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關鍵技術與主要射頻指標

2020-11-22 電子產品世界
TD-SCDMA是我國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際通信標準,它的出現在我國通信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技術水平,是整個中國通信業的重大突破。

  1 TD-SCDMA關鍵技術

  TD-SCDMA的中文含義為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屬無線通信技術標準。TD-SCDMA移動通信系統標準是中國提出並被國際電信聯盟(ITU)接納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3G)。TD-SCDMA集成了頻分(FDMA)、時分(TDMA)、碼分(CDMA)和空分(SDMA)四種多址接入技術的優勢,全面滿足ITU提出的IMT-2000要求,與WCDMA、cdma2000並稱為主流的3G技術標準。

  TD-SCDMA的關鍵技術,如時分雙工(TDD)、智能天線(SA)、聯合檢測(JD)、上行同步(ULSC)、動態信道分配(DCA)和接力切換(BHO),可使系統容量、性能有很大提升。此外,TD-SCDMA固有特點使其在支持3G應用方面也具有獨特的優勢。

  2 TD-SCDMA頻譜利用率高

  TD-SCDMA系統是FDMA/TDMA/CDMA三種多址方式的結合,在頻域

上,每載波僅需1.6MHz的帶寬,不需要對稱的頻段,可以利用零散頻段。TD-SCDMA系統具有較高的頻譜利用率,只需5MHz頻段就可組建一個基本的移動通信網,可實現宏蜂窩、微蜂窩、微微蜂窩三層覆蓋。

  2.1 支持靈活的上/下行鏈路策略

  TDD模式是基於在無線信道時域內周期地重複TDMA幀結構實現的。每個5ms子幀由3個特殊時隙(DwPTS、UpPTS、GP)和7個常規時隙(TS0-TS6)組成,如圖1所示。

  DwPTS和UpPTS分別用作下行同步和上行同步,不承載用戶數據。GP用作上行同步建立過程中的傳播時延保護,TS0-TS6用於承載用戶數據或控制信息,TS0固定用作下行時隙來發送系統廣播信息,TS1固定用作上行時隙。

  在TDD模式下,可以方便地實現上/下行鏈路間的靈活切換。這一模式的突出優勢是,在上/下行鏈路間的時隙分配可以被一個靈活的轉換點改變,以滿足不同的業務要求。TD-SCDMA技術,通過靈活地改變上/下行鏈路的轉換點可以實現3G時代的對稱和非對稱業務。合適的TD-SCDMA時域操作模式可自行解決所有對稱和非對稱業務以及任何混合業務的上/下行鏈路資源分配問題。每個子幀有兩個上下行轉換點SP,第一個轉換點固定在DwPTS結束處,第二個轉換點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配置,以實現不對稱業務的傳輸。

  2.2 頻譜利用率高

  TD-SCDMA的無線電頻率利用率高,可較好地滿足未來擴展需求。TD-SCDMA綜合採用FDMA、TDMA和CDMA混合復用技術,同時結合智能天線和聯合檢測等抗幹擾技術,能夠非常有效地抵消幹擾,使系統能夠在滿碼道的條件下工作。與其他兩種3G標準相比,TD-SCMDA系統在頻率利用率上具有無可爭議的優勢,也就是說,在相同的頻譜寬度內,TD-SCDMA系統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戶數和更高速數據傳輸。特別是對於不對稱數據用戶業務,TD- SCDMA採用TDD方式,可以通過調整業務切換點來進一步提高容量,對無線電頻率利用較為靈活,使其無線電頻率利用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2007年2月,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發布了《2GHz頻段TD-S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設備射頻技術要求(試行)》,規定TD-SCDMA的工作頻段為2010 MHz~2025 MHz。

  TD-SCDMA獨享TDD頻段,擁有全球一致的頻率劃分,為其在全球的推廣和漫遊創造了有利條件。擁有全球一致的頻率劃分是3G技術的一個基本初衷,而一個標準的影響範圍必然與頻率的劃定息息相關。

  3 TD-SCDMA系統主要射頻指標

  TD-SCDMA系統有如下幾個主要的射頻指標。

   (1)佔用帶寬(Occupied bandwidth)

  定義:以指定信道的中心頻點為中心,包含總發射功率的99%功率的頻帶寬度。

  測試目的:驗證基站發射沒有佔用過多的帶寬而幹擾其他無線電業務。

  (2)最大輸出功率(Maximum output power ,Pmax)

  定義:在指定參考條件下,在天線接口處一個激活時隙上(包括保護時間段),每個載波的平均功率電平。

  測試目的:驗證基站內所有發射單元最大輸出功率在其工作頻段內的精確性。

   (3)載波頻率誤差(Carrier frequency error)

