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應用竊取用戶隱私為何屢禁不止,你知道嗎?

2021-01-19 風吹帆動8數碼

12月3日電 工信部3日在官網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六批)》。工信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60款APP未完成整改,上述APP應在12月10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這樣的新聞我們都聽過無數遍了,近些年315晚會,也會公布一些竊取用戶隱私軟體。其實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軟體會去竊取用戶隱私。要知道現在國家對於這方面的管控,也是相當嚴格的。那麼為什麼這麼多軟體,會鋌而走險。其中不乏一些官方和大公司的APP。其實不難理解,有句古話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去」,說白了都是金錢惹的禍。網際網路時代流量為王,有了流量就有了變現的資本。APP收集用戶信息可以獲取更精準的用戶,精準的用戶信息可以大大提高變現的轉化率。所以精準的用戶信息是非常值錢的。有了高額的利潤,就會有人鋌而走險。竊取用戶信息,這背後其實是一個巨大的灰色產業鏈。

其實竊取用戶信息,也是分為幾個級別的。第一就是電商的商品推送。你在電商平臺搜索某一商品申請你在談話間提及到某個商品,很快你打開軟體,就會有同類型的產品推送給你。都說這是大數據,其實更多的是軟體監聽到你的談話或者是搜索記錄。這一類現在在各大應用中,非常普遍有種約定俗成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法律所允許的範圍內,但是這其實就是監聽、竊取用戶隱私的行為。

第二就是收集並竊取用戶信息。相信大家也經常遇到過,有各種各樣的推銷電話,打過來。什麼保險、理財、貸款等。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人怎麼會有你的電話?他們為什麼會給你打電話?其實有可能就是某些APP,竊取了你的用戶信息。你的信息被軟體收集,根據收集到信息進行分類,之後打包賣給第三方。之後你就接到各類推銷電話了。

那麼我們要怎麼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我們要知道軟體要獲取隱私信息,是需要手機系統進行授權的。所以我們不要輕易給軟體進行授權,除了必要的授權外,其他的權限一律不要授權。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比如閱讀類軟體。它會讓你授權定位,通訊錄等信息。要知道這類軟體其實根本不會用到定位和通訊錄等信息。但是你一旦授權了,軟體就可以收集你的隱私信息,如通訊錄。甚至有些流氓軟體,你不開通他指定的功能,你連軟體都使用不了。像這類軟體,我們一定不能安裝,寧願不使用也不要安裝。否則隱私安全將無法得到保障。

另外我們可以在手機中主動關閉重要的權限,一般手機的設置路徑都是設置--應用管理--應用權限--應用--關閉權限。像通訊錄、錄音、定位等權限不要輕易授權。

對於網絡這一塊,國家的法律法規,現在在逐步完善。尤其是近些年,對於網絡安全和隱私等方面,加強了管理。但是更多的是我們自己要提高警惕,保護好我們自己。遇到事情,多思考,多方驗證。不要隨便走他人提供的渠道,一定要走官方渠道。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被騙。在軟體使用中,我們一定要慎重的選擇開啟應用的授權權限。

在這裡講一個我的親身案例,一個手機號碼打了過來,自稱是某大公司的客服。可以準確地說出我的姓名、學歷、學校等,並且說的事,我以前確實有做過。說是公司開闢快速處理渠道,提供了一個QQ號。說是讓我添加就可以處理。我本人是沒有相信的,因為我覺得大公司肯定是有他們自己的處理渠道。於是我撥打了客服電話核實,才沒有上當。但是肯定有不少人還是會上當的,畢竟他們可以準確地說出你身份信息和你做過的事。

