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黑眉曙蛇,這是一種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但一種蛇,北京也有哦~
感謝大家對我們對支持!
【中文學名】黑眉曙蛇
【英文名】Beaty rat snake
【拉丁學名】Orthriosphis taeniura
【別名】黑眉錦蛇(曾用名)眉蛇 錦蛇 稱星蛇 光廣蛇 家蛇 菜花蛇(川貴地區)黃喉蛇 黃頜蛇 慈鰻 枸皮蛇 黃長蟲 廣蛇
【分類地位】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雙孔亞綱 鱗龍次亞綱 有鱗目 蛇亞目 遊蛇科 曙蛇屬
*曾歸為錦蛇屬(Elaphe),根據線粒體DNA檢測結果,包括黑眉曙蛇在內的許多錦蛇屬的物種都被移到其他屬,黑眉曙蛇被移到曙蛇屬(Orthriosphis)。
系古北界東洋界廣布種,除了西北、 東北部分省份和內蒙古、 山東未見 報導外,遍及全國各地, 以華中及西南區較多。
國內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西、陝西、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福建、臺灣、江西、黑楠、湖北、湖南、海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甘肅等地。
國外主要分布在朝鮮、越南、日本、寮國、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丹麥等。
全長可達 2000 mm 左右, 雄性最長(1627+383) mm (福建崇安)。四川安縣 1 雄蛇全長達 0830+390) mm (高正發, 1984)。
頭體背黃綠或棕灰色,體背前中段具黑色梯狀或蝶狀紋, 至後段逐漸不顯;從體中 段開始, 兩側有明顯的四條黑色縱帶達尾端;腹面灰黃色或淺灰色, 兩側黑色;上下唇鱗及下頜淡黃色,眼後具一明顯的眉狀黑紋延至頸部,故名黑眉曙蛇。
頰鱗1,陝西1雄右側為2, 浙江1雄頰鱗缺;眶前鱗 1(2),絕大多數有 1 片小的眶前下鱗;眶後鱗 2,極少數 3;顆鱗 2 (1、 3) +3 (4、 2、 5) ;上唇鱗變化多,有 9, 4-2-3 式;或 8, 3-2-3 式,個別出現 4-1-3、 4-2-2 式,偶見 10, 5-2-3、 4-2-4 式;7, 2-2-3、 3-2-2 式,亦有 6, 2-2-2 式 3-2-1 式者,下唇鱗 9一13 片,前 4-6 片切前頜片,背鱗 25(23、 24、 26、 27) -25(23、 21、 24、 22)-19(17、 18、 21、 20) 行,背中央 9-17行微弱起稜 ;雄性腹鱗 222—265, 平均 244 片,雌性 230-267, 平均 253 片;肛鱗二分;尾下鱗雙行, 雄性 68—122, 平均 101 對,雌性 87-107, 平均 99 對。
體型大,行動迅速,善攀爬,性較猛,受驚擾即豎起頭頸作攻擊之勢;平原丘陵及山區均發現其活動,常在房屋及其附近棲居,好盤踞於老式房屋的屋櫓,故
家蛇」 之稱。曾見千屋旁碎磚下,茅萃屋頂間或利用黑線姬鼠的洞穴過冬。
食鼠類、 鳥類及蛙類;食慾強,食量大,在蛇園飼養時常見其連吞 3-4 只小白鼠。
成都動物園在飼養中發現該蛇好食鼠類和麻雀,也能吞食雞蛋、鴨蛋和小雞。
卵生,7 月產卵,卵數 2-13 枚,卵徑 (40-65) mmX (23-34) mm, 卵重 15-26.9g, 孵化天數 67-88, 仔蛇具卵齒,出生仔蛇全長 330-450mm, 體重 7-21 g.在成都見於 4 月間交配, 交配延續時間達 11 小時;在遵義 5 月交配,有兩對蛇交配持續時間均 14 個多小時。
垂直分布記錄:文獻記載海拔 3000 m 處也有發現 (Pope, 1935)。500-1500m(北京);850-1400 m(陝西);110-1500m(甘肅);1150(西藏);615m(四川);500-3000m(雲南);320-2220(貴州);613-720m(安徽);200-1100m(福建)。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肉供食用;皮供工業用;該蛇是製備蛇酒和五蛇膽原料之一,供藥用;蛇蛻也供藥用;善於捕食鼠類,對滅鼠害有利。應防止濫捕。
關愛自然,保護動物!
參考資料:
趙爾宓,黃美華,宗愉等 中國動物志 爬行綱:第3卷[M],1998: 16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