音樂節在中國」的概念,曲目均選自他們2019年琉森夏季音樂節上的演出曲目,以最大程度還原「歐洲三大音樂節之一」琉森音樂節的原汁原味。
  • 天津812爆炸事故七天大事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天,涉事企業受到關注,新京報記者查詢工商登記信息發現,2012年,瑞海公司成立初期,許可經營項目並不包括危化品存儲。  8月15日  11時30分,爆炸核心區救援人員在一處貨櫃附近發現倖存者韓鳳群。  防化官兵進入現場參與搜救,同時進行物質、土壤、空氣的取樣工作。
  • 李小文: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李小文傳奇的經歷一層層被剝開,網絡上充滿了排山倒海的驚嘆之聲。  「李小文」作為關鍵詞,迅速排在了搜尋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學網開設的博客,成了一周熱門博客第一名,點擊量迅速超過了400萬次。  有網友說,照片裡的李小文像《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低調、沉默,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 王文興:沒有筆記的書等於白念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談閱讀 一本《戰爭與和平》讀了三四年  新京報:你說過,理想的閱讀速度,一小時只能讀一千字,一天的閱讀時間不能超過兩小時?  王文興:幾十年我都是這麼要求自己,一本《戰爭與和平》我讀了三四年之久,每天多讀的話負擔很重,到後來感覺就遲鈍了,寫得再好你也疲勞了,無法判斷好壞。
  • 穿越蛇文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雖然「墨丘利節杖」與「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都有蛇纏繞,但前者無醫學內涵。據稱,這種錯誤用法源於1902年美國軍醫院,當時一位高官堅持使用墨丘利節杖作為標誌,從此將錯就錯。  一項調查顯示,美國62%專業醫療機構使用「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作為標誌,而76%商業醫療組織使用墨丘利節杖做標誌。
  • 「非典」改變的人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郭鐵流 攝  前 言  十年後回首春天  我們總會在某些時間懷念某些人,就像樹枝在每一次開春,懷念去冬的落葉。  10年前的今天,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病逝。再提及這個逝者的名字,並非因為哀痛,亦非因為對殉職者的崇敬;而是想因他們之名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下一個類似SARS的惡魔明晨到來,我們擁有什麼?  這是唯一能告慰逝者、提醒生者的問題。  如鍾南山院士所說,SARS是一場遭遇戰,無論是個人、醫護人員還是國家,以毫無準備之血肉之軀,面對來勢洶洶的神秘病毒。
  • 食品高氯酸鹽汙染成世界難題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全國飲用水深度處理研究會委員高乃雲表示,高氯酸鹽汙染在各地的地下水、井水等中有檢出,不過濃度很低,「飲用水汙染比日、韓、美情況略好,瓶裝水汙染水平與美國相當。」  風波  茶葉在歐洲檢出高氯酸鹽 限量標準正交涉中  讓中國茶葉陷入汙染風波的「罪魁禍首」,正是常被用於火箭燃料、軍工業生產、煙花爆竹等製造的高氯酸鹽。
  • 能量金字塔:神秘功效支撐的「傳銷」迷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動新聞出品位於山東威海的能量金字塔生產廠家。    、古埃及文明、木乃伊等未解之謎,屏幕前的小桌上,整齊地擺放著5個金字塔模型。「量子糾纏讓人變輕盈」主持人一邊說金字塔不能治病,一邊又向在場的灌輸金字塔能夠喚醒自愈力,讓人身體變好,「金字塔通過每秒上億次的諧波共振,釋放金字塔能,可以激活人體細胞,喚醒人體自愈力。」
  • 全國多地陷入嚴重霧霾天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張朋 攝  中東部地區成「重災區」,多條高速封閉、航班受影響;四川盆地、華北平原的霧霾天氣還將持續  新京報訊 (記者金煜)新年第二個周末,全國中東部地區都陷入嚴重的霧霾和汙染天中。中央氣象臺將大霧藍色預警升級到黃色預警,環保部門的數據則顯示,從東北到西北,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大範圍的重度和嚴重汙染。
  • 極限高空運動挑戰者吳詠寧之死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一個月後,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才說,當時手太滑了,差點失手。而這次險些讓他付出生命代價的表演卻使他收到了史上最高的打賞:288.5元。  意外發生後,倆人共同的朋友童虎告訴金金,自己曾經還救過吳詠寧兩次。當吳詠寧在做動作時搖頭了,就意味著體力將要耗盡,此時童虎就會救他,拉他上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她向穆拉德保證,她和蘇丹一樣厭惡那些「偶像崇拜者」天主教徒和「冒稱」基督教徒之人。對這位已經統治了21年的老謀深算的新教女王來說,面對天主教對自己的咄咄相逼,與蘇丹交好是另一個旨在確保她的政治地位的精明之舉。自1570年教皇庇護五世對伊莉莎白施以絕罰以來,歐洲天主教勢力就開始僅允許英格蘭商人在它們的港口和城市展開有限的商業活動。
  • 環保部長:騰格里沙漠又發現汙染水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昨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京報記者 陳杰 攝  陳吉寧表示,決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治霾不能靠老天,需付出額外努力  昨日下午,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 尼爾斯·玻爾及其時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戈革以畢生之力獨立完成了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文集細讀】  我不是一位人物傳記愛好者,但有兩本傳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我當作「勵志」的書來讀,這兩本書的作者是同一個人,一位物理學家,阿伯拉罕·佩斯,兩本傳記的名字分別是《上帝是微妙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活》《尼爾斯·玻爾的時代》。
  • 不能再忽視「不賺錢的感染科」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近段時間,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因其專業人做專業事,說真話說人話而屢屢霸屏。而據《中國新聞周刊》今天報導,張文宏在博士畢業後,曾經因感染科邊緣化、待遇低,想過另謀出路——這並非嬌嗔,在這次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醫院感染科,長期以來都是弱勢的存在。
  • 早讀:新的一天,從這份新聞早餐開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關注】自閉症青年上班記:比求醫更讓父母焦灼分揀製作好的磁芯配件,是19歲的輕度自閉症患者宇航的工作。他一個月可以掙將近3000元。此前,他在普通學校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2014年畢業於大連一家職業技術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