大家有沒有類型的經歷或者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覺得有用的可以點讚、關注、分享、收藏,關注我獲取更多的小技巧,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手機應用正「花式」竊取你的一切
    或許,有不少應用已經是「習慣性」在訪問我們手機的聽筒、攝像頭、通訊錄甚至是更為隱私的財務信息。那麼,這些應用的研發、運營機構對我們手機上關鍵部位和信息的訪問,究竟是無心之舉,還是另有所圖呢?竊取隱私只為變現「簡單來說,竊取用戶信息和金錢都有關係。」
  • 逾三成移動應用抓取用戶隱私 智慧型手機安全堪憂
    3.15前夕,一則關乎手機用戶隱私權益的敏感數據引起各方高度關注,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在今天舉行的一場小範圍研討中透露:66.9%的智慧型手機移動應用在抓取用戶隱私數據,而其中高達34.5%的移動應用有「隱私越軌」行為——性質過分的越界抓取,在與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情況下,獲取智慧型手機用戶的簡訊記錄、通話記錄、通訊錄等敏感個人信息;這些抓取行為並非相關移動Apps為用戶提供的應用服務功能所必需
  • 京東金融 APP 疑似竊取用戶隱私,客服回應:不上傳已下線
    在該網友發布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用戶打開了京東金融並將其掛在後臺,然後打開其它銀行應用並截圖,隨後打開手機自帶的文件管理器,找到京東金融的應用目錄,通過時間排列找到了在銀行應用截圖的圖片。對此,京東金融客服今天下午在微博上做出了回應,表示京東金融之所有會有圖片緩存,並非竊取用戶隱私,而是京東金融在2018年12月上線的一個便捷小功能,其目的是為了幫助用戶改善APP使用,自動獲取截圖是
  • SDK竊取隱私背後,大環境不變或將一切皆成空
    並且這兩家公司的SDK都存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用戶隱私的情況,並且其還會在對這些數據讀取完成後,悄悄傳送至指定伺服器存儲起來。事實上,由於工信部會定期公開通報違規採集個人信息數據的不良APP,因此也讓廣大消費者認識到,在智慧型手機中有這麼多APP在威脅個人隱私安全。但是相比大家看得見摸得著的APP,SDK這東西無疑就顯得要虛無縹緲得多了。
  • 他們可能正在微信朋友圈竊取你的個人隱私
    他們可能正在微信朋友圈竊取你的個人隱私 2020-12-28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蘋果手機iPhone怎樣實現虛擬定位-隱私保護工具黑鷹位移
    為什麼要進行手機的虛擬定位?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以智慧型手機為載體的新科技正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極其方便和快捷,但是手機App竊取個人隱私和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的現象卻早已不是新的問題,人們現在對智慧型手機的深度依賴已經讓它成為了隨身不可缺少的物品。無論何時都將手機帶在自己的身上。而這樣的行為也使得手機的隱私洩露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甚至還會帶來嚴重的精神傷害和心理折磨。
  • 窺探用戶隱私,APP都有哪些騷操作?
    現在的手機APP層出不窮,在使用APP的時候,也越來越多的遇到個人隱私被洩露的情況。最近,又有一批APP因為過度收集用戶信息,被點名通報,要求限期整改了。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APP要收集用戶的信息呢?只通過描述的個人喜好,去向你推薦,估計APP早就被噴死了;而通過對你行為的精準把握後,你會越用越覺得「真香」。手機是你的管家,它在忠實的記錄你的一切言行。但搞的不好,你的管家被別人收買後,把你賣的連底褲都不剩。讓我們一起看下,為了窺探你的隱私,現在的APP都做了哪些騷操作。
  • 蘋果維修服務站iPhoneX手機上的6個功能防止隱私洩露
    我們不能沒有手機溝通,工作,娛樂,旅行,吃飯等,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最重要的必需品。然而,隨著手機功能的不斷增加,手機的隱私和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何防止隱瞞?私人信息如何被竊取?及時關閉Wi-Fi功能。不要連接到未知網絡:許多人已經養成了在Wi-Fi網絡環境下使用手機的習慣。
  • 手機定位軟體是否侵犯了他人的隱私?
    手機定位軟體是否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有這樣的軟體,只要你輸入他人的手機號碼,就能定位該人的地理位置。還美其名曰:「能快速準確地找到你的朋友和家人」。你覺得如果使用這款軟體侵犯他人的隱私了嗎?任何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手機定位是很多手機APP都具備的功能,當開啟了定位功能更好地進行為你推薦附近的信息和為你提供最新的資訊信息和生活信息。但是同時你在獲取豐富的信息同時,你的一些個人愛好、行為軌跡等等數據信息也會被軟體所記錄,從而形成了數據,而很多人的行為軌跡就形成了大數據!
  • 拼多多App遠程刪圖 上熱搜,你的手機還有隱私嗎?
    你的手機安全嗎?南都周刊記者 | 孫雅茜1月12日,有網友上傳系列視頻,爆出了自己在參與拼多多App活動時的遭遇:參加App裂變活動,邀請新用戶返現一百元,結果錢沒拿到,證據截屏還被App遠程刪除。劍指拼多多App「利用安裝時賦予的權限侵犯用戶隱私」,手機照片可以刪除,用戶還有什麼隱私可言?」
