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讓人頭疼的NB-IoT射頻指標,到底是啥?

2020-11-22 RFID世界網

  從前車馬慢,見一個人要翻山越嶺。如今滿世界飛,社交軟體上的網友甚至可以愛個遍,人類卻感覺越來越孤單。

  科技的發展,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就像NB-IoT的火爆,同樣帶來了一系列不可忽視的麻煩。

  比如,用戶體驗要求越來越高,終端廠商在其產品無線性能的把控上反而越來越弱,能發現哪裡體驗不好,卻因為不了解相關射頻指標,無法定位根因,更多是依賴於模組供應商或者天線供應商來協助解決問題,而模組供應商和天線供應商大部分是專注於自身領域,在整體解決方案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NB-IoT的前行路上,機會與巨坑並存。但如果大家攜手共進,互相提醒,辣麼,一起填坑也會是一種別樣的幸福。

  今天,班妹就先「填」為敬,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NB-IoT基礎的射頻指標,讓大家在評測和優化產品無線性能時,少一些茫然。

  好了,閒言少敘,直接上乾貨

  今日份重點

  一、NB-IoT模組RF規格都講了些啥

  二、來看看NB-IoT晶片的RF規格

  三、NB-IoT RF指標還有哪些?

  四、這些指標都是啥意思?

  五、小結及附錄:

  一、NB-IoT模組RF規格都講了些啥

  1、兩家主流的NB-IoT廠商的RF部分規格:

  先與大家分享一下班妹從網上下載的兩家著名模組廠商的NB-IoT模組RF規格,據傳,這兩家使用的是同一款著名的NB-IoT晶片。

  參考以下截圖,這兩份規格書的RF部分內容都有點少(或者說一如既往的少),主要集中在功率和靈敏度部分;功率沒有疑問,其最大輸出功率typical值均在23dBm,但靈敏度typical值卻有較大偏差,分別為-129 dBm和-135 dBm(確定這是同款晶片設計出來的模組?)

  圖1 某NB-IoT模組RF規格

  圖2-1 某NB-IoT模組RF規格

  圖2-2 某NB-IoT模組RF規格

  2、讓人困惑的地方:

  1)NB-IoT RF傳導靈敏度的判斷機制

  對射頻通信模組規格書中羅列的RF規格而言,都屬於RF傳導指標,但圖1與圖2的判斷機制讓人困惑,到底是BLER<10%,還是當前模式下throughput≥95%?

  讓我們來參考下3GPP TS 36.521中關於NB-IoT RF傳導靈敏度的相關限值規定,根據3GPP規範,應是以throughput≥95%作為判斷基準。

  圖3 TS 36.521關於NB-IoT傳導靈敏度的規定

  2)關於重傳靈敏度

  班妹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睿班實驗室 中發過一篇NB的文章《都是通信技術,NB-IoT為什麼可以這麼優秀?》提到關於NB-IoT的重傳條件以及為什麼會重傳:

  相比傳統蜂窩制式,NB-IoT支持更多次數的重傳。重傳次數每翻一倍,速率就會減半,同時帶來 3dB 的增益,通俗點講就是說一遍聽不清,就多說幾遍,提高聽清的概率。

  重傳機制是用來保證NB-IoT終端在極端覆蓋場景的性能,3GPP對其測試條件作了相關限定:即僅適用於3GPP TS36.101 Annex E.2定義的常規狀態(normal condition),如下圖:

  圖3-1 TS 36.101關於NB-IoT傳導重傳靈敏度測試條件的規定

  圖3-2 TS 36.101關於NB-IoT傳導重傳靈敏度測試條件的規定

  而對於重傳參考靈敏度限值,目前3GPP對此還沒有明確的要求,參考下圖:

  圖4 TS 36.521關於NB-IoT傳導重傳靈敏度測試還未明確

  參考下圖5某NB-IoT模組廠傳導靈敏度規格,非重傳典型靈敏度值為-114dBm,而重傳靈敏度典型值為-145dBm,其上行重傳次數選用7次,但卻沒有標明重傳測試時關於throughput的判定要求。(關於重傳可參考《都是通信技術,NB-IoT為什麼可以這麼優秀?》「更多重傳次數帶來HARQ增益(重發增益)」部分 )

  圖5 某NB-IoT模組RF規格

  3、怎麼對比性能、怎麼選?