  定義:基站在指定載頻上工作時其發射信號的穩定能力,有時也用頻率穩定性(Frequency stability)表示。

  測試目的:驗證工作頻段內載波頻率的精確性。

    (4)頻譜發射模板(Spectrum emission mask)

  定義:頻譜發射模板指定的與有用信號指配信道頻率偏離0.8MHz~4MHz的帶外發射限制。

  測試目的:驗證基站的帶外發射不會對臨近信道的其他業務造成不適當的幹擾。

 (5)鄰道洩漏功率比(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Ratio)

  定義:發射功率與其落到相鄰信道功率的比值。

   測試目的:檢驗基站限制產生幹擾相鄰信道接收機信號的能力。

  (6)雜散發射(Spurious emissions)

  定義:由無用信號產生的發射,例如諧波發射、寄生發射、交調分量以及其他頻率變換分量。雜散發射不包括帶外發射。測量點在基站射頻輸出口。

  測試目的:檢驗基站限制由於無用信號而產生幹擾其他頻段系統信號的能力。

相關焦點

  • RFID無線射頻技術概述和指標詳解
    0 引言  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應用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空軍飛機使用的敵我飛機識別系統。最近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物品管理、車輛定位以及井下人員定位等。
  • DSG3000B系列射頻信號源的性能指標和主要特點分析
    打開APP DSG3000B系列射頻信號源的性能指標和主要特點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11-26 09:39:09 一、普源射頻信號源DSG3000B系列簡介: DSG3000B系列射頻信號源頻率範圍為9 kHz至6.5 GHz/13.6 GHz,是針對無線通信、雷達、物聯網等行業而推出的高性能模擬/矢量射頻信號發生器,滿足汽車電子、廣播無線和前沿科學應用等方面的需求,可用於從實驗室到生產以及整合不同技術的多種應用。
  • 淺談幾種常見的射頻電路類型及主要指標
    打開APP 淺談幾種常見的射頻電路類型及主要指標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24 09:51:00 1、低噪聲放大器(LNA) LNA是一種特殊的放大器,主要用於射頻接收機前端,將天線接收的信號以小的噪聲和大的增益進行放大,對提高接收信號質量,降低噪聲幹擾,提高接收靈敏度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的性能好壞關係到整個通信系統的質量。
  • 遠端射頻模塊(RRU)關鍵技術創新及發展趨勢
    遠端射頻模塊(RRU)包含收發信機(TRX)、功放、射頻(RF)算法、濾波器、天線五大專有關鍵技術方向。其中TRX主要聚焦高集成、低功耗、大帶寬技術;功放及算法主要聚焦高效率低成本技術;濾波器主要聚焦小型化、輕量化技術;天線主要聚焦於天面簡化、5G低頻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5G高頻技術。本文同時詳細說明了近十年來這些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創新。
  • 射頻PA的線性化技術  
    然而發射系統中非線性最強的器件是功率放大器,同時發射系統都要求有儘量高的發射效率,所以為了效率,射頻功放基本都工作在非線性狀態,所以如何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就顯得異常關鍵。現在整個通信領域,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化技術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研究領域。
  • 全面詳解射頻技術原理電路及設計電路
    RFID是一項易於操控,簡單實用且特別適合用於自動化控制的靈活性應用技術,其所具備的獨特優越性是其它識別技術無法企及的。它既可支持只讀工作模式也可支持讀寫工作模式,且無需接觸或瞄準;可自由工作在各種惡劣環境下;可進行高度的數據集成。另外,由於該技術很難被仿冒、侵入,使RFID具備了極高的安全防護能力。
  • 射頻功放基本線性化技術的原理與方法
    然而發射系統中非線性最強的器件是功率放大器,同時發射系統都要求有儘量高的發射效率,所以為了效率,射頻功放基本都工作在非線性狀態,所以如何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就顯得異常關鍵。現在整個通信領域,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化技術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研究領域。
  • 國內外主要射頻晶片廠商介紹
    國內外主要射頻晶片廠商介紹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1-23 10:57:47 射頻晶片一直被稱為「模擬晶片皇冠上的明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資料顯示,
  • 有哪些關鍵技術?