  • Google再曝偷偷收集用戶隱私,安卓蘋果用戶全都中招
    剛剛,美聯社發布調查報導稱,Google旗下安卓會自動存儲用戶的位置數據。這家搜索巨頭、AI大廠,仍在偷偷記錄你的位置信息。即便你已經在隱私設置中,關閉了位置記錄。iPhone用戶別笑。不止安卓,只要你在iPhone中安裝使用了Google系應用或服務,結果也如出一轍。
  • 黑客能通過腦電波「竊取」耳機用戶密碼
    黑客能通過腦電波「竊取」耳機用戶密碼 2017-07-03 08:  現在,來自美國阿拉巴拿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團隊的研究發現,一名在佩戴EEG耳機時暫停視頻遊戲並登錄銀行帳戶的玩家,有遭受惡意軟體程序竊取密碼或其他敏感數據的風險。研究團隊使用了目前在線消費者使用的一種EEG耳機,和一種用於科學研究的臨床級腦電波監測耳機,以證明惡意軟體程序可以輕易「竊取」用戶的腦電波。
  • 你的隱私信息可能已經暴露了
    來竊取我們的數據,很多時候也是把這些數據當做獲得重要知識和情報的手段,所以它要獲得一切與我們有關的數據。第一個就是從外部著手,我們有很多暴露在外部的業務的系統,那它們就想辦法從這裡去獲得數據。針對內部的系統,它可以通過收買內鬼,甚至植入一些定向木馬來獲取你的數據,然後再通過這些數據去分析、關聯你的隱私,最後形成很多關於你的重要信息。
  • 今年315隱私成為關注重點?手機這幾個設置保護個人隱私
    所以趁現在趕緊打開手機把不必要的權限關掉吧。      首先是安卓手機:      依次點擊「隱私」-「應用管理或者權限管理」,查看一下你的手機中哪些沒有關閉的權限。如果你所有的App都有最高權限,那我肯定你就是騷擾電話或者賭場簡訊的重災用戶——這些就是那些不法分子盜竊你隱私的重要途經。      蘋果iPhone要簡單不少:    由於系統的獨特性,iOS比安卓在隱私方面做的確實要強不少,不過即便如此也不可以掉以輕心。
  • 手機木馬借《刺殺金正恩》肆虐 專偷韓國銀行卡密碼
    網友「鼻涕蟲」在手機上安裝了一個電影《刺殺金正恩》的下載器,由於採用電影海報以及韓語名稱,「鼻涕蟲」毫無懷疑地點擊進入APP下載電影,看到手機界面出現一個DIVX文件的下載進度條,便坐等電影下載完畢。「鼻涕蟲」不知道的是,他下載的並不是電影《刺殺金正恩》,而是一個能竊取簡訊、銀行卡號以及密碼的手機木馬。
  • 谷歌員工曝光iPhone存在隱私漏洞
    一直以來,個人信息安全就是眾多網友所關注的焦點問題,畢竟誰也不想自己的個人隱私信息被別人竊取販賣。而蘋果作為手機市場中的霸主,很多人選擇其的原因就在於蘋果在個人隱私信息保護販賣,確實是做的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因此對於蘋果手機的安全性也是十分認可。
  • WiFi探針查個人隱私?第三方app才是元兇
    在上周五播出的3.15晚會上,央視報導了使用WiFi探針功能可以竊取用戶隱私的事件,引發了不少人的恐慌。其實,WiFi探針技術本無偷竊個人隱私的功能,手機裡亂裝的第三方app才是出賣用戶數據的元兇。第三方app洩露你的隱私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WiFi探針只能夠獲取用戶連接WiFi設備的MAC地址,並不能直接收集用戶的隱私數據,那麼我們的隱私是怎麼洩露的?答案是第三方app。尤其是安卓手機在安裝app時,會顯示獲取用戶手機的各種權限和各種數據。比如,獲取用戶的實時位置、電話權限、通信錄權限等。
  • 釘釘打卡遭破解,手機定位系高風險權限易導致隱私洩露
    作為當下職場的熱門應用,釘釘的用戶數已經超過2億,大量企業使用釘釘記錄員工的考勤情況。但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釘釘打卡的破解軟體充斥網絡,下載破解軟體後按照操作教程的指引,即可任意設定位置並成功打卡。多名商家稱,此類軟體對用戶沒有任何風險,但網絡安全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商家私自開發的「虛擬定位」軟體大多未經專業技術檢測,使用者的個人信息處於極大的風險之中。
  • 手機竊賊插件曝光:簡訊可被全部傳走,包括網絡交易驗證碼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6日電 你的簡訊可被全部傳走,包括網絡交易驗證碼,16日,央視財經3·15晚會曝光手機裡的竊賊插件。央視財經介紹,技術人員檢測了50多款手機軟體,這些軟體中分別含有上海氪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招彩旺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的SDK插件,這兩個插件,都存在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竊取用戶隱私的嫌疑,涉及國美易卡、遙控器、最強手電、全能遙控器、91極速購、天天回收、閃到、蘿蔔商城、紫金普惠等50多款手機軟體。
  • 從模擬地理位置切入,天下遊為手機用戶提供一站式隱私保護服務
    App的裝載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然而App會用強制手段對手機中的SIM卡、通訊錄、簡訊、手機號碼、定位等個人信息進行使用,進而和第三方合作來對用戶行為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做針對性的內容投放。如此善意和惡意的第三方行為,使得用戶對個人的信息安全感到恐慌。據調查,60%的APP處於行為不當的範圍。那麼,在避免不了安裝App並默認授權第三方使用的情況下,用戶該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護自己的隱私安全呢?天下遊根據市場現狀和用戶的剛需,在2013年開發出了一款更改手機地理位置和其他敏感信息的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