  眾所周知,NB-IoT技術有著四大優勢:海量連接、深度覆蓋、低功耗、低成本,而對四大優勢而言:

  1)「海量連接」的優勢產生主要是因為協議優化的窄帶技術、空口信令開銷的減少、基站側及核心網的優化,不屬於終端產品驗證範疇;

  2)所謂的低成本,主要是相較於LTE,NB-IoT的硬體部分進行了簡化,但目前絕大部分NB-IoT模組的價格仍為RMB 30+/pcs,高於GPRS模組價格。(據傳聯通300W pcs NB-IoT模組招標中RDA方案可做到RMB 30/pcs以下,這算是個好消息);

  3)低功耗特點可根據自身產品應用場景特點進行測量實證;

  4)但深度覆蓋覆蓋特性如何精確實證?

  深度覆蓋跟非重傳傳導靈敏度、重傳增益相關(這裡先不考慮天線因素),根據以上簡易規格書其實是無法得知(且規格書的各種描述著實差別很大),最靠譜的做法還是使用NB-IoT產品 PCBA去測試非重傳傳導靈敏度。

  雖然重傳靈敏度引入了重傳增益,但目前仍無明確標準,測試配置相對複雜,且重傳靈敏度的界定標準中throughput的判定值都是TBD,NPDSCH 用於下行配置的重傳次數也是TBD,所以造成了各種NB-IoT模組的傳導靈敏度規格是相去甚遠,相差20dBm的都有,如果需要細緻了解,就要標明準確的測試配置條件,且只能做對比測試。

  此外,重傳增益其實跟實際環境的關聯度非常高,而實際環境較複雜和多樣化,可能這也是目前重傳靈敏度不好做硬性規定的原因。

  二、來看看NB-IoT晶片的RF規格

  抱歉,班妹在網上找了很久的資料,也沒搜到諸如現今主流的Boudica 120,MDM9206,MT2625這幾顆晶片的規格書,如果哪位願意分享的可以聯繫班妹。

  三、NB-IoT RF指標到底有哪些

  實在找不到晶片的介紹,班妹找時間去翻了翻3GPP,順便整理了NB-IoT RF傳導指標,如下圖:

  圖6-1 NB-IoT RF傳導指標

  圖6-2 NB-IoT RF傳導指標

  四、這些指標都是啥意思?

  這些指標也不算少,但究竟是什麼意思?NB-IoT的傳導RF指標其實在3GPP裡面被分為了如下幾大塊:

  發射機部分:

  1、發射功率部分(transmit power)

  發射功率部分主要考察了三部分內容:最大輸出功率、最大功率回退以及可配置的發射功率。

  最大輸出功率驗證相對好理解,即為了確保終端的最大輸出功率不超出由標稱功率和容差規定的範圍,以免幹擾到其他信道或者其他系統,或者太小影響信號覆蓋範圍;

  對功率回退,驗證的就是在不同調製/信道帶寬下終端的最大功率回退(降低、減小),確保終端在不同的tone分配時功率回退不能過大(功率減少過大),使終端在不同調製/信道帶寬下具備較合適的功率。

  而可配置的發射功率,是對終端可配置的最大功率作了限定,要求其小於終端功率等級最大值,以及最大上行輸出功率,即終端可配置的最大功率要小於兩者的最小值。

  2、動態功率輸出部分(output power dynamics)

  主要考察最小輸出功率和發射關斷功率。

  對最小輸出功率,是與最大輸出功率相對應的,設置這兩者限值目的是,在最大輸出功率下確保不損害發射機線性度(不幹擾其他信道或系統),最小輸出功率下保證輸出信號信噪比(保證此時的底噪不會淹沒有用信號),實現信號有效傳輸。

  對發射機關斷功率,指的是發射機關閉時的平均功率(並非指終端斷電)。終端不允許發射,或處於不發射子幀的周期時,發射機被認為是關閉狀態,關斷功率設置限值,更多的是為了限制該狀態下的功率,不能過高,導致功耗過大。