    有哪些關鍵技術? 2 關鍵技術的實現 2.1 數字射頻存儲與信號回放技術 大範圍、高精度的目標信號模擬是本項目的關鍵技術之一。其具體實現框圖如圖2所示,主要包括A/D轉換、降速控制、雙埠RAM及管理、升速控制、D/A轉換和延遲控制邏輯電路。
  • 射頻電源應該如何接地?數字射頻存儲技術是什麼?
    良好的電源去耦技術與嚴謹的PCB布局、Vcc引線(星型拓撲)相結合,能夠為任何RF系統設計奠定穩固的基礎。儘管實際設計中還會存在降低系統性能指標的其它因素,但是,擁有一個「無噪聲」的電源是優化系統性能的基本要素。
  • 關於NB-IoT基礎的射頻指標分享
    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NB-IoT基礎的射頻指標,讓大家在評測和優化產品無線性能時,少一些茫然。從前車馬慢,見一個人要翻山越嶺。如今滿世界飛,社交軟體上的網友甚至可以愛個遍,人類卻感覺越來越孤單。 科技的發展,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就像NB-IoT的火爆,同樣帶來了一系列不可忽視的麻煩。
  • 射頻識別技術_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實例 - CSDN
    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RFID),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並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
  • 一文讀懂RRU關鍵技術
    RRU都有哪些關鍵技術?影響RRU性能的關鍵指標有哪些?本文對此進行簡單的分析。 典型的RRU內部一般由4個部分組成:電源單元、收發信單元、功放單元、濾波器單元(見圖1)。外部接口有:電源輸入埠、光纖輸入/輸出埠、天饋接口、電調和幹接點接口等。各部分分別提供供電、收發信號處理、功率放大、發射和接收濾波等關鍵功能。
  • 射頻技術和無線電怎樣聯繫起來?雙射頻接收器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案
    現代射頻儀器已經從單純的測量設備發展成為重要的系統設計工具。這種發展得益於軟體無線電(SDR)引發的各種技術。軟體無線電所具有的靈活性正在掀起無線通信行業以及射頻測試儀器的變革。新一代射頻儀器的基本架構不僅結合了通用無線電,還結合了廣泛的PC和信號處理技術,如多核CPU和FPGA。今天,RF測試設備的軟體無線電化為傳統RF測試應用提供了顯著的優勢,同時也幫助工程師實現了以前無法用射頻儀器實現的應用。  摩爾定律對射頻測試的影響  儀器信號處理性能的不斷提高是將PC技術集成到RF儀器的最明顯優勢之一。
  • 無線射頻模塊的發射功率,EVM,頻率誤差等射頻指標的詳細資料概述
    打開APP 無線射頻模塊的發射功率,EVM,頻率誤差等射頻指標的詳細資料概述 易水寒 發表於 2018-07-05 11:22:46
  • 射頻功率放大器降低功耗提高效率技術的比較
    對於更複雜的應用,如最新的多模式、多頻帶手機,選擇合適的工藝技術更為關鍵。例如,在這些應用中,天線必須能夠覆蓋800~2200MHz的頻段,開關必須能管理多達8路的大功率射頻信號,同時還必須具有低插損、高隔離度、極好的線性度和低功耗。適當的工藝技術能夠改善技術選項的可用性,進而改善天線和射頻開關的性能,最終改善器件的總體性能。
  • 射頻功率放大器模塊研究分析
    隨著現代數字移動通信技術的蓬勃發展,用戶對無線通信設備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實現在各種環境中的穩定、高速的數據傳輸是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研究者的主要目標之一。射頻功率放大器是發射機的末級,它將已調製的頻帶信號放大到所需要的功率,保證在覆蓋區域內的接收機可以收到滿意的信號電平,但不能過於幹擾相鄰信道的通信,同時又要儘量地保持放大後的大功率信號不失真畸變。
  • 1.7黃金TD白銀大盤行情分析,貴金屬WTl原油價格漲跌預測
    文章摘要:1.7黃金、白銀TD、原油技術分析.1.7新手如何炒黃金TD原油?1.7黃金TD原油投資虧損怎麼辦?1.7黃金原油走勢分析.黃金原油操作建議.1.7黃金TD原油策略.投資國際黃金原油白銀td怎麼分析行情?1.7今日黃金原油白銀TD多空怎麼看?
  • 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和分類
    千家安防網:射頻識別(RFID)技術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本文主要就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標準及分類進行探討,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射頻識別(RFID)技術。下面我們正式開始。
  • 深度解讀|讓人頭疼的NB-IoT射頻指標,到底是啥?
    比如,用戶體驗要求越來越高,終端廠商在其產品無線性能的把控上反而越來越弱,能發現哪裡體驗不好,卻因為不了解相關射頻指標,無法定位根因,更多是依賴於模組供應商或者天線供應商來協助解決問題,而模組供應商和天線供應商大部分是專注於自身領域,在整體解決方案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NB-IoT的前行路上,機會與巨坑並存。