  3、開關時間模板 on/off time mask

  分為通用開關時間模板和NPRACH時間模板。

  對開關時間模板,主要考察的是終端在發射關斷和打開的上升沿/下降沿時間段的輸出功率,以保證正確的功率輸出;發送錯誤的功率會干擾其它信道或者增加上行信道傳輸誤差。

  對NPRACH時間模板,主要考察的是終端在NPRACH的發射關斷和開啟切換時的上升時間與下降時間段的功率輸出,保證正確的功率輸出。

  4、功率控制 Power control

  分為絕對、相對及總功控容限。

  對絕對功控容限,考察的是終端在一個連續發射開始時,或者在一個發射時間間隔≥20ms的非連續發射開始時,發射機將其初始輸出功率設置為特定值的能力。

  對相對功控容限,考察的是終端根據目標子幀功率改變其最大發射功率的能力,該目標子幀功率是相比最近一次發射參考子幀的功率,並且這些子幀傳輸間隔≤20ms。

  對總功控容限,考察的是終端在不改變功率控制參數情況下,非連續發射過程中維持其輸出功率的能力(相對於首次發射功率)。

  5、頻率誤差 Frequency error

  不解釋了

  6、發射調製 Transmit modulation

  主要分為EVM,載波洩露,以及非分配資源塊的帶內輻射,考察終端發射機的信號調製情況。

  EVM主要考察實際調製波形與理想波形的差別,在考察EVM時,所有的NPRACH模式都與QPSK調製方式的EVM要求相同。

  載波洩露,考察的是由交調或直流偏差引起的幹擾,它是與載波同頻的非調製正弦波,一種近似固定幅度的幹擾,和有用信號的幅度無關;載波洩漏會干擾終端的中心子載波,特別是當它們的幅度小時。

  而非分配資源塊帶內輻射考察的是落入未分配RB的幹擾情況,實際的計算方式為未分配Tone中的終端輸出功率與所分配Tone中的終端輸出功率的比值。

  7、輸出頻譜 output RF spectrum emissions

  主要分為佔用帶寬、頻譜發射模板及鄰道洩露功率比。

  其中鄰道洩露功率比主要考察的是終端發射機對相鄰信道造成的幹擾情況,而佔用帶寬主要考察終端在所支持的帶寬配置下的帶寬佔用情況,頻譜發射模板則主要考察終端在帶寬配置下功率分布情況。

  8、雜散發射 spurious emissions

  分為雜散輻射以及雜散輻射共存。

  雜散輻射主要驗證終端發射機對相鄰信道或系統造成的幹擾情況,而雜散輻射共存主要驗證終端發射機對共存系統中指定的頻段造成的幹擾情況。

  9、發射機互調 transmit intermodulation

  發射互調性能主要驗證終端發射機限制非線性信號生成的能力,這些非線性信號主要是由非目標信號和幹擾信號落入終端發射機天線導致。

  接收機部分:

  1、 參考靈敏度 reference sensitivity level

  參考篇首相關解釋

  2、 最大輸入電平 maximum input level

  與參考靈敏度相對應,主要驗證在給終端輸入多強的信號電平時,仍能在滿足throughput條件下較準確的接收信號(可以旁人使用多大聲音及多小的聲音仍能聽清說話的內容類比,最大輸入電平就是指的說話最大聲時,而參考靈敏度指的最小聲時)

  3、 相鄰信道選擇 ACS

  鄰信道選擇性主要驗證終端在理想傳播和無附加噪聲的條件下,當相鄰信道存在偏離指定信道(終端使用的信道)中心頻率的信號傳輸時,終端在能滿足吞吐量要求,工作在指定參考測量信道時接收數據的能力。其考察的場景是當終端所使用信道的鄰近信道存在其他發射機信號傳輸時,對此時終端接收數據能力的考量。(真繞口,截下原文,以免誤導)

  而ACS在硬體設計上的體現實際是指定信道頻率上的接收濾波器衰減與相鄰信道上接收濾波器衰減的比率。

  4、 阻塞特性 blocking characteristic

  分為帶內阻塞和帶外阻塞。

  帶內阻塞主要驗證終端的帶內阻塞能力,即當某個幹擾信號落在終端接收頻帶內或者終端接收頻帶±15MHz帶寬範圍內時,對終端的數據接收能力的評估。(其吞吐量是否能達到指定測量信道的吞吐量需求)。其考察的場景是當終端工作的接收頻帶或接收頻帶±15MHz帶寬範圍內存在其他發射機信號時,對此時終端接收數據能力的考量。

  而帶外阻塞主要驗證終端的帶外阻塞能力,即當某個幹擾信號落在終端接收頻帶±

  15MHz帶寬範圍外時,對終端的數據接收能力的評估。(其吞吐量是否能達到指定測量信道的吞吐量需求)。其考察的場景是當終端工作的接收頻帶±15MHz帶寬範圍外存在其他發射機信號時,對此時終端接收數據能力的考量。

  5、雜散響應 spurious response

  雜散響應主要驗證在施加CW(連續波)幹擾信號(帶外阻塞規定的頻率之外的帶外頻率)導致的接收性能下降在不超過特定值的情況下,接收機在其指定信道頻率上接收期望信號的能力。

  圖8 雜散響應

  所以,帶內阻塞、帶外阻塞、雜散響應分別衡量的是不同的頻率範圍內存在幹擾信號時,終端在其指定信道頻率上接收期望信號的能力。

  6、 寬帶互調 intermodulation characteristic

  寬帶互調主要驗證的是,在理想傳播和無附加噪聲的場景下,同時存在2個或更多與期望信號擁有指定頻率關係的幹擾信號時,終端在特定參考測量信道接收數據的能力(throughput能否滿足要求)。

  五、小結及附錄:

  1、小結

  在設計NB-IoT產品時還是需要多了解相應的RF規格,而不能只看所謂的規格書,更應多進行相應的驗證測試。

  本文只列舉了具體的RF傳導測試項目,因為篇幅關係,並未將其判定標準列出,具體可以查詢3GPP規範(3GPP規範為公開文檔,可通過篇尾連結進行下載並查閱。)

  2、附錄:

  參考文獻:

  1)3GPP TS 36.521 Release 14 V14.1.0

  2)3GPP TS36.101 Release 14 V14.8.0

  3)《中國電信 NB-IoT 模塊測試方法-射頻性能分冊》

  4)《NB-IoT技術詳解與行業應用》

  3、3GPP NB-IoT協議下載地址:

  http://www.3gpp.org/ftp/Specs/latest/

 

相關焦點

  • 關於NB-IoT基礎的射頻指標分享
    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NB-IoT基礎的射頻指標,讓大家在評測和優化產品無線性能時,少一些茫然。從前車馬慢,見一個人要翻山越嶺。如今滿世界飛,社交軟體上的網友甚至可以愛個遍,人類卻感覺越來越孤單。 科技的發展,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就像NB-IoT的火爆,同樣帶來了一系列不可忽視的麻煩。
  • 汽車GPS定位器的NB-IOT技術知多少?
    從最初的2G通訊網絡到現在布滿各個角落的4G通訊網絡,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方便了,而就在當下,物聯網的通訊網絡讓物與物之間的距離也變得更近了,不同於人與人之間的個人通信業務,在物與物之間的數據傳輸過程中,不同行業的應用產品在終端的數據採集
  • 窄帶物聯網標準正式凍結,看NB-IoT數據傳輸測試
    Keysight的CX3300 電流波形分析儀是業績首款高帶寬、低功耗分析的儀表,能夠提供低至150pA的電流量測,1GSa/s的採樣率和200MHz的電流測試帶寬,提供14/16bit垂直解析度以及256M存儲深度
  • RF射頻美容儀到底是啥?
    景甜卸妝洗臉讓網友大讚「接地氣」,範冰冰教人洗頭被誇「很實用」。範冰冰也在小紅書上圈粉超過500萬。簡單來說,其實就是通過熱量刺激人體,激發人的癒合能力,獲得滿滿的膠原蛋白嘛。其實將RF射頻技術應用到美容儀器方面,不是個新鮮事了。除了冰冰推出的這款儀器之外,射頻美容儀還有很多哦。
  • 玻尿酸導入+光子嫩膚+RF射頻,同時做完是啥效果?
    所以這些是啥?能不能一塊做?所以誒木兔兔是啥?能解決啥?帶著這樣的疑問老王莫名就被推倒了。。(特意找了一個光線沒那麼亮的地方仔細看)冷靜15分鐘後沒有那股燥熱的感覺了鼻子上的毛孔真的有縮小~很開心請重點看下嘴角的法令紋長度、深度真的改善很多
  • 黃金射頻微針和熱瑪吉到底應該怎麼選?
    當然,作為一個對自己的臉十分負責任的小仙女,關於黃金射頻微針,也許你還有N多疑問,沒關係,我們都為你一一梳理好了!01 只有油痘皮才能做黃金射頻微針嗎?幹皮但是毛孔也很大的人能不能做?當然能。黃金射頻微針的RF能量通過調節深度,將RF熱能精準作用到不同深度,誘導和刺激膠原蛋白重組和再生。這樣一來,皮膚增厚容積增加,重建毛孔的支撐結構,讓松松垮垮的毛孔找到組織再次得到支撐。所以,黃金射頻微針都能解決哪些問題呢?
  • 無線射頻模塊的發射功率,EVM,頻率誤差等射頻指標的詳細資料概述
    打開APP 無線射頻模塊的發射功率,EVM,頻率誤差等射頻指標的詳細資料概述 易水寒 發表於 2018-07-05 11:22:46
  • 淺談幾種常見的射頻電路類型及主要指標
    打開APP 淺談幾種常見的射頻電路類型及主要指標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24 09:51:00 2、射頻功率放大器(PA) 射頻功率放大器用於發射機的末級,它將已調製的頻帶信號放大到所需要的功率值,送到天線中發射,保證在一定區域內的接收機可以收到滿意的信號電平,並且不幹擾相鄰信道的通信。不同的應用場合對發射功率的大小要求不一,如移動通信基站的發射功率可達上百瓦,衛星通信的發射功率可達上千瓦,而可攜式無線通信設備卻只需幾十毫瓦到幾百毫瓦。
  • DSG3000B系列射頻信號源的性能指標和主要特點分析
    打開APP DSG3000B系列射頻信號源的性能指標和主要特點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11-26 09:39:09 一、普源射頻信號源DSG3000B系列簡介: DSG3000B系列射頻信號源頻率範圍為9 kHz至6.5 GHz/13.6 GHz,是針對無線通信、雷達、物聯網等行業而推出的高性能模擬/矢量射頻信號發生器,滿足汽車電子、廣播無線和前沿科學應用等方面的需求,可用於從實驗室到生產以及整合不同技術的多種應用。
  • 實用貼:RF射頻到底是什麼?
    也就是說,射頻克服了雷射/光子在膠原改善上的最大困難—由於表皮基底層黑色素細胞屏障而造成的穿透深度不足的問題,能對深層膠原形成更好的改善。在醫療美容領域,射頻往往應用於面部除皺、皮膚鬆弛的改善以及面部輪廓的提升等。
  • RFID無線射頻技術概述和指標詳解
    0 引言  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應用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空軍飛機使用的敵我飛機識別系統。最近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物品管理、車輛定位以及井下人員定位等。
  • 騰訊IOT安卓開發初探
    騰訊IOT開發平臺:https://console.cloud.tencent.com/iotexplorer騰訊IOT Java SDK GitHub:https://github.com/tencentyun/iot-device-java開發工具:Android Studio代碼Github:android_test_iot_for_tecent
  • TD-SCDMA關鍵技術與主要射頻指標
    2007年2月,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發布了《2GHz頻段TD-S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設備射頻技術要求(試行)》,規定TD-SCDMA的工作頻段為2010 MHz~2025 MHz。  TD-SCDMA獨享TDD頻段,擁有全球一致的頻率劃分,為其在全球的推廣和漫遊創造了有利條件。
  • 射頻美容儀技術科普,以英國伯奢BOXURY為實例深度剖析
    很多知道射頻美容儀的人,都會去各個渠道諮詢「射頻能去皺紋嗎」,「射頻美容會不會有副作用」,今天為解答這些問題,普及一下科學的射頻美容知識,以便大家了解射頻美容儀作用機理。文中會結合英國的一款射頻美容儀作為實例產品來剖析。
  • 從M2M到IoT理解萬物互聯的真實意義
    可代表機器對機器(Machine to Machine)、人對機器(Man to Machine)、機器對人(Machine to Man)、行動網路對機器(Mobile to Machine)之間的連接與通信,其中機器對機器作為最上遊,為下遊的人對人服務。  從狹義上說,M2M是將數據從一臺終端傳送到另一臺終端,也就是機器與機器的對話。
  • 美容儀器解讀——射頻(RF)美容儀的「可怕」真相
    今年射頻(RF)美容儀,火出天際,其實小仙女多半是懵的,射頻美容儀到底是做什麼,為什麼有人說可以瘦身,有人說可以祛皺?
  • 讓孫悟空頭疼的緊箍咒到底是怎麼念的?古人找出了答案!
    相信很多人想弄個明白。二萬能的網上有很多答案——密碼一:猴子頭疼猴子頭疼猴子頭疼猴子頭疼……重複N遍。密碼二:扣錢加班老闆不是人扣錢加班老闆不是人扣錢加班老闆不是人……念N遍。密碼三:欠老子的錢尼馬啥時還欠老子的錢尼馬啥時還欠老子的錢尼馬啥時還……念N遍。
  • 藝高人膽大——脈衝射頻治好帶狀皰疹神經痛
    董主任根據情況判斷鄒女士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於是為之制定了頸2背根神經節、頸3神經根脈衝射頻治療方案。由於頸2節段較高,手術治療過程中若有不慎,很有可能損傷脊髓。為此,術前董航主任、於江醫生對進針角度、深度嚴格控制,進行了周密的計劃;術中,膽大心細,緩慢進針直達疼痛病灶;術後,鄒阿姨帶皰後遺神經痛症狀明顯改善。
  • 基帶、射頻,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現在都流行「端到端」,我們就以手機通話為例,觀察信號從手機到基站的整個過程,來看看基帶和射頻到底是幹什麼用的。當手機通話接通後,人的聲音會通過手機麥克風拾音,變成電信號。這個電信號,是模擬信號,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原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